升入中学以来,作为学生的我,不知上了多少节课。这节课,有的内容充实有趣,有的形式新颖活泼……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开学第一次的政治课。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就是政治课了,在这节课来临之前,同学们都在纷纷议论:“政治老师是男是女?”、“政治老师严不严格?”、“老师姓什么?”……其实这些问题都无关紧要,老师的姓氏、性别对以后的政治课都不会有影响;老师严格才能教出好学生。
“叮铃铃”伴随着这悦耳动听的'上课铃,同学们陆续赶到教室,老师也抱着书端正地走进来。“上课”、“起立”、“老师好”这些都是基本的礼貌。
老师发话了:“同学们,在第一次和你们上政治课之前,我想问你们两个问题,你们打算在以后的初中三年里立什么目标?”
老师话音刚落,原本沸腾的教室里顿时静默下来。过了好久,甲同学才举手发言:“我想在以后三年里,学习成绩排在班级前三名。”
“好,这位同学真有志气。”老师称赞他,“能有这样的志气,想必你现在的成绩也很好吧?”
“对,他的成绩很好。”他的同桌乙同学说。
乙同学刚说完,全班同学就纠正他的错误:“什么嘛!他明明排在第三十八号!”
老师听完我们的真言,“生气”的说:“你这个骗子,我再也不会相信你了。”听到这话,大家哄堂大笑。“同学们,我们做人要诚实,千万不要像这个骗子。”
“在初中生活里,你们肯定会交到许多的朋友,你们会和什么样子的人交朋友呢?”老师又问,“请‘骗子’同学讲一下吧,借此机会洗清你的冤屈。”
“我,我想和笨蛋做朋友。”他吞吞吐吐的说。
他的回答又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大笑,老师说:“如果真是那样,那你一定也是笨蛋,你更坏一点,是骗子加笨蛋。同学们,我们要以他做坏的榜样,不能学他。应该要诚实对人,要选择对对你有帮助的人做朋友。”
……
这节课,老师用幽默的语言教会我们两个道理:做人要诚实,和对你有帮助的人做朋友,这会使你变得更好。这节课,我真喜欢。
暑假里,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平时说话时要谨慎,不要随意乱说,要讲信用,说到做到。再次,和他人相处时要平等待人,有爱心,与品德好的人交朋友,并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最后,在做到了以上这些后,就可以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了。以前我也明白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但没有把它们系统化。原来“弟子”也有“规”啊!
读《弟子规》,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两句话:一句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句是“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的意思是: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恭敬敬的将父母的话听到心里。当我们犯了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的听父母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使他们伤心。以前我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虽然也知道这方面的道理,但就是做不到,经常顶撞父母,惹父母生气,我今后坚决要改正,做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如果父母疼爱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那是极其自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讨厌子女,子女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是有贤德的体现呀!这方面在以前我还真做不到。以前只要父母一批评自己,哪怕是自己错了,心里也会想:父母现在对我不好,长大后我也不对父母好。看来我是大错而特错了,今后我一定改正,做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
这就是我初读《弟子规》后学到的道理和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升华。而我,也爱读书,我这个好习惯来源于妈妈的培养,以前妈妈限定我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必须阅读半小时的书,起初,我把它当作是一种任务似的在完成,到了后来,我把它看成是一种乐趣,妈妈不限定我读什么样的书,只要健康向上,通俗易懂的都可以读。
要读书,更要读好书。我读过中外名着、人文历史、自然科学,传记与未解之迷等等,如《嘉丽妹妹》、《简?爱》、《小王子》、《领袖人物传记》、《童年》……我都是如饥似渴地读过好几遍,有的歌颂了人间真爱,有的讲述了家庭琐事,还有中外文明与历史未解之迷,金顶下的风景,那是缅甸;乡村都市,那是仰光;红宝石之乡,那是抹谷;万塔之城,那是蒲甘……
读书要有好方法。只读不思考没用,只思考不读也没用,要用心去感悟,如果你认为在短时间内多读书是好的,那么你就大错特错,可以说你已经成为“为读而生存的傀儡了”!要把读书当作是一种乐趣。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的读书方法:我读书从不拼速度,别人四天看完的书,我要七天看完,而那三天绝对不是消磨时间,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遇到我喜欢的词和好句子都要多读两遍,每篇文章都要了解它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歌颂、赞扬的的谁。要给每篇文章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解答不了可以询问爸爸和妈妈,遇到不懂的词语,就要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章的内容慢慢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样记忆才更加深刻。
