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止一次读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使一根绳子变短,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
这样简单的问题,太没意义!第一次,我轻轻松松地翻到另一页。这样的问题,也值得思考?我迟疑地将目光移到另一行。这个问题吗?得想想。再也不能将它看得太简单了,我颇有些认真地思考着:截下一段?对折一下……我竟然找不到使自己满意的答案。
结果,那答案吓了我一跳:找跟比它长的绳子,一比,就短了。我愣在那里。怔怔地望着那页纸,心灵深处隐隐有些触动:长的绳子,一比!霎时,好像明白了什么,我一下子变得愉快起来。
望着镜子里的那个我,仿佛不再是自己,一下子对她敬重了不少。绳子,绳子,咱们都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绳子,得伸长,伸长啊。
于是,早晨我不再窝在被子里不想起床,得使自己长一点点;读读英语吧,还有好些单词成了熟悉的陌生语;看看文章吧,昨天买的那本散文集还没实现使用价值呢;身体乃革命的本钱,得运动运动了。
于是,我不再整天抱着电视机连饭都想替自己省下来。做做功课吧,今天的复习还没开始呢;整理整理房间吧,瞧都成什么样子了!写写日记吧,任凭时间如此无情的流逝,总得给自己留点什么。
于是,我不再为考试高对手一分而沾沾自喜,比自己长的绳子多着呢;不再为跑步快对手一秒而兴奋不已,没准下次就缩回去了呢。得时时处处紧张着,长一点,再长一点。
于是,我不再抱怨昏黄的灯光搅得自己眼花缭乱,明亮的该是自己的心境;不再愤恨滂沱大雨使登山计划泡了汤,我拥有了一份听雨的心情;不再后悔昨天又是无所事事的一天,我得赶上今天的时间快车呢。
我是一根绳子,时时绷紧着它,不断地使自己长一点。
我是一根绳子,我不能有丝毫松懈,没准,一比,就短了啊!
这是一本很接地气的哲学读物,书中内容主要聚焦在斯多葛哲学的实践方面,通过运用各种心理技巧,比如消极想象、控制三分法、过去现在的宿命论等,让我们能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反思自己,更好的找到焦虑的根源,避免各种消极情感,真正体验生命的安宁。
作者威廉·B.欧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斯多葛主义的起源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张,斯多葛派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及作者本人践行的体会和故事,属于比较“好读”的哲学书籍。
作者认为哲学应该指导人们过上一种幸福、充实的生活,而不是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使人望而生畏。
作者在书中强调践行斯多葛主义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幸福和安宁,让我们在健康情绪的引导下在生活中不会显得焦虑、痛苦、愤怒、贪婪和我们活着的社会义务(热爱我们的同类并积极予以协助)。
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诠释了斯多葛主义实际应用,比如采用消极想象法,把那些有可能发生的不利事情通过消极想象而达到对现存状态的满足,享受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把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能够控制的事情;对于可控制部分的事情要合理内化策略;没有必要在无法控制的事情上浪费时间,那样只会徒增烦恼、焦虑、痛苦。
所谓人生哲学,就是告诉你生命中什么事情是值得拥有的`,什么事情是不值得拥有的,以及如何去获得那些值得拥有的。采纳一种人生哲学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指引并修正你的行为,为你提供选择的标准,让生活简单化。如果缺乏人生哲学,我们就会有错误生活的危险——浪费生命去实现那些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者以愚蠢的方式去追求那些值得实现的目标但是却无法实现它。
活着的最好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心灵的平静。没有内在的平静,就没有外在的安宁。按照斯多葛主义的建议,我们可以确定哪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然后利用理性能力来消除自身对于这些事情的担忧,增加获得安宁的机会。
关于如何获得安宁,作者提出了几个建议:
1.要有自我意识,观察日常生活,定期反思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方式;
2.运用理性来克服消极情感(焦虑、愤怒、悲伤……)和控制***(名声、权力、财富……);
