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板,这就是我的建筑公司最新设计的----智能医院图纸。别小看这个医院哦!这不是人操控的,一切都电脑指挥,特方便!
先看看一楼大厅的布置。这是急诊室,里面有很多机器,别担心,这不是买的机器,而是这个医院“生”出来的。别觉得它没什么用,它可汇集古今中外的全部资料,无论什么病,它都能知道,并给出相应的药,还附赠一些“温度计卡”。而我们来到了药房,这里的药是按照“秘剂”一点一点地调出来,不出半点差错,因为“医生”给出的处方单上写什么,药房就会读取数据,做成药。就连乱写的.也会做成药,它会把药的副作用给消掉,还会制成糖衣药丸,但包的很科学,不会被胃酸溶掉,药效更高。
然后我们来到注射室。这里采用打针的方法和别的医院不一样,这采用了蚊子吸血的方法,让人感觉不到痛。药物会紧紧跟着主人,吸住需要打针的地方,不用担心“针”会自己脱落,也不必担心行走的困难。当药物没了,“针”也会不见了,原来“针”是一种细菌。当它遇见药物它出现;药物没了,它就不见,而且“针”还会让人更健康和修复伤口。
看见那个奇怪的房子没有?它就是保安亭,上面有个红外线扫描仪。只要有不好心的人都会被抓,因为他还有“说谎仪”,一律说假话的人都会被抓,被送到公安局去。
二楼有眼耳口鼻牙(五官)专室,其中最先进的就是眼科了,它有测量眼睛的仪器。这个仪器不仅能了解眼睛的情况、做出判断,还能锻炼人的视力,让人少戴眼镜。若有红眼病、白内瘴、青光眼的话,它会变形,用美国最先进的科技-----“电磁悬换晶体”手术,不用打麻药就能做好。若没有别的晶体代替,就用日本的“白光灭坏晶体”手术,不用换晶体就能好了。其次是鼻科和喉科。当你得了鼻炎时,这个机器会帮你清洁鼻孔,也注入药水引鼻涕出来。若有太多异物,只需服用一个清洁丸,就能清洁异物,并对症下药使病人立刻康复。而喉科也一样有个仪器来清痰,几天就会好起来。耳科有个特殊的仪器,它能使鼓膜修复、耳蜗修复、耳道清理、耳道炎…..但这儿的病人一直很少,所以这儿不是最好的。这还有一个牙科。牙科不仅有补牙、拔牙、矫正牙位,还提供把牙重新按位上、种植牙齿、防蛀牙等等治疗。就算一个牙齿错乱又很黄的人进去治疗,几分钟他的牙齿就会变得既整齐,又洁白,而且决不会有一点假牙,它是用牙基因种植的。
三楼是手术房,这里采用高科技的仪器。首先是第一程序手术房,里面有八间,每个都采用无辐射激光灭毒程序,是专治肿瘤的。还有一个液态变固态的骨头汁,一打进去可使骨头康复。最高科技的仪器是能使死去1小时内的人复活,只需打一个能量血针,无论是心脏划破、中弹,还是其它部位中弹划破,打一针便能好,子弹会被从皮股排出来。如果四肢或那里断了的话,只需打刚才那种针,再把原来断的地方按上去就行了。第二程序手术房也有更高端的机械,无论是艾滋病或癌症等绝症,只需抽病人的一滴血出来,用仪器净化后再打入人体内,净化的血液会不断扩大,可以把坏的东西去掉后成为好的东西,这样的房间共有七间,最后一间是最高科技,专治瘫痪、精神病等等,只需用电脑对大脑传送些信息,来一次“脑疗”-----把脑子的不足之处修复就可以了。
四楼是停机坪,上面可停放救护直升飞机。这直升飞机三分钟之内能到达所需要去的地方,这样节省了死亡的可能性。直升飞机很小,什么地方都能停,里面有专业的机器可对病人进行紧急救护,以防万一。
大楼的后面是住院部,有很多房间,每房里面都有一张床,还有电视、厨房、厕所。这厨房功能很大,它会根据病人的病情来做饭。是重度发烧得喝粥;是感冒得不能吃海鲜;是牙齿不好的人可以喝富有营养的五谷蔬菜汁;而眼睛失明的人,厨房可以喂他吃饭。厕所也可以帮助行走不方便的病人,不用蹲,排的粪便在那里,厕所的机器会把排泄物清理掉。不用动,厕所还自动帮病人刷牙、洗脸,很方便。病床也有很大的作用,当病人睡着时,床会给病人按摩、放音乐;离开病床,自动整理被子。如要动手术的话,床也会飞到手术室去,这样就能为病人们提供一个既方便又舒服的环境。
这就是一个大的智能医院,要不要买?你们会认为电脑没有?不,电脑就是大医院,仪器也是医院生产的,只需连下电线,仪器便会工作。
是不是很好,快来买吧!
