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雄山,莽莽平原,我见到黄皮肤的这块土地的先民,奔腾,呼吼。一条龙升起于黄河之畔,伸向滔滔不绝的黄河水中饮出一股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黄皮肤的人儿,褪去了厚重的兽皮,那嫘祖的丝绸轻盈袅袅。黄皮肤的人儿,解开了长绳的绳结,那仓颉的汉字闪烁赤县。听着昆仑之巅,伶伦悠扬的一泓笛声。我登上祭台,贞人在龟甲兽骨上,刻下一刀祈祷。渴了,执尊罍,仪狄注入佳酿酣香。
途经涡水,庄子携壶垂钓,对着神龟而莞尔。那风尘仆仆的孔子,侃侃而谈,唱着一部《论语》。我路过稷下,听荀卿慷慨大言“人定胜天”。我擦肩而过,邂逅一场盛会。
我为聆听周郎的乐曲而来江南,风吹凄冷的夜,他优雅地甩了把火,亮了整个天地。在江北的船上,吴语伊侬奏了一曲。我随着东吴的船队,在浪漫与烽烟四起的时代,去趟夷洲。
挑了一张薄如蝉翼的纸作为旅程的纪念,那清新之中我嗅出学富五车的\'气息。安然躺于宋朝的商船里小憩,那指南针带我纵横雾里扑朔的海域。
我还目睹,那是故宫里,一位六岁的孩童,褪下帝袍,剪去了q字长辫。他戴上眼镜,却更释然。
长城、始皇陵、布达拉宫、岳阳楼……我目不暇接地游览夹杂着古味浓浓的名胜,为之倾倒。周公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结束了这段非凡的千年旅程。
《中华上下五千年》载入了历史汹涌的浪涛,翻开书页,我就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黄帝战蚩尤、秦灭六国、楚汉之争、黄巾起义、三国鼎立、玄武门事变等许多故事一一浮现在我面前。
我没过多久就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了,这些历史故事像一块块强有力的磁铁石,我就像一粒小铁珠,被紧紧地吸引住了。历史的.丰富内涵引人入胜,以至于我一看就不想放手了。千秋万载的时间,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记入了《中华上下五千年》里面。我不停地看,看完一些故事,我觉得很有趣,便情不自禁地给父母说了起来,让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可是,历史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愤慨:暴虐的夏桀,他欺压百姓,大兴土木。还有残酷无道的秦二世,把造秦始皇的陵墓的工匠们埋在墓里作陪葬,并建造豪华的宫殿,不知费了多少人力和财力!更有腐败到家的汉灵帝,库房中的钱不够了,竟大张旗鼓地卖官职,搜刮民脂民膏。
书中的许多故事都说的是昏君奸臣的事,我心里会暗暗地可惜,难道说天下都不容清官吗?一个繁荣的朝代,偏偏就是国君昏庸无能,被外人侵略或是国君残暴无道,人民起义,使得国家灭亡。这些皇帝身边的忠臣良将说的忠言,偏偏逆耳。可惜啊!我有时也看到奸臣被处死,皇帝亲民有仁心的事,让我拍手称快。然而,这种好事有些少。但是,我还是要赞美那些英雄豪杰:岳飞、李广……赞美志士仁人:屈原、孔明……因为他们创造了人民的奇迹!我沉思:那些君王难道没有前车之鉴吗?还是那么的昏庸或是残暴!要是天下都是明君和忠臣良将那该多好!
夏商周,到春秋五霸再到战国七雄,历史的长河又慢慢推进,秦、汉,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直到北宋南宋元明清。我骄傲,我是炎黄子孙,中国历经了五千年的风云变迁,历史的车轮还在滚动。回首了以前的车辙,就该放眼未来,去创造新的辉煌。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可能是每个中国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学习历史的第一课,尽管那时候并不理解何为文明,老师或父母总会要求我们记住这句话,同时还要记住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词语,同样也理解不了这些国家在哪里、有着怎样的文明,只是死记了这么一个概念,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个概念就牢牢地长在我们的意识之中,很少有人去怀疑和论证,如果不是做学问,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这样这句话变成了我们的一个基本常识。
在信息化空前发达的当代,提及文明古国,我想大多数人头脑之中首先出现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极度繁荣的文化艺术,很容易联想到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奥林匹亚、金字塔、空中花园、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比照我们的历史,很容易想到这些人物和情景,或许来源于我们对三皇五帝、孔孟、万里长城、兵马俑的熟识,这样的联想看上去是多么的顺其自然、合乎情理,进而联想到当代,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现代化国家,比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更加进步。
然而,当我们认真读完《千年一叹》,跟着余秋雨老师从古希腊文明遗迹开始,到古埃及文明遗迹,到古巴比伦文明遗迹,再到印度文明遗迹,最终从喜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国,我们就会改变很多伴随我们很久的一些关于世界文明的认识,改变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识,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很多问题。