3.在不刻意追求的前提下,获得了名声、权力和财富,可以享受它们(这一点与犬儒主义的“禁欲”不同),但要随时做好失去的准备;
4.人是社会动物,必须与其他人保持联系,但要避免受到价值观腐坏的人的影响,并且要运用斯多葛学派的技巧来避免让其他人破坏自己的安宁(比如应对侮辱,采用幽默或不回应的方式,应多愤怒,采用幽默或退后一步思考等方式);
5.不幸福的根源在于贪得无厌和杞人忧天;
6.应对贪得无厌,运用消极想象的方式,想象自己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刻意给自己制造小的苦难从而对苦难产生免疫等;
7.应对杞人忧天,即焦虑超出自己控制的事物,则应该学会将事物分类:完全可控、完全不可控、部分可控;
8.对于部分可控的事物,采用目标内在化的策略(比如,把赢得一场比赛的目标改成享受一场比赛)
9.对于外部世界持有宿命论的观点,即过去和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无法改变,因而不需要焦虑。
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用容易掌握的方法和技巧,穿越喧嚣浮躁的世界,到达幸福与安宁。
哲学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发现自己,更清醒理智地去面对世界。
本书虽是哲学读物,却没有学究气息,没有高言大志,没有玄思幻想,有的是简洁、明晰、流畅。因为建基于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之上。先贤们所提出的疗治之法,简单明了,直要害,代价微而功效巨,如消极想象、控制的两分法、宿命论等技巧,虽称为技巧,其实植根于深厚的人类心理,一见之下,便豁然朗、永难忘怀。读本书的最大收获,就是教会读者如何成为自己生命的观察者。在生命的历程中观察并反思自己,就能更好地找到焦虑的源头,避免种种痛苦,真正找回生命的快乐。
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书。从历史,方法技巧,理论,自身实践过程等等方面阐述了一种生活的哲学。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一个星期过去了。这个星期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如开学典礼、分班考试……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观看教育短片《小绳子》的故事。
《小绳子》的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画面来到一所学校的走廊,玛利亚像往常那样悠闲地漫步在走廊间。突然,她被办公室一阵语重心长的谈话吸引过去。
“我们知道这不是他最好的去处,但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
旁边坐着一个有些“奇怪”的小男孩。玛利亚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这个小男孩。一道尖锐的声音打断了玛利亚:
“玛利亚,你怎么又在这!”
玛利亚的目光始终离不开小男孩,一直情不自禁地扭头多看他几眼。
上课后,一个小男孩被老师用轮椅推进了教室,真是刚刚那个小男孩。他看起来有些特别,因为身患重病无法动,也不能说话,这让他成了大家眼中的怪人。身边没有人愿意搭理他,甚至没有人愿意看他一眼。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小女孩玛利亚对他表现出了热情和友好。她主动向他问好说:“你叫什么名字?”发现了他不会说话和动,玛利亚感觉很奇怪,扭头准备走。一会儿又忍不住扭过头来,一板一眼地教他扭动胳膊,字正腔圆地教他说“你好”。
玛利亚觉得他也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于是,她用一根绳子假装跳绳、踢足球、做巧克力拍手游戏……这些看起来很奇怪、幼稚的事,让旁边的孩子们总是会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这或许是小男孩第一次感到快乐,他的脸上渐渐有了微笑,眼睛渐渐有了神采,甚至能动动脚踢球了!此时,千言万语也无法形容玛利亚心中的喜悦,她依偎在小男孩身边,幻想他们一起去环游世界。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幸福总是短暂的。那天,轮椅突然空了,办公室又回荡起熟悉的声音,空气中却弥漫着悲伤的气息:
“他走得很安详,甚至……脸上还带着笑容。”
小男孩走了,在生前短暂的快乐中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玛利亚带着那根绳子伤心地离开了。
二十年后,玛利亚在特殊儿童中心当一名老师。她没有丢失那份热情,她还是那个玛利亚,会将爱与希望一直传递下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