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那颗种子长高了,它别提有多高兴了!它抬起头往天空中望,那精灵般可爱的燕子在天空中自由地翻起了跟斗,有的还在树上唧唧喳喳地叫着,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两周后,那颗种子又长高了,它高兴地往花园望去。啊!花园里花儿红了,草儿绿了。各种各样的鲜花,一个个都姹紫嫣红,都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特别是那花坛中的迎春花,花骨朵含苞待放,已经散发出扑鼻的清香,真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翩翩起舞的蝴蝶在花丛中悠闲地飞来飞去!嗡嗡直叫的蜜蜂,正忙着招呼同伴采摘甜蜜的花蜜。
三周后,种子快乐地向前看,“唔!我又长高了!我现在能看到小河边的青蛙洞了!”瞧!青蛙在洞前“呱呱呱……”地唱起了欢快的歌。小河边一只只黑黑的'小蝌蚪在河里快乐地游来游去,正在做游戏呢!四周后,种子已经能看到大老远的小朋友们已经脱下了厚厚的棉袄,穿上五颜六色的春装。小朋友们有的在唱歌,有的在拉小提琴,还有的高兴地和着音乐跳起舞来。
五周后,种子开花了!微风吹来,它高兴地在花丛中跳起舞来,自豪地喊道:“我长大了!我喜欢春天!我爱美丽的春天!”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今年暑假,经好友介绍,我阅读了《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个退休的老男人哈德罗,有一天突然收到多年不曾联系的一个朋友寄来的一封告别信,因为癌症已经到了生死的边缘。老人回完信,在寄信的时候,没有果断的塞进邮筒,而是往下一个邮局走去,在这个过程中,他萌生了走路去看那位朋友的想法,于是他就真的这么做了。图书记录了老人行走的87天,穿越627里(不知道是英里还是华里,译者没注)英格兰南端的布里奇走到了苏格兰东北的布里克。
图书的前半部份,有点乏善可陈,只是讲述了老人纠结于是不是该走下去,纠结于这么做对还是不对,从周围的人对于他要长途跋涉的不同看法,展示了他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当读到老人在自责“为什么唯一的儿子溺水的时候,他还停下来解鞋带?”的时候,他说是因为害怕用光了所有借口以后,他最终还是没有办法成功把孩子救回来。隐约的感受到他对儿子不想活下去却又不知道如何挽留的无奈。因为文中经常出现老人的太太和他儿子的对话,于是在读到老人想到“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当他们的儿子终于永远的拒绝了他们的照顾,他们就要艰难地去适应”的时候,我以为只是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还想到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离父母越来越远。直到书的末尾,才知道原来事实不是想像的那样简单。于是原本枯燥的故事变得丰厚起来,原本留存的种种疑惑被解开。
老人在二十年前就失去了儿子,他的儿子有抑郁症和酒精上瘾,在自家花园的棚架上上吊自***了,老人亲手掩埋了他的儿子。而他的太太觉得他原本可以做一个更好的父亲,因为孩子的去世,两个人的感情走到了破裂的边缘,婚姻名存实亡了二十年。老人的太太一直无法面对失去儿子的的事实,于是每天和孩子的对话变成了自言自语,在她看来那不是鬼魂,而是一种存在,因为她能感受到儿子,那是他唯一的安慰。
在读到后面的故事之前,我和书中提到的许多人一样,觉得一个老男人在未经商量的情况下离开自己的妻子,不远千里的徒步去看另外一个女人(虽然那是一个即将离世的人)肯定是因为爱情,很可能是婚外情。因为这样很容易解释他和他的太太之间感情不合,很容易把他的这种执著与坚持理解为是爱所赋予的动力。直到谜底被逐一揭晓的时候,才发现我和书中提到的许多路人一样很俗。
在老人行走的一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赋予了他的旅途许多别样的意义。老人从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中,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于是老人做了很多的思考。包括对自已的思考,在书的内芯封面上是一双帆布鞋和五个字“那么,我是谁?”在旅途中思考自我的过程,无疑是一个自我成长和自我疗愈的过程,这一点我有深切的体会。老人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地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变得更加重要。”
对于将死的人,如果心里有牵挂,是不太容易撒手人间的,除非是突如其来的事件。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说,对于一个年长即将仙逝的老人,能在走之前看一眼自己的孩子就满意了。我曾亲历过一位老奶奶,在神智不清之后仍然坚持了两三天,就为了等女儿从远方回来看她一眼,虽然已经不省人世,但气息就刚好保留到女儿回来道别。所以书中说到老人让他那死亡边缘的朋友一定要等他走路过去的时候,我也相信这样的牵挂可以让她的生命得到延续。然而,当老人见到他那即将去世的朋友时,他的内心却有些犹豫了,因为这个等待的过程太过痛苦,如果不是走路走了那么久。只是给她回了一封信,也许她早就到天堂了。
老人通过行走的过程疗愈了自己,打开了尘封太久太久的心门,而通过这样的行程也疗愈了他的`家庭,让两夫妻能够重归于好。只是这个过程太过漫长了。因为行走,老人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老人说“有些回忆很不容易,但大部份都很美。我很害怕,怕有一天,或许很快,就会把它们弄丢,这一次永远都找不回来了。”这是一种对年老失忆的恐惧。读到这里,我在想,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多关心一下自己年迈的父母了,因为父母恩情难忘。
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看了一部电影,一部很写实很饱满的电影。读完以后,让我意识到了需要更加地珍惜当下,需要保持一份执著的信念。于是我觉得这是一本蛮不错的书。
四季,是那么的美丽,让人沉醉其中。
春姐姐微笑着与大地打招呼,和煦地拥抱大地。小草换上了艳丽的新装;柳姑娘轻轻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青蛙眯着惺忪的双眼从洞里爬出来……大家都在欢迎春姐姐呢!朵朵姹紫嫣红的花争先开放,花团锦簇,让人不由自主地放轻松。飒飒微风轻拂过脸庞,犹如母亲慈祥的抚摸。春天风光旖旎,美丽的景色怎能不让人目酣神醉呢?