这一路上那么多古文明的发祥地,没有例外,都已衰落,当我们看见这一路的战火、***戮、贫穷、混乱,我们会感叹文明的脆弱,那些反复出现在历史书上,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地名,与如今的现实形成了可怕的分裂,那些虽然断残却依然雄伟的\'遗迹与当代的荒凉形成了强烈的对照。面对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我们无疑会感到我们的生命微若草芥。同时,路上遇到的杜月笙的女儿女婿蒯先生一家、探访法显、玄奘取经的讲学的遗址、外国人对中国茶、中国文化的热爱,我们无疑会感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会感到中华文明的磅礴与伟大。
在当代中国长大的人,每天接受的中华文明的洗礼,每天感受着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对于身边的一切都觉得理所应当,甚至还经常抱怨和斥责,为什么我们伟大的文明古国发展到今天会那么落后,以至于被仅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国家超越那么多;也会抱怨我们的国家、社会还存在着食品安全、贪腐、环境等等问题;会嘲笑我们花了几千年时间走了这条路,为什么不走另外一条路;我们的国家在沧海横流中保住了一份家业、一份名誉、一份尊严,我们常常轻率地说,保住这些干什么。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允许人们有不同的声音,允许多元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深入,我们常常将这种形态归结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归结于开放包容,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影响,应该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认真对比这些文明古国的发展历史,包括当代的政治经济局势,当其他文明衰落的时候,中华文明能够一脉相承,并发扬光大,能够达到今天的开放包容、相互尊重、摒弃纠葛,敢于站出来说我们要建立一个世界命运共同体,溯其根源,我想应该归功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比其他文明古国,当一个民族在政治上被另一个民族征服,其文化就逐步衰落了,时间久了就慢慢衰落了。再来看我们的中华文化,历史上无论被哪个民族统治,最终在文化上都征服了这些所谓的统治者,我们的中华文化一直居于核心地位。正如书中所言,中华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
每一个文明的兴衰,其文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今天的繁荣,也仍然没有脱离我们的传统文化,甚至我们每一次的斥责和抱怨背后都隐藏着对国家和民族美好的向往,正是因为这些对美好的向往关乎了国家的方向。
穿越时空的距离,透过苍凉的陵冢,仿佛能看到咸阳原的荣辱兴衰,听到古陵主人战马的嘶鸣声……
夜黑风高,月明星稀,沉睡已久的君王伸伸懒腰,整理好衣裳,拿上佩剑,打算不带左右独自出行。
近年来总被外客打扰,实在无趣,只能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出来走走。
走到咸阳原边,听到一顿呵斥,嬴政于是停下脚步,仔细听起来:
人人都说你小子雄才大略,我和你爷爷也都觉得你颇具帝王之相,可你怎会迷恋上祀神求仙,靡费天下?你任用奸佞,残害忠良,逼死太子!你可知,大汉至你最盛,可也由你而衰啊!
嬴政听得出来,这是阳陵的刘启在训斥茂陵的刘彻呢,听到祀神求仙之言,心中一紧,感慨道:都道是朕焚书坑儒,却不知坑的只是害人的术士!
嬴政无心再听下去,于是继续向前走。这是他的习惯,与皇宫相比,他更喜欢外面的辽阔天地。
不远处,传来阵阵丝竹声,还夹杂着笑声,不用猜,这肯定是李唐家的宴会,自从李唐家落户咸阳原后,隔三差五就要举办一次宴会,以显示自己的家底殷实和富贵大气,这一点嬴政很是不喜欢,自己的秦皇兵马俑是何等的磅礴大气,被世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可曾像这样显摆?要不是被后人无意中发现,他倒是真想永久地埋在地下,护佑这大好山河。
不过,李唐家的这座陵倒是真的大,占地面积足足有200平方公里,除了李世民外,还有一百多个忠臣良将在这里聚集,自是热闹非凡。
想到这儿,嬴政心中甚是难过,一起长大的蒙恬现在不知身在何处,这是他最推心置腹的臣子了。突然之间,他开始怀念统一六国之前的日子了,李斯、王绾、王翦及蒙恬父子,包括赵高,那时的赵高还不会玩弄权术,还是他如左膀右臂一般的小高子,机灵干练,很是讨人喜欢。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呢?嬴政叹了口气,继续向前走。
无边无际的游荡有点令人惆怅,若没有雷厉风行、***伐决断之果断,怕是不会有人在这荒野里游走的。嬴政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外出,再大的宫殿对他来说都是小的.。
走着走着,不想到了乾陵,这也是李唐家的地,是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和他的皇后的家,这位皇后就是大家熟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嬴政很是赞赏武氏的,觉得很有他高祖母宣太后的风采,谁也不知道若没有她,大唐会是怎样的发展走向,令人称道的大唐风采还会不会如此闪耀。但更令嬴政佩服的是那一樽无字碑,功与过,都留后人评判去吧!
然而,他也很反感,武氏时期的酷政也是远近闻名,虽然残暴也是后人给他的标签,但他心里始终坦荡荡。商君之法,核心在于大仁不仁,法不诛心,故他***之人多为有违法之行为,虽然也有无辜连坐的,可这为国家律法所致,非他一人之过。可任用酷吏,制造莫须有,真是令他不齿。
嬴政倏尔记起25岁那年,郑国渠成之时轻装便履去赶水头,那个时候多么的年轻,多么的朝气蓬勃啊!
此时的嬴政无心再向前了,准备另选道路返回。谁知刚走不多时,便听到一群人高谈论阔,心想,谁人敢在此处喧哗,于是向前走近了一些。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