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至,在12月21,22或23日。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冬至的习俗有很多,比如:吃饺子,吃汤圆,唱九九歌等等,非常有年味!哦!说起饺子,这可是咱们中国人必吃的吧!她能配葡萄酒吗?俗话说,“饺子主酒,越喝越有”,自古以来,饺子与酒就是良配。如今,市场上已涌现出各种馅料新颖的饺子,我们的饮食方式也当跟上脚步,满足百变的味道使我们越发想吃饺子了!现在,就让我们来说说汤圆吧!古人们以前说:“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传统习俗,在江南极为盛重,民间便“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吃汤圆这个习俗是从古代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过的习俗。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记这个习俗哦!
冬至的景色也很美!那时,天空下起了雪,把大地装扮成一个白精灵!小孩子们在那“白树”下尽情的打闹,玩耍: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在画画……玩得可开心了!玩了一会,他们累了,就抱着雪人解热,或是坐在雪堆上聊天,可开心了,就在那时,梅花也开了,他们静静地注视着这一树的梅花,这些儿梅花长得一朵比一朵美,似乎在说:“我是最美的,谁敢与我比美?”梅花在这些日子里,就像一位美丽的,高尚的公主,为我们带来了一阵阵凛冽的寒风。用一句诗描写它就是:“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或是“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和雪在一起,可真是好看!不管是谁,都会被迷住的!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
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我的家乡在安徽金寨,那里可美了。犹记得上次回家时,刚一下车,就听见了屋前树上小鸟的叫声,像是在说:“欢迎你回来。”两边的松树林里住着许多的小松树,它们又可爱有调皮。一会儿从这棵树上跳到那棵树上,一会儿又从那棵树上跳到地上,有时还为了吃东西争吵起来,甚至还会打架呢!到了冬天,松树还是那么青翠。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香味,原来是腊梅花开了。篱笆墙外的腊梅枝叶摇曳,远远望去,那黄色的腊梅花星星点点的和松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远处的孤山上长着几棵孤零零的小树,春天到来的时候,山后面是一片绿色的草坪,在草坪上点缀着一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它们越开越盛,在风中摇摆。一群蝴蝶围着花儿飞来飞去,跳起了美丽的舞蹈,见到这样的“小仙女”,孤山上的树也耐不住寂寞,随风摇摆起来。草坪旁边是广阔的庄稼地。若是秋天,一鲜艳的色彩,远远望去美丽极了。看,那金黄色的是稻子,雪白色的是棉花,还有那火红火红的榛树叶子,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朴实的人们脸上堆满了笑容。你看那一堆堆饱满的稻子、一筐筐雪白的棉花、一袋袋的榛子,这样的丰收年怎能不打心眼高兴、开心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这里的风景就像画家笔下最优秀的作品。随时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作客。这里的动物、植物和人们都会用最大的热情欢迎你们的到来。
当一片叶从树上飘落,当一朵花慢慢凋零。你会发现,原来秋天已经在你浑然不知时来临了。
夏日燥热的空气慢慢褪去,时不时会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一条条柏油大路披上了金黄的新衣,一片片树叶飘落脚底。树叶伴随着微风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正在演奏一首快乐的交响曲。街上人来人往,但少了一份夏天的烦躁,多了一份秋天的平静。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繁忙的季节。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远远望去,就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农民们还在田里劳作,期待着满园的丰收。
头望去,太阳在树枝后面散发出淡淡的光芒。阳光照射在这充满生机的地方,不热,暖洋洋的。在阳光的辉映下,大地又蒙上了金色的纱。本就金黄的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灿烂。
一路踩着满地的金黄继续向前走,落叶在脚下发出吱嘎的声响,偶尔几片残缺在眼前飘落。但这景象并不苍凉,反而有种积极、快乐的感觉。一棵棵树褪去枯黄的旧叶,等到寒冬过后,长出嫩绿的新梢。走得累了,躺到草坪上,软绵绵的小草还是绿的,它们比不知什么时候飘落的落叶晚一些。随手拾起一片梧桐树叶,举到眼前。用叶遮挡阳光,它便如散发着属于太阳的光芒一样。
阳光透着白色的窗帘照进来,道路树的影子若隐若现,伴着星星点点在风中摇曳。仿佛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只有时不时传入耳里的鸟鸣声,一切是如此的静谧。
阳光、大地与落叶融为一体,绘成了这平凡而意境的秋天。
寻觅春天的踪迹 哦,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你的身边,你感觉到了吗?