《负建筑》,英语翻译“defeated architecture”(虽然原文是日语,但可以通过英语译名更好理解)“被击败的建筑”。中文翻译成“负建筑”,似乎更多了一层意思,显得意味深长。负既是胜负的“负”,也是正负的“负”,似乎也暗示着作者将提到的是一种与当下流行建筑形式对立的观点。
《负建筑》一共三章,第一章:分割、批评、形式;第二章:透明、民主与唯物论;第三章:品牌、虚拟、圈地运动。整本书是很多文章的集合,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每篇文章也关注不同方面,但始终有一种共同的暗语:现在的建筑是失败的物。作者对于现在建筑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序言开始,书中包含的内容就极其丰富,隈研吾关注的不仅仅是建筑,也不仅仅是设计,他所思考的是现在整个建筑业面临的问题。《负建筑》从序言开始就显示出一种悲观的情绪。1995年以后那段时期是个多事之秋,大地震、911事件、奥姆教(日本的邪教组织)恐怖主义活动等广泛影响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是建筑领域的大事记——危及建筑物安全的事物。
“大地震使得建筑物及其脆弱的一面暴露无疑。这里所说的脆弱并非指建筑的物理属性或结构属性,而是指其私有属性。正是建筑物的私有属性决定了它是脆弱的。地震中受损失最惨重的正是那些用贷款购置了房产并因此拥有了私房的人,他们就是那些深受20世纪住房抵押贷款政策影响的、勤勉工作的工薪阶层。这一部分人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家,甚至还要负担起双重的住房贷款。”
这个观点书中多次提到的,尽管现代主义利用住房抵押贷款政策扩张了其影响,但是从更深层次上来说,这两者实质上是互为关联的。地震的发生从根本上动摇了住房抵押贷款政策,也同时动摇了现代主义。
“建筑这个东西或许是全社会的矛头所指。”人们讨厌建筑物的缘由可以有很多:
1.建筑物的开发商和建筑师都愿意把建筑物建的更醒目更招摇,建筑的益发庞大,而且视觉效果比实际更大。越大越招人厌恶。
2.建筑物消耗大量资源,且这些材料都无法回归泥土。
3.建筑物的不可逆性,不喜欢或者不满意的建筑一旦建成,会长时间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诸多痛苦。
这三点是建筑负面的因素,但同时也是建筑的长处。由于社会与建筑业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筑物已经供大于求的今天,建筑业仍然没有受到抑制,相反政府还出台了很多刺激性措施。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多种关于建筑物的规范和规定,作者指出这些都只是对建筑物外形有了约束,但对建筑行为本身没有限制。“进而言之,相比于建筑物本身,社会更需要的是建筑行为。”不仅仅是建筑业本身的规模大幅度增加,社会同时也需要建筑业带来的很多相关产业:家具、家用电器、私家花园等等。
作者提到了两种激励性措施,一:住房抵押贷款政策;二: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政府财政行为。针对一战后住房紧缺的问题,欧洲国家有计划的建设公共集体住宅;美国则积极鼓励民众建设独立的私人住宅,唤醒和激发个人的建筑***。美国的住房政策卓有成效,背负房贷的人们为了偿还房贷成为房奴,努力工作;而且有房贷的人在政治上也有保守的倾向,有利于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因为各种原因,确定建筑是需要被建造的。而建筑应该以什么方式存在?没有人更够严格控制。通常人们认为把从建筑建筑物区别于周围环境是必须的,建筑应该独立于周围环境,这种观点一直持续到今天。一个建筑项目确定后,先划分用地范围,区分于周围土地;其次设计平面,进行建设。这两次分割使得建筑非常大且惹眼。对此,作者提到了建筑和空间结合的观点。“土地是无法分割的,它绵延不绝的像四周延伸,就土地而言,大小这种说法没有意义。从大的范围来看建筑或许也可以像散落在地上的花瓣或小石头,成为赏心悦目的东西。”
