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学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优势
在武术传播的研究文献中,有关于学校武术传播的纵向研究中多次提到学校是武术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学校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主阵地”,武术本身的发展和普及也决不能忽视学校这块重要阵地。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都是在保留其基本精髓的基础上对动作和规则加以改良,使之更适合作为教学训练的内容和比赛的项目,并通过学校作为主渠道向青少年推广,从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反观他们国家在各级学校体育课中民族体育项目的比重和普及情况,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柔道馆、跆拳道馆,就不难明白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代表亚洲进入奥运会决不是偶然的。学校不仅应该成为种种奥林匹克体育运动项目的推广基地,更应承担起发展民族体育、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同时,中国武术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许多其他西方体育项目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国武术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与意义,学校体育应将武术文化教育纳为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武术文化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推动学校体育全面发展。
3.2学校武术文化传播形式的单一性
近现代以来,学校体育的开展基本上实施军事体操模式,学校武术的开展沿袭或者仿照了军事体操的模式。从上世纪20年代开展中华新武术始,学校武术就被竞技化、模式化,甚至格式化了,体用兼备逐步淡漠,“理、法、势”渐渐只留下了“势”,武术教材枯燥,难度偏高,致使许多优秀的拳种失传,中华武术的精华濒于遗失。解放后推行的武术开展模式,重套路轻技击,重势轻法,重势轻理,从教学、训练、比赛、规则等方面基本参照西方体操模式。上世纪末虽然武馆武校蓬勃发展,高校、体院专门设立武术系科专业,然其依旧采用西方竞技体操的教学、训练、竞赛的开展模式。竞技是属于少部分人参与的活动,武术一旦唯竞技化,就远离了健身、健康,也就背离了武术的社会存在作用,其在学校的传播形式也就只适用于少部分人,即专门从事此项活动的武术教师、武术教练、武术队员,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都缺乏兴趣,只能敬而远之,止于欣赏。
3.3学校武术文化传播的制约性
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严重缺乏本土文化的继承,制约了武术文化的传播。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整个过程中,竞没有一门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使得绵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断层的危险。武术也不例外,武术教育一定程度的缺失,不仅使西方体育项目在中国大行其道,就连与武术渊源颇深的韩国跆拳道和日本空手道等亚洲体育项目在中国也异常火爆,而参与的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属于国粹的武术却备受冷落。青少年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武术如不能在新生一代身上得到传承发展,必定面临失落或消亡的危险。武术如在国内都不能盛行的话,何谈在世界上传播。虽然建国之初我国就把武术列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可武术在我国学校中开展得情况并不好,主要原因有:一方面体育教材中武术所占份额太少。如“中小学体育课中武术内容的比例只有8%”,有的学校体育教学根本没有武术内容;另一方面缺少武术功底过硬的师资队伍,这与我国武术发源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在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强调了在中小学加强武术课的问题,这为学校武术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武术-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7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在众多体育项目中,我对武术情有独钟,它就像一块大大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
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知道中国功夫。那时我每次在电视上中看到武打电影的场景,明星们敏捷利索的动作,看到用中国的功夫打败了日本人,都让我感到高兴和羡慕;电影中的黄飞鸿更是让我崇拜不已,每次看到精彩的武打场面、看到他帅气的动作时,我都会热血沸腾,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有时还会幻想自己在武大的场面里,我彻底被武术迷住了。
当爸爸问我要学习什么课外知识时,我毫不犹豫的告诉爸爸,我要学习武术。第一次走进武术班的时候,我看到武术教练陈老师正一丝不苟的教他的学生,他那灵敏的动作,干净利落的招式令我钦佩。从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跟陈老师努力学习武术。从此我便开始了武术学习,可武术并不向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每天苦练基本功,真的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开始我有些吃不消了,在一起训练的小朋友在练基本功时很多都退缩了,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一想到自己的理想,我就又咬紧牙关挺了过来,我知道做好一件事没那么容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会有收获。我现在练的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一定会在武术方面有所突破。
