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提的就是楔子部分。在这部文字中,作者讲述了他的一些读书经历:包括他从贵州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古典文献专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如饥似渴的阅读大量书籍、在贵州插队时与朋友们相互探讨读书心得。从中可见作者对自己的评价“生活更是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是多么的精准。作者从与书册“彼此纠缠或者相依为命”的经历中总结出阅读的三种境界或称方法,即“旅游、围猎和侦探”,而作者的阅读无疑是侦探式的。正如他所言“侦探式的阅读常常已经进入专业研究,专业研究其实是苦事,因为它必须锱铢必较,寻头觅缝,把赏心乐事变成自我折磨,把养情怡性变成智力考校,人与书过不去似的想穿透纸背。唯一的愉快就是在‘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突然‘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找到线索,使案情豁然开朗。”当然,无论是像葛兆光先生这样的学者,还是如我们这样的普通读书人,都喜欢“围猎式”的阅读方式。这里引用先生的原话来解释一下,“围猎式的阅读者,没有强迫性的耳提面命,没有功利性的计算考量,兴趣是唯一的指标,愉快是最后的收获。”用心感悟书中的点滴,获得最原始最纯粹的享受。至于最后的“旅游式”的阅读,其实很好理解。当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旅游,最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导游了。阅读也是如此,课堂上老师为我们所列出的“必读书目”“十大好书”就是一个例子,在书海里老师就是我们的向导,有了他们的指引,我们就能有目的比较省时的获取知识,畅游书海。无论是那种方式,只要你喜欢就好,只有你喜欢它才会有价值。
读这本书的过程是艰辛的,常常会有想要中途放弃的想法。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阅读有关学术性的著作,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专业,我自惭能力有限,不敢挑战;二是学术性的著作通常比较枯燥,我这个人比较浮躁,可能坚持不下去。但是这次,经由王老师的引导,我误打误撞选到了这本书,实属无奈。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辜负老师的心意的想法,我强迫自己看完了这本书,说实话,收获是很多的。如今想来,也愿意分享其中一些另我印象深刻的美丽片段。
在本书第三辑有一篇文章《我注唐诗》,是作者给自己的《唐诗选注》所作的序。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有人说,年轻时总是幻想与文学结伴,年长则常会不自觉亲近历史,说得也对。当出版社决定要重新再版这部《唐诗选注》的时候,编辑让我再回头去看看它,问我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感受?新的想法和感受?说实在话,现在回头看这部书,就好像倒拿望远镜回看身后,似乎有些遥远,有些陌生,由此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变化了的年龄和心境。不妨看此后我撰写的《中国思想史》中的一段话罢,这一段曾经很让一写热爱盛唐气象的人不高兴,题目叫做《盛世的平庸》,讲的是最辉煌的盛唐,其实恰是思想最平庸的时代。在那里我说:后代人总是说‘盛唐气象’如何如何,其实,从生活的富庶程度上来说是不错的,从诗赋的精彩意义上来说也是不错的,但是,从思想的深刻方面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在思想的平庸时代,不一定出现不了文学的繁荣景象,也许恰恰相反,可能这也是一种有趣的‘补偿’。特别是,一旦那种沉潜入微的思绪,已经不能对知识、思想与信仰有所匡补和批评的时候,就纷纷夺门而出,表现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学上,这个时候,思发为文,智转入诗,而思想却在权力制约的情况下,逐渐走向平庸,智力也正是在这种一无所用的趋向中,逐渐转向了诗赋的琢磨和沉思。”
初读这段文字,并没有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只是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的想与人分享。首先,作者说盛唐的\'诗歌最辉煌,但是思想却最平庸。这让我联想到高中上语文课讲到唐诗时,老师并未给我们分析这些思想,那时我们对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这些唐朝大家的了解也只局限于他们的作品,对于诗人的思想没有细致的了解,就更无所谓分析当时整个时代的思潮。但是我想说的是,无论盛唐的思想平庸或深刻,它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已经载入了史册,今天的我们可以对它的各方面发表意见,但这仅仅是个人观点,盛唐的过往无法逾越。当然不能否认,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唐诗或雄浑大气一泻千里,或不拘一格字字珠玑,不论写景还是抒情,不论是山水田园诗还是边塞诗,虽然诗人在诗歌中的描写对象不一样,表现风格不一样,但是佳作迭出,各种主题的作品交相辉映。这就是为什么唐诗是唐朝的一个标志,象征着那时的繁华、美丽。
