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记得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那天中午,我正在房间里抱着爸爸给我新买的那本《十万个为什么》,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妈妈正在厨房里为了做菜忙得火热朝天。
忽然,听到妈妈喊一句:“儿子啊,没有味精了!你帮我到公园门口的小超市买一包味精回来好不?”我在看书,正看的起劲,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好。妈妈塞了20元钱到我手里。我还沉浸在书里,一手拿住书,另一手拿住钱,穿好鞋子就边看书边走到了小卖部门口。”
我照妈妈的话,用极高的童音对着小卖部里面的阿姨说:“阿姨,要一条围巾。”
里面的那位阿姨很是奇怪:“现在大热天的买什么围巾啊?”
我说:“我也不知道,我妈妈要我买的。”
那位阿姨就拿了一条便宜的17元的围巾给我,找回我3元钱后,我看着书回到了家里。
刚进家门,妈妈就高兴地欢呼:“噢,味精来了,味精来了。”
我说:“妈啊,你大热天的买围巾干什么?”
妈妈说:“做菜要用啊!做菜不给味精味道就差很多!”
我心里暗暗默念:以后如果我会做菜了,一定每次都要给一条围巾。就把那条围巾递给了妈妈。
妈妈拿到围巾,顿时傻了眼:“我要你买的味精,你买围巾回来干什么?”
我大惑不解:“就是你要我买围巾回来的啊!”
这时我忽然想起妈妈吩咐我的时候我的脑袋里全是书,当然会听错。便说:“。不好意思。我看书太认真。听错了。”脸涨得通红。
妈妈开心地笑了,把我搂进怀里。
这件事再回想起来,还能让我开怀大笑。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跳动的音符;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韵脚;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支笔,笔下有我们的美好回忆。
记得那年我七岁,上小学一年级。开学时学校给我们发了新书包,书包里应有尽有。一个文具盒里装了三支笔和一块橡皮。这三支笔分别是铅笔、黑色彩笔和自动笔。我不知道自动笔怎么用,根据字面的意思应该是一个可以自动帮你写字的东西。我们老师说那支自动笔不适合我们用,所以让我们扔了。可我还是想要自动笔,因为有了它我就不用写作业了!我求妈妈给我买,妈妈说:“自动笔和你心爱的芭比娃娃只能选一个,你选吧!”我心想:还是不写作业比较好,然后我选择了自动笔。我和妈妈来到了超市,买了自动笔。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坐到学习桌旁,打开作业本,手里拿着充满神奇力量的自动笔,等待它帮我完成作业。可是等了半天它也不动,我着急的问妈妈:“妈妈,它怎么不写字呢?”
妈妈听后哈哈大笑,差一点笑破了肚皮,笑够了,就对我说:“傻孩子,它怎么可能会自动写字呢?自动笔只是为你节省了削铅笔的过程。”“哦,那我要芭比娃娃!芭比娃娃!”我大声的说。
妈妈见我哭哭啼啼的样子,再次牵着我的手走进了商店……生活是夜空,而童年是最闪耀的星星;生活是一个大花园,而童年是最美的花儿;生活是一片森林,而童年是最茁壮的一棵大树,树上的分叉就是那一件件的童年趣事!
当我初读《学会提问》时,我就意识到,我可能是发现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他们缺少的是——批判性思维。而这应该主要归罪于我们的传统教育。
从古到今,我们的教育就一直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从古代的三纲五常到现代社会的服务服从,无不是靠学校教育一点一滴进行渗透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样的道德观念始终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以至于渗透到了中国人的基因里,纵观当今社会,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各行各业的工作计划和总结都必须要有这样的内容“我一定服从领导,听从安排…”;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现在的中考,从寒窗苦读到题海战术,我们的学生一直就是在机械地重复练习和记忆,从来没有也没有时间去质疑,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质疑。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雏形和基础,而批判性思维是质疑的高级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被用于标示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70年代,批判性思维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焦点;80年代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RobertEnnis)1962年就认真分析了“批判性思维”概念,新近的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
批判不是科学家的专利,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批判的选择,批判的接受,否则,你会对这个社会无所适从。当今社会发达的传媒使人们每天都处于海量信息包围中,而无法辨别真伪。人们越来越依赖专家、律师、记者、评论家,依赖的程度超乎想象。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电视上说”、“报纸上说”、“网上说”,而唯独没有“我认为”。我们在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每天蜂拥而来的大量信息。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久而久之,我们就不知道判断,甚至想不起来要去批判。
如何拥有这项技能呢?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只有部分大学开设了这一门课程,作为中学的一名基础科学的老师,我们也应该着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当然首先自己要学会如何去进行批判。
细读此书,作者用非常通俗的语言,活泼的风格,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并配有非常生动的实例,来引导我们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围绕“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理由是什么”“哪些词句有歧义”“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什么是描述性假设”“推理中存在谬误吗”“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等十一个要点,一步一步地指导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我边读边想,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受益匪浅。作为学生如果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便可以更加科学、理性地分析家长、老师、专家、领导的语言、思想和行为,避免上当受骗甚至可以解决盲从的问题,使公民逐渐走向诚信、民主,社会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会让学生掌握一种更好的学习方法,当他们将来对某个事件产生疑问后,知道如何去寻找理由、搜集证据,如何利用互联网或者查阅资料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如何通过探究实验验证一个又一个的假设,不再盲目、机械地学习,为知识所累。
读完此书,我在扉页上写下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本影响你思维方式的书,它不可能影响你的一生,但足以影响你的后半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