让我在学习武术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今年三月参加在香港举行的“武德杯”的比赛,在那里汇集了很多武术精英,而让我信服的\'并不是他们高超的技艺,而是他们都具有良好的素质和武德,陈教练也时刻提醒我——学好武术不是为了能打过别人,而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武德,尽可能去帮助别人,这才是最重要的。陈教练的话一直让我牢记在心,正是这句话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使我在本次大赛中获少年组套路亚军,剑术第四名的好成绩,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学习武术的信心。
通过学习武术使我明白了,武术不但能强身健体,还可以为正义而战,更是磨练人意志的一项活动,我在练习武术中体会到武术带给我的快乐,我爱武术,我会为我着迷的武术坚定不移的继续练下去,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2018年11月28日(星期六),我前往沧州参加沧州市武术比赛。
早上7点钟,爸爸开车带着二伯、二哥和我前往沧州体育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气氛非常和谐。大约8点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走下车,跑进体育馆,赶往后台排队点录。我的分组是少年A组,比赛场地是一场地。来到比赛场地,我一点都不紧张,我只想努力打好柔式八极拳,不辜负爸爸和教练的期望。轮到我上场了,我先向裁判员们行了一个抱拳礼,表示尊重。然后,我把平时所学的招式尽情地发挥出来,顺利地完成了每一个动作。比赛结束了,我无比轻松地走下场地,站在场边等候比赛成绩。成绩出来了,我得了7.75分,对于这个成绩我比较满意。
走出体育馆,我们前往沧州市博物馆看展览。我们浏览了3个展厅,分别是科技馆、古文化馆和武术馆。科技馆里有许多新奇的小玩意儿,令人惊喜。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趣味画画、趣味排球、趣味变脸。首先,我体验了一把趣味排球,墙上有一个大屏幕,人站在大屏幕前面,整个身体就会印到屏幕上,屏幕上方不断地掉落排球,让人来接,非常好玩;随后,我体验了一把趣味画画,我从平板电脑的动物卡片中选择了一只卡通猫,给小猫的身体图上不同的颜色,然后把它轻轻甩出电脑屏幕,这只可爱的\'小猫就神奇地出现在对面屏幕墙上的动物园里;最后,我体验了一把趣味变脸,我站在挂在墙上的平板电脑前方,电脑中就出现了我的影像,并给我带上了一个脸谱,我晃一下头就变成了另一种脸谱,我不停地摇头晃脑,脸谱也不停地变换着,非常有意思。
来到了古文化馆,这里保存了许多古代的兵器、古钱币和陶瓷等文物及历史人物介绍。在这里我认识了孙膑这位战国时期的兵法家;我看到了许多陶器,虽然非常的古老,但看起来像新的一样;我还知道了古代没有纸,而是用竹简来记事。古文化馆让我增长了许多历史知识。
来到了武术馆,我了解到沧州自古就是武术之乡,有许多著名的武术家出自沧州。武术馆里摆放着许多兵器,如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还对沧州历史上各个武术门派和著名武术家进行了介绍。做为一个武术爱好者,我真是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这次沧州之行令我非常难忘,我会把它牢牢的记在脑海里。
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价值功能,这些价值功能在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武术的教育价值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它是以文化教育和身体教育有机统一的。武术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协同发展中,自然地融会中国传统哲学、伦理、美学、医学、兵法等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容,形成武术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的武术文化。在武术文化传播中有人文价值、技击价值、社交价值、健身价值及经济价值等多种功能价值,但在学校武术教育当中体现最多的是武术的健身价值、社交价值和人文价值。
2.1学校武术教育中的健身价值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技击的特性尤为突出,不管是格斗运动,还是套路运动,都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但武术在注重技击的同时,更注重养身,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等功法来达到养身的目的。长期坚持武术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普及武术,弘扬中华武术文化,通过习练武术,以及武德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精神,健全和完善人的高尚道德品质,使人协调、自然、平衡、和谐发展,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
2.2学校武术教育中的社交价值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相互关联的社会,而社会交际是社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枢纽,加强中小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对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意义重大。课余武术教育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推动学生合作交往;以亲身体验为手段,鼓励学生创新实践;以民主参与为特点,培养学生自强意识。这种强调潜能开发,注重创新精神,增强动手能力,扩大交流和展示机会的教育手段,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2.3学校武术教育中的人文价值
讲求“仁、义、礼、信”的儒家哲学深深影响着中国武术的伦理思想,并成为其基础和核心。学生通过武术文化的教育,提升了人文素养,注重了个人素质修养的提高,面对竞争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和谐是武术独特的价值取向,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运用武术文化教育,使学生领悟武术文化“天人合”的思想精髓,感悟和谐之道。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会关心他人,宽以待人,尊重他人,认真为他人与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看部电影了,听别人说《武术之少年行》这部电影拍的很好。这不,抽中午时间在网上将这部影片看完,整体感觉真的不错!
