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多风的季节,老师常说负责区域的同学放学后要把窗户关好。今天下午放学零声响后,同学们都陆续离开了教师,争先恐后的去马路上站队。而我由于书包没有整理好成了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同学。在拿着锁子锁门的一刹那我不由自主的看了一下窗户,发现中间那一个窗子有一扇窗户没关,我急忙跑过去用力拉紧窗子才发现窗户上没有插销,只有两个小洞洞,如果勉强关住半夜刮风窗户被刮开会打碎玻璃的,听着楼下传来的哨子声我不知所措,教室里除了清洁用具、同学们的桌椅外没有能绑住窗户的东西。怎么办呢?我不停的问自己。这时呼呼的风声传到了我耳边,我灵机一动有注意了,连忙下楼来到马路边的树旁边,乘值周老师不注意“咔嚓”折断了小树的枝条,藏在书包下面飞快的回到教室把树枝插在了两个小洞中,用手推了推确定很安全了我才气喘吁吁的跑下楼去。这时同学们都已经站好了队,路队老师看我来迟了没好气的批评了我,心理真不知是啥滋味,一路上好朋友扬扬和我说话也没心思离他。
晚上刮了一夜的风,半夜妈妈起床关窗户惊醒了我,我想教室的窗户不知被风刮开了没有。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我急忙背着书包去上学,来到教室看到窗户还关的严严实实的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件事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而我因此还挨了值周老师的骂,但我的心理是快乐的。
中国的教育理念习惯于让受教育者严格按照教育主持者的意志、愿望、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还是近代现代的教育体制,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这种关系,却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的距离。
现在的教育虽然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由于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的影响,教师学生都有一种“放不开”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按教师的目的去学习,能考出好成绩吗?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既让学生成才又要与教育要求相协调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对行为等方方面面的一种良好的综合习惯的培养。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隐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都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实际上与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是一脉相通的。而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对事物开始感知认知的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良好的综合习惯,对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养成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前几年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举行“冬令营”联欢活动,日本的学生只有教师组织带队,而中国的学生大多数有家长陪护;日本的学生能够自己亲手制作饭菜,而中国的学生却需要大人们的照顾;日本的学生在寒冷的冬天仅穿着单薄的衣裳,而中国的学生却着数件棉袄还不停地颤抖。两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学生有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中国的学生有依赖大人照顾的习惯。
此处笔者并非是褒日贬中,举这个例的目的是要说明:同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同食五谷杂粮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吗?日本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会照顾自己,这应该与从小接受的教育习惯有关,而且至关重要!
国外发达国家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一些。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呢?我们完全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来进行一下反思:孩子在未入学之前,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是“孔融让梨”的“礼义”式教育;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事先要对孩子进行“循规蹈矩”的“规矩”式教育;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则对孩子进行“棍棒成才”的“打骂”式教育;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护新装”的“干净”式教育。孩子在入学之后,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就相应地升了一级:成绩在班上一定要进入前三名,一定要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各种比赛一定要获奖,在学校一定不能犯任何错误,一定要遵守校规班纪,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更甚者还对孩子作出了许多“不能”的要求:不能与同学追逐打闹,不能与异性交朋友,不能多管与学习无关的“闲事”,不能去同学家玩,不能带同学来家里玩,不能看电视,不能去上网。