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实践,也只能坐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
我们对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只是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自己,要善于实践。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扮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秉谦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候,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行为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被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马伶长达三年的实践活动,为他赢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回到现在。
他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吗?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
别忘记,别放弃,别对不起你流过的汗水。
别害怕,别胆怯,别被黑暗和荆棘吓到不能自已。
清风习习,黑夜如波,我踏着破旧的石子路,四周十分静谧,手里的东西沉甸甸的,仿佛一块巨石压在我原本沉寂的心里,几乎窒息,那是我对自己半年的交代——期末成绩。 纵然自己再不愿,可家已近在咫尺,我伸出颤巍巍的手推门进入,迎面看到的是母亲焦急的眼神,“怎么回来这样晚?”听到母亲这样说,我心里咯噔一下,眼神飘忽不定,突然间看见了母亲紧皱的眉头,心中酸涩不已,可却敛了悲伤,佯装着无事,“没事,妈,我放学后才收拾的书包,所以才回来晚了。”母亲看了我一眼,轻轻的“嗯”了一声后替我卸下书包与我一同坐在沙发上,我们谁都没再说一句,如同木偶一样,却都在经历着心理战争。
我知道母亲怕伤我的自尊心,我也怕伤害母亲的心,约莫踌躇了半个小时,我才紧握双拳,下定决心般的`说道:“妈,期末成绩下来了。”
“嗯,闺女考的怎么样?”母亲脸上挂着和蔼的笑。
“还不如上次,妈,我是不是真的不是读书的那块料?”说出的话是我一直以来的顾虑,先前便知道这次考非常烂,可将这话亲自说出来,心却还是被揪的难受。
母亲闻言一愣,嘴边的微笑凝固了一下,刹那间便又是笑意盈盈,“怎么会呢?我闺女可聪明了,这次没考好,下次一定会成功的,妈相信你。”
“可我都努力这么多次了,为什么还是不成功?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一次一次的满怀希望,一次又一次的从云端掉到地狱,妈,我不想再这样了!我不想再继续学下去了!”最后一句我是吼出来的,仿佛用尽了我全身的力气,我浑身瘫软在沙发上,泪流不止。
“孩子,别这样,等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以后你再做决定,好吗?”无人应答的尴尬阻止不了母亲悠远声音的传来。
从前,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去沙漠探险,他们带齐了水果食物,以为万事俱备,但他们却远远小看了沙漠的***伤力,在探险的第五日,他们就把水喝光了,水果也所剩无几,还迷了路,胖子颓废在了这深深的绝望里,他对瘦子说:“瘦子,别再走下去了,我们走不出去的,看看这茫茫沙漠哪有尽头?别再做无谓的挣扎了,我们就在这里歇歇,等死吧。”
“我不停,就算我们走不出去,我也要坚持走,因为每走一步,我都是在成功。”瘦子望向刺目的烈阳,柔和一笑。
胖子已经毫无求生意识,说什么也不再继续走下去,所以只有瘦子一个人去挑战自我,挑战荒野。
结果是令人喜悦的,在瘦子即将走不动的时候,一阵龙卷风将他席卷到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离绿地仅有500米,瘦子兴奋的奔跑着,眼里盈着绿色的希望,他挣脱了沙漠的桎梏,最终还成为了一位荒野逃生的名人,瘦子与救援队一起去找寻胖子,可找到的却是一具已经腐臭的尸体。
“孩子,或许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真实的关于坚持的故事,坚持决定成功,努力成就人生,这些天,你的努力,妈妈都看在眼里,妈妈希望你坚持下去,去挑战难关,去战胜心魔,只有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捷径。终有一天,我的闺女会成功,会拥有美好的人生,会让母亲彻底的放心。”母亲看向被她这一席话感动的我,眼里蓄满了坚定与柔情。
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世界上还有很多挫折等着我去挑战,还有很多对手等着我去打败,还有一个家等着我去支撑。我怎么能放弃呢?怎么能就此甘心呢?奔跑吧,只望待繁花落尽,牙落齿摇时,能独倚摇椅,拥抱夕阳,回忆那些青春时追到的梦。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也能到达向往的目标。
坚持!
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是一路在泪水中笑着走过的。每一次跌倒和爬起,都是人生的痕迹。生命不长,路很泥泞,就算跌跌撞撞,也会擦干泪水继续奔跑!
只有失去过才懂得珍惜,所以苦难不讨喜,人们把所有不快乐都归因于它。人们不想失去幸福,所以敌对、厌恨着苦难。但苦难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啊。没有痛苦的生活,就算幸福到了极点,也会失去他原有的甜。为何调酒师的食物不能有辛辣的味蕾,便是再好的.酒也尝不出了。我们不妨将痛苦当做上帝给我们的人生加入的作料。一盘菜,香甜苦辣,哪一味都一样的重要。怎样笑着品甜就怎样笑着尝辣,只有甜怕是会坏了牙!
