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
我是掌管一切生灵的神。也许现在你们科技发达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你们也都不再相信有我们这些神了。所以,没了所谓神的管束,你们也就开始胡作非为了。
你们知道吗?曾经的地球是多么的美丽,它曾是宇宙中最漂亮的星球,草木繁茂,有许多的小动物,它们依靠着食物链来维持大自然的平衡,所以大自然也很有规律: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
直到森林古猿那憨厚的动物进化成了你们这些有思想的人类后,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为了更舒适、更奢侈的生活,你们把树木砍掉,修筑房屋,大量开采煤矿,甚至还向小动物们下手。现在,你们身上都散发着难闻的铜臭味了!
当最后一只东北虎在你们的追捕声中发出绝望的哀号,当最后一棵秃杉在锋利的.斧口下轰然倒立,当最后一株小草在黄沙的掩盖下痛苦的埋没……人类,也就是你们这一迄今为止发现的宇宙中最高级的生物,离自身的物质哦不过灭亡也就不远了!
人类,醒醒吧!
神的忍耐力是有限的。也许你会说“你不是神吗?既然你认为我们错了,为何又不惩罚我们呢?”
诶,我早就在惩罚了,只是你们并未察觉是我们做的而已。汶川的大地震、冰山的融化、太阳风暴……都是你们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后果。
警钟,我们早已为你们敲响。如果环境再没有得到你们的重视,那时候,后果就得自负了。相信《2012》这部电影是家喻户晓了吧!也许N年后,电影中的所有灾难都会搬到现实世界上演。
人类,若不希望悲剧发生的话,那就请自重点,爱护你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毕竟这是你们在茫茫宇宙中唯一的家。好了,该说的我都以说了,以后的一切都靠你们自己把握了!
此致
敬礼!
神
年 月 日
身未动,心已远。
去远方吧!这仿佛一声来自远方的呼唤,轻轻撩拨你的心弦;又似是一句来自灵魂的催促,柔柔拉升渴望远方的.目光。可红尘的纷繁便同十丈软丝,轻易缚住你的身,阻隔着远方的梦。
那又如何,总有一种方式,让我们远行。
困住一个人的方式,无疑是残疾和病痛。无论是史铁生困于轮椅之间,还是力克、胡哲自出生便四肢全无,他们都仿佛是上帝的造弄者,承受着超于常人数百倍的痛苦。可身体又怎能禁锢一个人渴望远方的心?就这样,力克打开他“不设限的人生”,史铁生也在文学上找到精神升华之路。记得史铁生曾给他的偶像——美国短跑名将刘易斯寄去自己的一本书,刘易斯回赠他一双跑鞋。后来刘易斯来到中国,第一件事是拜访史铁生。史铁生笑说:“你送给我的鞋我也穿不了啊。”刘易斯则回道:“你送给我的书我也读不懂啊。”便记录道:《铁生穿不了的鞋,刘易斯读不懂的书》。如果缺陷即意味着不完美,那哪一个人不是被缺陷束缚?我们要像史铁生一样,即使被各种不利所禁锢,也要寻一种方式,让灵魂远行。
正如那棵飞不动走不得的树,一粒种子,能让“我”到达远方。
铜墙铁壁,无法囚着一颗渴望远行的心。前苏联飞行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囚于监狱,可他在狱中仍孜孜不倦地设计。终于,他的飞机翱翔于天地,护祖国一方净土。逝世不久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身在狱中,即使这般田地,他也未放弃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甚至对着看守他的狱卒还进行反种族歧视的演讲。二十七年岁月,在他出狱那天,黑人也迎来光明。
远行,无拘形式,只因心向远方。
我身处之地,青灯重叠,绿水环绕,仿佛与世外喧嚣隔离,俨然一派世外桃源。可这也无疑是一种禁锢。远方的繁荣、绚烂,像是一个耀眼的梦。可又有多少人,可以任性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听,考场上纸笔相磨的沙沙声。你看,每个人眼中镇静又严谨的目光。是啊,我们正在用这种方式。让我们走出这座小城,走向美好的远方。
如果繁杂迷了你的眼,冗长囚禁你的身,你换一种方式运行,只因心灵已飘然而去。
流水清冽,风声缓缓,宫殿巍峨,街市庭台。
去吧,去吧,它们就在远方,等你到来。
直到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某个话题,与一个素未谋面的电影爱好者探讨电影的时候,她再三建议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
当然,当天晚上就看了电影。看完后,一脑的疑问,其实很明显是没看懂,但,由于是深夜,也没去多理会。
第二天遭介绍人索问观后感,当时碍于面子,就凭着一点片面的理解,晃晃的讲了一些。介绍人立马就断定我没看懂,便友好建议我再看一次。
其实,其实,别的不说,在这里向那位朋友道个不是。请谅解我的不用心与不认真。
当然,当天晚上就重看了一遍。看完后,也就总结了一下自己对这部如此有深度的\'电影的感受与精神粮食的领悟。
悲剧收场其实是这部电影的表面掩饰,实质是主角奥菲丽娅的喜剧收尾。导演搞那么大的隐喻,偷偷摸摸的把一些美好的东西藏在某个角落里,真是够变态的。但是,往深层想,导演这样子做也是对的,试问在那个如此残暴,悲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又能有多少真正美好的东西存在呢?就算有,也不应该拿出来显摆。
而整部电影对四种人性特性进行了实际性雕刻与放大,都刻画得清晰明了。让看的人身不由已的对号入座了,这样子的好电影,你是拿它没办法的。