沐浴着春雨,寻觅春天的踪迹。瞧,牛毛似的细雨落在屋顶,屋顶上笼罩了一层烟雾;撒在湖面上,泛起层层的涟漪;滴在花瓣上,花儿显得越发娇艳;打在新芽上,芽儿微微颤动着,恰似一个顽皮的绿孩子在枝头跳舞。春雨洗刷出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此明澈,那般美丽。这个世界的人们如此矫健。 哦,春天伴着沙沙的雨声来到了你的身边,你听到了吗? 在这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怀着一颗青春的心寻觅着春天的踪迹。一转身,却发现春天无处不在。美丽的春天,动人的春天,不如说是朝气蓬勃的春天。 春天,这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孕育了无数新的生命,唤醒了无数沉睡的生命。
春天的生命,你醒了吗? 秋夜之韵 吹着一丝微微的凉风,在银白色的玉盘之月的柔和照耀下,一个声音悄悄对我说:入秋了。微感凉意,披上似月光般轻柔的白纱,飞舞在深蓝色天空如玛瑙的落叶,安然的飘落在我的手上,我低下头,看着这片小小的叶,虽有点枯黄,但还是生得那样可爱,还是让你归根吧!我轻轻一吹,它又飞走了。 我又重新抬起头,月亮更靓了,半个银白的盘挂在天宇,茫茫穹际闪烁几点飘忽的微茫,不知是天上的星呢,还是人间的灯。及近,隔壁人声的低语,偶尔夹杂风拂落叶的声音,及一阵阵鸟儿的残唱。
当炎夏脚步的余音还未散尽的时候,在时令上,秋的使者已悄悄降临人间,。在两位季节女神相互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大自然便将他的气魄,他的豪情,一并归于风。在此之后,随着天气转凉,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便是一页完全属于秋的风景了。 我信步走出,来到宁静的小广场,小草无声,树木无声,可我似乎又听到他们在低语。在说什么呢?想必是对秋神的不满吧。头顶一架飞机掠过,打破了这美好的沉寂。月亮疯了,草木也狂躁起来。风儿不那么柔和了,有如龙在长啸,龙在吟唱。黑暗动摇了,星月被一片精灵而调皮的云遮住了,不久,云儿又极不情愿的飘走了。月儿笑了,这光更亮了,在云飘走的一瞬间,大地渐被银光普照,仿佛是在黑暗退却后,又看到了希望。 光又回来了,一丝温暖涌进了我的心。 今年的夏天舍不得它走,相信有很多人与我一样留恋着它。立秋已过,太阳却依旧一日又一日地闪耀,连续的高温,让我总觉得它还没走。
长长的白天黑夜,看电视里北京的雨哗啦啦的下,天气阴沉凉爽,秋天已开始眷顾这个古老的国度,可在这个沿海的省份里,逐渐南移的太阳还留恋着这里,一如几天的夏天。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可见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就很重视,它不仅被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庆贺,而且也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说起冬至,我就不由地想起一个人来,他就是“医圣”张仲景。为了纪念他的“祛寒娇耳汤”善举,在北方,每逢冬至,家家户户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吧!
我们家在这一天当然也是要包饺子吃的。一大早,妈妈就采购回来食材,把肉馅剁好,调味;把面和好,饧上。快到中午时把饺子包好,等我放学回家,热气腾腾,美味诱人的饺子就新鲜出炉了。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妈妈的佳作,在这个数九寒天的日子里,是多么温馨惬意的事情啊!
冬至到啦,寒假也就不远了。
又到了冬至,虽然没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样冷,但也够冷的了,冷的路上的行人边走边搓着手,冷的小麻雀把它那毛茸茸的小脑袋藏进了巢里,冷的一盆水放在外面,很快就结成了冰,冷的人们都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活像个大粽子。
昨天晚上,奶奶就已经打来电话让我们去吃饺子啦!每到这一天,我总是兴奋不已。到了奶奶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向厨房,奶奶正在包饺子呢!看奶奶的手,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在中间捏一下,一个美妙绝伦的饺子就诞生了,咦,怎么这么像小老鼠呢?突然我大胆的想法插上了翅膀。我对奶奶说:“奶奶我来帮您吧!”奶奶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说:“好,好,我们闹闹长大了,会帮大人干活了。”获得了奶奶的准许,我开始找材料,我顺手抓了一大把黑豆。拿出两颗将它们安在了饺子的两侧,天呐!这不就是小老鼠本鼠么?奶奶看了也赞不绝口。
光看不自己包多没意思啊,我对奶奶说:“奶奶让我也包一下吧”,奶奶欣然允许,一旁的姐姐说:“就你还包饺子?咱俩比一场吧!”我不甘示弱地说道:“比较比,谁怕谁!”