在物质方面,建筑物应该同周围事物统一起来的。作者把那种使用重新变回泥土的传统材料(文中提到一种南美的土砖)的做法提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施工方法说成是怀旧,因为真的是这一技术彻底推翻了建筑就是物质的浪费这一建筑定义。因为它,建筑也许就不会再浪费物质;因为它,建筑也许会使物质再生;因为它,建筑也许会成为物质循环中的一个环节。”
书中有多篇文章谈到现代主义建筑,作者观点的关键词是“建筑商品化。”在这个时代,建筑成为了一种商品,一种普通大众也触手可及的商品。在日本甚至出现一种现象,越来越
多的广告代理参与到建筑这个领域。在面对“建筑商品化”这种经济问题时广告商才是专家,他们有远远超过建筑师数倍的知识和技巧,他们充分利用广告、宣传手册等媒介来展开工作。最初,广告代理商仅仅是为了更好的促销宣传来参与项目;慢慢的广告代理商开始自己策划、拟定新的建筑项目,似乎成为了建筑界的主角。最后出现一种模式,广告代理商选定建筑用地,决定建筑性质、规模、目标销售群体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建筑师沦落到了广告代理商的包装人的位置上。建筑师要做的只是把这些已经设定好的建筑群加上漂亮的包装纸,标上“由某某建筑师设计”的署名。在“建筑商品化”的现实情况里,这种做法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确,作为商品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种强烈的、易懂的视觉表现力,必须有一种让人一看就为之心动的包装,很多时候人们关心的不是包装背后的事件,而是包装的强烈视觉表现力。
如果说“建筑商品化”就是现实环境,那只有识时务者才是俊杰了。作者评价现代主义的两位大师柯布西耶,密斯就是因为看清楚了这有决定意义的事实,才取得最终胜利的`。人们通常对与商品的理解:商品必须是可以移动带走、独立的东西,所以建筑需要和环境分割开来,这样人们才能把建筑作为商品接受。对此,作者认为大师作出了“正确的”反应。
风格派设计的建筑更通透,使得“生命的红色血液在空间中流动,空间是动态的。”但是风格派没有考虑过将自己的作品商品化,他们认为自己的作品是高于社会的艺术,作者认风格派在这点上表现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幼稚。艺术和社会只能通过商品化,才能建立沟通,从古至今一直如此。像雕塑、绘画等艺术品早就用底座或画框将其明确独立出来,建筑也面临这种问题。当然柯布西耶、密斯成为现代主义的胜利者,不单单是因为他们将作品商品化,另一重要原因是新技术。柯布西耶和密斯首要考虑的就是表现出先进技术,与表现空间流动性的相比,他们更看重介绍新技术。战争理论被运用在建筑上,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简单敏锐的东西战胜复杂脆弱的东西,就是这样。
按隈研吾的说法,柯布西耶和密斯之所以能成为现代主义大师可以归纳为为4个原因:
1.一战以后,百废待兴,住宅建筑紧缺(当然这点对于那个时代建筑师都是同样的)。
2.两者都善于运动新技术,且及时地表现新技术。
3.两者对于古典思想都大加批判,并将这种批评贯彻设计始终。
4.两者都注意到了将建筑商品化,迎合了中产阶级的需要,积极取悦成为了慢慢成为主流的中产阶级。
我们可以从这4个原因解读大师的作品,虽然也并不准确,但隈研吾的思考角度确实让读者有一种“原来是这么一回事的”的感觉。
长城下的竹屋修建以后,隈研吾在中国的人气大涨,很多杂志都喜欢刊登他的作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作品拍摄效果很好,图片非常吸引人。书中隈研吾在谈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民主主义理想时,提到了这个问题。
