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个和尚因为太懒了,结果寺庙被烧毁了。没过多久,寺庙的方丈就回来了。看着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寺庙,顿时火冒三丈。他清了清嗓子,横眉竖眼的对三个和尚说:“寺庙的烧毁是因为你们三个的疏忽和懒惰造成,所以,从今天起,你们三个分工合作,重建寺庙。高和尚,你每月上旬负责挑水,胖和尚,你……”三个和尚知道自己犯了错,方丈不把自己赶出寺庙就算不错的`了,于是都乖乖低头听着。方丈布置完了任务,三个和尚纷纷发誓自己一定痛改前行,共同努力重建寺庙。可江山难改,本性难移。前一两个月,他们还都严格执行,后来见方丈并不来检查就渐渐懒散起来。偷工减料那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干脆不干活了。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几个月就可以完工的寺庙,他们建了整整一年。这天,方丈又要出远门了,他吩咐三个和尚道:“我走后,你们别忘了每天挑水,不要重演一年前的悲剧。另外,有大风的日子你们要注意,总之,处处小心。”三个和尚一个个点头如啄米,装出一副乖巧的样子。一想到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没有人管,他们心里早已是欣喜若狂。方丈前脚刚走,他们就开始狂欢了——天天睡到巳时才起床,十天半个月不挑一次水,不打扫一次寺庙。饿了也不想做饭,就摘些果子吃……
不久,悲剧就发生了。这天傍晚,突然狂风大作,大树在风中摇摆着,好像随时有被连根拔起的可能,小动物们也都在自己温暖坚固的窝里。三个和尚原先在外面游玩,正在往寺庙里赶,可刚到寺庙,他们就傻眼了,寺庙早已变成了一堆断垣残壁。原来因为他们建造寺庙时偷工减料,所以寺庙很不坚固,摇摇欲坠,再加上今天的大风,寺庙终于支撑不住“轰隆”一声倒塌了。三个和尚彼此看了一眼,大呼道:“完了!等方丈回来了,我们估计没法继续在这寺庙呆了。”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要改掉以前的坏毛病。
过了几天,方丈回来了,看到倒塌的寺庙终于忍无可忍了,要三个和尚收拾行李走人。三个和尚吓坏了,连忙跟方丈承认错误,方丈看他们三个态度还算诚恳,就给了他们最后一次机会。从此三个和尚互相合作,团结友爱,勤勤恳恳,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自从那次山庙被烧以后,他们每天下山打水,但这却是杯水车薪。于是三个和尚就决定到城里去学文化,回来好解决喝水、用水的问题。
来到城市,城里一幢幢高楼大厦耸立在公路的两旁,一座座美丽的立交桥拔地而起,桥上、桥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地行驶着各式各样的车子,不由得让他们大吃一惊。“哇噻,好美啊!”人行道上也全部装上了自动输送带,人们一站上去,自动输送带就可以把人们送到他们想去的地方。三个和尚到处打听,找到了清华大学的张教授,拜师学艺。张教授对他们十分严格,他们自己也很用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过去了,他们学会了许多真本领,回到了山庙。
回庙后,他们立刻把油灯换成了电灯、把灶台换成了燃气灶、微波炉,还安装了一个大功率的水泵抽水机,把水引上了山,用上了自来水。从此,他们的山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了。三个和尚还在山上种了许多的花草树木、还种了不少的庄稼,天天给它们浇水。
一年过去了,树长高了,庄稼也收获了,盛开的花朵穿着色彩斑斓的花衣裳绽开了笑脸,对着太阳在点头微笑,好象在说这儿真美!小鸟也飞来了,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唱起来,一个个交头接耳,可开心了。
山庙变了,三个和尚也变了,他们变得勤奋、好学,现代技术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正准备启程下山学学电脑呢!
