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乌桕树的作文(学校的乌桕树写一篇作文)

描写乌桕树的作文(学校的乌桕树写一篇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1-04 07:16:10
描写乌桕树的作文(学校的乌桕树写一篇作文)

描写乌桕树的作文【一】

有的同学不管主题是否需要,开头总是来一段写景,景物描写成了“万金油”。开篇成功的景物描写,一要精练形象,二要显出特色,三要服务主题,或交代背景,或渲染气氛,或烘托心情,或点出线索。“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你看,鲁迅《故乡》开篇的景物描写选择了几个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只用了50多个字,就将“我”活动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展现出来,同时人物沉重压抑的心情隐含其中,全文凄清悲凉的基调由此奠定,堪称写景开篇的典范。南通某考生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记叙了这样的故事:一只小鸟飞进自习课教室后来飞出窗户,“我”从小鸟身上学到自信沉着的品质,终于解出数学难题。文章开篇这样描写:“天气转暖,太阳的光芒洒满大地。窗外的一排柳树钻出了嫩绿的芽儿,几只可爱的小精灵,在嫩枝上蹦跳着吊嗓子——‘唧唧……喳喳……’。但热闹是它们的,教室里一片寂静,仿佛严冬厚冰下的河水……”如此写景开篇确实巧妙——既点出行文线索——“小精灵”,又写出了“我”被数学题难倒的“寒冷”心情,又为下文写景抒情(“从热闹的春风回到冰冷的寂静”“仿佛从严冬的冰河回到和煦的暖阳”“这一刻,玉门关隘迎来春风,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做了铺垫。

 

描写乌桕树的作文【二】

家乡的乌桕树就生长在池塘的边缘,或是房前屋后瘠薄的土地上。它从来不计较人们对它极少的给与,总是顽强地生长着。也许是迫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家乡的乌桕树总是生长得弯弯曲曲,最长的伸直处也只不过有五六十公分。也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生长姿势,家乡的父老乡亲发现了它独特的用处用作耕牛拉犁时用的套端,那被截取的弯曲两截正适合那种传统的耕地方式使用。尽管乌桕树成不了栋梁之材,但它细腻的质地还是很适合做桌椅板凳之类的小家具的'。

在我老家门前的池塘边就生长着几棵弯弯曲曲的乌桕树。

春天来了,深褐色的乌桕树在忍受了一个严寒冬季的折磨后,终于伸伸腰,舒舒活筋骨,焕发出璀璨的生机。那心性的叶片也就开始在春风中伸展开来,此时虽然没有蜂围蝶阵的喧闹,但那嫩黄色的叶片却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往往会摘下一片,轻轻一折,放在嘴边用力一吹,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那声音在春的天空里悠扬着,成为了小伙伴们集会或是恶作剧活动的号角。

夏天,乌桕树嫩黄的叶片越来越稠密。它虽然比不上阔叶林叶片的大气,能给人提供遮风挡雨的大片绿荫,但它依然是孩子们的乐园。因为它的弯曲,大小的孩子们都能爬上去捉那些专心致志演奏着清脆音乐的知了。累了,找一个适合自己身体的弯曲,轻轻靠上去,完全是一副天然的安乐椅,上有浓荫,下有碧水,优哉游哉,比神仙差不了几分!此时乌桕树的籽粒开始成熟,剥开它褐色的外壳,就会露出纯白色的饱满籽粒。这可是我们这些孩子珍贵的子弹。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真的富有创造力:找一段竹筒,前后各挖两个扁孔,再劈成一截竹片弯曲着往两个空上一放,一个可以打出子弹的小枪也就诞生了。要说这子弹,捡结实的沙粒射击人太痛,被射击的人往往会发火;用粮食的籽粒虽软但太浪费,往往会遭到大人的责骂。毕竟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缺粮年代,大人们的珍惜是很有道理的。于是乌桕树的籽粒就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每到这个季节,我们都争先恐后地爬上乌桕树,采下许许多多的乌桕籽囤积起来,可以开开心心地射击上三个月两个月的。

尤其是到了秋天,乌桕树的叶片经霜一打,都变成了深红色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也就移步进了平常的乡村。一阵风吹来,深红色的叶片轻轻地飘落在池塘的水面上,蜻蜓把它当作船,在水面上做漂流的冒险;鱼儿把它当作伞,隐藏在叶片下安闲地觅食。我们这些孩子,瞅准这一绝好的时机,用一根缝衣针弯曲成鱼钩,拨开乌桕叶放下钩去,不大一会功夫就能收获到几条或是十几条那些以为隐蔽在乌桕叶下就安全的傻傻的小鲫鱼来。

冬天来了,乌桕树脱去绿装,用它弯曲的身体守护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它的身体结实耐烧,人们又往往会把它砍下做冬天驱寒的最好柴火。乌桕树依然无怨无悔,燃烧着自己,在严冬里为人们送去暖暖的情意。

家乡的乌桕树,没有挺拔笔直的树干,不能成为栋梁;没有屈曲遒劲的枝条,不能供人们观赏;没有一树繁花,蜂飞蝶舞散发芬芳;没有清甜的果实,让人唇齿留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乌桕树实在是一种极普通的树,普通得如同我们脚下的泥土,普通得如同我们这些黎民百姓。然而,我对这种极普通的树,却有一份深:它是我寂寞童年里最忠实的伙伴,是我艰难岁月可以依赖的哥们儿,是我辽阔的淮北平原上的一处处幽僻的风景!

家乡的乌桕树,我深深地爱着你,也许这是我潜意识对往昔艰难岁月的最后留恋罢!

描写乌桕树的作文【三】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描写乌桕树的作文【四】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我学会: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描写乌桕树的作文【五】

例如,上海某考生的《悄悄地提醒》,写到一位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醒时,将叙述情节暂停,这样描写老师的声音:“磁性的声音回荡在耳畔,似春风拂动柳梢,如瀑布注入深潭……我聆听着,享受着……”声音是抽象的概念,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具体生动地表现了老师声音的轻柔温和以及给人的心灵震撼。这样的描写虽然延迟了情节的发展,却给读者充满诗意的联想空间。

 

描写乌桕树的作文【六】

例如,山西某考生的《好习惯要逐步养成》,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家里新装了门铃,三次来人都对门铃视而不见,还是敲门,后来“我”在门外贴“请按门铃”的告示时门被风吹关上了,“我”也是同样只管敲门……文章仿佛一幕轻喜剧,围绕“敲门”这一描写点多次进行描写,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拟声描写和语言、神态描写。请欣赏,对父亲:“咚,咚,咚”,三声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来。怎么搞的?没看见门铃吗?哦,原来是爸爸呀!干吗不按门铃,是装的吧!”对表妹:“嘭嘭嘭……”,又是一阵敲门声。“谁呀?”我气冲冲地把门打开。是表妹,只见她汗淋淋、气吁吁的,没等我开口,她便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说:“我忘了……”对四姨:没隔多久,又响起敲门声,“嘭,嘭,嘭”,一下一下,不紧不慢……门开了,“原来是四姨呀,从乡下来吧,快进屋坐!”……我顺势介绍:“四姨,这叫门铃,按一下就会响,屋里的人就知道来人了。”对自己:我使劲敲打被风关上的门,高喊:“开开门——”猛然抬头看见自己才贴上的“告示”,自我解嘲般地笑了……

上述提及的文字都由门铃这一描写点展开,但行文实现了“差别化”,既为结尾的“点睛”议论作铺垫,又与叙事结合推动情节发展,值得我们借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