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地球是人类美好的家园,在宇宙里是一个非常美的蓝星,可是在地球里却有很多臭水沟、黑色浓烟……这都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大部分都是垃圾填埋法和垃圾焚烧法造成的,让我细细道出它们俩办法的特点吧!
垃圾填埋法:简单地说也就是把垃圾放进人类事先挖好的大坑里,在用泥土稍微盖上去。可这种办法根本没用,除了可以不在生活中看见垃圾。可是在垃圾上面的土壤是寸草不生,不能在房子,也就是说这里是一个弹丸之地。经过人类多年来的改进,将衬垫隔离了土壤与地下水,将臭气从排气管排到高空,下雨造成的污水不会外泄,可这里还是不能造房子,所以这个办法怎么说都是不好的。
垃圾焚烧法:这种办法可以快速将垃圾“消失”,缺点有费电、有遗留物、黑色费烟……可这个方法受到了大多数政府的一致肯定,因为填埋法又破地又破财而且没什么用。垃圾分类主要用于垃圾焚烧法,第一步将可回收垃圾排去,剩下别的垃圾;第二步是将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这些干垃圾用普通火烧掉;第三步将厨余垃圾用电烧去。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费电情况。
虽然垃圾分类很重要,但是减少垃圾“生产”更重要,所以人人都要担当起这个责任。
最近在我们身边,多了一些特殊的人群,在城市的角落都有发现他们的身影。并不华丽的着装,一件橙色或绿色背心,一张志愿者的证件以及一颗炽热的心——这就是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全部。他们默默的为我们生活的便捷、为我们的城市环境的整洁美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不及啦!”我塞下最后一口早饭,提起书包,拎起垃圾袋,似离弦的箭,飞快的下楼。跑到垃圾桶旁,刚准备随意一扔完事走人时,一个严厉的声音从背后猛猛的响起,“等一下!”,伴随着人跑动带起的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从我手上把垃圾袋夺去,直接打开用手翻了翻,指着一块西瓜皮一字一句的对我说:“这是湿垃圾,怎么也放到干垃圾里去了?还有,这个……”老伯开始把垃圾袋里混在一起的干垃圾逐一分开,并且教导我以后垃圾分类要做到位。“哎呀,小题大做,我还有事!”我不耐烦的快速离开,飞一样的冲向公交站台,可惜一辆班车刚刚驶离,我只能目送着它远去。
一路上我越想越气:那个人真讨厌,害得我没赶上班车,我咋就这么倒霉呀!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到了学校,尽管我左赶右赶,还是迟到了。刚踏入教室,班主任那眼里的目光便毫无掩饰的射向我……一上午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好不容易到了中午,开始广播每日的宣传活动,今天刚好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吃着午饭,听着播报员丰富详尽的讲解,眼前浮现出早上的场景。我的脸不由得泛起了羞红,那名志愿者不怕脏,用手把我吃剩的.西瓜皮捡出来,还为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而我却如此不耐烦!想到这里,我心里对早上那位老伯的反感少了几分。毕竟垃圾分类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造福后代,一举两得。
等到下午放学,我与同学一起结伴回家,回到小区,看到那位老伯还在岗位上执守着,丝毫没有一丝懈怠。看着他那在风中凌乱的白发和那坚毅的眼神,我明白了他坚守那一份信念的原因,内疚之情一下涌上心头。我在心里默默的想着:为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呢?又有多少人愿意用手去把人家的垃圾捡出来分好类呢?正是有了这些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城市的垃圾分类才能完全做到位,正是有了他们城市的环境才能更美好。我跑到那个老爷爷面前,对他说:“老爷爷对不起,早上是我错了。”
生活中那些我们未曾注意的人们,正用自己的双手不断服务着我们——志愿者们,不仅仅值守在垃圾分类这一块,在身边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辛勤付出的身影。感谢他们为垃圾分类这一工作所做的贡献,为城市的环境更加增添了一份绿色!
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也要推动垃圾分类立法,但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近日,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持续引起热议。网民对垃圾分类普遍表示支持,但在具体执行中引发的讨论,也值得关注。
垃圾分类政策好不好,十个人里可能有九个人会竖起大拇指。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在于是否在推行上动了真格,是否让每个人都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感,是否都认识到了这项举措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否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全国46个重点城市将在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认真梳理舆情,回应群众关切,也是目前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垃圾分类动真格值得点赞,但不能忽视执行过程中造成的生活困扰。比如,有的地方推广扫码扔垃圾,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个人隐私与公共事务之间的越界;有的小区投放时间限制太死,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无法按时按点倾倒垃圾;更不用提不同城市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好不容易养成的意识到了另一个地方需要从头再来……这些现象都说明,垃圾分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较真碰硬,关键还得循序渐进。从“你是什么垃圾”的网络段子,到“吃饭10分钟,分类半小时”的日常吐槽,再到“干湿垃圾”的品类之争,可见垃圾分类是一场从理念到行动的全方位变革,需要付出相当的认知、沟通和执行成本。分摊垃圾分类的制度成本,只依赖志愿者短时间的提醒远远不够,单靠强制手段集中推行也不现实。让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更加广泛,才能更有效果。比如,厂家可以在商品包装上添加垃圾分类建议;再比如,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浸润到教育当中等等。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施行,都需要一个臻于完善的过程。重点在于,如何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减少群众的困扰、降低转型的成本。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地铁开始实行安检,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城市地铁道路上进行安检。10多年过去,从奥运会的特事特办到变成常态保留,地铁安检已经成为北京百姓的日常。如今不断改善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北京地铁安检,用十年检出116万违禁品的成绩,为民众树起一条安全保障线,更培养出了坐地铁配合安检的日常习惯。可见,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要规范和完善,任何习惯的养成都要靠自发和自觉。
说到底,垃圾分类不只是一个文明意识的问题,也是一个基层治理的命题,既需要细密周全的考虑,也需要灵活人性的执行。从上海到全国各地,有经验也有教训,有掌声也有怨言。比起简单的通知和要求,规范标准统一、更多主体参与才能营造出可持续的氛围。
垃圾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危害地球健康的“毒品”,是地球的破坏者。其实呢,只是把“垃圾宝宝”分类投放,加工利用,它还是宝贵的资源呢!
你们知道吗,一吨废纸需要一棵大树才能支撑,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吨纸,那要砍多少的树啊!相反,每个人如果都节约用纸,不但会有源源不断的纸供我们使用,更会挽救几十亿棵树的生命,让绿色环绕我们的家园。
关于垃圾回收,大家其实只用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就可以了,我来教大家辨认垃圾宝宝的房子吧!厨余垃圾宝宝对绿色独有情种,用绿色涂料来粉刷自己的家;可回收垃圾宝宝喜欢大海,所以它的房子颜色是大海的蓝色;有害垃圾宝宝非常热情好客,用火红色来欢迎大家;不可回收垃圾宝宝对这些鲜艳的颜色都不喜欢,选择了特别成熟的黑色。
关于垃圾分类,我再给大家提几点建议:首先,根据垃圾宝宝喜欢的颜色,为他们制作的房子,并贴上标签,不要让这些可爱的宝宝“走错”自己的家;其次,我们在大街上遇到“无家可归”的垃圾宝宝一定要帮他们送回家,不要让它们变成危害环境的“不良少年”;我们还要上网去搜索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是人人都要做到的,别忘了向身边的朋友宣传宣传。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可实际是关乎每个人生活的大事,只要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让垃圾得到充分地利用,相信我们的家园会越来越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