下面总结一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第一种;求生***建立在爱与母爱天性之上,但却迷失了人性本质、缺乏坚强自立心志的人性;
谁?那就是身怀六甲的卡门(也就是主角奥菲丽娅的母亲)她对生存对生命十分渴望,也可能是出于对奥菲丽娅与肚子中骨肉的爱与负责任吧!她勇敢的、完全的无视了维达(法西斯主义的走狗)的一切暴行,不远千里的跑到他身边,唯命是从,观后感《电影潘神的迷宫观后感》。她这样子做,图的也只是个安稳觉,三餐温饱罢了。
加上有肚子里的孩子撑腰,她就更加坚信就此能过上好日子。但是,现实往往是悲惨与可怕并重的。自己的身体素质差,奥菲丽娅魔幻举动是悲惨的见证,而维达对医生放言保孩子不理大人的决心就是可怕见证。
最后,她难产去世;
第二种:为财富,权利,占有,不择手段去残害、掠夺的人性;
这种畜生,不用问阿桂,就可以断定是维达(法西斯独裁主义的走狗)他已经没什么好讲了。
最后,他死得太过于轻松。对于这点本人强烈谴责导演过于收敛,足足鄙视了他一分钟。
第三种;为信仰,为正义,为理想家园而拼命,无私付出的人性;
没错,他们就是勇敢的革命者;他们注定要为信仰的世界,理想的家园捐躯流血,胜利是必须,但是,胜利过后会不会迷失方向,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种;有良知,有理想,怕孤独的人性;
这种人性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导演将这一切都浓缩在只有12岁的奥菲丽娅身上,然后再用极其简单通俗的三个任务进行变相传达其中的真谛。或许是想告诉大家听,一个没有童年,没有伙伴,没有父母、没有自由的弱小的孩子,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幻想出美好的事情来与孤独和恐惧抗衡。但是这种不切实际,不符合实情的行为,最终还是行不通的。
最后要说的是;一部好的电影能让一个人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有另一种态度与感悟;
最后要总结的是:作为人,可以自私,可以物质化,可以没信仰,可以没理想,总之可以什么都没有,除了良知之外;
自幼就听说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气的小猴摘了苞谷丢了桃子,丢了苞谷去摘西瓜,结果却一无所获,年幼的我们都对那只可爱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间我们都已长大,奔忙于晨夕之间,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现代剧。有人忙碌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却认为失去的.才最珍贵;有人怀揣着许多的获得,却身心疲惫,不敢放弃。静心去想,其实我们并不快乐。
如果说"拥有"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因为拥有知识和能力而骄傲自豪,因为拥有亲情和友情而幸福快乐;而不知道珍惜却使它埋没于凡庸,就会分文不值。
花开绚烂,只因有爱花的蜂蝶才倍加美丽;漠视它,只会在花败英残后哀叹感伤。日出灿烂,只因有热爱阳光的人才倍加温暖;藐视它,只会在黑夜里孤寒后悔。
饥饿者视粮食贵于金钱,寒冷者视衣帛重于珠玉,只因他们真正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败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为他们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劳。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娱,无得失而自乐,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有现在的拥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将来的只是水中月镜中花,虽美却虚幻。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古风悠悠中陶渊明吟唱于田园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务幻望虚之子。
也有哲人说,人如负筐采石者,于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流逝着的光阴而怀揣曾经希冀的未来。当衣食使人沦于琐屑庸俗,成败使人堕为钩心斗角,拥有,竟成了累赘。或许,让昨天随风而逝,让明天姗姗而至,失去些拥有,我们会更轻松。
有登山者不幸将腿夹于两石间,呼唤、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将腿卸下,血流殷红,浸润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帮助。后来他得救了,虽丢失了健壮的肢体却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对强权富贵的逼迫诱惑,职位荣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超凡于名利之上,慨然摆脱拥有的羁绊,名垂千古。
壁虎能断尾,所以弱小的它们勇敢地长存于世;蜗牛不舍壳,所以只能缓慢地爬于尺寸之地。
舍弃,不是浪费。当前进的步伐因行囊而蹒跚,舍掉偌重的负荷,脚步才会更坚实。甚至舍弃比拥有需要更多的勇气,拥有是我们曾经辛苦的汗水、心爱的珍品,弃之,几许依依之情丝痛心呵!
