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以知古,覆以知今
若想更好了解事物本质,就不能总用一般方式去做。通过别人的成功的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就能窥知一二。那是前人铺路最好的解释,我们不必再去触碰雷区,更能避免弯路。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人若茫然迷失方向还有老马识途助你一臂之力不是?!纸上谈兵的夸夸其谈全比不上过来人的智慧所得和实践得出的真理。
2.因其言,听其辞
善于倾听,并且善于诱导对方发言。通过他的发言反复推敲把握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俗话说,听话不能只听他说了那些还要听他还没说的那些,弄清话里隐藏的`深意。聪明的人是不会被别人的大话就给愚弄的。“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就是这个意思。交谈的技巧离不开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
3.张置网而取兽,多张其会而司之
捕捉野兽,不妨多布置一些网,确保成功率的同时,还可能有意外收获。与人交流也是如此,适合的网网住合适的人。言语肢体互动若是聊的投机,一番推心置腹对方就把什么都合盘托出了。还怕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吗!鬼谷子提出“钓语”就像是钓鱼投饵般,引诱刺激对方。当然这些都需要实战练习,熟练掌握才能收到效果。
4.欲闻其声,反默
欲擒故纵,欲扬先抑,欲得先与。转换思路,迷惑对方。表面上看起来,这件事出力不讨好,可是后来的发展变化也是在他的掌控中的。不得不按照他的方式进行着,产生信任和依赖后也就乖乖就范了。
5.虽非其时,见微知类
见微知类,触类旁通。从细微的迹象就可以预测到发展趋势。就像是一些自然灾害的预测,我们可以通过身边小动物和天气变化的异常状态就能得知一二。注重大的方面,又不忽略小的方面,最终才能在斗争中取得胜利。
小时候,爷爷就告诉我,大海是一张流动的画,美丽而又宽广……后来,我读书了,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她包罗万象,与地平齐,连接着天地;科学老师说——海洋是地球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在她的体内蕴含着大量资源能源,是天然的宝藏,但她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利亦有弊;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过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个人的话语中,其实都在告诉我们,海洋与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于是从那时起,在我心目中,大海就是神秘的童话世界,是生命的摇篮,在它广阔的胸怀里孕育着数不尽的,自由自在的小生命。
大海对我来说并不遥远,因为我就是一个沿海城市长大的孩子,平时,空闲了,爸爸只要驱车一个多小时,我就可以看见波澜壮阔的东海岸了。虽然我不能像临海而居的海娃们一样,天天体会赶海的快乐,聆听阵阵的海浪轰鸣声,但我依然觉得我离大海很近,很近,似乎触手可及。或许在我每天美味可口的饭菜中,我会看见我亲密的伙伴——带鱼、鲳鱼、黄鱼……抑或在喜爱的电视节目中,我又看见可爱的海豚、白鲸,凶恶的鲨鱼……
大海是神秘的宝库,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宝藏。于是,也是从那天起,我开始天真地幻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真正走进大海,揭开它神秘莫测的面纱,和它来个亲密接触,那该有多好啊!
