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之后,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就开始不断地同大自然竞争,以获得更多的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的竞争也在逐渐升级。从春秋战国争雄时的刀戈相见,到苏美争霸时的军备竞争,再到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些无疑使竞争从单纯的军事领域拓展到了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
时至今日,超级大国垄断全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世界已经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更趋激烈。作为有着12亿人口的大国,当然不能坐视别国的发展。
然而,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祖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关键是要发展科技和教育。科技能使国家朝着现代化方向阔步前进,教育则能使国民素质得到提高。历史将这发展科技、教育的庄严使命交给了我们——一代跨世纪的青年。时代赋予我们澎湃的热血、豪迈的激情和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我们应齐心协力,兴我中华,振我中华,以使中国能真正在国际舞台上尽显风采。
竞争不光存在于国与国之间,同样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其间经历了许多次竞争。每一次上考场,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竞争。凡有上进心的同学,谁不想得个好名次呢?这是竞争意识的萌芽,我们需要强化培养这种意识。常听人说:“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这话不错,21世纪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将会飞速发展,社会需要各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这一代青年,要树立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目标,勇于竞争,善于竞争。那么,参与竞争的资本来源于何处?我想,一个没有高深学问的人是不可能在21世纪有所作为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牢记把握住青春这段美好的时光,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力求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只有这样,你才会在今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既为国家又为自己,创造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
“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本身有两个论点,一是“是否”,二是“最好的”。大概你们第一想到的是“是否”,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而说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未免极端了:亿万个人,亿万条成功之路,实在是松龄鹤寿各有千秋,又怎么能保证在每条成功之路上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各自的兴趣呢?
而在这里,我们就讨论“是否”二字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认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也有人曾对此提出过质疑。如潘小娴就写过以“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为题的论文。据文中所述,潘小娴在大学初期兴趣广泛,每天都参加各类校园活动,她也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此以往,她渐渐发现,虽然自己会的东西很多,但却没有一技之长,直到她们中文系的新任副主任让她们每人背诵一百首古代文学作品,当她努力完成了任务时,她明白了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技之长,并为此坚持不懈,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仅限于启蒙阶段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罢了。
她说的也有道理,但只说明了问题的一部分。为什么呢?我认为,对于一些兴趣广泛的人来说,兴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过多,还想要鱼和熊掌兼得,这便要出问题了,单纯依赖自己的兴趣任意而为,只能带来浮光掠影的收获。一个人的事业不能像穿的衣服一样各式各样,要想成功就必定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此坚持不懈的奋斗,不能什么工作都想尝试一番,如果三心二意、任意妄为,又怎能成就一番事业呢?
然而,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有些人就是因为发展自己的一种兴趣而取得成功的。比如说牛顿,牛顿在一棵苹果树底下乘凉时,突然被一个从树上掉落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他便产生疑惑:“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往上飞呢?”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机牛顿本身对此的兴趣使他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万有引力。再比如说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从小就对夜空中的星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着这个兴趣及他的.不断努力使他画出了我国第一张星空图,首创天文仪器“浑天仪”,为我国的天文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结合上述,“兴趣是否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问题应该有了答案:兴趣可以说是最好的老师,又可以不是最好的老师。我的意见是更倾向于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而这要结合自身情况判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孩子们启蒙阶段应该知道的,这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的学习,但不能硬加,兴趣过于广泛未必是好事,过犹不及!既然因兴趣广泛而应接不暇,不如通过改变兴趣来使“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变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专一的兴趣真正地成为你成功之路的起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