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时候,有幸认识了教育学院的一位教授,她推荐了一部好书——法国史学家与批评家丹纳所著的《艺术哲学》。于是细细的读了起来。本书辑录了1865—1869年期间在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讲稿,是按教学进程陆续印制发行的有着强烈讲授特征的教学事实。
丹纳运用具体事例说明抽象概念的能力早已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他讲述条理明晰、充满形象、富有热情,把艺术(美术)中难缠的问题清楚、明确的讲个通透,被称为逻辑家兼诗人。本文特意将《艺术哲学》中阐述“艺术品的本质”这个论题作为典型案例,重点分析丹纳讲授方法的理性特征,努力使讲授建立在准科学的基础之上而非感觉和兴趣的基础之上,借鉴有效之法于美术教学中。
丹纳受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界的影响极深,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哲学上同时受着德国的黑格尔的.影响。丹纳认为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消灭都有规律可寻。艺术研究的过程就是“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提出规律,证明规律”。“我唯一的责任是罗列事实,说明在这些事实面前艺术是如何产生”。科学而严谨的治学方式奠定了丹纳在艺术史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丹纳常常用到一个富有特色的词组“精神气候”。气候作用于笼罩期间的所有事物,强调这个大因数的影响,艺术研究就处在了一个复杂而立体的多维空间中,一切贯穿于艺术、自然、人文的主要特征和因果逻辑都有了一个必然的联系,这样就建构了一个和谐共生论、进化论的研究平台。他说:“我的方法的出发点是在于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从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由此我们可以定下一条规矩,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丹纳讲授的进程通篇都是由各个主要特征之间的网络关系与因果关系构建的。他强调:发现和控制主要特征是人类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值得尊敬的才能。科学与艺术这对人类进程的双翼表现的也是主要特征,科学以定义和公式表现,艺术以审美与情感表现。
通过细读该书,当真是一个过程!
从炎黄五帝至二十一世纪,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从未间歇。在这渊源深远的历史长河中,各时代的文人***客、帝王将相乃至贩夫走卒流传下来的只字片语或巍峨巨制,或是经历秦火的摧残而湮灭无迹,或走上世世代代人都敬仰膜拜的神坛而千古流传,或是经历时间的考验而成为后人研究不尽的经典┈┈浩瀚如海洋读之不尽,璀璨如明星掇之不完。
说到读书,想必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已经有深刻的体验。繁忙的研究生生活,课程虽少,但每一门课所要求我们需要做的课后工作却是完全不同于本科的,再也不可以随便背背笔记便可以轻松通过。这时候我们需要看大量的书目才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跟上老师的进度。读书,专业书,几乎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常态。
近期我所读的一本书,是一本哲学类的,名字叫做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这本书在黑格尔的作品里面,在哲学类里面,可以算是一本非常容易读的一本书了,虽然只是相对的。这本书分为绪论和主体两部分。绪论部分几乎是理论,是最容易让人打退堂鼓的部分,但就这部分而言,讲社会制度的部分却极其有趣。他说在开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各种政治与道德的限制被看做是客观安排的,就像自然世界的.事物一样,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东西。举例子的话,就像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天下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掌握世人生***大权,虽然我们现在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但在相当漫长的一个时期内,都被世人无条件接受,且认为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相反地,在制度文明的国家,个人便会追求正当的各种法律和制度,懂得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黑格尔此书的观点多被人批评,但此点还是比较正确的。
本书的主体是分别讲述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和日耳曼世界的历史。有趣的是,作者认为,东方世界对应的是历史的幼年时期,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在东方世界中,一切的光荣都只属于一个人。希腊世界对应的是青年时代,因为这里渐有个性的形成,罗马世界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壮年时代,因为一切活动既不由君主任意,也不由自己任意,而是大家一起来实现一个普遍的目的。至于日耳曼世界,想必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对应的正是老年时代,但这种老年意味着完满的成熟和力量,是一种满的境界,而不是衰老。
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中几个有意思的点。比如苦行僧的故事。印度的阶层分化非常严重,分为四个等级,而婆罗门则是处于顶层的阶级。苦行僧为了修到最高阶级,需要怎样做呢?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连续站立十二年,不坐不卧,如果你能成功坚持,好,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将双手紧握,高高举过头顶,连续十二年。如果前面两个阶段都能成功挺过,还有第三阶段,在火上炙烤三时三刻,第四阶段,埋入土中,如果能活着出来,恭喜你,闯关成功。似乎没听说有人成功过。再比如埃及的动物崇拜,讲一个罗马人***死了一只猫而引起了叛乱,于是罗马人也被埃及人***死了。他们是宁可饿死也不会与动物争食的,更别说***掉动物充饥了。
当然,这本书的内容绝不仅仅只有以上这些,如果大家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课后找来阅读一下。
看到《艺术哲学》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这一定是本偏理论化的哲学书,读过以后,感觉它更像是一本介绍意大利,尼德兰,希腊历史,种族,风俗习惯与艺术的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乏味,反而更加吸引了我去了解这些城市的过去,去感受它们的文化,去品味它们的艺术生活。
