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星空下,星星不再闪耀。拉开紧闭的抽屉,细闻日记本上淡淡的味道。撒一抹长长的愁绪,如流水,轻轻地走,放开手,体会伤了的心,爱的美。月儿圆缺,划开了你和我,落叶卷曲,情缘已过,微风拂过,只留下心水如平镜……
不要这样,不要踌躇,不要给自己转头的机会。我已经数过,今天是日记的最后一页。 紧紧贴近粉红色的稿纸,传过最后一次热量。虽然你在本上拼命地解释自己的惊惶,但是那对我已不再重要。我宁愿重重地画一个红色的叉,把它丢弃在杂乱的抽屉里。算了罢,只要你幸福,就是我的快乐了。
松开手,看着背影已模糊。你的微笑早已失去了温度,我们真的迷了路,永远走不到世界的尽头,祝你幸福,除此之外,我真的不知道还能送你什么……
"那一天,我丢掉了你,像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留在我心里,已烙上了印,永远无法抹去。"我唱着歌,吃着苞米花,将日记本锁在抽屉里,狠狠咽下对你的期待。不需要理由,不需要安慰,我可以熬过去。
可是,你的眼睛再看不到我写下的日志,你的耳朵听不到我唱过的歌。这一刻,我终于明白,难怪大家都说,可是这迟到的领悟,却挽回不了彼此的离开。
想念你,虽然不属于自己,是不是我已真的离开你,是不是泪水不再为你流。原谅我,说好不去哭泣,说好要微笑。可是请你找个理由,让我可以平静,找个借口,让我能够接受,好不好?
不再去追究谁对谁错,只是彼此不适合。希望你还能记起我,记起我粉红色的日记本。就能让我紧握最后的坚强……
匆匆而去,转而爱已疲惫。谢谢你给了我最真实的回味,给了我最安全的依偎,把所有的烦恼自己背。是自己不够坚决,徘徊不向前。才让你不知所措。在心酸里多了一份芳香的味道,那是因为我已经学会了口是心非不去落眼泪。就算我觉得难过,也能够懂得给自己一些安慰,一些鼓励,即使没有你,没有了我们在日记本上的悄悄语。我仍旧会习惯,习惯一个人的感觉和无奈。
给昨天的自己一个拥抱,让从前踌躇不进的'身影远去,学着诚实一点,爱不爱不过一念之间,虽然用尽了力气,也未必如愿,毕竟离开了才会感到曾经的拥有。也称得上是残缺的美好。即使,有那么一点点勉强……
我想有一天我们都可以忘掉,往昔的画面不再是一种束缚。会伴着伤口,慢慢地变好。破碎的距离总会被时间粘合,而拉近不会模糊。
当彼此不再做折翼的天使,和昨天的自己面对面……让抽屉成为粉红色记忆的驻地,永远停滞。将那份尘封的爱,抛向我们曾经许诺过的雨中,和着眼泪,化作彩虹微笑…… 飞跃了时间的局限,拉近地域的平面,紧紧相连。
恒久的地平线,和我的心永不改变。
这一天,小绵羊找到了小山羊说:“小山羊,我们去采野花玩好吗?”谁知小山羊上下打量了小绵羊一眼之后,不屑一顾地说:“我可不想和你玩儿,你还是自己去玩吧!”小绵羊不明白地问:“为什么?”