作者认为赖特其思想深处无疑是民主主义的,证据就是他注重自由而动态的空间,赖特不断追求不限制人们活动的自由空间,但是同时赖特又十分清楚20世纪最重要的媒介——照片要传达出动态效果的局限性。要在照片上传达动态空间的感觉很难,人们只有在看到屋顶上向外伸出的大屋檐的时候才能察觉到空间是动态的,于是赖特反复使用悬挑这个要素。再加上拍摄时透视效果,照片更一步加强了悬挑屋檐在空中伸展的动态。赖特在立面上也做了尝试,他墙上加平行的装饰,使得照片可以夸大平行的动态。
照片这一媒介影响了20世纪建筑的设计的发展方向。作者并不认为追求民主主义的个人和媒体世界之间存在矛盾,但是同时也指出有时媒体通过炒作某人,会使得以这个人为象征的整个团体都忽略自身的缺陷。相对的,有些在极其优秀的作品也正是因为无法通过相片来表达空间的舒适感,无法获得“权威颁发的、二元视觉的原因证书”,这些不奢望媒体炒作的作品,自然就很难受到权威的好评。
不过事实就是这样。“在空间方面,媒体炒作已经被看作是认识空间存在的必要条件。就这样,某些适宜上镜的特点词汇,诸如“悬臂”、“护墙板”等等,风靡了整个世界。”图像反过来影响了建筑,建筑师为了能获取更好的二维图像,刻意使用这一些要素。作者得能出了这种结论,当然在他自己的设计中也有考虑建筑形态是否适合媒体来拍照,空间是否适合媒体来拍照。
整本书收录很多文章,内容很丰富。其中书中还提到,最近十几年,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作者将这些荣誉归功于日本那些大型综合建筑公司不遗余力的支持。“一切文化活动都离不开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是我觉得更多是日本建筑师的一种自谦自省,日本建筑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认真细致,和自然材料的运用确实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闪闪发光的墙壁,屋顶上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门前绿草如茵,你一定认为那是公园吧!那你一定猜错啦!那是未来的教室,不是公园!
未来的新型教室的建筑材料都是高科技产品,它具有一轻二薄三坚固的特点,整个教室可以拆装,如果外出郊游,可以把教室拆开随身携带,到达目的地后再安装,这样的教室真方便!
教室的门设计得可不一般,它具有智能的防盗功能,门里有一台微型电脑,它可以通过指纹来辨认人的身分。如果你按时到校,门上会出现“欢迎你”的字样,如果你来晚了,门上会显示“你迟到啦!下次请注意哦!”的字样。教室的前后还有六个大窗户,这些大窗户不但采光好,还能不断的制造出新鲜的氧气来供同学们呼吸!
教室的黑板仍然在前面,不过黑板的玻璃可跟现在的大不一样,这玻璃一不反光,二还可以自动放大老师的板书,那么后面的同学也可以看清楚了。椅子也是智能化的设计,它会根据学生的身高和体重,自动调整椅子的高度,是你跟桌面的距离保持一个标准的要求。你的桌面就是一台电脑,通过这台电脑,你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而不惊动其他的同学;在课余时间,如果你有什么疑难问题,也可以通过这台电脑在网上找到老师来解答你的问题。在教室的四个角落上,还安装了四台电子摄像机,要是你上课违反纪律,那么你的“光辉”形象就会被摄下来,说不定下课以后校长可要找你谈话啦!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新型教室,你坐在这样的教师里上课学习肯定心情舒畅吧!我的理想就是将来做个建筑设计师,为我们的同学们建造一个神奇的美妙的现代化教室!
现在的手机功能不多也不少,通话是方便多了,但是手机对人体有辐射,多不好啊!