《艺术哲学》是法国的伊波利特·丹纳所著,我看的是张伟所译的,据译者介绍,丹纳是深具传奇性的天才人物,就连他也被丹纳广博的学识、独特的思路、缜密的分析以及精辟的见解所折服,我就更不用说了。这本书一共有三篇,分别是意大利的艺术哲学、尼德兰的艺术哲学和希腊的艺术哲学。大致都是围绕时代,种族和风俗来写,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开篇就提出这样一条规律“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任何时期的艺术品都是按照这一规律产生的”,然后用意大利的绘画史来证明和应用这条规律。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相等,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按照这条规律产生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条规律同样适用。艺术确实源于生活,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甚至是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必须投身于它们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拿意大利和尼德兰来说,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意大利的目光转向了健康、有力、活泼的人体,所以意大利绘画多表现理想的美丽的人体;而尼德兰多表现现实的甚至是丑陋的人体。
在意大利,色调是固定的,在佛兰德斯,景物的色调总是随着日光和周围水汽的变化而变。说到这,我又想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环境下,使得文化具有了差异性,也正因为不同的环境,才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在丹纳的条件里,‘种族’是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种族的不同,日耳曼族与拉丁族不仅在艺术上的本性对立在风格与趣味上也形成了类似的对比。“后者与前者相比,虽没有那种塑像般的美妙形体,情趣粗俗一些,性情比较迟钝,但精神的安稳,气质的冷静,使他们能更坚实地把握住理智”。《艺术哲学》从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地理位置,人种,风俗习惯,历史,政治等因素谈起,到其艺术形式的产生于发展,向我们论证了开篇所提出的规律——不同的环境决定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给了它发展的空间。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单单要有强烈的自发的,独特的情感,更需要的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对风土民情的细微差别有着高度敏感的心。
在欧洲的诸多文明古国中,意大利算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在加上本人对这个城市的偏爱,我更喜欢谈谈我眼中的意大利。关于意大利画派的特征,其中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意大利画派轻视和忽视风景,却把人物作为主题。书中也提到过“艺术从质朴走向完满所前进的一大步,便是创造了完美的形体,这是理想的慧眼而非寻常肉眼所能发现的形体”。之所以特别提到这点,是因为想到了顾凯之提到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人物画也是中国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占据着重要地位,至于山水画,直到隋唐才独立出来。两者相比,有共性,也有异性,相同的是都重视人物,不同的是对人物的偏重点却大有不同,前者表达理想的人体,后者以形写神,更注重人物的传神。关于他们之间的不同又恰巧说明了之前所提到的规律“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
可想而知,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怎会与接受了文艺复习洗礼的意大利创造出同等风格的艺术作品呢?对于轻视风景,重人物的思想我也是能接受的,谁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呢?书里也解释了意大利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我认为那些例子太过于黑暗,免不了背叛,仇恨和***害,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来说,尽管未曾身临其境,却仍不想多提。现在的'时代背景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产物,要想同样的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再度出现,除非岁月的车轮退回到有那样一种环境的年代。
此书着实令我受益颇深,只可惜我才疏学浅,无法用自己的拙笔体现丹纳艺术的灵魂深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定刻苦钻研,交上更令人满意的答案。
散学典礼时,老师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发了一本书,我就选了一本名叫《画说哲学》的书,我心想:这个可是寒假啊!寒假里过年,我才没时间看书呢,再说这本书一定不好看。
回到家里,妈妈知道了我要写这个书的四篇之后,就让我好好的看这本书,我又想:有四篇读后感,我随便看看写写应付过去就行了,于是我回到房间开始看了起来。
:“哇!这本书好难懂啊!都是说一些很奥秘的语言来说哲学”我自言自语的说道,这时妈妈走了进来说:“哲学 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所以你要仔细的看哦!”听了妈妈的这一番话,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看到懂,不懂的就想想它像表达的是什么。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人是一只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但是我觉得人们非常的高贵,可是人们的高贵不在于本身的肉体,而在于灵魂。
从前有一个书生,他非常的聪明,被许多的大官、大臣看上了,都接二连三的请他做官。可是他一次次都拒接了,他还是打算继续念书,成为一个聪明人。有一天他经过了一个小巷,那里面又两个人,商人看他们鬼鬼祟祟的.,就打算进去看看,结果那两个人要打劫这位书生,打算把他的所有钱都抢了出来,于是这个书生就说:“我处了才华、高贵,什么都没有了。”
这句话让我感受深刻,他可以放弃许多的财产,而去选择才华和高贵,这值得我们去学习,金钱测量不了才华,才华测量的了金钱。拥有才华和高贵的灵魂,才是最富有的。世间在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和它相比。