夏妹妹是个热情如火的家伙,不信你看:天性善良的她,本想帮人们把身上的汗水吹干,却不想,汗水竟越吹越多;夏妹妹自然是静不下来,她想让大家来和她一起玩,可是大家受不了她的热情过度,纷纷躲回家去了;瞧见如此,夏妹妹就想让大家凉爽一下啦,她唤来了雨兄弟,下了一场凉爽舒服的夏雨。而后,夏妹妹就天天下雨,这个让大家烦恼了,天天下雨可不是件好事!夏妹妹现在可是烦得焦头烂额了,你有没有好办法帮帮她呀!
与夏妹妹相比,秋姑娘就显得娴静多了。中秋还没到,她就忙着收获果肥汁甜的水果了,这是要干什么呢?原来,她是想做一个大月饼送给那些小月兔们呢!不止她在忙着收获,人们也匆匆将秋姑娘送来的礼物带回家,丰收的喜悦处处洋溢着。但是,叶儿们就要离开他们的树妈妈了,叶儿们真是舍不得呢!但有什么办法呢,于是,它们飘飘扬扬的落下地,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空中飞舞着。
冬哥哥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装点得漂亮极了,只是没有人陪冬哥哥玩,冬哥哥可孤独了。冬哥哥决定让人们出来和他一起玩,他带着雪孩子们去敲打着家家户户的门窗,果然,过了一会大家都出来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见到纯白的世界,兴奋极了,一把冲下雪堆。东哥哥也和孩子们幸福的玩耍起来了。即使风是那么的刺骨,可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是温暖的……
欣欣向荣的春,烈日炎炎的夏,金风送爽的秋,寒风呼啸的冬天,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而神奇的世界,将这世界点缀得更美丽!
在图书馆借了一本《道德经》,看完后虽然觉得不能完全地读懂老子的思想,但是心中还是感觉一片坦荡,觉得此书对我们深有益处。
《道德经》这部著作是老子所写,但不是介绍老子生平事迹,而是讲道论德,所以叫做《道德经》。《道德经》全书原本分为上下篇共五千多言,上篇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能再其中好好的把握自己,以至于身败名裂,不能保全。因此,怎样才能在得意或失意的时候保全自己,是自己的心智足够清醒,不至于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就需要人生的大智慧,而《道德经》就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人在得意的时候,家庭、事业顺风顺水,此时的人容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狂妄自大。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招人嫉妒,也会树敌太多,甚至招来***生之祸。在老子看来,福气来临时,我们要提醒自己祸根也来临了,自己不要那么盛气凌人,要懂得谦恭,否则失意时就会走投无路。还有不能狂妄自大,不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下无敌,强中自有强中手,肯定有人比你会更厉害,更出色。但我们达到目标时也不能到出炫耀,不能自负,不能骄傲,要有谦虚之心。
老子说“是以圣人出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不言的教导;只有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干涉,而生养的万物又不据为自己所有;为万物的生长尽力而为却不认为是自己的能耐,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一个人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总是不会失去,而是永存。
无为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修养。假如我们能够做到无为,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的稳定。如今社会物欲横流,许许多多的人在利欲面前迷失自我,假如我们能够做得到无为,那么我们也将活得更轻松、更快乐。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道理还得我们亲自阅读才能理会,《道德经》是一部值得永远学习,永远研究的经典之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