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这是我们少先队的队歌,而我就是少先队中的一分子,每当唱起这首歌,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回忆自己的队员生活,一幕幕情景恍然就在眼前……还记得:一年级时的一个星期一,我们进行完升旗仪式之后,大队辅导员张老师便上台宣布第一批少先队员的名单,当我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是多么激动,似乎天上的云儿都在为我鼓掌。当我和所有队员一起站在队旗下,面对队旗举起自己的右手,跟着张老师宣誓的时候,我的声音无比响亮——“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宣誓完之后,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为我们戴上红领巾,那红旗的一角在我的胸前飘扬,“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我真想大声地告诉大家。
从那以后,我在队旗下逐渐成长,一眨眼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这一年,我再次站在队旗下,不过我不再是刚入队的新队员,而是给新队员佩戴红领巾的老队员了,这一次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激动。那天,晴空万里,我和同学们来到报告厅,参加一年级的新队员入队仪式。大队辅导员宣布“出旗”,广播里放起了《少年先锋队队歌》,这时候,一名举起手手举队旗,踏步走上台来,两名护旗手紧随其后,我们的眼睛随着队旗前进。接着,在张老师宣布名单之后,一年级的新队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舞台,他们的小脸红红的,看着他们我似乎看到了五年前的我,不由得笑了。
当他们宣誓完毕之后,我们就上台给他们佩戴红领巾了,我手捧红领巾走向一个小队员,面对着他,给他仔仔细细地戴好,并向他敬队礼。然后,我又认真地教他怎样敬队礼,他学得很认真……那是多么温馨感人的画啊!一天又一天,红领巾伴随着我,当我想偷懒时,她似乎在提醒着我让我随时保持勤奋学习的状态;当我想干坏事时,她似乎低下头感到无限伤心;当我获得成绩时,她飘扬的一角似乎在鼓励我……是啊,不管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热爱少先队!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来了10月2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建队日。那天下午,我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隆重热烈的新生入队仪式,当〈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音乐响起,看着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望着胸前鲜红的领巾,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8岁那年,我背着小书包第一次跨进校门,好奇地四处张望着。咦,那几位大哥哥大姐姐怎么胸前戴着一根红领带呀?那根红领带随风飘荡,红艳艳的,怪好看的。为什么大哥哥大姐姐有这根红领带?这红领带这么漂亮,假如我也有一根,那该多好啊!于是我去问老师,老师说:“这不是领带,是红领巾,它是中国少先队队员的标志。你只要好好表现,认真学习,就能当上少先队员,那时,你就可以戴上红领巾了。”啊,我也可以戴红领巾,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早日当上少先队员,戴上这鲜艳的红领巾!
在期盼中,日子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有一天,老师对我们说:“今天是10月13日,是少年先锋队的建队日,因为小朋友的表现很出色,所以你们都批准加入少先队。现在,你们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高兴吗?”我听了,愣了一愣,继而欢呼起来:“太棒啦!我是少先队员喽!我能有红领巾喽!”下午,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学校的`操场上,我的心里七上八下,有着说不出的高兴与激动。在嘹亮的国歌声中,一排大哥哥大姐姐拿着一根根红领巾走向我们,把红领巾系在了我们的脖子上。红领巾在队旗的映衬下格外鲜艳,我忍不住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啊,我是一名少先队员了!该在队旗下宣誓了,大队辅导员“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的话音刚落,我几乎用劲全力高喊着“时刻准备着!”望着队旗上那闪闪发光的火炬,看着胸前那飘扬的红领巾,我感觉自己长大了一些。
从此以后,红领巾成了我的至宝。每天早上,我戴好红领巾在镜子前照了又照,美了又美;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床头柜上;星期天,我会亲手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在我眼里,它不仅是我的朋友,它还催我上进,伴我成长。
既然我是一个少先队员,就应该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对得起队旗,对得起少先队员这个称号!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很难的数奥题,尽管我冥思苦想,草稿打了一遍又一遍,方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可是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当时真有些泄气了,心想跳过这题算了,明天向老师求助吧!这时,突然我看到胸前的红领巾,它微微摇动,似乎在对我说:“少先队员,你可别泄气啊!可不能遇到这么一点困难就退缩,那以后遇到更大的困难该怎么办呢?其实你只要你开动脑筋,再认真一点,相信你准能把这难题解开!”我暗下决心,继续埋头思索,认真计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还是把这难题解开了。
是红领巾,激励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学习上的难题,也是红领巾,在我暂时失落时给我勇气,给我信心。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竞选大队长,我觉得自己不错,踌躇满志地上去竞选了。演讲结束,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准行!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我居然落选了,我输给了一位女同学。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唉声叹气,十分沮丧,做什么事都打不起精神。妈妈见我这么失落,鼓励我:“希希,你是一个少先队员,就这么容易认输?快振作起来,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我低头看看红领巾,它好像在安慰我说:“人生总有一点挫折,一次失败是没关系的。同学们不选你当大队长,那么你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只要你好好总结教训,把缺点改正过来,同学们就会选你当大队长的。别灰心,下次还有机会的。”对,下次还有机会,我要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好样的……
“全体起立,唱队歌!”主持人的话打断了我的沉思。站在队旗下,唱着雄壮的队歌,我觉得自己成长了,在队旗下成长了!
