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勃兴,对唐代历史中“社会生活”领域的研究也兴盛起来。但是目前这种研究往往比较笼统,不分时代前后、不分阶层高下、不作定量分析,所以常常使人感觉缺乏具体性。鉴于此,黄正建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唐代某一时期某一阶层中的某个个人(士大夫代表:韩愈)的日常生活作些探讨,期望在探讨许多不同的个案之后,将这一时期的日常生活状况具体化,或者能为唐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一点参考。
唐德宗贞元至穆宗长庆期间(785—824年),被近年来的唐代文学史家规定为中唐后期,是“唐文学的第二个繁荣阶段”。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这一时期也大致可以自成一个阶段。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安史乱后,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出现了混乱,经过肃宗代宗时期的探索,从德宗开始,实行了一系列诸如设立两税、完善俸制、删定敕格、整顿朝仪、理顺使职、发扬礼典等措施,整个贞元长庆间应该说社会已经走入正轨,成为一个整理整顿制度的时期,一个大致有秩序的时期,像代宗“大历中权臣月俸有至九千贯者”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第二,导致唐代灭亡的几个重要矛盾还没有发展到极端:藩镇割据问题还处于中央和割据藩镇的较量阶段,元和年间甚至取得了胜利;宦官专政也远未达到操生***大权的程度,宪宗曾对宰臣李绛说,得宠的宦官吐突承璀“此家奴耳……若有违犯,朕去之轻如一毛耳”;牛李党争只是初露端倪,从史籍看,到元和末长庆间唐代君臣才开始注意党争问题。因此这一时期大致是一个相对安定、政治上尚有活力的时期。而在这一时期之后,上述三大矛盾就愈演愈烈,终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所谓“文人型官员”,首先他们是官员,那些没有做官的处士游客,即使能“文”,也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内。其次他们是文人,那些武将节帅,即使做了大官,我们也不研究,只可以用作比较的对象。文人型官员又大都“不喜为吏”、“惟酷好学问文章”,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文官。文人型官员从生活水平看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层(详后)。有的文人型官员逐渐从低层走向高层,而有的则一辈子只生活在低层。
选择贞元长庆间文人型官员进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阶段是文学的繁荣特别是“文”的繁荣时期,许多文人型官员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特别是“文”。受社会风气影响,这些“文”中涉及个人生活的东西相对多了一些。因此虽然总的来说唐代史料对于研究日常生活仍不够丰富,但就这一阶段而言,与初唐、盛唐和晚唐相比,可供利用的资料还是相对比较多的。
韩愈是文人也是官员,贞元二年(786年)十九岁时初来长安,长庆四年(824年)五十七岁时病故,恰与这一阶段相始终,因此我们首选他作为贞元长庆间文人型官员的一个个案。以下的研究,想首先揭示韩愈对日常生活的看法,其次探讨他的总的生活水平,最后看看他的具体的日常生活。
秋姑娘离开了热闹的人间,冬爷爷穿着雪白的衣裳来临到了,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早晨,小睿从梦中醒来,睁开惺忪的双眼,他跑到窗前一看,呀!下雪了!小睿急忙跑到妹妹的房间,大声地喊着:“起床啦!起床啦!”妹妹没有反应,直到小睿喊:“外面下雪了!”妹妹才爬了起来,半信半疑地说:“真的吗?”“真的,不信你去看。”小睿坚定地说。妹妹看到了窗外的景象,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她朝小睿说:“不如我们去堆雪人吧。”小睿二话不说,点头同意。
他们兴奋地冲出家门,来到了雪地上,只见屋外白雪皑皑,全被雪覆盖了:大地、屋檐、大树......一切都雪茫茫的,整个世界仿若穿上了一件雪白的大棉袄。
他们迫不及待地滚着雪球,就这样,两个个大雪球出“炉”了,成为了雪人的脑袋和身体。当两人正高兴时,小睿却发现好像缺了点什么,两人都为这两个雪球犯了愁,就在这时,小睿灵光一闪,还没等妹妹问干什么,小睿已经没了踪影。过了一会儿,小睿拿着一大袋东西过来,“这下我们有工具了,瞧!”小睿兴奋地说。原来,小睿跑回家去把装扮雪人的装备带过来了。小睿拿着胡萝卜、弹珠和线把雪人的鼻子、眼睛和嘴巴打扮好了,可妹妹总觉得还少了些什么,妹妹说:“哥哥,我们是不是还得给雪人戴帽子和围围巾呀?要不然雪人会冷的。”“没关系,我早有准备。”小睿骄傲地说。小睿拿出围巾和铁桶,给雪人穿戴上,两人看着自己做得栩栩如生的雪人,高兴地笑了。
冬天,是一个雪白的季节,是一个快乐的季节,是一个难忘的季节,我爱冬天!
