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一天一天长大了,从青青的颜色慢慢地变成了黄灿灿的颜色,真诱人呀!
我家窗前有一棵高大粗壮的桂花树,树上开满了一团团金灿灿的香味小桂花。微风拂来,空气中传来一股浓浓的香味,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跟我做的小桂花糕和桂花糖。
银杏树的叶子都枯黄了,从树上飘落下来,好像小黄叶跟银杏树妈妈道别。池塘边垂柳姐姐好像跟我告别,也渐渐的蔫蔫的了,慢慢地枯黄了,准备明年的气息,池塘的水面上飘着许多枯萎的黄叶。可能是落叶吹起的指引,指引着冬天快要来到。小鱼儿在落叶下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好像是跟我们说着过冬的消息。
秋天的脚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秋天到处一片香甜。
这就是秋天的脚步,是不是很有趣呀?
写人记事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侧面烘托,以显神韵。比如刘鹗《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的精彩描写,先看正面:“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文中极力刻画王小玉唱书的高超技艺时,又不忘从侧面渲染烘托:“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一个绝世的说书艺术家,巍然而立。由此可见,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有机结合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事件则场面灵活,写人物则栩栩如生。
概言之,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那么一篇精彩的记叙文就诞生了!
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简洁地说,就是情节中那些极富个性特点的细枝末节方面的描写。细节细小,却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读过《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对严监生临死时伸出两个手指头不肯闭目归天的细节记忆犹新吧。他看见屋里的灯盏里燃着两根灯草,心疼费油,放不下心,闭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过去挑掉了一根灯草时,悭吝鬼才“点一点头,把头垂下,顿时就没了气。”这个艺术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说得力于入木三分的细节描写。人上一百,种种色色,要使笔下的“他”有别于任何一个另外的“他”,请突出“他”独有的个性化细节吧。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悲喜各异: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于是,开发人类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物的心灵奥秘,成为写作的基本要求。比如鲁迅先生用心理描写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这一典型的性格特征:他分明生了丢人的癞疮疤,却偏偏心里说人家“还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顿,却偏偏自我解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儿子打老子……”这些传神的心理刻画,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鲜明生动,可见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走在公园的大道上,发现了许多树的叶子,已染上了秋天的色彩,到处可以看到黄灿灿的树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金黄黄的.银杏叶,远远望去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吹过,他们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展开双翅在空中飞舞。
我最喜欢的还是那火红的树叶,它形似手掌,叶缘上有柔软的锯齿,不知他是不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爱,要不,他们为什么红的好像一团火呢?
忽然,一片枫叶落到我的身上,我捡起了这片枫叶,那叶子就像红玛瑙般鲜明,可能是经过了秋天的熏染,秋风的吹拂吧!真可谓“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已被秋风磨得非常洁净而又明亮。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踩着遍地的秋夜,我不禁赞叹:大自然真的太神奇太美丽了!
我爱秋天,更爱装点着秋天的落叶!
一路上,我看见了勤劳的农民伯伯忙着收割稻谷,那美丽的.笑容,早就把之前的疲劳忘得一干二净了。快到奶奶家了,我看见奶奶家那课又高又大的柚子树
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柚子,一个个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墙边红艳艳的芙蓉花在秋风里频频点头,好像在说:“小主人,秋天的大门已经被秋姑娘打开了,快进来吧!”我心想:秋天原来这么美呀!
我高兴地跑到了奶奶家,拿起一根长长的竹竿,去摘柚子了。但是,柚子树是在是太高了,有两层楼那么高,但,这根本挡不住我开心的心情,我马上爬到了二楼的阳台上,开始摘柚子啦。我拿起竹竿,用力地抽打着一个个大柚子,可是,柚子就是一动不动。我心里想:柚子,柚子,快掉下来吧!最后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摘下了第一个柚子。我知道方法后,一连摘下了18个柚子,还有一次是一箭双雕呢。我太高兴了,把竹竿在空中乱打,没想到“呯、呯、呯”一下子,三个柚子一起落了下来,我被吓了一大跳。
太阳落山了,我们也该走了。我带着我的“战利品”依依不舍地望着 那棵又高又大的柚子树,心里在想:“如果能再几个该多好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