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随着爸爸的车到了淹城停车场,透过车窗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城池,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分外有情调。
我们从南门进去,映入我眼帘的是:广场上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彩灯和拥挤的人群,真是灯的世界,人的海洋。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诗:“火树银花闹全城,万头攒动赏花灯,莫怪人称第一景,亿兆星斗灿龙宫。”
我被这仙景吸引着,随着人流往里走。一会儿,我被挤到了“八仙过海”的灯边:铁拐李用他的拐杖当船,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神态安详;吕洞宾投入一只萧,自己站在上面;韩湘子是把花篮当船,也稳稳地在上面坐定……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意境。
我随着人流继续往前走,“年年有余”灯呈现在眼前,只见这个灯的造型更是活灵活现:前面的两条大金鱼的嘴张张合合的`,好像在向大家祝福呢!我还一时搞不懂“年年有余”的含义,便问爸爸,他给我作了这样的解释——我们每年过年的饭桌上一定都有鱼,而且都不吃完,象征着年年有吃不完的余粮的吉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咦,这里怎么有一座天安门城楼啊,是不是我到了北京了?仔细一看,哦,原来是我来到了另一盏灯的旁边!只见“天安门”前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跳舞,我看到这些人的张张笑脸,就好象看到了人民的富足,祖国的繁荣。又向前,我到了“玫瑰有约”的灯前,丘比特站在一个小伙和一个姑娘旁边,后面还有个心心相印的图饰。传说爱神丘比特的箭射中了一个小伙和一个姑娘的心,他们就相爱了,不离不弃地生活着。我虽然不太懂是什么含义,但看到爸爸和妈妈的恩爱,想必这就是最好的见证吧!
在灯的世界里,有太多的灯让人们留连忘返,有太多的灯引起人们的遐想,有太多的灯显示当今社会的繁荣……那一盏盏璀璨发光的彩灯,把每个人的心都照亮了,每个观灯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和爸爸也带着对未来的遐想,带着对武进的希望,踏上了回家之路。
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全家吃完汤圆,随后爸爸妈妈就陪着我去街上看舞龙灯。街上早已人山人海,特别是圆盘处,观看者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钻进了人群。
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出现了一条“板凳龙”它是由许多板凳连接而成的。虽然它不能像“龙灯”一样舞出各种花样,但是,它整整齐齐的排列在街头,宏伟壮观。过了一会儿,一条“巨龙”出现了,你瞧,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这时我伸出手来数龙节,一、二、三、四——————一共十二节,真长啊!那龙灯是多么威武。红红的龙头特别精致,整个龙头都是用“鳞片”做成的。“鳞片”一片一片紧紧地连在一起,没有一点空隙。中间是用纸糊的龙身,龙尾上一片片精致的“鳞片”全都是用木头刻成的。那一节一节的龙身、精制的龙头和龙尾,再加上一盏一盏的红蜡烛,搭配起来真是漂亮极了!这时又有一条“龙”来凑热闹,它俩长得真是太像了,我想它们应该是孪生兄弟吧!观众们鼓掌、欢呼,连旁边的烟火都给他们打气了,舞龙的叔叔和爷爷们舞得更欢了,他们一会儿舞出了双龙戏珠,一会儿舞出了大龙卷小龙,一会儿舞出了双龙盘旋,龙像活了一样。
舞龙灯结束了,龙灯走远了。我喜欢舞龙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猜灯谜活动。
下午,我来到三楼会议室,一进门,我就惊呆了:屋里面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都是同学们亲手做的,同学们的手都那么巧,做出来的花灯都那么精致,那么好看,肯定费了不少功夫,才能看到这么美轮美奂的花灯。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美丽的花灯把我包围其中,每个花灯都有自己独特和美丽的地方,例如:这个花灯是圆的,上面有条条彩纹;那个花灯是方的,上面有一块块彩色斑点,每个都那么引人入胜。
我走近一个花灯,它应是花灯中最大的一个了,这是一个圆球状的花灯,但它的表面是用许多一次性纸杯围城的,被子中按顺序放了不同颜色的小气球,给整个花灯增添了不少色彩,我再仔细一看,这个花灯里面是一个透明的大圆球在球上粘了许多小杯子,这让花灯更加独特,富有个性,非常引人注目,做这个花灯的同学真是心灵手巧。真是一件拥有艺术魅力的精美工艺品!