我,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塌塌的鼻子下面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我就是姜伊莉,酷爱文艺。我最喜欢看书、画画、音乐。
我识字以后,妈妈就经常带我去书店买书。一开始,我只能看那种带有拼音的图书绘本。后来,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也可以看那些经典名著了。说起我是书迷,还真为看书做了不少傻事呢!记得有一次,我洗漱完毕后,妈妈让我看下书就睡觉,妈妈自己有事。我随手拿了一本摆在书架上的书看了起来。哇!没想到这本书这么好看,我一定要看完它。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回来了,一看钟表,都10点了,妈妈说:“为什么还没有睡觉?”“因为看书入迷了。”我答道。妈妈听完,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臭骂了一顿。
妈妈听别人说,美术能让人静下来,学会独立,妈妈就帮我报了美术兴趣班。谁知道,我一学就喜欢得不得了。第一节课回来,我就到处找报纸,找不到我就到瓷砖上画。妈妈回来,看到我这只“小花猫”和地板上“美丽的图画”,笑得合不拢嘴。经过几年的练习,我的画终于画得很好了。我很感谢妈妈,如果不是妈妈给我报了兴趣班,我的画也不会进步得这么快。
除了爱看书、爱画画,我还酷爱音乐。妈妈说我在小时候就爱听音乐,长大了,我虽没报过兴趣班,但人家都说我唱的好听,我听了可高兴了。
这就是我,一个酷爱文艺的女孩。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性格、长相。所以,请你记住,我是徐伍飞扬,独一无二的徐伍飞扬!
从一个人的爱好,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我很喜欢听音乐,无论是古典、现代、摇滚、抒情,我都会去欣赏。常常在下午两点到三点二十之间,带一本书,拿一杯水,坐在阳台上,接受阳光的洗礼。
我喜欢安静,也喜欢喧嚣。每当天空闭上了眼晴,小鸟回到了巢穴,月亮和星星开始上班的时候,那种寂静、静谧,会让我感到不安,感到焦躁,必须有点儿声音,才能让我安心。但如果我在看书时,旁边有人在吵闹,我就会很不开心。
看书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与内涵。我就很喜欢看书,书柜上摆满了我喜欢的书,像是《繁星·春水》《雾都孤儿》《老人与海》等。每当我看到了一段令我感动的语句,就会用笔把它摘录下来,写在好词好句本上,闲暇时,拿出来看看。还会把心中所想、所感给画下来。是的,我还喜欢绘画,喜欢写作。
我的这些“喜欢”,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还给我带来了成就。绘画作品曾获得过全国中小学生绘画大赛一等奖,多篇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获得了年度“十佳小记者”提名奖。
写到这里,我相信你差不多已经猜出来了,我是一个内敛、安静、偶尔会撒撒娇、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女生。
在《我就是我》这首歌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确,如果把孩子比作烟火,你不去点燃它、教育他,你永远不会知道,它究竟会绽放出怎样美丽的色彩。
在我们这座城市里,每天都会有一群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马路上勤劳的环卫工人,或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或是边吃着早饭边赶着上课的学生……他们都在辛苦的劳动、工作和学习着。在我身边也有着这么一位朴实平凡却让我觉得特别辛苦的人——那就是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住在郊区的乡下,屋前就有一大块自留田,一年四季都种着品种丰富的蔬菜,红彤彤的番茄、绿油油的青菜、爬藤的黄瓜、地底的土豆……这都是奶奶每天在田里翻土播种、浇水施肥的成果。屋后还有个小果园,桔子树、梨树、柚子树,还有葡萄架,奶奶穿梭在树林里修剪枝叶、喷洒农药,使得每棵果树都茁壮成长,结出诱人的果子。
为了让我吃上放心营养蛋,奶奶还特意养了几只鸡和鸭。这样她就更忙碌了,每天除了喂饲料,还要打扫鸡窝鸭窝。
暑假的一天,我就看着奶奶从里到外,从楼上到楼下,忙玩农活又干家务,累的汗流浃背,腰都快直不起来。我冲上去想帮忙,让奶奶休息下,奶奶却说:“乖孩子,奶奶不累,就快好了,你去玩吧!”
