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了,落叶自然就象蝴蝶一样纷纷飞舞,这是秋天的象征。对于落叶一般人都不喜欢。有的人说它难看,有的人说它脏,有的人说它代表没落。总之喜欢落叶的人不多,但是我喜欢!我就是极少数喜欢落叶的人之一。
我要为落叶礼赞:落叶其实是生命力的象征,它也是从郁郁葱葱的茂盛时期过来的,它就象一个人一样是有嫩芽时的童年期,也有过苍翠欲滴的青春期,它也有过春夏时节的妩媚和漂亮,也曾是许多人喜欢为它写诗
我要为落叶礼赞:它不是在走向死亡,而是在做生命的嬗变和涅槃。宇宙里的所以生灵都是在定期的嬗变和涅槃的,不如此就不可能再有新的生命延续。只不过各种生灵的嬗变时期有长有短罢了。而树的嬗变时期就是快速的,一年一期,那么作为树的嬗变过程的表现者就是树叶,只有树叶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因为树就靠着树叶来披挂它,妆饰它,保护它,树叶如何就是树的生命如何,所以树叶对于树来说是最无私的奉献者,当树需要美化的时候,也就尽量多姿多采,尽量葱茏茂盛,当树要冬眠休息,养精蓄锐的时候,叶主动的离开,不带走树一丝养分。而且还将自己化作养料融入泥土让树吸收!到了第二年树又要张扬了,叶又按时长了出来!
我要为落叶礼赞:树叶对于人类是最无私的。当你在经过冬天长期沉闷之后,希望春天的花草树木都能给我们送来盎然的生机,这时候树叶就非常懂事的悄然出现,并且很快长大,让沐浴在春风中的人特别的心旷神怡!当夏日炎炎的时候,人们特别需要路边的树叶能遮阳除热,这时候树叶就非常勇敢的自己顶着烈日,而为人撑起一处处阴凉!而当秋风起,它知道人们开始喜欢晒太阳了,于是它很知趣的脱落,让阳光直截照到人们的身上。就是到这样,落叶堆成堆的时候,落叶还用它的舞姿和金黄的色泽让你享用,就是走在落叶的堆上都有一种特别脆脆的响声让你觉得一种奇妙,让你心情舒畅!
所以我要赞美落叶!它们是美的使者一种,它们不代表没落,它们是勇敢和顽强最好的体现者!
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到落叶的时候,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象落叶一样无畏无私呢?
暮春时节,春意阑珊,满眼青绿如期而至,酣畅急雨将片片苍翠呈现眼前——清晰明朗的天空,莽阔深远的原野,随风飘扬的飞絮。
聆听着“虫声新透绿窗纱”,吸纳着“何处香通鼻观幽”,遥望着“巴山夜雨涨秋池”。
姗姗来迟的春雨轻抚着璀璨夺目的金檐,轻听呢喃的燕语,舒缓轻柔,悠扬脆滴。点落水面,五彩的`鸳鸯,凝望着落花,聆听着虫鸣。池畔阴阴,如玉的碧柳间丝絮摇摇欲坠,茂密的竹叶间黄莺宛转欢唱。缕缕清风摇曳着垂垂绿绦,簇簇濛濛洁白翩然而至。“柳絮池塘淡淡风”,犹似烟波,仿若冬雪,宛如轻鸿。无息的飞向清明澄澈的天空,舞入绿意葱茏的竹林。蓦然回首,奏起“癫狂柳絮随风去”,“野狐泉上柳花飞”。
悠闲自在地随风而舞,无拘无束,如粉如尘;绿中透白,白中缀绿,一群群,一簇簇,一团团。悄无声息地漫天飞舞,钟灵毓琇,扬扬洒洒;带着烟雨气息,抹着艳丽气息,扬着生命气息,尽染春的画卷。
伴风而行,那么悠闲,虽不知飘落何方,但证明着存在的瞬间美妙。承载着生命希望,演绎着生生不息,创造着生命奇迹!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
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
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那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
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喇叭花,一种很坚韧也很美丽的花,所以,喇叭花是我最喜爱的花卉。
今年,在春暖花开的三月,我在一个直径只有10厘米的小碗里种下我最喜爱的喇叭花。当时,我想它发芽就行,因为种子是捡来的。
种好以后,我经常给它浇水,还施过两次肥,从此,我就天天盼望它发芽。一天,两天,一星期,一个月两个月都过去,连个芽儿的影子也没有,这可把我急坏。七月的一天早上,我一起床就看见喇叭花籽发的小芽儿,嫩绿嫩绿的,在阳光下,像
一颗颗绿宝石。这时我高兴极,于是我又开始奢望它开花。
它长到10厘米高,就再也不长,有两三片翠绿的叶子,也许是营养不够的缘故吧。后来,叶子就慢慢变得枯黄,我看它快死,就扔到我家花坛的旁边,以后我也没再注意它。九月里的一天早上,我偶然看到一朵蓝颜色的喇叭花,开得又茂盛又鲜艳,仿佛有个可爱的孩子在吹着翠蓝的小喇叭。我想:我家怎么会有喇叭花呢?我走近一看,原来是我扔的那盆,它的根好粗,好结实,正在缠着我的月季花往上爬呢,喇叭花只在早上开一小会儿,到十点时就会枯萎,它的生命是极短的。当时,我一下子就感到生命是如此的顽强,又是如此的灿烂、美丽。
通过喇叭花,我想到自己。人的生命本来就是短暂的,但谁又能开得如此美丽呢?有些人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这些只不过是在自己骗自己,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发现自己的一生做的事情是那样的毫无意义。我也应该像喇叭花一样,追着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快速地向上攀爬,等到成功的时候,我们应为别人服务,怎么只能想着自己呢?