一场比赛开始了,我笨拙地包着,先拿了一张皮,用勺子挖了点儿馅儿,放进皮儿中,咦?怎么包不上?哦,原来是馅儿放多了呀,我赶紧用勺子挖走一点儿,拎起两边的皮捏合,大功告成!把这个饺子放入一堆饺子中,有点儿像丑小鸭,不管了,要包快些了,姐姐第二个都包完了,一看就是老手,没事儿!初生牛犊不怕虎。我继续包,我的手飞快地运转着,快赶上姐姐了,看看我包的饺子,大的大,小的小,像极了鼠爸爸、鼠妈妈、鼠宝宝。姐姐的一个个憨态可掬,小巧玲珑,可爱极了。
饺子终于做好了。虽然在包饺子时输给了姐姐,但吃饺子绝对不可以输,我端来一大盘饺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妙啊,韭菜鸡蛋馅儿的鲜嫩多汁,猪肉大葱馅儿的肥而不腻,我问妈妈,为什么冬至这一天一定要吃饺子呢?妈妈告诉我:从前有一个叫张仲景的医生,因为看在寒冷冬天时,人们的耳朵经常冻烂,于是他就找了些药材之类,包了这些像耳朵一样的食物让人们预防冻伤。
其实,好吃的饺子不仅仅有猪肉大葱馅儿和韭菜鸡蛋馅儿,还有温暖的爱的味道!
暑假里,我和阿姨她们一起去庐山玩。
我们乘着汽车上了盘山公路,差不多半小时左右我们终于来到了庐山脚下。啊!这里的雾可真大:眼前的景色好像蒙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站在这雾中,仿佛整个人也腾云驾雾起来。沿着山路向上爬,首先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大的湖,湖面波光粼粼。听导游介绍,这个湖从上面看像一把大琴,所以被人们称作“如琴湖”,有许多伟人都曾在这里拍照留念。继续往前走,震耳欲聋的水流声传了过来,我赶紧抓住妈妈的手快步往前走去,原来前面是一个大瀑布,只见瀑布的水从上面直泄而下,就像一块大大的玉屏。看着这眼前的壮观景象,我真正感受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
下午,天气放晴了,雾渐渐地散去,我的眼前也豁然开朗起来:高大挺拨的松树,碧绿碧绿的小草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吃过饭后,我们继续参观了“美庐”、““***旧居”等景点,最后去看了庐山的镇山之宝——“三宝树”。
所谓“三宝树”指的就是两棵柳杉树和一棵银杏树,银杏树已有一千六百年的树龄,柳杉树也有六百年的树龄了。
傍晚,从云层里洒下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庞,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庐山,那连绵起伏而又挺拨的山峰,陡峭的绝壁,深深地映在了我的脑海里。
“冬至大如年”。按通常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豆腐、吃饺子、喝老母鸡汤,迎接就要到来的数九寒天。
小时候的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差,生活艰苦,吃上一顿饺子可是件欢喜事,也是件难事。寒风凌冽,家里的老人早早起来去菜市场,捏着肉票排队买肉。即便低声下气,营业员也是将头抬到天上,随便赏一块。那一块肉基本见不到瘦肉,白花花的,得用力抓住才不至于滑落。顺便买些蔬菜,回家后择好洗净沥干切碎,和那已经剁好的肉泥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葱、姜、油、糖、盐、酱油等,搅拌均匀。馅料准备好了,大人们又开始和面,一遍一遍地揉,一拳一拳地揣,直到面不软不硬方才满意。
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便在桌面上清理出一块位置开始包饺子。根据年龄和能力,家里人各有分工:母亲搓面切面头,我擀皮,外婆包饺子,年幼的弟弟将包好的饺子整理到竹匾中,高龄的曾外祖父负责下饺子。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当时,看着外婆拿过一张饺子皮,放入适量的馅儿,转眼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呈现在面前,感觉像变魔法一般。
饺子包到一定数量时,便烧开水下饺子了。那一只只白胖的饺子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煞是可爱。水开三遍之后,饺子熟了。揭开锅,香气扑鼻,馋得人直咽口水。盛出两大盘,一盘送给没空包饺子的左邻右舍,一盘自家老老小小共同分享。吃着,说着,笑着,继续包着。那饺子里包入了温馨、幸福,吃饺子更多的是享受浓浓的亲情。
岁月流转,两位老人已仙去,而现在的我们又忙于工作和家务,很少再有时间和母亲围在桌边包饺子。即使调配的馅儿再好,只要是用那买来的饺皮包裹,总少了那一份饺子香,却又多了一份思念、一份渴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