五年级偶然的一天,我在学校图书室捧读了一本书——《走向海洋》,读完此书后,我惊讶万分,一下子豁然开朗,想不到海洋竟是继女娲之后,我们的第二个母亲啊!它不仅孕育了我们人类的生命,而且还是我们人类文化的摇篮。
据考证,地球表面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占到3.61亿平方千米,正所谓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我们这个星球是“地球”,或许是个谬误。海洋占着大半个地球,他的条条河流分布在世界各处,它不仅具有巨大的自净能力,每天为地球分解大量有毒物,而且它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调节器,是地球水循环的源头,提供人类70%的氧气。
不仅如此,海洋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他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位位英雄在惊涛拍浪中诞生,一个个故事在襁褓中发生。据史料记载,中国明初航海家——郑和,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奉命率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沿岸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之麻林地(今属肯尼亚),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汉朝时期,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悄然诞生,它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
为此,我们应该感恩海洋。因为是海洋把陆地连接在一起,是海洋把地球塑造得如此美丽。从郑和下西洋到麦哲伦航行,我们都是在海上探求未知的世界,实现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大多数时候海洋都是风平浪静的,那一望无垠的水面和偶尔的海鸥叫声,这一切总能给人心灵的安慰,和谐之气也就油然而生了。
然而现在呢?我们对海洋又是怎样的?每年污染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约1000万吨。其中,由河流注入海洋的废油约500万吨,海底油田的井喷和泄油流入海洋的石油为100多万吨,油船失事漏进海洋的石油50万吨,各种船舶排入的压舱水、机舱水等含油量可达100万吨,其余则是大气中石油烃随雨、雪降落到海洋中的污染。海洋本身有着巨大的自然净化能力。但是,海洋的这种自净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当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海洋,超越一定海域的自净能力时,这个海域即会遭到污染。
现在,大海已向我们人类发出警告,她温柔的双唇似乎在对我们呼喊:请伸出你的手,好好珍惜我并保护我吧!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我的妈妈和世上所有的妈妈一样,特别疼爱自己的孩子。妈妈的爱是无人可及,无法比拟的。无论第一次我独立完成什么事,我都会深深的感受到妈妈那份无微不至的爱,这份爱给我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记的二年级的时候,我试着与妈妈分床了。当电灯被熄灭的那一瞬间,黑暗和恐惧顿时向我袭来,虽然我从小胆子还比较大,但一想起以前看的一些鬼魂故事,不禁浑身发起抖来。在此之前,我总是抓着妈妈的手睡,心里觉的特别踏实,可现在我多么渴望一些温暖啊!
就在这时,我隐隐听到了一阵脚步声,不由得紧张起来。门被打开了,只见妈妈慢慢的趴在我的面前,轻轻地说:“孩子,别害怕,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从小就应该养成锻炼自己的好习惯,只有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在生活中少受挫折。”我听了心里安静了许多。
后来,我听妈妈说,她怕我一个人睡觉从床上掉下来,常常一晚上看我五六次,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我却浑然不知。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妈妈的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围绕着我、陪伴着我。这份爱陪伴我成长,陪伴我获取新的知识,陪伴我不断走向远方……
我常常想,妈妈不仅给了我生命和智慧,更随时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无穷无尽的……
我到森林里,是因为我要过真正的生活,我要活的充实,吸取生命中的精髓;摒弃一切与生活无关的事物,当我死时,才不至于发现我白活了一场。
《死亡诗社》讲的是关于守旧与创新、现实与浪漫、新人与老人碰撞较量的故事,这部影片很能激发人的思考。当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想要追求的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地位、金钱、还是美人?我们很多人都只是因为活着而活着。就像电影里面的学生们,被自己的父母怀揣着希望送入威尔顿,一开始他们也是不乐意的吧,就像哭着说我不要来这儿的小男孩一样。但是结果呢?经过时间的流逝,古板教育的教导,他们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渐渐地和这个严肃古板的学校融为一体。