寒风凛冽,娇柔的花儿随春缓缓逝去。惟有它始终开放,独自一人。只依一身傲骨在风雪中绽放。
百花一开,就有许多的人簇拥过来,对它们进行称赞和讴歌。可在梅开放之时,到冬到来之时,谁会冒着寒风来赏花呢?它不需要他人的称赞,不需要独特的香气。它不为人们而活着,不要人们的呵斥,更不需温室和过多的养料。梅,它独立,它不渴望更不需要他人鼓励,它自给自足,安全不要他人来供养它。——我心向梅。
花儿在冬天是离不开人和温室的,在春天又是离不开雨水和养料。可梅,它是靠什么度过这寒冬呢?它心怀着梦,心怀着,心情着希望。为了实现梦想,而坚持,而努力。不向生活中的挫折低头,对生活始终抱有希望,并想念明天会更好。——我心向梅。
冬天,它残酷无情,它冰封一切,但梅却能不被它给击倒。梅以它的意志和它那一身傲骨,挺过了刺骨的寒风,占用了无情的严冬。“人不能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它以不屈的灵魂,向冬挑战着,并且不像其他花一样,依赖着春。直到最后一枝梅落下,才方肯罢休。——我心向梅,坚持,不屈。
梅,它傲骨,但不傲气。正所谓“傲骨梅无仰花”,它不会因一时的小成绩,而渺视一切。它的花从不仰面,从不向世人展现它的成绩,他人来不向人们表现它的功勋。仿佛是在低头计划着自己的下一步和反思着自己的错误。——我心向梅,傲骨和谦虚才是它的本质。
我心向梅,我以梅为范,并以它来警示自我,要求自我。
人是惧怕黑暗的,因为黑暗便是未知,而未知是最可怕的。所以,远古的人类害怕黑夜,不敢抬头仰视无边的夜空。他们的生活永远无望,没有出路,而在一个无光而晴朗的夜,他们中的一个无意中发现了夜空,走向了希望。他们的心灵中涌现出了探索未知的渴望,也走向了看似黑暗的未知。
白昼的光明使人向往,欢乐、赞美、无论古今人们都渴望光明。然而,在我眼中黑暗而又缀满星光的夜空更值得赞美。在星空中,我看到了宇宙中深藏的智慧与光明。虽然无人能领悟它,但它却始终藏在夜空中,成为人类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探索它向着无限的未知挺进,便是生命轮回的最终意义。
仰望星空,这是人是一切智能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能。仰望夜空,便是对未来的憧憬,便是希望与信念的延续。
夜的星空是人类前行的信念,更是人心中至高无上的深远的美。星空,它隐去了每一颗星的细节,只把它们化为点的排列。宇宙的意义便是如此,无论多么辉煌灿烂的文明,终究只是宇宙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点。最终必定会结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夜空这一无法重复,空前绝后的画卷,汇聚一切。数百光年的空间,近乎无限的物质和能量以光的形式在天空的巨幕上呈现,无一遗漏。它的丰富、它的灿烂、它的深远任何事物都无可比拟。
夜空,深远、广阔、壮丽而又黑暗。我们也属于夜空,是也空中极其暗淡的一点。我们人类浅薄、渺小、细微而又有智慧,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宇宙中最珍贵的东西—智慧,使我们拥有探索夜空,探索黑暗的力量。它使我们拥有信念和希望,敢于探索未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