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里有位男生,兼具了学习困难和调皮捣蛋两个问题,这里暂且叫他小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堂上让学生对生字进行组词的环节是再普遍不过的了。但是我发现,一到这个环节,小吴举手就特别积极。我几乎可以感觉到他对站起来回答组词的渴望。
我一开始以为他是难得遇到能够回答的问题,非要起来表现一番,于是我给他机会站起来组词,并随口给他一点鼓励和称赞;后来我观察到,我随口给予的称赞,也带动了一小部分学生的掌声,并且他们还会向小吴投去“你真棒你在进步你真不容易”的鼓励性的目光,而小吴在同学们的“簇拥”下笑得特别开心。于是我开始在课堂上多给予小吴一些简单问题的回答机会,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鼓励他、给他小小的掌声,而他也变得愿意在学习上多花一点心思了。令我感到意外的还有,课下他也收敛了许多,不再像从前一样是办公室的常客了。
“喂,杜小洋,开门!有道题想问问你!”门开了,里面站着一个男孩子;一头棕黑色的头发,总是散发着熠熠光彩,根根直立。一下子,便感觉到了一股阳光的气息,顿时“神清气爽。”淡眉下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不算大,却泛着一股灵气,一眨一眨的,里面装的,是满满的青春活力。不过那皮肤却让它减龄可不少,奶白奶白的,就像两三个月大的婴儿,不看他的身高,还真会以为他是个小学生。前几天,班里流行起了一句广告语:“小样酸Q糖,酸酸的模样!”他便有了这个充满趣味的外号:杜小样。在班里,他就是那个最活跃的同学,也是那个最开朗的同学。不知不觉中,那个“奶油小生”,也深深地映入了全班同学的脑海里。正是有他,我们班才会显得这么生机盎然。
在课堂上,他的眼睛会发光,耳朵也会竖的直直的。当听到关键的部分,时不时还会点点头。当老师提出齐声回答问题时,他总是第一个反应过来,声音也最洪亮,答案也总是正确。课堂上,除老师外,他便是主导引领着全班同学的思维。
课下,班里也全是他的欢声笑语:“呵呵,XXX,你就是一个——”说完,便做个鬼脸,然后逃跑。一天之中,耳朵里都不能消停,除课堂之外,最多的话便是“杜小样欺负我!”我无奈的笑了,他最开朗的时候,便是这时,一教室的欢乐,一教室的阳光。
回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他莫名其妙:“你不是有问题吗?怎么笑了?”说着,便也笑了起来,开朗的劲头,又来了。阳光也重新回到他的脸上。有了他生机便会多几分,有了他,活力便会多几分!
书中言:迷信说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很多语言已经形成了套路,自动化了,教师只要一张口,那些东西就会沿着固定的河道奔腾而下,学生都快把这些说辞背下来了。
诚然,要说现在的学生,写保证书,写认错书时,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规范,随手拈来。作为中学教师,越来越觉得语言教育的无力感了。
结语: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动中,而不是在言论中成长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