老舍先生在小说《正红旗下》描写去势的旗人,喜欢公子哥式的穷讲究,主人公的姐夫,喜欢养鸽子,并且是“漫天飞元宝”的那种,不管多么要紧的公事、私事,他的眼睛总看着天空。我的这位同事也有这个毛病,每天在上班或者下班的路上,他的脖子始终是向后紧缩成一团,以便脑袋能够上扬,追寻天上的百灵、云雀,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鸟。要是我们一块出去走走,他常常一边惟妙惟肖地学着小鸟吹起口哨,一边在草丛里找寻这些小鸟的巢穴,通过掩没在草丛里细微的爪印,亦步亦趋,极其认真地找寻,常常让一旁的我感到无从理解。
有一次,我下完夜班,迎着早晨微明的曙光,在路旁,我看到我的同事半拱着身子,在草丛里找寻着什么,看见我来,打着手势,让我轻轻的靠近,在他的左手掌里霍然托着一只小小的雏鸟,我正在诧异,他是如何抓住这只小鸟的,同时不由得感叹,他这样狗似的寻找,到底捉住了这只可怜的小生命,他却全然不管我这短短的一瞬,变换了多少种想法,又开始正经八百的给我讲这只小鸟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原来在昨晚,他已经将这只还嗷嗷待哺的小鸟弄到手,把玩了一个晚上,趁大鸟还没回来,赶快放生,如果让大鸟闻到陌生的气味,这只小鸟马上就变成弃儿,说到这,又开始找寻鸟窝去了,看着他半是焦急半是得意地佝偻着腰,我摇摇了头,这是何苦呢。
我的不理解在他的佝偻着腰,吹着口哨下,慢慢地变得淡了,听见清脆、婉转的鸟鸣声,我也会不自觉地向天空望去,追寻那一团黑色的影子,飞向远远的天际。
一次,我正偏着头,看天上一个一个掠过的鸟影,两个蒲团大的黑鸟从头顶飞过,我忙不迭地叫我们的这位鸟痴,只是可惜他从房子里出来,那两只贵客已经没有了踪影,为了证明我不是再次诳他,我竭力给他描述鸟的形状,他听后摆摆手,说是黑天鹅,我却老大不信,这样高贵的血统,如此轻易的让人见到,岂不是忒埋没了人家的身份,我说不会是大雁吧,他说,中午队长已经看见过一次,在我们茶房边喝水,他马上跑来告诉我,我也亲眼见了,乖乖,受它影响的人原来还不止我一个。
在没有认识我的这位同事之前,我以为如此“国粹”的爱好也许早埋没在西学东渐的路上,历次运动的火炉里,崇洋的说教声中,见识它也只能从电视上游手好闲的公子哥的角色中略窥一二,可是它还是顽强的生存在这片怪异的土地上,毕竟与这个民族有着血脉相关的东西,不是激进的“精英”们凭着“伪科学”就可以武断地否定掉。而且在现今如此功利,如此惟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看到我这位痴迷的同事,从小学时,就开始勤勉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单单只是为了爱好,实在是不容易。
《正红旗下》是老舍生前最后一本小说,无论语言的凝练,辞藻的使用,文笔的磨练都已达到巅峰,可谓是最值得阅读的小说之一。老舍用自传体的形式,用自己的所见所闻讲晚清时期旗人的生活,为人,处事等方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尽管这本小说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只有寥寥十一个章节,但是所呈现的人物场景却是那么与众不同。老舍曾说过:我一辈子没什么遗憾,唯一遗憾的是,《正红旗下》没有写完。 一本没写完的书,是老舍的不幸,也是老舍的幸。
老北京的风情、旗人的风俗、面子文化的精髓被老舍的一支妙笔写的如此自然、熨帖、俏皮,却又是一首浸到骨子里的挽歌。放眼现当代中国文学,再没有谁能把热闹中的哀伤,嬉笑中的悲凉写的如此毫不做作。钱钟书在某些方面可以与之一较,但是钱钟书的学术素养让他的文字太过机智、诙谐,多了些卖弄、表演的嫌疑。可是即便是钱钟书,建国后恶劣的文学环境也让他无法再写出心中的佳作。在以往的大家们纷纷辍笔、转行,或作应景文章时,老舍能写出《正红旗下》实在不能不算是一个神迹。老舍投了湖,《正红旗下》未能完成,确实是一大不幸。
但是,好在此书没写完,堪堪留在了那个大厦将倾未倾,旧梦将醒未醒,人人都惶惶无所终的时刻。老舍真的是要求进步,一定要努力按照典范标准写些个觉醒人物、帝国主义、历史规律的必然性,结果就 是十成、牛牧师这些人单薄得如同纸片、抽象得如同公式,拿什么跟机灵可爱又周到的福海二哥比、跟尖酸刻薄又自负的姑母比?此书如果继续写下去,一定就是觉醒、革命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我不想看福海变成一个革命者,因为福海再懂得变通也是旗人、再苦也不会造皇帝老子的`反。老舍没能写下去,没能向着规定好的创作条框更进一步,其实成全了他心中的老北京,成全了我们这些读者。这是《正红旗下》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同时,老舍通过描写晚清满族高级阶层铺张奢华,无所事事的生活;中层官员的生活也那么无忧无虑;然而一般汉人百姓的生活却是那么悲惨进行对比,引起了读者们的思考,对旗人文化以及人族精神的思考。文中说道:二百年积下的历史陈垢剥蚀了一个民族的灵魂,使一个充满生机的民族走向衰老腐化,在世界潮流面前,不仅失去了竞争能力,而且也失去了自守、甚至生存能力。是啊,自从清军进关,旗人的社会地位就平步青云起来,直到晚清时期,尽管清政府已经糜烂,但是旗人们得生活没有改变,他们骨子里是高傲,散漫,得意的,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的错误,自己的自私,骄横,懦弱等缺点。晚清时列强的侵略不得不说与旗人们的文化是有一丝关联的。