我转身又被另一个别样花灯所吸引,这个花灯和刚才那个完全不一样,那个是圆的,这个是方的,而且是象征喜庆的火红色,下面还挂着几个粽子形状的小纸包,坠下来,像真粽子一般,这个花灯也是一件匠心独运的工艺品。
来不及一一欣赏这些花灯,猜灯谜就开始了,每个漂亮的花灯里面都藏着一个有趣的谜语,我们猜的都很投入。
这次赏花灯、猜灯谜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使我们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
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带走了旧年,春节的气息也越来越淡,眼下,继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元宵节的气氛也就越来越浓。
元宵节,顾名思义,是要吃元宵的,元宵寓意团圆,腻得人心里痒酥酥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赏花灯。
早早的,大街小巷里就都有卖纸灯的,做成动物、卡通人物的样子,孩子们总要闹着买一个孙猴子、小老虎,看得人爱不释手。等到临近十五,广场上就出现了真正的花灯,围绕在街道两旁。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五颜六色的十分精美。走在街上,花灯的色彩会令你眼花缭乱。
这边有“二龙戏珠”,两条栩栩如生的龙披着一身龙鳞,嘴里衔着一颗珠子,谁都不肯松口,绝对有霸王的气势;那边“哪吒闹海”也引来儿童阵阵称赞,身穿莲花的小男孩骑在龙王身上,仿佛令我们看到了哪吒降妖除魔的那一幕;最讨人喜欢的还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他手握金箍棒,正狠狠地向妖怪身上砸去,真是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
此外,莲花灯和孔明灯也是颇受欢迎的。水里,一朵朵鲜艳的莲花怒放在水面上,美丽极了。听说,莲花灯可以实现人们的愿望,所以,每盏灯上还寄托了人们的一个梦呢;天上,孔明灯像星星一样闪烁着,载着美好的愿望消失在圆月中,让人如梦如幻。
人们看到看到花灯就会愉快,并不是仅仅因为它精致美丽,更因为它有内涵。花灯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可以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你用心去看,就会看到它独特的魅力。
一年一度的郏县元宵赏花灯素来脍炙人口。
正月十五那天,夜幕刚刚降临郏县城的大街上就已经华灯齐上,大街小巷挤满了关灯的人群。砰砰砰雷鸣般的三通跑响,解开了赏灯的序幕。而首先出现在街头的是五颜六色的灯泡镶成的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横匾,一块块光彩姗姗,耀人眼目,这正是元宵赏灯的主题。顿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人们欢呼起来——啊,郏县城沸腾了。
紧跟在横匾后面的20架大型蜈蚣灯,多么迷人啊!那个扁平的蜈蚣灯长有五米,宽宥一米多,四周围着大红绸布,头部对称地挂着八队美丽的彩灯,跑马灯、琉璃灯、塑料凳、彩绸等。一盏盏玲珑剔透,典雅美观。蜈蚣躯体两旁整齐地悬挂着上百盏点燃蜡烛的玻璃灯,火光通明灿若星汉。灯光因照着那高擎蜈蚣灯的小伙子们的自豪神情,也映照着两旁观众的甜美笑容。这是,一串串色彩斑斓的塔灯涌过来了。塔灯外形斯塔,浑身挂满金光闪闪的玻璃灯。塔灯后又有花灯、鱼等、花开富贵灯有身着节日盛装的小孩们跳的花篮灯。还有琳琅满目的灯接踵而至,汇成了灯的海洋,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赏灯队伍在一片啧啧赞美声中继续向前,宛若一条灯的长蛇在大街上蜿蜒游动。队伍中一辆引人注目的汽车载着一位威武少年乘龙而来。那少年右手紧按龙首,左手高托着一颗大龙珠。龙珠里的眼睛就像一对探照灯,两道光柱射向万里长空。那桀骜巨龙浑身鳞片熠熠生辉。瞧那张牙舞爪的神态,好像立刻就要腾空而起,冲上云天。我深情地凝视着渐渐远去的巨龙,忽然觉得,它似乎真的要腾飞起来了。
时钟不知不觉地敲响了11下,赏灯活动也进入了高潮。伴随着赏灯,许多人不约而同地燃放七验货。仰望苍穹,只万里长空,五彩缤纷,那满天星天女散花、魔术弹等形形色色的节日礼花争妍斗艳,异常美观。犹如节日的**广场的夜空。刹那间,天上人间,融为一体。
啊。好一个火树银花不夜天!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他们正满怀激情的准备迎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