于是,我想发明一种手机。这种手机对人们的身体没有辐射,如果看手机的时间长了,那在手机的屏幕右下方就会跳出一只小兔,或小狗等等的小动物,对你说:“让眼睛休息一会儿吧!”手机屏幕就会变黑,过个三五分钟,手机屏幕又亮了。不止这些,功能也变多了。在手机上,电脑的一些网站在手机里都有,可以在手机上聊天,有空的时候可以在手机上看电视,还可以在手机网站里看小说。打个电话都方便多了,只要你说出对方的手机号码,然后说“确定”就可以和对方通话了。发短信也是如此。你想像原来那样发,就可以像原来那样发,你不想像原来那样发,你就说出要说的话和收件人就可以了。
未来的手机真好,不仅功能多,而且还不会被被人知道自己的私事。
科技是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科技是人类探索万物的指明灯;科技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立即走进教室,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并且敏捷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准备上数学课。“滴嗒,滴嗒……”五分钟过去了,可数学老师——李老师却仍未跨入教室上课。同学们急得像热过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时候,一阵广播声使原本就鸦雀无声的教室变得更加一言不发:“五(2)班的同学请注意,你们的数学李老师今天生病请假不来了,请打开大屏幕进行“自我复习”吧!”
几个同学毫不犹豫的打开了大屏幕。只见大屏幕上出现了李老师那熟悉的面孔。咦?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哈哈!原来这是因为学校的所有大屏幕都和老师家的电脑相连接。李老师只要插上视屏,同学们再打开大屏幕,李老师和同学们就可以看到对方、互相对话了!这样一来,即使李老师生病不来,也不用担心了!怎么样?神奇吧?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许许多多。瞧瞧!四(5)班正在上课呢!嗯?怎么一黑板的字却看不到一支粉笔呀?连黑板擦都没有。等等,等等!老师头上戴的天线是什么用的呀?哈哈!告诉你吧!为了老师的健康着想,科学家们专门发明了智能化黑板。只要戴上这根天线,老师脑子里想写什么,黑板上就会显示出什么,不想要的了,又会自动消失,老师再也不用吃粉笔灰了。
“叮铃铃”放学铃声响了,让我们一起走出这科技化、智能化学校吧!说实在话,我还真有点儿依依不舍呢!
现代化的设会有许多现代化工具。电话、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工具越来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有了电话我们可以和任何人通话;有了手机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口袋里,随时随地的与别人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等各种因素的限制;有了电视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旅游世界;有了电脑更是对我们有问必答。但今天我决定着重介绍一下手机和手机的利端与弊端。
手机大约在八几年开始使用,但只是使用在一些大城市中比较富裕的有钱人家和一些有特别需要的人。到了九几年手机开始普遍化、大重化、流行化,而不只是局限于个别的人。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手机,甚至手机在一些学生中都拥有一定的低位、受到一定的青睐。手机的功能也随着时间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越来广泛。一开始只能用于通电话、发短信,渐渐地我们可以用手机听音乐、玩游戏。而现在的手机除了那些简单的功能以外还加入了现代化元素,除了手机可以看电视以外还可以上网、上QQ还可以与别人视频通话聊天。如此可见手机在人们日常中的地位与需求。
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手机,有了手机无论遥远还是很近,无论内地还是海外交流都畅通无阻;有了手机通话变得越来越方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有了手机你在哪里别人都可以找到你,与你通话;有了手机你不用坐在家里等别人的电话,在外面照样交流。手机让我们的联系更简单,通话更方便,我们的交流需要也得到了更高标准的满足。手机上网也实现了很多人的现实需求,手机随着时代的进步所延伸出来的各种现代化功能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益惠。手机虽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缺点也一定是固然存在的。有的学生过早的使用手机而引发了诸多的弊端。利如:长时间的玩手机中的游戏会始我们的.眼睛因缺乏休息而酸累,甚至这会成为我们视力下降得元凶、长时间的玩手机中的游戏更有可能使我们忘记了学习,而导致我们的学习下降、手机中的电子书会使我们过早的成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更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如果这样手机就不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而是对更多人的成长带来阻力。
我们如何让手机的弊端转化为利端呢?我想这就要靠人们的约束力了。如过我们合理的利用手机管理好自己,不做游戏的奴隶而做手机的主人,我想哪么手机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福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