读书,使我受益匪浅。
初中老师的课总是那么有趣,马老师的应答,陈老师的讲说,记得不是太清楚。但数学老师的一举一动我都记忆铭心。就是那堂数学课令我难忘。
“丁丁”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懒洋洋的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吴的驾到。5分钟过去了,老吴还是没来,有的'同学便开始说话嬉笑。渐渐的,全班同学都加入了这个行列。突然,一个人影从后门闪了过来,我意识到大事不妙,抄起书就坐好。一个庞大的身躯站在前门,教室里的嬉笑声戛然而止。同学们直僵僵的坐着。“狗东西,又不写作业,想死”老吴像一头狮子咆哮着。有同学竟差点被吓哭了,谁也不敢讲话。只见他坐在椅子上两眼盯着我们。20分钟过去了,没有人打破这片沉寂。那个没写作业的同学走上讲台向老吴道歉,没想到老吴竟吼道“不是说给我听,说给大家听,让大家去评判!”老吴脸上的怒色已经消退,但满脸横肉的他仍让我们害怕。老吴缓缓走到讲台对我们心平气和的说“同学们,你们不是为我读书。你现在不好好努力,以后中考拿什么跟人家比?”同学们不再害怕,而是对老吴产生莫名的敬意。或许是因为他已经40多岁,或许是因为他的话打动了我们。我认为这是一个老师对学生的肺腑之言,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定理。
他是一个令我难忘的老师,这是一堂令我难忘的一堂课。
在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喜欢美术,有人爱好体育,还有人喜欢玩电脑,而我却喜欢读书。
在家里,原来我也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玩电脑。有一次,我在看书的时候,发现一本书上说,长时间玩电脑不仅会让学生近视眼,而且还会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果然,现实验证了那本书上的内容。原本成绩不错的我,成绩一直下降到一般以下。于是,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终于把电脑瘾戒了。爸爸有一本《水浒传》,我拿起来看一页就被它迷住了,结果后来的几个月中“电脑”这个词被我忘却了,“读书”这个词已经占领了我的大脑。
读书也曾“害”过我。那次,我正在家里看书,爸爸、妈妈突然有急事出去了,临走时吩咐我有一壶水正在烧。烧开后,倒在壶里。可是,我只是一个劲地看书,等到爸爸、妈妈回来,看见壶已经烧坏了,怒火冲冲,拿起扫帚,在我屁股上狠狠地打了一下。从那以后,爸爸以为我不会再那样了。可没过多久,我就把上次的教训忘了。爸爸见我对读书还是那么痴迷,就不管我了。
读书虽然曾带给我“灾难”,但我从读书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如愿以偿的'回报。
痴迷的读书让我得到了回报,让我受益匪浅。我爱读书!
那是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过,刚认识不久的语文老师就笑容可掬地大步迈进了教室,微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这一课,好不好?” “好!”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来回应老师那简洁的“开场白”。
眉毛轻轻一挑,笑意立刻就写在了老师的脸上,很快也感染了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这时,老师笑着问:“哪位同学能够说出有关树木茂盛的词语?”“我!”“我!”一双双小手像一片树林刷地冒了出来。离讲台不远处一位同学站起来,用蚊子“哼”似的声音说了一句,老师笑了笑,鼓励她:“站得真直,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大一点就更好了!”那位同学大声说道:“生机勃勃!”老师笑着点了点头。同学们没有了刚才的拘束,大声地报出搁在自己心里的词语。
我心想:老师上课的方式真特别,真有意思!
“好了!现在我们来以最静最快的速度打开语文书,好吗?”同学们谁都想得第一,迅速悄无声息地打开了课本。“真棒!每个同学都是冠军哟!”老师向我们了竖起了大拇指。我们信心十足地笑了,俨然一副冠军相。
“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谁能上来为‘大兴安岭’和‘秦岭’画一副画像?”老师朝我们调皮地一笑。整个教室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好吧,看你们俩积极的样儿,来吧!”老师手支着头,故做苦恼状,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惹得全班同学忍不住“扑哧”一声全笑了。看来她俩早已胸有成竹,拿起粉笔刷刷几下,栩栩如生的画像就从她俩手中脱颖而出。
“嗬!语文课变成美术课了!”老师笑道,“两位小画家,请——”说着,用手指向她俩的座位。两位“画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目送下得意洋洋地回到了座位上。
接下来,老师开始用手在画面上“指点江山”,生动地讲述着大兴安岭和秦岭的不同之处。
我在心底不由得赞叹起来:好有意思的语文课呀!
“大家请把头向右做90度旋转。”老师温柔而又幽默地说道。我把头向右转过,看到了几扇宽大的窗户。“咦?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你们往外看,往远处看,往下看!”我的目光穿透窗户,看了出去。啊!真是“别有一番洞天”呀!外面是梨苑山庄的后山,山上植物郁郁葱葱,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好漂亮呀!
“老舍眼中的大兴安岭就是这样子,只不过比这儿大,比这儿绿。”老师的声音不失时机地响起。
至此,我深深地感到:这节语文课上得真是太有意思了!
最后,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与老师道了“再见!”
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
这节课真有意思。这节课真使我难忘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