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少见吗?这样教育培养的结果,不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延续下去,那恐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综上,我们对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报予重新认识和理解。笔者以为,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全部的“师知所知”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师知所会”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对做人、对劳动、对行为、对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良好的综合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就能使这种习惯伴随一生。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们处处都去呵护吗?所以,我们需要的教育并不是教多少知识给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今天下午,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件非常令人感动的事,令我有很大的感触。
事情是这样的,我走到河边,发现有一只幼鸟掉落了清澈见底的河水里,它拼命挣扎,用翅膀猛烈地拍打水面,半闭着眼睛,“吱吱吱”地叫着,溅起一连串的水花,像一串串晶莹透明的珍珠链,但小鸟非常可怜,它快淹死了。我刚想用竹子救它的时候,突然,有一只大鸟从空中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幼鸟那里,那大概是幼鸟的妈妈吧!,它用爪抓住幼鸟,拼命地拍着翅膀,可是想飞也飞不起,两只小鸟一起在水中拼命挣扎,这时,我立刻拿来一根长竹子,把它们捞起来了,幼鸟奄奄一息,大鸟半闭着眼睛,全身发抖,我马上脱下了外衣,结果两只都无事了,我放了它们。
啊!那只大岛明知自己不属水性,有很大可能是送羊入虎口,自取灭亡,但是它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啊!是母爱的力量。作为母亲,就是一切都为了自己的儿女着想,就算只有一丝希望能救自己的儿女,相信每个母亲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这是伟大的母爱,母爱的伟大。
啊!母亲,母亲,我永远爱您。
给予,是一种享受,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是一种心态,无怨无悔,亦不求回报。给予,是幸福的。能给予别人幸福的人,都不贫穷。
五月的风吹着早已泛黄的树叶,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哎,小琳,就要到母亲节了,你准备了什么给***妈?”“啊,这”想起了在外面奔波劳苦的妈妈,我心里微微一颤。是啊,这十几年来,母亲为我日夜操劳,原本乌黑柔顺的青丝已是银光点点。至于她的生日,从来就没有庆祝过,更别说母亲节了。她的生日,我忘了,或许不曾知道。而她,是假装忘了吧。想到这里,心里很是感动。我想,今年的母亲节,一定要 她这十五年来的养育之恩。翻开书包,我的全部家当仅仅十三元零五毛怎么办呢?这点钱连棵白菜也卖不到啊“你可以做贺卡啊。”小雯说。对啊,贺卡!仅能表达心意,又能省钱!
母亲节那天,明媚的阳光照在晨曦的露珠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拿着精心做好的贺卡,叩响了母亲卧室的房门。“琳琳,干嘛?”我没有回答母亲的话,笑眯眯地走进去,把藏在身后的贺卡交到了母亲的手上。母亲先是一惊,看着贺卡,随后浓浓的笑意涌现在脸上。“妈,这是我亲手做的贺卡,母亲节快乐!”说完,我搂了搂她。她的皱纹越来越多了。岁月在她那原本红润美丽的脸庞上留下了痕迹。那紧锁的眉头在这一刻悄然舒展。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这不是最好的享受么?
阳光透过窗户直射进屋里,一片光明。
一路上,雨越下越大,小雨伞的下面我俩紧紧地靠在一起。雨点把我的衣角打湿了,小灵怕我的手也被雨淋湿,便悄悄地把雨伞移向我这边,我只顾着想快点回家,根本没发觉。不知不觉到了我的家门口,我见雨太大,便拉住了小灵的手,让她等大雨过后再走。说话的'同时,我发现小灵的手变得很冷很湿。我才发觉,小灵身上的衣服有一半被淋湿了。看到小灵这样子,我心疼地说:“小灵,你没事吧?”小灵若无其事地说:“别担心!我没事的。再见!”说完,她转身打起雨伞就走了,我大声喊道:“小灵,路上你小心点!”
望着小灵远去的身影,霎时间有一股暖流缓缓地流进了我的心里。
生活中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有的事情微乎其微很小很小,就像一颗颗小珍珠,却在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前几天妈妈上班了,爸爸在家陪我,可是我却生病了。头晕脑胀、头重脚轻的,全天迷迷糊糊就像做梦一样。平时爱说爱笑的我,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愿动。爸爸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会儿摸摸我的脑袋,一会儿摸摸我的身上说:“发烧了,你想吃点什么?”我摇摇头,什么也不想吃。爸爸出去为我买回了许多平时爱吃的食品。又给我熬粥,又喂我喝粥,忙前忙后的。下午妈妈打来电话,得知我生病了非常着急,下班回来给我买回了桃罐头、杂果罐头、火龙果、还有巧克力……妈妈摸着我滚烫的额头,看着我烧得通红的脸蛋,焦急地说:“小孩子一点也不装病,你看给孩子烧的`。”爸爸说:“小孩儿可别有病,多遭罪!快点好起来吧!”妈妈把毛巾用凉水冲一冲,敷在我的头上,给我降温。用小勺给我喂药,对我说:“吃完药,好好睡一觉,捂捂汗,明天就好了。”我带着爸爸妈妈的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的病真的好了。爸爸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回想我生病时的情景,我有太多的感动,我永远爱我的爸爸妈妈。这虽然是一件小事,我却感到自己在爱的港湾里快乐的生活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