故事:十年前,李魁老师带着儿子李一、李二回到自己小时候的永华武术院,开始他们的武者之路。由于武校不让养狗,两个孩子在和同学解救“小狗”的事件中,认识了杨耀武、方芳、张德明三个同学。他们在湖泊边的一个废旧砖房前,给“小狗”安好家,结盟宣誓“行侠仗义,***富济贫,苦学武术,勇拿金牌”,并成立了金武门。五个孩子为争取荣誉和勇夺金牌而努力。在学校习武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争取省武术代表的资格参加武术比赛,为实现目标而奋斗。生活当中,武校上届毕业的两位学长由于选择道路的不同,郭楠成为拍摄电影的武术指导,何乐则贩卖人口,做违法勾当。其后者并以欺诈的手段,骗取武校的两个孩子进行拐卖。解救人质的过程中,进行激烈的搏斗与厮***,演绎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情节:李魁老师教导学生。“武术是一门艺术,不是用来攻击对方,伤害对方。武术的意思,就是武学中的艺术,武中有艺,艺中有术。表现在它的动作风格和感情中。在武术中,谁胜谁负是没有意思的,武术的四个基本是速度、弹跳力、平衡和柔韧性。这四个之外就是要创造出新的难度。在台上虽然没有对手,但是选择了武术的人也就选择了一生的对手--就是自己。每次比赛,你就要比上次的你做的更好!”李魁老师教导自己孩子时,巧用划火柴和生火来比喻散打和武术。“散打,就像划火柴,要有摩擦,很快就会看到火花。武术,就像生火一样,不能急,要有耐性,要有很大的空间。”
有感:习武重在武德,做人重在品质。习武,不可以自己的武学去违心、违法做事,要做真正武者;做人,从小树立正确方向,努力成就,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勇于战胜自己,做真正强人!
但是,武术发展到今天,却被现代人渐渐的淡忘。并且,武术也在大多数人的心中,成为“不良”的代表。这也并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好多青年人,学习了套路也好,跆拳道也好(居多),散打也好,等等。都把这些当成炫耀的资本。同时,也用这些最早的文化来当成打架斗殴的工具。这对于武学文化来说,是一种错误,更是一种遗憾。
不得不说,武术,只有在战争年代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那么,和平年代,它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吗?这显然是错误的\'。
那么,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面对武学,或者说,怎么样正确的理解并学习武学呢?就这个问题,我想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要区分的是,武术,在不同的年代,其作用也是不同的。就算是在当今的法治社会,武术,也有其作用。
先说一下在战争年代。
这个年代,是一个兵荒马伦、民不聊生的时期。远则古代,近则解放前。
不用说,在战场上,武术,是少不了的根本因素。尤其是在古代,将士们都是手拿武器,进展搏斗。一个好的将士,胸怀韬略不说,且武艺过人。例如:战国时期的廉颇、秦末汉初的楚霸王项羽、西汉时期的霍去病、三国时期的吕布、更有与吕布同期的关羽(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后代人称其为“武圣”)、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李文忠;近代的更有叶剑英、许世友等人物。
就算是在近代或者当代,在战场上,也少不了武术的具备。举个例子:当手里的枪和子弹打光的时候,并且属于近战的战斗中,武术高的人,能通过徒手搏斗,在瞬间消灭眼前的对手。
可见,在战争的年代,武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那么和平年代呢?
我觉得,越是和平年代,越不能忘记武术的修习。
第一,习武,可对身体关节、血液循环有一定的好处,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习武不能急躁,循序渐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