再来谈谈另一个问题,本书第三辑中作者的一篇文章《什么够资格称“中国经典”?》,这是他为自己的《中国经典十种》这本书所作的序。其中作者发表了自己对于“中国经典”的看法。原文如下:“近来常有一种风气。有人说道‘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急急忙忙把它转换成“儒家经典”。我总觉得这种观念有些褊狭,其实,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绝不是“单数的”传统,而应当是“复数的”传统一样。我一直建议,今天我们重新回看中国的经典和传统,似乎应当超越单一的儒家学说,也应当关涉古代中国更多的知识、思想和信仰,这样,一部介绍中国经典的书,就应当涵盖和包容古代中国更广泛的重要著作。”还有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通鉴》之类,这些统统都可以被当做经典来阅读。因此,在这部《中国经典十种》里面,作者既选有传统儒家的经典,也选了佛教道教的经典,既有诸子的思想著作,也有史著和字典。完全诠释了作者心中对“经典”的理解。
最后,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心得。读了这本《穿行书林断简》,我有一种成就感,我竟然耐着性子读了这样一部学术性著作,在此之前这是我没有想到过的,我不是学术派,也没有研读学术性著作的兴趣,所以读书的过程极其艰难,葛先生的这本书不是文言文却胜过文言文,书的内容完全是专业的学术论述,其中的内容对于我们这种非专业的阅读者来说很有难度。但是既然选了,我没有办法中途放弃,只有硬着头皮继续下去,还好最后还是读完了。对葛兆光先生也有了一些了解,相比起他的读书经历,我的这点经历算不上什么。由于他大学读的是古典文献专业,所以每天都会阅读大量书籍,以他“侦探式”阅读的角度来讲,兴趣是最不可能兼顾的。
曾经的海誓山盟或许清晰如昨,却无法弥合今天的鸾飘凤泊。
总算有了这深刻和体会:感情无誓约。本来也是极简单的道理,而我们在遭遇情感时,谁也不可能捷径于别人的经验,只是依心而动,便指天地誓情。似乎最掏心窝子的话,必带盟誓之味才达意。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这行为的滑稽可笑,更论不清它与儿童游戏中的''骗你是小狗''有多大差异。
漫游爱河的春心,都不厌地做着这种不自知的自欺游戏。因为相爱时,我们并不知道爱情是什么;结婚时,也完全不懂结婚是怎么回事。那么,白头偕老也就多少成了每个新婚者所怀有的最美好也最苍白的祈愿。今天的潇洒已日益反动于我们行为的积习;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因为拥有比盟约更可靠。
这个话题并非仅限于男人和女人之间,放在朋友身上也很合适。因为信誓旦旦同样不能保险朋友之谊有多可靠。
我们同样也受过那些与我们朋友相称的人无情无意的伤害。与其徒叹不相帮者非朋友,不如学会在朋友杯盏相乎中享受着肤浅的乐趣,或者将曲终分手的朋友埋藏在心底的记忆。短暂的友情,只要真的珍贵,可不要像对待一件衣服一样随手扔掉。
持久的婚姻与友谊与初始的盟约毫无关系。衣服会旧,脸盆会漏。人类的感情可以历久弥新,这全然不是盟约的效力,而是精神之境的所在。不能享受此境的人,便劳燕分飞,就友成仇,这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情。
既然花开有期,不如求其好好开花好好谢。
一个离婚的女人,在她的言谈举止中,时常提到她的前夫,平和无怨,更没有诋毁。这样的`态度别让我对她生出几分敬意。有容乃大,毕竟相互走过一回,哪怕情深缘浅。
更多的离散自然是因为缘尽情了,可是当事者还是负下了为无以兑现的盟誓伤悲,并由此认定对方----原来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家伙。
我们也许能为自己的生活注定点什么,可是我们注定不了自己的感情,它可不像一辆循轨奔驰的列车,始终按设定进行,若真如此,天底下哪还有不遂人愿的情?哪还有因情而生的怨愁?可是热望和冲动常使我们面对可心的人儿说出一个盟誓------约定感情的盟誓。它若驾驶不住,至少有一半的可能走向愿望的反面,那么对别人便是伤害,对自己也是心灵之累。
感情无需起誓,只要心里有。现实之境足以成为我们唯一的盟约,全在于我们用心去好好把握,没准就有地老天荒的故事与我们不期而遇,因为没有装饰才会给自己以外的感动。
我又做梦了:站在客厅里——我原本应该很熟悉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我正焦急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姐姐姐姐,妈妈买了苹果回来,快来吃!”
