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爸妈不在家,我跑到爸爸的书房想找一本书看。看到在书架的最高层放着一本《女生的心思》,调皮的我就沿着桌子边爬上了桌子,正当我沾沾自喜拿到书准备从桌子上面下来的那一刻,胳膊肘碰到了放在桌上很贵重的花瓶。“砰”的一声,花瓶掉到了地上,摔得四分五裂,我也被吓了一跳。
当我还没想到该找一个怎样的'借口推脱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了爸妈的说话声,我本能地看了看闹钟,爸妈下班了,这个声音应该就是他们的。于是,我开始惊慌起来。
纸是包不住火的,没过多久,就看见爸爸怒发冲冠地从书房走出来问道:“是谁把花瓶摔碎的?”当爸爸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低下了头不敢看他。我鼓足勇气,结结巴巴地说:“爸爸,花,花瓶是,是我,我打烂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爸爸不仅没有骂我,还表扬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爸爸说:“诚实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做人一定要诚实。”
这件不珍贵的礼物,足以让我珍惜一生一世……
周五的下午,我和全班同学一同观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愤怒的小孩》。大家一听这个名字或许会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搞笑的电影。但,你错了,我觉得这是一步贴近生活的影片,他是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例子……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孙小傲的爸爸妈妈因工作关系去了俄罗斯,从此孙小傲成了留守儿童。有次爷爷生病了,爸爸妈妈没有回来。这一次孙小傲生气了,整理好行李之后以“小孩愤怒了”的话离家出走了。
这部电影主人公孙小傲使我学到了许多,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机智、勇敢、诚实、有礼貌……他富有正义感,主动帮助被坏人追击的兰兰。面对危险是,他好不畏惧,机智果断。虽然他没有我们个子高,但是却有着比任何人的厉害的智慧,他有一颗勇敢的心,这都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
这部影片也让我明白了留守儿童的空虚和寂寞,许多父母可能认为孩子们只需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够了。不,你们错了,大错特错,往往孩子内心上的'需求比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如果你们每天都可以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们对他们笑笑,这在他们心里,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对于父母来说,工作压力大,可能不会太顾及孩子们的感受。现在的我们,物质上是那么富有,然而我们却离父母越来越远,成长不是只需要一份物质,往往需要更多的是关爱。就像电影中的兰兰一样,尽管父母不在了,她还是想回到当初那个家,那个让她依恋的家,那个曾经各她温暖的家,那个曾经让她不害怕的家,她爸爸妈妈的照片不仅是一张的照片,而是一份亲情、一份思念……
我想对全天下父母说: “不管你们有多忙,请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你们的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或许只是乞求你们一个微笑,一句关爱的的话!”
当放学的铃声在校园中回荡时,平日里喧闹的同学们背起书包,谁也不说话,就这样相互久久凝望着,很多同学都湿润了眼眶泣不成声。这是不寻常的一天,是我们彼此分离的一天,也是我们在一起的最后一天。我也是那样地望着同学们,泪水再也不受控制,扑簌簌地滚落下来,我顿时思绪万千。
六年了,我们一直在一起,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生病时,是同学们打来电话关心着我,在我快乐的时,是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着喜悦。在我受伤时,是同学们照顾我、帮助我。
还记得那个假期,我去了宁夏,却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是同学们给我寄来了信,诉说着对我的思念,尤其是信中的一句话,至今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你不在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很多欢笑。”是啊!同学们不在的日子里,我也失去很多快乐啊!那天我将同学们的来信放在床头,看着它们,凝望着它们,就仿佛同学们在我的身旁,默默陪伴着我一样。
也曾记得一次考试,我语文才考了八十多分,这对成绩从来没有下过九十分的我来说,毕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忍不住趴在课桌上小声的抽泣起来。下课后,我的“死党”们都跑过来安慰我,递给我纸巾,为我擦去泪水,中队长也过来对我说:考不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才能让自己知道不足之处啊!再说,谁都有考不好的时候,但只要自己敢于面对这个成绩,不断地努力,就可以进步,你看!我这次也没有考好,只有八十分的。我被同学们的关心打动了,抬起头,竟一时不知道说些什么,只好不停的.说:“谢谢,谢谢你们。”
上课老师读成绩的时,我才得知,中队长考了九十多分,她说的考八十分只是为了安慰我。想起刚才同学们说的话,我的眼眶又湿润了,但这次是因为感动,为友情而感动,为陪伴而感动。我努力学习,心想不能辜负同学们的关心与安慰,就这样,我在期末考试中以九十七分的成绩取得了班里第一名。
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就像电影在我脑海中播映。耳边响起同学们泣泪的歌声,那是我们自己写的歌:“是我们曾经在一起,如同向日葵的颗粒,为了太阳般的理想,在这里紧紧相依。……”歌声在楼道中回荡,诉说着我们的离别,挥之不去……
或许,我们终将远走天涯,甚至形同陌路。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些人,陪伴了我整整六年,带给我欢乐,我们一起经历风雨,紧紧相依。不顾现实之刃的磨难,始终站在一起,永久陪伴……没有“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话语,却只有那如雨般的感伤,留有回忆。
柳比歇夫是什么人?为何说他的一生是奇特的?作者一开始便抛出问题,然后一点一点地为读者解开谜团。想要知道答案,小伙伴们最好直接去阅读这本书,因为我实在词穷,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柳比歇夫的伟大。况且,作家格拉宁把柳比歇夫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你读了一定不会后悔的。
许多人都有所耳闻,柳比歇夫最独特之处是他从27岁到82岁去世,一天不落地写了56年的;而所有的日记没有一字多余,全部用于记录他当日的时间去向。这听上去好像很乏善可陈嘛!不过,在下判断之前,请你回答这个问题:你还记得2016年12月1日,你是如何度过的么?这只是上个月的事情,我们恐怕已经没有印象了,而通过柳比歇夫的日记(可能叫做“时间账本”更合适吧),你可以知道他生命中任何一天的时间都去了哪里。正如作者所言:“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般晶莹、匀称……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更让人惊叹的是,柳比歇夫一生专注于他年轻时定下的学术研究目标,勤勉工作,从不停歇。比如,1963年,柳比歇夫花在其核心学术工作上的时间共计2006小时30分钟,平均每日5.5小时,这些时间都用于思考、阅读和写作。这是他人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年,而那一年,他73岁。
阅读这本书,读者一定会被柳比歇夫惜时如金的态度所震撼。对柳比歇夫来说,“消磨时间”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概念,因为“任何时间都是宝贝。时间是进行创造的时间,认识事物的时间,享受生活乐趣的时间”,他怎么舍得浪费呢?平常,我们好像根本瞧不上半个小时的时间,半小时能干什么呢?半小时,对柳比歇夫来说,意味着散一次步,捉几只虫,制作一个昆虫标本,读好几页书,写半封信……。他头脑里大概有一个表,时间滴答、滴答流逝的声音,清晰可闻。
细想想,如果一个人能活80岁,他/她也只有960个月、不到三万天的时间可供使用。过一天,人的`生命就少一天。如此想来,甚觉可怕。我们的时间账本上,还剩下多少天可以浪费呢?这有限的生命,难道真的就任其在浑噩中度过么?
柳比歇夫用他独特的方法,“抓住了变幻无常、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大法呢?对此,作者的回答值得我们深思: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道德问题、生活哲学问题、人生信念问题。“命运赋予我们的生活、时间是无价之宝,应当利用它来不仅给自己(绝不是只给自己),而且是给别人,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