蝴蝶的诞生需经历千万倍的痛苦才能重生。蚁们团结合作,在过河时不断牺牲了许多的蚁,还会有蚁义无反顾保护同类,才救下了更多的蚁。蜗牛生来有壳,它不抱怨壳的笨重,反而一直延续至今,在危难关头才能用壳保护自己。这些都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了的。动物们如此,何况我们。它们因苦难而让生命升华,在赞叹的同时,也该思考下自己。苦难其实并非不好,只是我们总会逃避。
同一时刻,有人迎面春风,有人突遇龙卷风。我们在害怕的同时咒骂着龙卷风。但是,若没有了龙卷风,哪来的《绿野仙踪》的开篇,又哪来了这本书呢?其实,苦难来临,也只不过是为幸福做一个铺垫而已。你若想幸福,便要受得了痛苦。没有人能许我们一世晴天,第二天是什么天气听天由命。唯有拥抱了苦难,才能有幸福!
你要明白,你不可能要求一汪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
在暑假里的`一天,我骑着自行车出去玩耍,碰到了比我小两岁的聪聪。他开着她妈妈的电瓶车在小区里横冲直撞,就好像和动画片里的唐老鸭一样蛮不讲理。
突然,他从我的身边滑过,向我做了个鬼脸,然后拐到另一条路上去了。我气冲冲地骑回了家,发誓也要学会骑电瓶车。
当我坐到电瓶车的座位上时,十分信心已经失去了七分,我在心中默默地想着:这应该和自行车差不多吧。我把车头刚调好,手就不由自主地往下一扭,车就“跑”了起来,我也跟在后面跑了起来,但最后难逃被摔。这时,爸爸刚好回来了。
他对我说:“自行车与电瓶车最大的特点就是自行车要用脚蹬才可以行走,而电瓶车不同,省去了这个步骤,用手一扭就可以行走了,所以在行走的过程中必须要坐稳,手千万不可以抖……”我顿时恍然大悟。
我照着爸爸的说的又练习了几次,终于能够控制电瓶车了。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只有我们不断地尝试,去实践,才可以熟能生巧,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老师点评:关键处精雕细琢,文章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获得真知与生活实践不可脱离。不是来自实践的真知,常常是伪真知;经过实践证明的知识才算得上“真知”。大文豪苏东坡肯对王安石的一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直到黄州菊园一见,他才知道菊花原有落瓣不落瓣之分。黄州之行,苏东坡修正了先前的谬识,获得了真知。可见,真知来自实践。
西方谚语有言:“你真正尝到果香是在亲手采摘了一个苹果之后”。这份香甜的果香正是实践的芬芳。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半生游历,千山万水走遍,与长风为伴,与云雾为伍,亲自考察了国内12个省份的奇山异水,成为世界上发现记录并科学分析了“喀斯特”地貌的第一人。一册《徐霞客游记》的每一个文字都是行走出来的真知,被后世奉为地理学上的奠基作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田间、到地头,耗时多年,辗转多省,终于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杂交水稻,也培育出水稻栽种史上的真知,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时代。相比之下,今天的有些科研人员,畏惧“田野”研究的艰辛,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翻一翻他们的所谓研究成果,扑鼻的是污浊之气,何芬芳之有?相比之下,今天的有些专家大腕,不愿“接地气”的田野实践,躲进小楼成一统,闭门造车。翻一翻他们的所谓作品成果,扑鼻的是污浊之气,何芬芳之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了验证引述材料确凿无疑,亚当斯密走出书斋,实地考证。正式凭着这种不苟且的“实践”精神,他的《原富》才被誉为经济学的原典。知识会在代代传承中变身成为权威,有的人会匍匐其下,唯书是从,唯上是听,不辨真假,而有的人则会通过实践验证修正、补充发展,带动知识的新发展。明代李时珍对当时被奉为药典的《证类本草》产生诸多疑义。于是他深入大山,足履深谷,亲尝百草,逐条订正错误的内容。试想,如果李时珍食古不化,迷信权威,懒于到大山到各地去“取证”,能有宏编巨制的《本草纲目》的问世并造福于子孙后代吗?
鲁迅先生说过:“专读书也有弊端,须应用于生活,便所学的东西活起来。”说的是知识要活起来,就必须把它带进“千山万水”的实践之旅,而不是锁入书斋。尤其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鼠标一点,知识盈视,莫辨真伪,难以为从。如何打捞“真知”,则是务必要通过实践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