我兴冲冲地拉着弟弟的手跑去厨房,只见桌上放着一盆苹果,红通通的,散发着诱人的光芒,空气中也仿佛弥漫着苹果的清甜香味。
我一把甩开弟弟的手,冲在了前面,一把抢过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边跑边开心地大口咬了起来。四岁的弟弟在我后面边追边喊:“姐姐,我要大苹果!姐姐你给我大苹果!”突然,弟弟哭起来了。我回头一看,只见趴在地上的弟弟哭得很厉害,满嘴鲜血,地上有一颗白白的断牙!很刺眼
我一惊,从梦里醒了过来。四年了,我做过好几次相似的梦。四年了,每次和弟弟玩时,弟弟咧开嘴一笑,那颗缺掉一半的`牙齿就会提醒我曾经犯下的错误——你不是一个好姐姐,孔融四岁就能让梨,我七岁了还和弟弟抢苹果吃——让我没有勇气面对他无邪的笑容。虽然,弟弟早已忘了这事,仍旧会“姐姐姐姐”地缠着我玩。虽然,爸爸妈妈在当时责怪、教育过我,之后就不曾提起此事。
面对这颗断牙,我有很多的内疚、自责,可更多的,是要真正做一个好姐姐的决心!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凡事都尽量让着弟弟,尽我所能地关心弟弟,爱护弟弟。弟弟每次跟他的同学说起我,都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姐姐”。
每次他那么满怀自豪和幸福地这么说时,我都会深深地低下头去。我知道我不是,不过,我会将那颗断牙藏在记忆深处,用它提醒自己:我要做个不自私的姐姐,我要关心爱护我的弟弟,我要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弟弟!
记忆中的您有着慈善的眉目,温柔的语气,瘦弱的身躯,但就是这身躯,呵护我长大,当我的依靠。
早年爸爸妈妈便把我寄托在您这里,外公去世得早,家里就您一个人,您跟我说过一句,我到现在仍清晰的记得。是你的到来,结束了这孤独。
您很喜欢劳动,但更倾向于做酸菜饼。您用那粗糙布满老茧的双手,做出了一个个香溢可口的\'酸菜饼。您看着我狼吞虎咽,失笑说:"慢点吃,别噎着,没人跟你抢,还有很多呢。"我用力地点点头,听到你嘀咕了一句,当时没多想,随性就由着它去了。后来的我知道了,您说要是我妈妈在该多好呀。那时的你一定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家里有一只猫咪和小狗,它们互不干涉对方的生活,我总是去逗它们玩,玩腻了我就会去您怀里睡觉,每一次您都会唱那首《外婆的彭湖湾》给我听,当时的我觉得那是世上最好听的歌曲了。只是,后来我再也没听过你唱了。
日子在行行走走间过去,转眼,春节到了。
家里来了好多人,您笑容灿烂,我从未见过你如此开心过,唯一的遗憾便是,您的小女儿我的妈妈和爸爸没有回来。我时常缠着你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您避而不答,带我周旋于亲戚人群中。我是认生的,不敢跟他们说话,躲在您的身后,您奈我没有办法,只好随我去。收到红包和有美食吃,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莫过于最大的幸福了。我把东西一股脑的全塞到您的怀里,您夸我懂事,得意感一瞬间爆棚,骄横地说道:"以后长大了我会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都送给外婆!"您笑了笑:"好嘞。"当时我没有看出你眼里的悲伤,也料不到后来的结局。
没过几年我去上学了,您接我上下学,风雨无阻。
在一次放学中,您牵着我的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您常常咳嗽,用手去捂,我担心地看向您:"外婆您还好吗?"您说了句好就没说了,心里有点委屈。
渐渐地,您不来接我上学了,您卧床不起,好多人都来看您,我就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您,您要是走了,我该怎么办?
那只小狗不见了,后来猫咪也去了天堂,紧跟着,您也走了。去陪伴猫咪了。
当时的我泣不成声,死赖在您的房间不肯走。那栋房子,空无一人。
之后我再也没去过那里,仅见过见次面的爸爸妈妈把我留在叔叔家,寄人篱下的生活又要开始了,一直到现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