站在一长排拴马栅栏旁的一位大臣环视一周后,代为答道:“从前我也当过马夫,依我之见,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最困难。因为在编栅栏时所用的木料往往曲直混杂。你若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极其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曲木之后再加曲木,笔直的木料就难以启用。反之,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用不上了。”
管理启示
栅栏美观与否,就在于构成它的每一根木料之间能否构成一个“体系”。如都用直的或都用同一弯曲程度的木料,就能构成一个直观的体系。企业也是如此。企业是由很多部门构成的,各部门之间混杂无序,生命力就会不强。要搞好一家企业,就要让各部门之间协调,形成一个直观的体系。而对部门中的每一个成员,道理亦然。
独立,是每个小孩子从小必备的,如果人小时候没有独立,那那的人就绝对没有信心做好没一件事,所以,我觉得,一个人从小就要自立自强,我认为现在的小孩缺乏独立的性格,每个小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在身边,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那那个小孩子就不会想做事,儿不会考独立思考去做每一件事情,我很反对不独立的孩子。
快乐,始终要自己去争取,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我们就更要自立、自强,不要一遇到小挫折就退缩、害怕,如果没有帮助自己的人,那么,就要自己去争取快乐和机会,现在的孩子不懂,但以后的日子长久,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就明白了,并不需要家长的陪伴,长大以后,父母是不会养你一辈子的,父母眼中的我们,都只是小小的孩子,但我们必须有一颗自强的心,一定要从小独立思考。
我想说的只有这些,我希望现在的孩子们都有一颗独立、独立思考的\'心,希望天下的孩子们都能听到我的奉劝。
当大拆大建、大干快上、大规划、大手笔、大气魄等“大”字成为当今一些地方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下面一则“小”新闻反倒给我一种久违之感:8月29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市宣武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大栅栏地区的历史韵味,延寿街、西河沿街和韩家胡同3条道路的规划宽度由最初的25米至40米减少到9米至12米。
好大、贪大、求大,已经成为今日一些城市发展决策的“共识与通病”,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追求高层、超高层建筑,被认为是所谓城市现代化的标志。特别是随着汽车社会的来临,城市的道路日渐沦为车水马龙的“跑车场”,人在宽阔的`道路和车流中越来越显得渺小和孤单。
然而,当我们站在一片片“大城市”、“大街区”,却猛然发现:城市的历史被大拆大建生生割裂;人越来越匆匆,精致生活越来越远;空气越来越混浊,人成为汽车的弃儿,自行车被逼到街角,人行道被临时停车挤压成羊肠小道,往日洒满阳光的小院被长年淹没在邻近高楼的阴影中……我们非但找不到“大”带来的荣耀与自豪感,反而在茫茫车海和人海中不知所归。
我们似乎成了城市发展的俘虏,忘记了,只有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出发点和旨归。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反思“大城市文明”所带来的“城市危机”。
比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热岛效应、人情冷漠等等,并由此开始向人回归,重新以人和自行车的尺度规划和设计城市。
比如,在国内许多城市拆除沿街店面,拓宽市区主次干道路面,以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时,法国巴黎却反其道而行之,取消路边停车侧道,兴建大型地下停车场,把腾出的路面拓为人行道。
人行道从原来的12米拓宽到24米,再种两排梧桐,大道两侧就有了4排树木,成为一道绿树掩映的美丽风景线。
这样改造以后,某种意义上“逼”得车主无路可走,只有乖乖地绕道而行,或者安步当车。今年7月,他们还启动了一项“骑车自由行”,在巴黎市区,几乎随处可见待租的自行车。
其实在国内,不少人都知道,如果投资店面,街道窄的比街道宽的更有投资价值。道理很简单:窄的街道适宜于行人,有利于街区的繁荣。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舒马赫通过经济学的实证给了世界一个全新的发现——《小的是美好的》。
30多年后,这一哲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小企业经济学,而成为一种简单生活方式和社会模式的实践,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蔚为潮流。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这一哲学同样适用。
小的为什么那么美好?因为“大”给我们带来的是“累”,是匆忙和紧张,而“小”则相反,给我们带来自由、悠闲等生活的慢板,带来美好和精致生活的真谛……
什么时候,大栅栏的道路“瘦身”能够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新样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