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的时候,我刚起床,我的床头多了一张小纸条。小纸条上是这样写的:“权权,愿意听你讲学校的事,不管好的、坏的,因为你把我当朋友,很高兴做权权的朋友。做任何事态度很重要,有时快却马马虎虎,还不如不做,作业就是态度的一种体现。”看到这张小纸条,我心里想:“这张小纸条是谁写的,是爸爸还是妈妈呢?”我又仔细地看了一遍,经过仔细地判断,我觉得小纸条是妈妈留的。第二天,我的床头又出现一张小纸条,但纸条的内容和昨天的不一样。这样的小纸条,我陆陆续续收到了十几张,有祝贺的,有提醒的.,有鼓励的……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就去问妈妈:“妈妈,你为什么要给我留这么多小纸条?”妈妈笑眯眯地说:“因为写下来的话能让你去思考,去改正,还能提醒你变成更好的自己。”我听了非常感动。
接下去,我又收到很多这样的小纸条。这些小纸条让我确定了方向,帮助我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每张小纸条都是妈妈的爱,就像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回头想想,实际我们身边不缺少爱。看,妈妈的爱就藏在小纸条里,被我找到了。
——题记
阳光暖暖地洒下,映在四个好朋友脸上,笑声,荡漾了春风;笑容,融化了小溪。黑黑的眸子里,飘扬着一股暖暖的深情,就这么互相看着,看着,青春的时光,就如此在人生中缓缓流淌。那黄昏四个手拉手的身影,被夕阳无限延长……
谁都没想到,这温馨的友情,也会有戛然而止的时刻。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学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课本剧比赛。这次,我们班演《白雪公主》改编版。大家都期待着,能当上主角,在同学与老师面前好好表演一番。
角色单发下来了,主角是颖和青,分别当“灰姑娘”与“白雪公主”奇当“王子”。而我,竟只是个“小红帽”,愕然着翻开了剧本,台词只有两三句,戏份却是我最不擅长的哭戏与摔戏,只演个十多秒便下了台,还是一身狼狈地下台,这让我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情何以堪,颜面何存?
排演开始了,我却总是心不在焉的练习,摔了哭,哭了摔,反反复复,却总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惹来旁人一阵阵笑声。看着台上青和颖的演出,让大家拍手叫好,哈哈大笑,笑的是那么赞赏。
为什么主角总是她们几个?为什么她们总是光彩夺目,而我却只有旁人无尽的嘲笑。我怒气冲冲地说:“我不会演”就转身离去。
命运为何只会眷顾那些优秀的人,却总不肯低头望望那些失败的,平凡的人呢?或许它也是太骄傲了吧。
那几天,我总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我只会垒起一堵高高的围墙,将世界隔离在外面。既然她们那么优秀,那么一定不介意少了一个朋友。
偶然听闻,青对我极为生气,说为了我的角色费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有多少人想演呢。才几十秒的时间,能费得了多少精力,多少时间吗?既然别人想演那就让他们去演,何必在乎我呢?
青倔,我也倔,不演就不演!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搭理过她们,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玩闹。还是玩以前的游戏,只不过,不是一样的人,一样的笑容了,内心感到寂寞,这就是孤独吧,但一个人,我也能生活得很好,哪怕没有朋友。
“参加课本剧的.同学去排练了!”青的声音又在教室里回荡着,然后是一批同学在羡慕的目光下走出教室,只不过,那批同学中再不可能有我。
“你不去吗?”同桌问我。
“我才不去呢!我又没参加!”
我是那么冷漠地回答,但内心,仍是抑制不住动摇的决心,我真的和她们要绝交吗?我真的忍心不去课本剧表演吗?眼角控制不住泪,眼泪不知不觉滑下来,落在手心,冰凉着。
正如丁立梅所说,人世间,最让人不能消受的不是伤痛,而是孤独。
两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14天没和她们说话了,孤独化成泪水,随着思念流淌。
那天,极平常的一天,我的桌角贴着纸条,是她们写的,我及不在意的撕下,内心却激动一已,跑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将纸张打开读:萱,我们已经好久没说话了,我们的组合需要你……
读着读着,泪水打湿了纸张。字很少,极短,却无时不刻透露着真情。
我感动不已,就像丁立梅不经意间打的电话,竟送去了对方多少的温暖,多少的幸福。一个电话,竟有十个春天的温暖,这一张纸条,竟也有万份友情的重量。
合上书页,品味着那一个电话,十个春天。无论一个人是多么的平凡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但世界总有个角落会将他搁置,总有一个人会需要他的存在,我的存在,就是为了那张友谊的纸条,是的,一个电话,十个春天。
那一张摇曳心灵的纸条随风飘扬着,上面绪叙着的是我们如花般的友谊与青春年少的张扬。
谁人心中没有一团“小火苗”,18年末到19年初,最喜欢的就是伍琦诗的这两本《无声告白》,《小小小小的火》,她总能把人的内心世界用几句话讲的透彻不已,尤其是在沟通和教育方面,边读总能引起我深深地思考:我以前生活的家庭是怎么样的?年少父母对我的教育对我现在的性格有什么影响?现在的我是个合格的父母么?
