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啊!娘想你!你过得还好吗?”这是一位寂寞的母亲对自己儿子的呼唤。
那一年,在云南的一座小村里,儿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兴高采烈的他,腋下夹着录取通知书,手中拿着在村口买来的母亲的最爱——姜糖,回家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了母亲。父亲已去世多年,儿子无兄无妹,只靠母亲一手撑起这个家,所以儿子不想母亲再那么劳累,就打算一边学习一边打工。母亲心里觉得很欣慰却叹了口气……
自儿子到学校开始新生活以后,行动不便的母亲显得更加繁忙,也许他是想让干活的汗水去掩饰心里思念儿子的泪水。村里一张嘴传一张嘴,全村几乎都知道了,“咱们村里出了个大学生……”可他们却看不出母亲心里的那道寂寞。
思念,只能用泪水代替吗?可母亲并没有流下眼泪,她抱着寂寞的心来到悬崖大山边大喊:“儿啊!娘想你!你过得还好吗?”她希望悬崖这天然的回音壁能将这呼唤悄悄的传入儿子的心里。每当学校寄信来,母亲就会叫村委的杨书记帮忙念着,念到儿子生病了,母亲就马上换了一副表情。要知道,母亲老了,当接到消息时,母亲就听不下去信的内容了,马上收拾收拾就挤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乘着几天几夜火车来到北京照顾儿子。看着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真是老天给母亲出的一道难题。终于找到学校并且找到儿子的宿舍,来不及喝一口水来不及歇一会儿,就忙着照顾儿子。忙活了几天,儿子病好了,就嚷嚷着让母亲回去云南村里,说这样儿子比较放心,起码街坊邻居好有个照应。母亲只能依依不舍地回到了云南……
一年……
两年……
母亲依然挂念着儿子也仍然会到悬崖边。
那年夏天,儿子毕业了,成绩突出,许多优秀的公司都邀请儿子去上班,儿子并没有答应任何公司。只是想到母亲似乎在呼唤着他回去。儿子连夜赶回了云南。隐隐约约听到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儿啊!娘想你!你过得还好吗?”儿子向前走去喊:“妈!我很好!我回来了!”
母亲真诚的呼唤,召回了儿子。回村后,儿子做了村委书记,利用在大学学习的先进技术领着全村人民致富,并与母亲过着朴素美好的生活。从此,她那挂在嘴边的呼唤消失了……
又回曾经生活过的小学一次,我记得,好像很长时间没去了。但这次去,给我留下的,却是一种凄异悲凉的感觉。
——还是那个老样子。诺大个操场,覆盖着白茫茫的大雪,呵,是如此的深,似乎好长时间没有人清理过了!雪地里一个脚印也没有,一片白色,像自然形成的土地一样平整。
大风呼呼的挂着,很凉,像刀子一样,划过我的脸庞,而伴随着的,还有刺耳的声音。
看看后面我走过的路,啊,一串冗长的脚印镶在那一望无际的雪中。我坚持向前走着,好像路很长,阳光却很昏暗灰白的,没有光彩。
那根孤独的旗杆还在凛冽的寒风中屹立着,很潇洒——我们还要仰头去看他。呵呵,我自己无趣的笑了一下。不知为什么,心情很沉重。
操场的这一头,还是那两排房子,只是主人变了——据说,这里已经变成了工厂。
无奈。
那圆圆的花坛还在,只是上面已经不是花了,是层层的积雪,那么厚。偶尔露出几根杂草,黄黄的,很脆弱,仿佛一折就会断的样子,不过,他却还在那儿立着。唉!只能无奈的叹口气,我又能做些什么呢?
还记得那里的墙根,小时候淘气的我曾和同学们在那里玩,很有意思哦!甚至说毕业的那一天,我还在那里不亦乐乎!
可惜,一阵风把浮着的雪和记忆吹走了,还剩下什么?