理论上来说,教育应该是教导我们成为基廷那样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个体,而不是工厂里批量生产的商品。儿时,老师问你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说你想要做一个屠夫,因为你想要每天都吃到新鲜的猪肉。少年,老师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说你想要成为一个医生,可以拯救濒危的生命。现在,我问你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说你只想赚到足够的钱让自己活下去。
为什么你的想法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因为我们在成长,我们不再是那个心中充满浪漫和希望的“小孩”,生存成了我们生活的第一件大事,其他的所有都应该后退让位。本来是翱翔天际的雄鹰,却偏偏放弃了自己的翅膀选择做田间的蝼蚁,多么可悲?我们应该像歌里唱的“管你什么想法,我是我自己的表达,管你什么看法,我的世界我来浮夸”。出门左转,换个方向,你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基廷在交给孩子们诗歌的时候总是摈除现实主义而侧重浪漫主义的,就像惠特曼和雪莱。本来就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为什么要让他们过早变得现实而失去这个年纪所拥有的浪漫与天真呢?而古诗文社就是这么一个宣泄的缺口,让他们能在浪漫的诗词中找寻到自己已经死去的梦想,宣泄出现实的压抑。但是尼尔,这一个被自己父亲寄予厚望被迫放弃自己喜爱的表演的孩子,却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式,最终以自***收尾。我不能说这件事和基廷完全无关,但最终想不开的还是尼尔,毕竟现实和梦想并不是完全分开的两个空间啊,当你能够在现实中坚持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伟大。
我不能否认对威尔顿来说基廷的到来导致某些人的生活变得一团糟,因为他们习惯了平静,习惯了不改变。但是我还是认为,当你有能力改变的时候,不要吝啬的伸出去自己的手。毕竟,现在成功的人大多都不那么循规蹈矩,跳出你给自己划出的圈子,其实世界很大很美好。
有一天,她终于厌倦了这种冰冷和缠绕了。她走到海边,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明媚的世界,阔阔的海风,她感到温度变暖了,但心底却还是冰冷的。她看到那里稳稳地站着个人,那个人也看到了她,便热情地向前跟她打招呼,“嗨,老女人,你好!”她吓了一跳,我有这么老吗?他居然叫我老女人?她很生气地说:“你好没礼貌,我这么年轻,你就叫我老女人?”他哦了一声,装作明白的样子,重新打招呼:“老婆婆你好!”她气得狠狠咬着自己的牙,他只好笑着走了,她被气得没办法,便也笑了。心想:真有意思的人。
他用手捧起了些海水,做成了一面镜子,然后递给她,“喏,你看看你自己,好寂寞好憔悴的样子。”是啊!自己怎会变得如此憔悴呢?“你这么憔悴,一定是受到什么打击,要记得经常来这边走走,就像我一样。关于看月亮我是非常有经验的`哦。新鲜啊!从未听说看月亮还有什么经验说法的。她随口问他:“那你说说有什么经验?”他笑了,说,“其实很简单的,就是月亮一出来,你就走到这里。”她也笑了。这充满阳光的他,倒蛮有趣的。这样子,他和她成了朋友,经常斗斗嘴,聊聊天。她便经常走到这海边散心。日子长了,他们成了好朋友。
她很忧郁,他很快乐,她很粗暴,他很温柔,她很不近人情,他很善解人意……有时她也会很快乐,他也会很忧郁,她很温柔,他很粗暴,她很善解人意,他很不近人情。两个不世界的人,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当然,他们会吵架。
他们吵架的时候,她会坐在沙滩上,对着月亮哭,眼泪一滴滴掉下来。她就像只一条小鱼,把泪水流进大海。但这大海毕竟太大了,这点眼泪算得了什么呢?她想了想就不哭了,没有人哄,自己哄自己算了,她就独自坐在那里看星星。听着浪花拍打的声响,小鸟悦耳动听的歌声,对自己说:“别哭别哭,是他不好,惹你生气,以后再也不惹你了,不生气了!”她说着说着,便笑了,脸上还挂着泪光呢。其实他并没有这么狠心,他在远远地看着她呢,可是他不好意思过去。
就这样,她静静的坐在月光下,听着那一曲曲动听,美妙的旋律。
这是一很好的片子,但人各有好,我更喜欢柯恩兄弟或姜文拍的那种,带些梦幻色彩,带些悬念的影片。比如柯恩的那部《哥们你在哪里?》我就连看了两遍,非常喜欢。《死亡诗社》是一个古老的、关于守旧与创新、现实与浪漫、新人与老人两股势力二元较量的影片。这是一个类型片,是按公式制作出来的,然而,“魔鬼尽在细节里”,近乎完美的摄影与演出,将这个老套的故事,演绎得美轮美奂。
这部影片很是激发人的思考。考试上名校做医生赚大钱娶美女,并非中国学生的专利。尼尔的父亲也和一个普通中国家长一样,望子成龙,扼***他的表演兴趣,逼他好好学习,以后上哈佛医学院,结果这小子想不开,开枪自***了。学校正好要找理由收拾搅翻了一潭水、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培养爱好的新来老师 Keating,于是将尼尔之死归咎于他。新来老师被逼走,可是他失去饭碗,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心。电影的结局是开放的。后事不知如何,然而在我们身边,我们一转身,就会看到个把像Keating 那样的人。其实他们的命运不一,有的人被排斥,有的人被同化,有的人活的好好的,甚至比其他人更成功一些。
理论上说,教育是要把我们培育成改造世界的人,也就是Keating这样的人物。和老同学联系,他们不是问我在哪里高就,而问我在哪里改变这个世界(So, you are out there changing the world?还有的同学说,等我长大了(毕业了的隐晦说法,我会像狂风暴雨一样,席卷某某领域(Once I grow up, I am going to take … by storm.