这就是我的奶奶,她没有多伟大的工作,却一直在辛苦的劳动着,为自己的家庭,为我无私的付出。在我心中,奶奶就是最辛苦的人,从现在开始,每个假期我都要和奶奶一起劳动,让她不再那么辛苦。
人,不可貌相。有的人,穿着精致,却看不起那些为他人打工,靠劳动的乡下人,有些人,恰恰相反,尽管自己再贫穷,却愿意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世界献出了真情。这两种人,第一种人居多,第二种虽然少,但不代表无。
他刚进城,对这个陌生的地方丝毫不感兴趣,可是他与众不同的打扮又不得不让人注意顶着一头土黄而又乱蓬蓬的短发,身着一件沾满泥巴污渍,看不清本色的破衬衫,穿着一条不知被他母亲打了多少补丁的裤子,双手把一个灰色的装满重物的麻布袋扛在肩上,他咬着牙,豆大的汗珠如同雨点一般布满脸上,可炯炯有神的双眼表明了他的志向并不小,他在人群中走动,与这座繁华的大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叮咚,一粒冰凉的水珠从天而降,从他的脸颊滑落到地面上下雨了。前一秒还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的大街变得冷冷清清,人们全都一齐涌进了大商场。
他随着人群来到了屋檐下,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什么东西,忽然,他眼睛一亮,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你干什么!”身旁一个贵妇人打扮的人不满的大吼了一声,他连声道歉,那妇人看着他张嘴还想说什么,他却一头闯进了倾盆大雨之中。
只见他疾步冲向一个大树旁,温柔地抱起一只到处乱吠的小狗,不住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抚摸着小狗杂乱无比的毛。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安慰的话语,脸上的笑容是多么温暖。
雨停了,小狗变得格外乖巧,一动不动地趴在他怀里睡着了。而他,浑身湿透,可是脸上却是最灿烂,如太阳一般有感染力的温暖的笑容。
凡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会被书中落地的文字风格所打动。没有那么多生僻的字眼,更不见那些束之高阁的圣人文章,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幕幕如同我们今天生活一样的日常琐事。
书中的人有皇帝,有将军,有后宫嫔妃,更多的是普通百姓。第一章就带着我们跟随一个唐代百姓早起,遛弯,穿过长长的大街,绕过一座座坊,去东西两市购物。
他穿什么,戴什么,住什么房子,使用什么交通工具,花钱多少,有何目的,都事无巨细的交代。仿佛这位“导游”不是唐人,而是邻居胡大爷,赵伯伯。当然,也可以是隔壁老王。
除了我们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外,隋唐人的婚姻与家庭,礼仪与规范,宗教与娱乐等也分门别类详细阐述。在轻松的文字之下,我们仿佛置身于历史画卷当中,看着那一个个人物来了又走,嬉笑怒骂。他们不是背景板上的死魂灵,更不是金銮殿下磕头如捣蒜的路人甲乙丙丁,而是有血有肉的我们的先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