许多的选择与行为都令人难以左右,处于昨日与明朝,总会有几多惆怅几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车,于一站站的聚合离别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选择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拥有,学会割舍自己的拥有,才能真正拥有自我。
——我喜欢这个骗人眼泪的故事
一个人安静地看完了这部电影。索性趁着这情绪饱满的时候来写点东西,我承认我现在还是激动着的。看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为它设定好了一个童话应该有的像样的过程和结局,也设定好了公主最终那过上幸福生活的画面,还特地加了一道锃亮锃亮的光晕,于是倒先被一团乱七八糟的臆想陶醉得津津有味。但是显然,不是每个童话都要搭配着黑暗的沼泽荆棘丛生的小路和一个溢满幸福的堂皇,最后观众一如既往心安理得地享受同一个美好的结局。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一部童话,却扣一个童话的小红帽来哄我,而我还这么心甘情愿地独自伤神。
影片采用倒叙,开头一目幕是Ofelia生命终结时的喘息,让人心里一惊的是它的配乐《Long Long Time Ago》,这种悲伤到脊梁里的配乐就这样不分青红地用轻轻的童声哼唱进了我这原本就难守易攻的小心肝儿,让人欲罢不能。这首《Long, Long Time Ago》也是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始终。而最让我不能释怀的`是中间那段,无助的小小Ofelia依偎在女仆Mercedes的怀里,我喜欢她的干净的眼神
"你在帮森林里那帮人吗?"Ofelia低头问Mercedes。
"你和别人说过这事吗?"Mercedes紧张地问。
"不,没有。我不希望你有什么不测"Ofelia依偎在Mercedes怀里。
"我也不希望你出事"Mercedes把Ofelia抱在怀里。
"你会摇篮曲吗?"
"只会一首,但是词我忘记了"
"没关系,我还是想听”
……
还是倒回来说说吧。这个神奇的故事开始于Ofelia和精灵的相遇,这是个习惯性的美好的开始。不说电影本身,只是单纯地感慨,这生而为人,活了这么些年,现在还真怀念从前那种坚信某一天会有个精灵来拯救我或者实现我所有梦想的二愣子般的日子,那时候会因看电视剧得到启发而一直专心致志盯着一团废纸,企图用意念来点燃它,最后以安慰自己是功力不深精神不集中而告终,每天的小日子过得是饱含感情。
现在,虽偶尔会奢望外星人降临地球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会发生在我身上,可是这样的想法,除了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起,连自己也在事后觉得有装嫩的嫌疑。哎,那种二锅头般的想法搭配着童年的屁颠还能落得一个纯真的赞美,可是算算现在我这把年龄,只能让那些美好的想法营养不良地死在童年的某个小河沟里了。
我喜欢Ofelia这孩子,所有美丽的童话都应该发生在一位美丽又心地善良的孩子身上,我喜欢这孩子,不仅仅是因她善良,还有她的人性,一个因违背神的旨意而又被两颗葡萄所诱惑的犯错的孩子,会更可爱,是否?
纵观整部影片,连我这样反应迟钝的人都感觉到了对比强烈得很,一面是遥远的没有痛苦的神的世界,一面又是近在咫尺的黑暗的实现。如果实现足够完美,那谁还稀罕当神仙?可是这样假设本身就是哗众取宠伤害逻辑的。
现实里,没有魔法来权杖一切不公之事,只有一个心理阴暗的总是歇斯底里地苛求精确时间的法西斯主义的上尉Captain Vidal,我想他应该是这整部电影黑暗的核心吧,无论是树底下巨大的蟾蜍还是地下宫殿里无眼的怪物,都不及这个现实中的人类来得残忍可怕。
黑暗旋转,而光明必须运行。无论怎样黑暗的现实,都会有追求正义的人存在。医生、女仆还有森林里的那帮子人。是呀,现实确实是惨不忍睹呀,可是人总有为理想而奋不顾身的。
电影里那些本应充满童话色彩的场景一点也不童话,画面血淋淋的有些突兀,让人心有余悸的童话?其实,我难过的是最后的结局,这也是我一真揪心的地方,因为我没有得到一个放心的答案。本以为Ofelia就那样进入了永恒的神界,故事一如既往来个happyending的时候,导演又来了一段,原来那个美丽的场景只是Ofelia的”终极幻想“,这心情,真不是个滋味。但最后旁白式的一段关于公主最终因作了正确选择而重回到父亲身边统领冥界的传说,似乎又有happyending的趋势,真希望是这样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