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了灯会上。“哇!这里是光的世界,灯的海洋,美极了!”妈妈没有注意我说话,因为她已经被那些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的花灯迷住了。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瞄上了“十二生肖”这组灯。“子鼠、丑牛、寅虎……”我脱口而出。只见那老黄牛“咚,咚,咚”敲着大鼓,蛇“咣,咣,咣!”的敲起了小锣,动物们手中各执一种乐器,它们真实多才多艺呀!我和妈妈赞不绝口。
令我最投入的还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组灯,这组灯真是一绝呀!刘姥姥身穿乡下手工织的粗布衣,带着她那小孙子,正在观看大观园里的美景。那种目不暇接的样子实在可笑!旁边的小亭子里坐着三位如花似玉的美女,头戴凤冠,身穿锦裙,怀抱琵琶,弹奏着优美的乐曲。旁边的树上开着娇艳无比的.花朵。
还有那“八仙过海灯”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啊!妈妈,快看那边!”我一把抓起了妈妈的手,挤进了人群簇拥的一组花灯前面,只见一位高贵、美丽的公主坐在宝座上,下面是一只大白象,驮着这位公主。两边各有一只开屏的孔雀,它那大尾巴上的花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那美丽的公主还不时地看看这边,瞧瞧那边。像自我陶醉似的。
我觉得接下来的这组灯是我们的骄傲,“神州七号灯”。飞船上的三位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他们身穿宇航服,威风凛凛。妈妈对我说:“他们真是当今科技的先行者呀!”
还有一组灯是“牛郎织女灯”,牛郎挑着他们的一对儿女,他俩在喜鹊搭成的桥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多么逼真,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燃灯之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
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我有一个忠诚的朋友,它每晚都陪伴着我学习功课。它就是我喜爱的台灯。
我的台灯形似一个弯着腰的小姑娘,美观实用。它不同于造型千篇一律、灯光刺眼的普通台灯,它是一个多功能台灯。
它的结构比较特殊,它的灯罩分两层。第一层是银色的,第二层是暗绿色的。灯罩里不是普通的灯泡,而是五根小灯管;灯管发出的光能够保护视力不受损坏;灯管下面约摸两寸,有一排垂直的珠帘,一直垂到底座。台灯底座是半透明的,略略带些粉色,荷花状。底座高约两寸半,中心有一莲蓬状的小盘子,上面一根精巧的钢管支撑着头部。莲蓬状小盘子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可以旋转的按钮,呈乳白色。这盏灯真是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结合的典范!
台灯的使用简单方便。需要灯光照明,就把左边的按钮按下。把右边的按钮向左旋转,灯光强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调节。做完了功课,想娱乐娱乐,不需要很亮的灯光,这时候,把右边的按钮向右旋转,第一层灯罩向上升起,第二层灯罩露出来,屋里顿时充满了柔柔的绿光。如果不需要,再按下左边按钮,使其复原就行了。
我的台灯除了照明以外,还有许多功能。例如,底座的荷花瓣既可做烟灰缸,又能当调色盘;中心的莲蓬有些孔洞,是插笔用的;灯管下的珠帘和荷花底座使台灯摆在屋里就是一件艺术品……我的台灯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功能台灯。我喜欢我的台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