有时候这是玩笑或自嘲,可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这种浪漫,没有这种冲劲,而只是想着如何去适应这个世界,那田鼠和蝼蚁一样的人生,是何等绝望?就如同这电影一开始说的,人到最后,其实会被黄土埋掉,成为虫子的食物,这白驹过隙的一生,怎么着都是一遭,现实的生活只是一种必需,然而从今天活到明天,只关注物质所需,没有一个精神的家园,我们就会和大部分人一样,排队站到灰色的大多数里面,“默默地过着绝望的生活”。如果你偶尔看到这句话,请你反省一下,你现在过的是这种生活吗?如果是,如果你有所不满,是否得像“船长”老师号召的那样,站到桌子上,换个角度去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世界或许和你平时看的不一样。
电影中的老师教授的时候,将现实主义的诗歌大部分跳过去不教,而侧重于浪漫派诗歌,如惠特曼那种气贯长虹的诗歌。对于除了荷尔蒙一无所有的高中生来说,其实这未尝有什么错误,因为你怎能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那么现实,连一点梦想都没有了呢?有这么一个突破口,有个死亡诗社这样的组织,宣泄一下,或许可以避开更多的问题。至于尼尔的自***,其实是和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培育方法没有什么关系。一个有梦想的人,其实也可以不脱离现实。我对那老师跳过现实主义部分的做法也有异议,因为人是可以既现实也有梦想的。这种人才是高人,他有巨人般的身材,头在云端,脚踏大地。
当然,现实中的教育,尤其在工业化革命之后,往往是要把我们塑造成符合现实所用的人,学生不过是送进来,流水线加工后再送出去的产品。这样的教育不是要让我们去改造世界,而是要教我们习惯了被世界改造。已故笑星卡林说过一句话,说把人教聪明,不符合美国统治者的利益。在中国更是这样,把人教蠢,教到只会ABCD打勾选择,是符合当权者利益的。大部分时候,一个新人跑过来,满怀激情地要改变现状,最后往往会被同化掉,或者排挤走,因为大部分体系,都倾向于维持现状。人思想上排斥革新,就像其身体会排斥新药一样。对于大部分资质平平的人来说,那没有办法,只有缩到那灰色的大多数里,还落个平安。如果你够强大的话,你可以改变这个世界。如果你不够,那么世界一般来说会把你给改造过来。当然这未必是坏事。资质欠缺的人在这个世界里安分守己,是他也是他人的福气,因为平庸加激情只会等于折腾。唯有才能和激情加到一起的时候,才有产生积极改变的可能。
不要因为这部电影,认为不越雷池半步才是正道。如果这样的话,建议你去看看电影《浓情巧克力》。如上所述,但凡有能力去改变的人,最好还是去试它一试。千万别以为循规蹈矩一点,“现实一点”,你就会承受地土,得到这个世界。改变是一种冒险,可是将你绑在火刑柱上烧死的时代过去了,如同Outlier一书所示的那样,而今真正改变世界的人,真正的成功者,并非那处在常态分布内的灰色大多数,而是那一个个不愿意默默地、绝望地生活着,而纵身一跳,站到桌子上头,去另眼看世界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