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写一篇作文)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写一篇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10-05 12:14:00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写一篇作文)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一】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二】

“补叙”与“插叙”虽然都有中断原先的叙述,而加说其他内容这样的相似之处,但两者是有区别的。一般地说,“插叙”的内容比较简短,只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往往只是对叙述中的某一点作些三言两语的诊释。而“补叙”则大多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前面没有说到,便在后面通过各种方式再作补充性的叙述。

一般地说,“补叙”的部分应当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了它,作文就不完整。另一方面,如果这部分内容不是以“补叙”的形式出现,而将它归人按顺序叙述的话,会浪费很多笔墨,达不到良好的表达效果。从这里就能说明作文为什么要用“补叙”的道理。

当然,这种在叙述中的补充,必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这里也“补”,那里也“补”,就会显得拉拉扯扯、杂乱无章,也会严重影响表达的效果。

如一位同学的习作《我迷收藏》,在叙述他在收藏中获得的乐趣时,就讲到他收藏了不少“票证”,如粮票、布票、油票、糖票、酒票、烟票,甚至是肥皂票、火柴票等等。在介绍这些票证的收藏过程时,就补叙了这些票证的来历。

一天,我帮妈妈收拾屋呼,在一个旧箱子里发现了好些奇持的票证,票面上有的印着“粮票壹斤”,有的`印着“肥皂一条”……这是什么东西?用来干什么的?

妈妈告诉我,这些票证在二十几年前作用大着哩!那时候粮食定量供给,大人每人每月发二十几斤(2斤合1千克)粮票,人们要凭粮票买粮食、馒头和面条等食品,如果没有粮票即使有钱也难买到这些食品。当时很多物品购买时都需要票证。如买布要布票,买线要线票,买肉要肉票,就连蒸摸用的食用碱面都要凭证购买。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农产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可以满足我国人民的消费需要,人们买食品再也用不着粮票及各种票证了,粮票“退休”已经快二十年了。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当时买什么东西都要票证呢?这说明当时我国工农业生产比较落后,生产的各种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只好用票证来控制购买。而现在所有的票证都“下岗”了,人们只要有了钱什么费品都可以买到了。商店里还在想方设法招引顾客贴买哩。怪不得我们这些晚辈见了票证觉得不可思议。这有力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里妈妈的介绍就是’‘补叙”。可见这一节补叙有多么重要:从收藏品的来历道出了收藏的价值,并从中抒写了收藏的乐趣。“补叙”的作用就是不可小看,它一方面可以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一清二楚,滴水不漏,而又节省笔墨、恰到好处;另一方面又丰富了事件的细节,使内容充实饱满、情感抒发充分。如这篇习作按顺序从20世纪70年代的时代特征、发各类票证的由来写起,再写到今天的收藏票证,不但会使文章显得哆唆拖沓。而且叙述会过分呆板,缺少了生动明快的感人力量。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三】

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颗小沙粒,蜡烛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力量。蜡烛在黑暗的时候燃起,在光明的时候熄灭,似乎太微不足道了。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生命”。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是啊!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火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四】

柜子上的青花瓷盘中,放着一块布,布里包着半截蜡烛。细细的,微微泛黄,摸上去邦邦硬,仿佛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桑与漫长的岁月。

我常常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要把破蜡烛放在青花瓷盘中?”妈妈总是笑而不语,仿佛那是一个秘密。直到那一次,妈妈和爸爸闲谈时,我听到了答案:小时候,妈妈家里很穷,甚至一年吃不到一次肉,每当停电时,就无法正常生活,只好摸黑,但因为要写作业、干活儿,外公只好帮妈妈买了一支蜡烛。那时候,蜡烛对于妈妈来说,是种奢侈品,妈妈对它很是珍惜,每次用完总是小心翼翼地包在手帕里。停电时,妈妈除了写作业,其余时候都舍不得用蜡烛来照明。如果作业并不是很多,就等到天蒙蒙亮时,爬起来赶作业。十几年过去了,有许多次停电,但蜡烛却因节省还剩下一半。

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妈妈把蜡烛珍藏到现在。我想,或许是因为那半截蜡烛中蕴含着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物品的珍惜;或许是用那半截蜡烛,回忆儿时乡村的质朴与安宁;又或许是用那半截蜡烛,今昔对比,感恩现在生活的美好!

