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转眼半个学期也就过去了,《论语》选读也就要学完了,但在我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别的,是孔子那一股“倔脾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有多难啊,人们常说“三人成虎”,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就会有人相信真有老虎,这是多么荒谬的言论,但你试推想一下,当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极力推讲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无人认同,他难道不会怀疑自己的学说吗,他难道不会陷入到矛盾与挣扎之中吗,然而我们会敬佩他精神的顽强,却有否体会他在挣扎中的痛楚呢,也许在2500年前的无数夜晚中,孔子也在仰望星空,质问苍穹,也许是上天指引了他,让他不断的坚持了下来,纵然是“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多么美,多么惬意的画面,然而观其孔子一生,至死也未曾感受到过“三月之风”,就孔子自身而言,我想他应该是再悲哀不过了,在死前,孔子曾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就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满脸纵横的眼泪到底是哭死去的儿子孔鲤还是哭心爱的弟子颜回和子路,是哭百姓水深火热还是哭自己壮志难酬,我想我们都很难解读清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孔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陷入痛苦,不能自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已深深刺痛了孔子的心……
其实恍惚间我觉得孔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当中,但我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些,我们可以让孔子的仁爱播洒人间,可以让三月的风在你我心中吹拂。
我有一位温柔、慈祥的母亲,我的妈妈有一双能说会道的嘴巴,常常说得我上气不接下气,妈妈最喜欢和我讲笑话,我喜欢妈妈的嘴巴,说出来的都是一些令人回味无穷的话,我真羡慕妈妈的“嘴巴”。
记得有一次,妈妈和我比赛读文章,我心里得意洋洋的想:妈妈是大人,语感、表情、语调肯定不够我们小孩子好,我和妈妈就挑了一篇文章来读,就是《万里长城》这一篇文章,比赛开始了,我当然是冲前的,我在专心的读,非常有感情,我觉得自己肯定比妈妈好,到妈妈了,妈妈真是了不起,妈妈不仅读的有感情,而且语调把握的好,重音、轻音读的很标准,还把万里长城的雄伟和气魄读出来了,令我刮目相看,真是大吃一惊,恍然大悟,妈妈的口才竟会那么好。
有一次,妈妈给我讲了一个会讲广东话和不会讲广东话的人的故事,请听听吧:有一个广东人来到香港,他非常陌生,他要打的士到商业街逛一逛,于是,他进了的士里,夹到他的鞋子了,他说:“啊!我的孩子呀!”因为广东话是这样的,开的士的就对他说:“我这么大怎么可能会是你的孩子呀?”接着,广东人看见他的东西被夹住了,就说:“啊!我的爷呀!”开的士的人更奇怪的问: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是你的爷呀?最后广东人太生气说:“我的妈呀!开的士大声的说:“我更不可能是你的妈妈了”!最后,开的士的人听了之后,火冒三丈的把广东人给赶下车了。我听了这个笑话后,笑的不得安宁,看来妈妈的“嘴”真是“好”呀。
我觉得妈妈也可以用嘴巴关心我,每一次妈妈对我说的口头禅就是:好好读书,我每一次的回答就是——知道啦!我觉得妈妈想我早日长大,所以天天都用“口头禅”来教育我,鼓励我。
我通过这几次事后觉得妈妈的嘴能说会道,而且说得非常好,令我无比钦佩,我也希望张大之后可以像妈妈那样子能说会道,说出来的话都是好的话,我敬佩妈妈可是我也不能瞧不起自己,如果一个人有决心,有坚定的意志的话,那就一定可以达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心愿。
我真得挺羡慕妈妈的——嘴巴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