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奖励学生一个棒棒糖作文

老师奖励学生一个棒棒糖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10-19 12:06:27
老师奖励学生一个棒棒糖作文

老师奖励学生一个棒棒糖作文【一】

星期五,刘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阿尔比斯的棒棒糖,这是对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优秀同学的奖励。

我把糖放在嘴里,却吃出了两个味道——一个是甜味,一个是涩味。

甜味,不仅是表面的牛奶甜味,还有一丝丝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两次考试我考得都还不错,期末考试是96。5分,月考是96分,这样好的成绩能不让我感到一丝甜味吗?

而涩味,不是考得不好,而是尝到了努力中的辛苦。如果我不努力,就不会考出这样的成绩,我也就更尝不到棒棒糖中蕴含的甜味和苦味。

而别的同学,有的脸上露出了惬意的笑容,那就是成功的甜头,还有的低下了头,流下了泪水,那他肯定是没考成功。

我以后要更加努力,考出更优异的成绩,吃到更甜的棒棒糖!

老师奖励学生一个棒棒糖作文【二】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老师奖励学生一个棒棒糖作文【三】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