此时,那半截蜡烛,是那样的迷人,是那样的高洁!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五】

我的家乡在潮州,虽然这儿不是花都,但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朵,有白色的玉兰花、黄色的菊花、粉红色的桃花、红色的杜鹃花……在数不胜数的花朵中,我最爱的还是家乡的木棉花。

当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入大自然时,她把红色给了木棉花。木棉花红得奇特,花朵是那么大,像一个个火红的号角,仰天而鸣。淡黄色的花蕾引来了很多蜜蜂与蝴蝶,一切显得生机勃勃,为家乡增添了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木棉花又称“英雄花。”木棉花开在高大粗壮的木棉树上。冬天的时候,它仍然是昂首挺胸,舒展着粗壮的枝条,不管风吹雨打,它也不屈服。像一个个站岗的士兵在放哨。无愧于“英雄花”的美誉。

木棉花不但美丽,而且作用可大呢!木棉花成熟后,果实就会自动裂开,露出成堆成堆的棉絮,棉毛可以作为填充物,填充枕头、棉被等。当把它晒干后,洗干净,去除杂质,可以煮水喝,还可以煮汤喝,是清热去寒的一种药材。

我爱家乡的木棉花,她的美丽,她的蓬勃向上、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总鼓励潮州人奋发向上。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六】

今天在欢乐谷的课堂上,当老师说我们将举行一次吹蜡烛比赛,大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首先出场的是周晓涵,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地走上讲台,鼓着腮帮子,猛地一吹,眼看就要吹灭了,火苗又熊熊燃烧起来,他满怀失望得走了下来。第二个出场的是陈俞安,她慢吞吞第走向讲台,吸了一口气对着火苗吹了过去,火苗没有灭,一而再,再而三地吹还是徒劳无功,他也无可奈何地走下讲台......

终于轮到我了,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讲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着目标,全力以赴地吹过去,火苗向后倒了下去,但是很快又起死回生了,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有把火苗吹灭。我也灰溜溜地回到位置上。

到了最后全体同学没有一个人把蜡烛吹灭,正当同学们垂头丧气的时候,老师跟我们分析了吹蜡烛的方法,然后给大家第二次的机会再玩,这次大部分同学都成功了,于是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这次吹蜡烛的比赛,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重要的是凡事还要注意方法。

运用描写手法的描写人物的作文【七】

割稻,对我们的父母来说是一种农活,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体验。

秋天一到,稻穗们就会在妈妈的怀抱中舞动,好像在说∶“你看,我多美。穿着金黄的衣服,像一位小公主。”说着,又随着秋风翩翩起舞。“该收割了,该收割了……”稻穗们不停的号召人们开工。人们又似乎明白了它们的用意,马不停蹄地赶往田边去。

“嚓嚓嚓,嚓嚓嚓。”一阵悦耳的歌声,驱使我们赶快行动。我和爸妈本来是一致的,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距离也越来越大。我的信心也逐渐消退,但是我一想到:刀不磨不亮,人不学不懂的格言,就马上信心满足。我实行了先观摩,后行动的方案。我走到妈妈跟前,仔细的观察着。我看见妈妈弯着腰,一手紧握镰刀,一手拿着稻穗,“嚓嚓嚓,嚓嚓嚓”地向前移动着。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向下滴。哎,最后还是经过我多方了解,才知道秘诀的。

我亲自动手了。我一手紧握镰刀,一手戴上手套,扭了扭腰,便弯下割稻了。“嚓嚓嚓,嚓嚓嚓”,随着一阵歌声,一棵棵沉甸甸的稻穗唱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支歌。哎呀,我的手好疼。拿下手套一看,手掌上有了老茧,我气呼呼地说:“我不干了。”。说着“啪”地坐在田埂上了。

我坐在田埂定睛看着远方,我看见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们像一群小朋友,聚在一起开生日派对;又像大海中的波浪。,稻穗们,你们具有黄金的特征,我以你们为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