现在,这本书我已经差不多看完了,哲学的知识我也懂了不少!写的读后感一定写的很好。只有必要难度很奥秘、吸引力的书,才能让我爱上那本书。爱上哲学,爱上生活。
这本书是是冯友兰先生任教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所著,意在向美国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所以其风格便是通俗易懂,作为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籍是再好不过的了。此书与很多哲学书籍若不是太专业,就是通俗到了乏味,没有价值的地步不同,它堪称是第一本对中国哲学,从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进行全面介绍的英文书籍。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哲学的内涵远远超过孔子和老子,或儒道两家著述所涵盖的范围。在二十五个漫长的世纪里,凡西方哲学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中国的思想家们无不思考过。还应看到的是:在多少世纪里,哲学家们所属的学派,尽管还继承了自古以来的名称,其思想内容却随时代的变迁而十分不同了。举例来说,如果孔子像佛家轮回理论所说的那样,转世到十二世纪朱熹的同一时代,他大概很难想到,朱熹的思想竟成为当时正统的儒家思想。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曾经与一位很敬佩的长者讨论人的信仰问题,他说:“人要是没有信仰便是衣冠禽兽,有权有势者是衣冠禽,无权无势者便是衣冠兽。”并解释说:“有些人在伤害了别人后不会内疚,没有负罪感便是因为没有信仰”。他所指的没有信仰便是没有加入宗教。他的这句话久久以来萦绕在我的耳旁,使我的内心难以平静。然而这本书的第一章便解决了我的这一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宗教的权威逐步降低,很多人变得不信宗教了,维护传统的人为此感到悲伤,为那些不信宗教的人们感到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如果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应该惋惜他们。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他们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只能把自己陷身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这也是我所担心害怕的。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哲学的存在,它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获得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获得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的多,因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替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便能够正视宗教的洪福,最重要的是通过哲学能够获得更高的价值。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墨子篇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墨者也是我很羡慕,很钦佩的一群人。墨者来自于周代天子,诸侯,奴隶主手下的军事专家,因为周代后期奴隶制度的解体,他们丧失了爵位,流散各地,谁雇用他们就为谁服务,所以也被称为“游侠”,《史记》说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游侠列传》。这是游侠的职业道德,大部分的墨学便是这些道德的'发挥。然而墨子及其门徒却与普通的游侠不同,普通的游侠只要得到报酬,或是受到主人的恩惠,那就不论什么仗都打;墨子及其门徒则不然,他们强烈反对侵略战争,所以他们只愿意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这也是他“非攻”思想的表现。
墨子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兼爱”,这也是其思想的中心概念。按墨子的意思兼爱便是仁,义,这也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延伸,在墨者的团体内是真正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也是后来的侠客们常常说的话。令我羡慕的这一点不光表现在墨者团体中,更表现在他们对待朋友的时候,他们“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他们愿意为朋友做到他们能做到的一切。这能不让生活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人们羡慕吗。当然墨家兼爱的思想不止对个人为人处世方面有利,对全天下也是很有利的,特别是对构建我们朝思暮想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更是意义非凡,用墨子的话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兼爱中》试想要是墨家思想够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得到推广,那哪来的世界大战,哪来的朝核,伊核问题,哪来的基地组织,那样的话哥本哈根大会也不会那么尴尬的闭幕了,解决全球气候问题那还不是很随意的事情。
心态决定一切
很早就听说过“心态决定成败”这句话,但我今天要说的是心态不光能够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甚至能够决定你这个人的一切。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一世烦恼,忧愁真的是不可计数,这些烦恼,忧愁来临的时候正是考验我们心态的时候,心态好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态不好便可能酿成千古罪恶。拿“11.27”北京特大***人案为例,如果李磊的心态足够的好,他就不会因为从小父母管教严厉,妻子争强好胜而长期积怨,最终***妻灭子,刺死双亲,酿成震惊全国的***人案。由此本应该幸福美满,令人羡慕的家庭一去不复返了。如果李磊能够懂得佛学的思想,用“有”和“无”去泯灭心中罪恶的火焰,用“业”
的结果去督促放下手中的屠刀,这一惨绝人寰的血案便不会发生了。
以上我提到的这些仅是看过这本书后所思所想的一小部分,由于篇幅的原因,暂且写到这里。但不可否认,通过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也对哲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哲学思想,引起了我更多的对于人生,对于名利,对于情感的思考,而所有的这些都会使我受益匪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