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按说明方式分为两大类:
1、平实性说明文: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2、文艺性说明文:除采用说明外,辅以叙述、描写、抒情,并借助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四.课内相关的知识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常见的几种样式
五.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
的中心):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2.概括方法:
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七.理清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具体次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等。标记词:表方位的名词。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具体次序:操作程序、发展变化等。标记词:表时间的词语。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注意:说明顺序的安排是由对说明对象的认识决定的。同一篇文章整体、部分可有几种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八.划分段落层次:
1.借助说明顺序和结构及一些语言标志进行。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2.要注意通览全文,把握说明的中心和重点。
3.说明事理的,结构类似议论文,应从逻辑关系上考虑。
4.介绍建筑物、场地的,类似记游式记叙文,可按先后顺序划分。
5。介绍生物或器物的,可从特点、用途、功能等方面去划分。
6.说明对象不同,划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死套一格种式,要灵活掌握。
九.辨别说明方法
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有几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如、比如、又如等) 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比***,***和***一样)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数据)
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比喻词)
用图表:用图画或列表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简单形象明了。(表格、图形)
引言论: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引号)
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1、明白各种说明方法通常的作用。
2、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
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用图表,清晰明了;举例子、作比较,通俗易懂;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引言论,引证事物特征。
十一。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1.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表示推测、估计之意。若去掉会使句意肯定化,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题型:能否去掉?为什么?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2、同义词的选用: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2.严密:词句照应、搭配等,注意词与短语恰当搭配与排列。
3.简明: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
4.生动形象(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1)描述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2)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须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