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清泉,是绿洲,是无私的付出,是生命对生命的惠泽。
——题记
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
别人都在春天播种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有没有人曾试过在深秋的午后,开一处幽静的地方,种上一粒种子?那会是一种心情,一种与春风拂面时播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谁说埋下一粒种子,就一定要待它长出苗来?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热闹过的土地,也许此时已很孤寂了吧!那么,将一粒种子种下去和它作伴,不是更好吗?
人们总是在给予的同时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回报,他们太看重播种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而忽略了播种那一刻的心情。大地是需要一粒种子埋入它的体内,只属于它自己。我懂——因为我也是孤寂的。只是,谁来懂我?走了很远后回头,发现爸爸还站在原处,呆呆地。我明白自己刚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可他却没有责怪。只是想刻意地去忘记,忘记昨天、明天、后天,忘记自己,忘记一切!
入冬后的不久,我已淡忘了那一粒被我固执埋没的种孔子。直到春天的那一抹绿意悄悄爬上枝头,爸爸催我去浇水。浇水?我一脸迷惘。爸爸笑着说:“你去年秋天不是种了一粒种子吗?是该浇水了。”我终于记起了深秋的那一幕。
突然有一天爸爸告诉我种子发芽了!对于父亲的话我毫无反应。爸爸拉我出门,我跟在他身后,懒懒地挪动着脚步。站定后,我真的看到一株嫩绿的幼苗在风中冲我微笑。
我是想微笑的,可我的眼眶终于没有囚住沸腾的泪水。望着身边的爸爸,我哭了,彻底地哭了。
那一刻,我明白原来自己并不孤寂!
那一刻,我明白什么叫做幸福!
只是,他并不知道,那粒种子是从煮熟的玉米上掰下来的,并不可能发芽!
真正的幸福正如此,愈深愈无声。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都传递着幸福的信息,它让我们感悟到:幸福的世界真好!
我总喜欢倚靠在窗边,一个人静静地阅读。那种感觉很好。我很喜欢阅读,读名家名作,读同龄人的佳作......我认为,那是一种享受。细细地品味,总能从中读懂很多。书读得是不少了,但写作水平却一直没能提高多少,甚至还停留在小学阶段。
记得小学时,刚开始写作,我很喜欢模仿作文选上的文章,于是每逢要写作文时总要翻翻作文书,看到自己认为好的文章便细细品读,最后才下笔。很快便自以为已经学会写作,其实不然。后来,我慢慢地知道何谓好文章。于是,从那以后,我开始热爱写作,我不会再随意模仿别人的文章,我喜欢自己创作,我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写完一篇文章后,我总会习惯地读一读,与作文书中的文章作比较。有时,我会顿生一种自豪感,甚至不敢相信眼前的文章出自我手。我便享受着写作的乐趣。
今天闲暇之时,我无意翻了翻练笔本。我缓缓地看了一次。啊!这是我写出来的文章。怎么会这样?文笔平平,事例不够典型,根本没有可读性。真是糟糕透了。再翻翻同学的练笔,写得真不错!文笔挺好的,颇似散文,比我的好多了。
升上了六年级,我就开始阅读初中生的文章了。我常常感叹道:他们的文采真好!写出来的文章真棒!我到初中的时候能不能写出这样优秀的文章呢?当时的我是多么期待那一刻的到来啊!
如今,看到同学写出来的优秀文章,我很是羡慕。此时,我也是倚靠在窗边。我思考了片刻,我顿时醒悟过来。同学是那么认真地对待写作,认真地完成。而我自初一以来,总是应付式地完成作文,根本就没有认真地写,又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呢?
一阵微风吹来,我笑了。那一刻,我读懂了: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地做,才能做好。
母亲,一直陪伴我的人。曾经的我无知的认为我懂她,了解她。曾几何时我也是母亲的小棉袄,会逗她笑,伤心,高兴的事都向她诉说。不知何时我们的中间默默地多了隔阂。明明在同一个时空里,却并不了解彼此。
直到,那天……
秋天,10月落叶的季节,心情似乎也会被影响。一件小事也会使我轻易动怒。那一天,我因为在学校中与同学有一些小问题。本是想要与母亲说,可是她一次次的否定我,似乎潜移默化的引爆了一颗炸弹,我一怒之下离开了家。
离开家,漫步在马路上,看着接近晚上,路上的人和车都着急回家吧。心情一点一点的平复,一点一点冷静下来。我回想了母亲那时说的话,好像也没有错。她只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客观的评价这件事。我为什么要向她生气呢?轻叹一口气,但我的倔强不允许我低头。继续走着,直到夕阳的余晖也已落下,清冷的月光照亮着我。手机不停的响,低头默看,都是家人的'电话。思考片刻,轻按下回拨,传来母亲焦急的询问,轻声告诉她自己会回家,挂断了电话。
回到家,发现母亲和我一样也没吃饭。看了看桌上原本丰盛的菜肴,突然之间没了胃口。我告诉她不吃了,变回了房间。没过多久,母亲敲门,把饭和菜拿了进来外加一封信。将它们送到后,就轻轻走了出去。看了几眼饭菜,把信拿了起来。信上写着
“孩子,我知道今天你心情不好,可人要学会忍耐和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今天我站在客观的角度和你一起分析问题,希望你自己可以思考清楚。”
母亲总是再教育我怎样成长,怎样长大,我以前一直不了解她。总认为她对于这个问题处理,分析不深入,总是不耐烦的打断她。
那一刻,我似乎理解了母亲,理解了母亲是想要我成长,长大的心理。
第二天,我主动向母亲道歉。没有误解,没有不愿。因为在那秋风吹的夜晚,我懂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