在这本书中,作者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母亲,一个是选择过自己想做的事,一个选择安稳保守的人生,第二个人生也是大多数女性选择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过稳定的生活,找一个有前景的工作,一生努力的奋斗,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这样的母亲一辈子不知道内心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对米娅怀疑,厌恶,用一切方法想调查清楚她的背景,最后却发现米娅却成自己孩子的知己和榜样。
想想自己,也更像理查德森太太,但内心也有一团小小小小的火,渴望有自己内心的世界和自我的生活,“永远记着,你呼吸着的每个瞬间,都应该去过你真正想要的生活”。无论你是特立独行还是平平庸庸,都尽自己最大的勇气去选择真正值得的真正你喜欢的生活。
昨天读完了伍琦诗的《小小小小的火》,之前接触过她的其他作品,读完了《无声告白》,也是类型差不多的。看主旨就知道了,前者是“献给那些在自己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点燃星星之火的人”,后者是“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都是给予人力量,让人相信美好存在,给人以启发,发现那个本真的自己。
《小小小小的火》主人公是米娅,她是一位艺术家,是个谜一样的女人,带着她的女儿珀儿来到西尔克高地,租了查理德森家在温斯洛路的出租屋。这篇文章的走向就是给米娅解谜。
全文主要是插叙,一开头写“查理德森家的小女儿伊莎贝尔终于精神崩溃,一把火烧掉了她家的房子”。这里点题了,她是点燃星星之火的人,读完全文我才知道米娅是点燃她心里星星之火的人,所以她才是根源。紧接着写珀儿归还钥匙(放火之前,这里是倒叙),然后步入正题,展开倒叙,我带着疑惑“这把火是怎么烧起来的?”在之后的叙述中,我知道米娅很满意出租屋,一向带着女儿流浪的她,这次打算定居下来了,我带着另一个疑惑“为什么这间出租屋对她们而言明明已经很好了,前文提到的她们归还钥匙又是怎么回事呢?”就这样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疑惑,解开又产生,产生又解开,我认为这个过程挺有趣的。
通过阅读的深入,我意识到这件事里面其实还蕴含有更加深层的东西,关于人性的。我意识到麦卡洛一家对美玲——米拉贝尔而言是“合适”的父母。这意味着他们只是需要她,她就像一件无比珍贵,他们苦苦寻觅多年终于得到的宝贝,虽然他们会尽其所能地对她好,但是我觉得那并不是爱。在胜诉后,败诉的贝尔失去了对亲生女儿的抚养权,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他们对贝比没有一丝丝同情,这种没有同理心的人又怎么会有爱呢?都无法感受到母亲对女儿爱的这种人又怎么知道如何去“爱人”呢?这场官司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抢夺一件宝物,让我觉得他们是冷冰冰的机器。
特别是文章结尾处,“麦洛卡太太已经做好了爱这个尚未谋面的孩子的准备”,她打算领养一个新的孩子。“爱”可以通过准备得到,这还是爱吗?她所谓的“爱”可以转移,根本不是爱。所幸贝比带着孩子跑了。贝比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她的爱是出于本能,这种爱是唯一的,非她不可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感谢伍琦诗给的这个结局,是我想要的结局,每个善良的人都得到了好的归宿。
我对纸条确实是不感兴趣。但是,上学期期末之时,收到的'纸条让我极为痛苦,甚至有一种有苦说出的感觉,不是说不出确切地说是不知对谁说。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看着这行字迹,我惊呆了,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我这样做真的错了吗?我在思索。“你看到他们这样,你很高兴吗?”我高兴?我高兴?天呀,他在说什么?我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能这么说吗?不,不是他,一定不是他。但我还是无力地看清,这字迹确实是他的,是我最好的朋友对我说的最真心的话。“他们不就是半夜起来说两名话,你至于吗?”两句话?就两句话?我眼睛直直地审视着“两句话”这三个字,真的只有两句话吗?在集体宿舍里,半夜三更,三番五次起来开聚会并且还吃泡面?多次警告无效,集体闹事要把我这个当舍长的免了?我们不光影响了我们一个宿舍,周围四五个宿舍都受到影响,他们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在他们的眼中只是“晚上起来说了三两句话?”“即使他们再怎么不对,都是一个宿舍的,也不能报告班主任呀!”眼前一片模糊,直闪金星,呆坐在家里,头涨得厉害,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手捏起纸条,很沉重地放进了近在眼前的垃圾桶中,长长的一声叹气之后,愣是呆坐了半个小时。
原来,他是这样想的。此时此刻,我在他心中的印象是如此……我几乎无法找到合适的形容词来对“印象”一词进行修饰。
一遍又一遍的思索之后,我明白了,明白了我在原则性是是正确的,是无误的。因为他们犯错在先。而在人际关系上,是输了,输得很惨,一败涂地,我不计后果地处理了此事,将我这本来只能勉强维持的人际关系几乎是一下清零,是啊,我知道,我只能拼命学习才能改善。我心中压抑着许多。大家都怎么了?为什么不能以严格遵守纪律为荣,以有高度的原则性为耀呢?我们的言论为何总是倾向那较为阴暗的一面呢?我在困惑着,我在思索着,思考着如何不失原则性又能保持一份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在青春期这个极其特殊的时期,由一张纸条引发的困惑,疑问正式开始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