文章的语言文笔是轻松幽默的,但在其中却又有着大道理。在这一字一句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清政府的糜烂无能而气愤,对那些整天游手好闲的旗人子弟本性中的懦弱无能感到恨铁不成钢,有对逐渐萌发的新时代思想而感到兴奋······不得不说,老舍是一位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民族,关注着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作家。作为旗人中一员的作者,通过自己这个角色来带着广大读者走进旗人家庭的生活,时而讽刺的笔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社会,那是时代的缩影。也许这本小说只稍稍开了个头,但无论其中的人物刻画还是场景描写还是所蕴含 的深意,我想都足以是这本书成为中国近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曾看过对老舍先生著作的品论:他的每一部作品,好像都是从生活大树上撕下来的。没错,贴近生活,贴近大众,老百姓的生活,用最朴实的语言抒写出我们这个民族。也许这就是老舍作品的成功之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记
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电影。荒草被时间无情地焚烧而过,只剩下照片里清涩而纯真的女孩。一切俱变,惟一不变的,是陶渊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样干净透明的心境。
我一直生活在陶渊明的引领下。
五岁。
有了浅淡的记忆和不完善的意识。爸爸捧着书本教我背唐诗宋词,他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也跟着念,也许下意识里存在和陶渊明一样的快乐与悠闲,我很快学会了这首诗,出于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标准的发音引得众人欢笑和称赞,我就更喜欢这两句诗了。
十岁。
年岁的跨度和知识的引领。再次翻阅小时候的书时充满欣喜,随手一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闯入我的视线,两句诗触碰了内心最温暖潮湿的地方,拉着爸爸讲述诗句含义,爸爸说着说着便忆起老家,心情无比激动,他说:“老家也有这么美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澈见底的水塘,连绵不绝的山和感动惟美的夕阳,没有勾心斗角和社会烦琐,快乐得很。”以时差为横轴,发展为纵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身在何处,迷茫晕开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
十五岁。
独特的思想和个性的见解。课本上正式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我举手,把十岁的记忆连着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师笑逐颜开,表扬了我,我格外兴奋……
十六岁。现在。
记得十五岁时,我好像是说:“陶渊明远离尘嚣,内心不是空旷的荒芜,是满载的纯净,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样,做简单真实的自己,抛掉所有污秽的杂念,享受单纯的美好,用真诚而挚意的新对待每一个人。”是的,做单纯、美好、简单、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说谎话。
我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渐渐长大。
一千年以后。
一个小女孩跟着她的爸爸在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有一种干净透明的心境正在轮回。
[评点]本文脉络清晰且以时间为序,描述“我”的成长历程,真正体现“我在……引领下”这一主题关键所在。
主体部分以“我”“五岁”、“十岁”、“十五岁”、“十六岁”等四个不同的年龄段,依据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阐释了自己的金色童年和风华少年生活。
更值得称道的是,“一千年以后……”到结束的三节文字,看似蛇足,却给文章又拓展了一个层次,让人感受到伟大的文化传承,孕育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生生不息。文章视野更为开阔。
