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控制好情感,不要直接陈述情感。避免使用情节剧抒情式的语言,尽量用含蓄,不夸张的语气。描写歇斯底里的场景需要更强的写作驾驭能力,语言要内敛,以描写动作和感官细节为主。
之所以要避免直接陈述情感,原因在于: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自相矛盾的情绪常常糅和一起。当我们身陷某种情绪中,我们很少会停下来分析它,所以如果把一种情绪细节告诉读者,读者便会停止融入其中。
不用过滤词,小说情景才会让读者感觉更有现场感。少用“他注意到”或“他看见”这样的过滤词。
还记得在我6岁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参加旅游团的一次旅行,我们这个团人数多,在后面往前看,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导游走在最前面,而后面就是浩浩荡荡的大部队。我们走在大部队的后半段。我在爸爸妈妈前面肆无忌惮地走着,突然我看见在我前面有一位平头短发,穿着带有蓝条纹的白色衬衫,还戴着手表的男士,我第一反应——是爸爸。于是我跑上前去,一走到他背后就抓住他的手,然而转过来的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我愣住了,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我在心里呐喊:天啊!这不是我爸!糗大了……。我刚回过神,便听到了真爸真妈的呼唤,周围许多眼睛都转向我这儿,仿佛在嘲笑我,我涨红着脸,不知所措,第一反应就是溜回父母的身边。自从那次,每当我想拉爸爸妈妈手的时候,都会先看看他(她)的脸。
这件事到现在都令我记忆犹新,每当想起,都会觉得当时的自已怎么这有趣,竞分不清哪个是自已的爸爸,但我又安慰自已,谁叫他的背影太像了呢?每当这时,我都会笑出声来。有时跟爸爸说起,他都会笑着对我说:“你好蠢啊!”。我也深深地记住了几个字:“眼见不为实”。
记得黑格尔似曾有关于传统的论述,黑氏认为规则与传统有相似之处,即其均为众人遵守且随时代的沿革而有存有改,即其论述中所提到的“传统与规则都有膨胀的属性。”
在我看来黑氏所言甚当,世易时移万物万事岂有不改之理。
时间无限历史不息,世间万物的内部矛盾所推动变更不止,且又相承相续,唯其相承相继才有了“天行有常”的启示,唯其变更不止故而少不了人们心智的相应的变化,自有规则的一天起改规则也就相应地发生,上古至今可有一规则通古今的,可有一教化常用常准的\',即若有也必为今后之时代所更易,定无永存之理。
然而我也不能仅以自己的判定而否认了规则的永存,判定犹出于主观而事实则无可争议。
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信念,商君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大更秦法,不但使秦国大为强盛,诛死六国,统我中国而为一,更是实现了社会形态的前进,其不为变法之效用则何?
综观古今中外,进步总是与变革相随的,而规则之更立则为其变革中之大举动,拿破仑于无名之中崛起,于战火中立身,既得法兰西国土更让其他国家臣服,其所急之事无他,唯更立规则,于是便有《拿破仑法典》等诸多新规则的颁步,仅此可称拿破仑氏为一智者,他深知欲进步则规则必不可存留,改立新规实为进步之大保障。
《易经》中早有“变则通”的道理,而其反面之一大例证则首推清王朝之以不变而亡,这便是墨守成规不思革新的恶果,实可诫而不可循。
如今我们加入世界贸组织,其借以优化我国市场秩序的绝佳机会,我国也深明此机遇,顺应时代,革新前进,必有通且久的效用。
自从人们以墨守为贬义词开始便是于对规则认识上的长足进步,不固守,思改进,倘求永存之规则,则可变之规则方为其规则是也。
细致,确切,具体的细节是小说的生命,细节很有说服力。当一个细节能调动我们的感官时,它就是“确切”和“具体”的。
作家要充分利用能调动读者感官的细节。这些细节必须是“有用的”。让读者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那么读者将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参与感。阅读的乐趣主要来自我们一种自信的认识:我们很聪明,能够领会作者的思想。如果作者向我们解释,帮我们解读,我们会怀疑:作者认为我们不够聪明,无法解读他的意思。
细节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它能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果想通过细节让你的故事人物活起来,必须精挑细选细节,这些细节要能传递对读者的理解至关重要的一些性格特征。你不可能从头到尾,点滴不漏地描写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天中某个时刻发生的所有事情。你必须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事情来写。
即使是一个仅作为一种类型或功能而存在的.角色,如果作者通过有意义的细节将其呈现,那么这个角色便有了生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