把头一转,心不禁一缩,当年的那棵大树如今只剩下树根在那里,而再四处探寻他,只见他已被砍成小块,放在一边。
几个鸟儿“哗啦啦”的飞走了,仍粘在其他树上的几片叶子也掉了下来,都黄了,但还那么硬,扎在雪堆里。
同时,我去我小学所呆的班级门口看了看,屋里已冷冷清清,桌子什么的都撤掉了,但黑板还在,上面还有那几个大字还砸上面,被灰尘覆着,已看不清了,中间,依然是那面五星红旗。
不忍心,真的很不忍心再多看一眼。
我按原路返回,风,依然那样强烈,那样冷,但我仿佛听清她再说什么。
不能说,这是一个历经风雨的苍老的校园所倾诉的一切……
有一本书,从温情到仇怨,从高雅到回归,一切融入其中。这是一个发生在血脉与温情之间的感人故事,一部在阿拉斯加荒原上驰骋的不朽传奇。它就是《野性的呼唤》。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
它是米勤庄园最有地位的狗。他深信,所有的人都是善意的,它错了。1897年的秋天,它的命运注定在此改变。它被一位叫曼纽尔的庄园园丁助手给骗了,曼纽尔以散步的名义把巴克给拐卖了。巴克从国王变成了雪橇犬。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他明白了自然的法则,经过几次轮换主人,他和最后一任有着救命之恩的主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那个人叫约翰·索顿。
在主人被印第安人***死后,它的仇也报好后,它投奔了狼群,并成为了头狼。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述言的意思。在阳光下奔跑,无拘无束,才是真正的自由。而人类使用了火器想要征服大自然,拘束每个生命的自由。自由,是每个生命的向往,没有人能拘束任何生命的自由。这是一部为自由而写的精神之书,是自然的感叹。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一辈子不可能舒舒服服地活下去。
当我们的情况有所逆转时,我们一定要用坚定的意志去面对,毫不退缩,用意念使自己顽强地活下去。
感觉似乎很久没有这样一种心情,捧着一本书一口气从头看到尾了,那份激情似乎在高中时才有。那时候在课堂上会偷偷地看自己喜欢的小说,大学时似乎也有,不过那四年我们过得几乎是纽约时间,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让自己能逃课则逃课,即便最后硬着头皮去上课也多是趴在最后一排睡大觉。然后18点一过就是多姿多彩的网络世界:游戏、小说(多是武侠、玄幻一类……
如此浑浑噩噩地过了四年,终于要直面现实的残酷,正视物质的重要,这一刻,似乎真正明白了许多,既然以往的一切都已过去,逝者如斯,是该好好为自己剩下的岁月规划规划了。此刻发现这几年来竟一无所学,以往种种如走马观灯般掠过眼前,唯一所得者唯一颗被世俗磨得稍嫌虚伪的心、一双半透世事人情的眼睛,除此外再无所得!或许还剩一份源自亘古深埋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狂躁与悸动,正因为它,我们还有着一份动力让自己超越一切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因为它,即便你一无所有,仍可从头开始!
希望,那是理想年代才有的东西,在这个人人都表现为急躁冒进的年代,只有内心的那份被我们自己深深掩盖的狂躁与悸动才是动力的源泉。有时候,我们甚至自己都难以明白自己的行为,但我们就那样去做了,这正是源于天性本能的一种召唤。它促使我们那样去做了,那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一件事。在这时候,狡诈和理智都失去了往日的作用,激情占据了主导。或许我们在经历这一刻时仍是迷茫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让它迷茫好了,你总不可能做到让自己这一生都是情醒的吧?
那样太累!倒不如在这迷茫中任生命伴着亘古的旋律向前驰骋,展现它该有的辉煌!
雪是爱的呼唤,雨是情的交融。在这个得意又失意的年代,这个忙碌却又不知其所为的日子,在这个由无数获得与失去的时刻,你的内心是否曾留恋,因为有爱在呼唤,有情在燃烧。
你是否因繁忙而整日愁眉若脸,你是否因生意上的不顺而闷闷不乐,你是否因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心烦。那些忙碌,那些生意,那些琐碎弥漫你的心间,让你忘了世上还有一种最质朴的爱在呼唤,那就是亲情。
难道你忘了1岁那年,是谁一步一步教你走路,教你叫爸爸、妈妈。直到你终于开口咿呀了两声,他们却高兴地哭了,那是你的父母!难道你忘了3岁那年,是谁怕你上学迷路,将你背在背上,上学放学从不间断,直至你终于可以走回家,那是你的父母!难道你忘了是谁在你开学那天跑遍几个村为了你筹学费,那是你父母啊!可又是谁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却把父母忘在脑后?
亲情,浓烈而平淡,高贵而不凡,它终将消逝却永弥人间,它是血与血的交融,爱与爱的交织。在你失意时给你勇气,在你伤心时,安抚你的心灵,在你不知所措时,为你指明前方的道路,每一个父母都将孩子当作心头至宝,而孩子们长大后,却忘了父母,无数父母在呐喊,无数父母在呼唤,呼唤他们的儿子女儿能回家看看,他们听到了吗?
如果父母是大树,孩子便是树下的花草,大树用生命保护花草,浇灌生命;如果父母是天空,孩子便是云朵,天空孕育着云朵,云朵也应用其美丽衬托天空;如果父母是浪花,孩子便是浪花中的一朵,大浪卷起浪花,浪花击起大浪,童年时,父母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在我们成年后是否也应给父母老年留下不悔的篇章。
闭上眼睛,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眼前:两位老人不停在门口张望,满桌的饭菜却只有俩老,子女都没时间,直到菜凉了,也没有一个人回来。这是多么凄凉的一幕啊,有多少子女能明白父母内心的呼唤,那一双双企盼的眼神,那一颗颗渴望的心灵……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声啊,作为子女的我们听出来了吗?
天空下着雪,不,那不是雪,那是爱的呼唤!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