原来,我一直带着相同的黑色,封锁自己于象牙塔,迷惘亲情、友情与学业。自从读懂了李白,我才发现,我游走在幸福的左边。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入冬,寒风刺骨,自认坚强的我并未穿羽绒服。同我一样,还有好多逞能者,可当他们打着寒颤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如及时雨一般带来衣服,嘘寒问暖。看到这,我特别羡慕,不禁鼻子一酸:我父母才不会对我这么好,他们肯定会怪我穿得太少,我瑟缩着,蜗居在教室一角,回想家庭的温暖,发现自己如李白,见景伤情。不知多久,或许是出现幻觉,我看见母亲拿着衣服在窗外对我微笑,可嘴角丝丝的水蒸气却如此分明可见。此时,分明有液体从我眼角溢出,滑落,甜甜的。感谢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很羡慕李白,有汪伦这样一位知己,再美的风景都及不上,而我只能对影自怜,对景默哀,我和她已经形同陌路了。记不清当时为何吵,只是件小事,可倔强的我们都开不了口,放不开所谓的尊严,至于今日,不知如何表达。我不想这段友谊就此消失,我将此写入作文,愿老师帮我作答。可老师竟当面朗读,我的脸却滚烫滚烫的:完了,她要知道了!老师依旧读得声情并茂:“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后来不知怎么了,梦里花落知多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他读得特别响亮,我已觉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当我偷偷地抬头看她,像触电一般,她竟对我微笑,我楞了会,随即便觉得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感谢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认为资质不低,但在学习上缺少坚毅,勇气!又一次考试败北,我大为沮丧,正值学习李白《行路难》,被他不畏冰塞川、雪满山的精神打动!他官路坎坷,人生失意,仍未丧失前进的勇气。如果我能乘风破浪,到时定会出现新气象。从这以后,我发奋向上,敢钻敢肯,果然取得不错的成绩。感谢李白!
在李白的引领下,我游走在幸福的左边,而成功的大门,就在不远处为我敞开!
[评点]本文以在李白的引领下,“我游走在幸福的左边”定旨,可谓“收”得明确、坚实。以三个片断组合的方式,借李白的三句诗,把对诗句的理解与“我”的切身生活糅合在一起,诠释了“我”对亲情、友情及人生追求的理解,可谓“放”得自如。
文章开合自如,“感谢李白”这一主题词的反复出现,对表达主旨起到了极好的强化作用。
从踏入校园那天起,每周一我们都会举行升旗仪式。我认为那是神圣而庄重的,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我国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能够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我想我们之所以举行升旗仪式,是为了纪念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让我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小学时加入了学校的田径队,繁忙的训练内容,于紧张的时间显得格格不入为了赶进度,我们的休息时间时长三压缩饼干一样被压缩到极点,对我们的时长把握的如此紧迫的教练却在升降时,表现的如此不同寻常。只要国歌声响起,我们继续在跑道中飞快的奔跑,也必须要立即停下脚步,面向国旗。行队礼,高唱国歌,以前我不太明白教练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在光看了女排姑娘们的比赛后,我瞬间顿悟了,一个运动员就是人家比赛,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代表着的国家的荣誉,艰苦的训练不仅是为了个人取得成就更是为了国家争得荣誉。我想不光是我的教练,每一个运动员都应有这样的爱国情怀。
刚刚度过的.初中时期,过往的一幕幕如同电影般快速回放,作为新生第一天入学,对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庄严起誓,种下梦想与希望。在备战体育中考时,正午的太阳对于身心俱疲的身体来说显得格外刺眼,擦去如雨的汗水,抬头仰望着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飘扬飘扬。中考倒计时还剩十天是时,望向高高飘扬的红旗,暗自握紧拳头,咬紧牙关,继续拼搏……辛弃疾有句话事无两样,心有别外在的诗句获得都不构成人最本质的惩罚或者奖赏,人面对的最大困难始终是自己。有时候是一根羽毛落下来就不行了,有时候泰山压下来都没问题,曾经以为过不去的事儿如今看来是那么的不值一提,莞尔一笑,再次带着信心与希望踏入高中的校园。
从小学到高中我经历了很多,成长了很多同时身边的人和事都在展开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变的始终是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荣誉,同时它也象征着希望,它时刻激励,鼓舞着我,同时也始终告诫我要坚守初心,简单专注,无惧风雨,砥砺前行。
在我的成长中,红旗始终与我同行,伴我成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