小山羊很不礼貌地说:“你的大尾巴太难看了!”小绵羊扭头看了看自己的尾巴,它又宽又大,沉甸甸的。
小山羊又对着自己的伙伴嘲笑小绵羊说:“你们看它的'尾巴,真像个大口袋!”小山羊都哈哈地笑了起来。小绵羊闷闷不乐地走了。
转眼间,草原的冬天到了,一夜之间白雪把整个草原都盖住了,草原像穿了一层厚厚的棉衣。
小山羊因为吃不到干草,饿得肚子咕咕叫,于是,它迎着风雪来到了小绵羊的窝里。
小山羊一进去就发现它们还剩好几捆干草呢!“我们的干草已经吃完了,你们为什么不吃呢?”小山羊诧异地问。
小绵羊回答:“我们的大尾巴就像我们的粮仓,夏天多吃些,冬天就不愁了。这里有几捆干草,够你们拿走过冬了。”
小山羊兴高采烈地说:“太谢谢你了!”可它又惭愧起来:“对不起,我以前不应该嘲笑你。”小绵羊说:“没关系,以后要改正哦。”之后,它们俩成了最好的朋友。
看来,那些难看的东西不一定是没用的,甚至比好看的东西用处都多。
作者是耶鲁大学的教授,他对名校的学生有个洞见:那些习惯竞争的精英(或者说做题小能手们),往往将理想职业定位咨询或投行,不仅是因为那是被无数人验证的康庄大道,更是因为这条路困难——那些精英已经习惯了从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安全感、只有自己付出很大代价拿到的东西、才能给他们安全感。
德雷谢维奇把精英教育比作是一场游戏,玩家们拼命刷自己的资历让自己脱颖而出,而竞争的结果是录取标准的水涨船高,并且这个游戏还会惩罚那些不愿意进入这个游戏的人。
“优秀的绵羊”,是指毕业于哈佛、耶鲁这些世界名校的学生,这些名校在今天已经成为“优秀”的代名词。作者认为,这些外人眼中的天之骄子非常优秀,但他们内心非常脆弱、迷茫,缺乏独立的思想,往往屈从于父母和外界的意愿,一味追求功利,他们就像是一群绵羊,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前进,成为一群“优秀的绵羊”。
常青藤名校的学生, 给人的印象总是德才兼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充满英雄主义和冒险精神。德雷谢维奇在常青藤名校工作了24年,光在耶鲁大学就任教了十年。辞职后他深刻反思了美国名校的教育系统,提出一个观点说美国名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优秀的绵羊,优秀虽然优秀,但是培养出来的是相同模式下的学生,缺乏独特性。
德雷谢维奇说美国名校其实搞的也是应试教育,而不是外人认为的素质教育。常青藤联盟最早是一个体育赛事联盟,就是一个美国上层社会子弟一起上大学的地方。这些上层社会人士觉得有必要创建一个联盟,而且最好只招收上层人士的子女。但是后来受到外界压力逐步开始对外开放,调整招生标准,以保证为大学生活学习提供多样性。他们既重视应试教育,也重视素质教育,但这些素质最好是具有一定的贵族气质、美式传统精英阶层的素质,比如体育特长、小提琴、击剑、之类的。但这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品格,而是确保精英学生的录取比例。
想要进这样的学校,要么学习成绩非常好。要么成绩稍微差一点点,但是有其他特长非常强。可以偏科,但是得足够偏。如果面试时说自己要获得了什么奖项,必须是全国性的大奖,小提琴要是国际水平,体育特长得达到奥运冠军的水平,虽然你的大学先修课不是特别的出类拔萃,但也得比绝大多数人要优秀。这样招生办才对你大学能顺利毕业有信心。
为了上哈耶普这样的名校,家境可比素质要重要。因为历史上这些名校都是由上层精英出钱资助建立的。学校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彼此的孩子能够建立关系,等以后孩子毕业可以继承家产。常青藤建立之初,一些年来都不招平民子弟的。他们采取的措施是要求会希腊语和拉丁文。但是美国的普通高中根本不会教这些课程。这就相当于变相使用技术手段,把普通学生排除在外。
而且直到今天,这些名校仍然热衷尽量多录取高收入家庭的孩子。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大学的使命,其实是把青少年变为成人。读大学并不是为了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而是为了寻找自我,构建更好的自我,创建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教育的作用是不断向孩子提问,他是什么样的人,未来他做什么样的职业,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只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都忘了教育的真正作用。
大学四年是青少年向成年转变最黄金的四年,是走向社会生活的缓冲带。我们要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学会思考,具有质疑能力。
书中提到:“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最核心的能力是分析他人观点并阐叙自己观点。”说到底还是要学会思考,要有自己的思想。不然的话就会人云亦云,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网上的一些观点所左右,盲目跟风。
生活就是对生命体验的一个过程,要去倾听并追求自己内心的声音,要活在自己的心中,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中。
每一步总有一个适合的部分,学着生活中的每一处的点滴记忆;跑跑步出出汗健健身从肉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奋斗中的每一天都是在学习、在找寻中逐步完善。
罗素有句话“参差百态乃幸福本源”。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人是公平吗?还是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人是公平?每个人生来有自己的优势劣势、环境和物质不决定教养,只有你自己能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公平不公平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出一条有自己人生意义的一条路。
愿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