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是初三学生最后的复习,他们可谓进入了白热化和甚至是超负荷的复习状态,教师也期望学生们已经对于初中阶段所有文体阅读思路和相关知识点都已熟练掌握。但是,现实和理想总存在着差距,特别是多门学科教学复习的超时超量导致彼此覆盖,再加上学生阅读存在着千差万别,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终究是参差不齐。本堂复习课的预设是想通过以经典议论文《谈骨气》的`课堂分析,再一次强化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点,着重帮助学生对于论证过程的认识,尤其将论证细化为论证结构、论证内容(特指论据)和论证语言三方面的品味,最后以练习进行课堂评价。论证,是议论文的关键,它的成败决定了论点是否成立。当然,论证涵盖了众多内容,大到全文框架的构建,小到论述语言的组织,当然,最离不开的是论据的选用和呈现。教学结果证明:贪多则嚼不烂,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和考情,论证的三个组成在本堂课上其实只能够也只要完成一项。课后反思发现自己的胆子很大,但学情考虑不周,再加上没有将考情纳入备课,导致课上得喜忧参半。课后发现网络上魏书生、钱梦龙等教学大家对于《谈骨气》的教学实录都是三课时,可见自己备课时的教学目标不切实际了。而且,初三学生的最重要的使命便是升学。
吃一堑,长一智。我由衷的感受到,也是提醒各位指导团同仁,教学目标真的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与效益的基础,因为教学目标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的深广度等,它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并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还尤其是强调一点,教学目标要小,要实,这样的课才能有上的价值。所以,希望我们所有的课都一要紧扣课程标准,让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不管教学如何设计,都必须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都不能脱离这个中心;二要紧扣考纲,因为它把范围具体到每一个基础知识点,考纲对指导学生学习,尤其是应试有指导性作用和价值不容置疑,实现教学与应试的双赢,那么我们就成功了。
1、各种造型优美的桥,给人以方便。
各种造型优美的桥,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以美的享受。
2、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连夜向泸定桥奔去。
3、泸定桥的木板被敌人抽调了。红四团的战士仍冲到了桥对面。
4、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一个好人的心能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5、()不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失去了也不可惜。
6、一个人()不能从小事做起,()不能实现大的愿望。
7、()多读书,读好书,()能和书交朋友。
(二)把句子写具体(扩句)。
1、老师走进教室。
2、铃声响着。
3、我把鱼钩摘下来。
4、水面泛起波纹。
5、雪下了一夜。
6、妇女手里攥着麦穗。
7、大家表演节目。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此人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不变)
我们从集邮中得到的好处,难道抵偿不了我们付出的代价吗?
翻开精美的集邮册,难道我能不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吗?
古代精美的青铜器哪一样不是我们祖先劳动的硕果?
我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一件小小的屋子呢?
2、我看到一片青翠的大草地。(改为打比方的'句子)
3、太阳一出来,大地上的雾全散了。(改为拟人句)
柳树被风吹动。(拟人句)
4、那欢乐的叫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改为“被”字句
5、周围风雨大作,闪电划破了像铅块似的漆黑的天空。
这句话把比作
??像??似的??
6、三个妇女正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捡拾麦穗。
缩句:
人们终于登上了千百年来心驰神往的月球。
缩句:
窗前的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面目清秀的盲姑娘。
缩句:
7、雨点从天而降。(改成夸张句)
8、我们经常在教室里讨论数学题。(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9、胜利属于这样的军队。(改成反问句)
10、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薄云,照在海面上。(改成比喻句)
一棵棵榕树,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向我们飞过来。
按要求写句子
1.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l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组成两句意思不同的话。
话他说的对不完全
(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改为转述句
4、这场电影我一定去看。(改为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原意
5、用“蜡烛”造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拟人句: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用感叹号表达的句子。
1、我请你来。
2、这幅画很美。
3、那个法国女孩的心愿既美好又纯真。
4、西蒙死得很惨。
5、一颗种子的力量有这么大。
二、按要求改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反问:
双重否定句: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反问:
双重否定句: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反问:
双重否定句:
三、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四、把下列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我请马老师。马老师讲故事。
2、渔夫叫桑娜。桑娜去抱西蒙的孩子。
3、老板娘叫我。我收拾一条鱼。
4、同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
5、妈妈买补品。补品送给奶奶。
五、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4、小红,把窗关一下。
六、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每题在括号里写出。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2、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
3、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4、许多小枞树披着浓霜,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5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6、春在哪里?春在操场上,春在教室里。()
7、他家的房子可小呢,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Ⅰ、阅读训练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其中又以[ ]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
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5、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6.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7.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课外阅读
(一)①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物种将濒临灭绝。很多物种现在就遭到危险。橙色皮毛的猩猩(因其脸像人脸,被称为“森林老人”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惟一的一种大猩猩越来越少,只能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找到。
……
②为何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呢?有一定的原因。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将硬木木材运往各国销售。顺便说一下,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每年用木材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
③在雨林区,砍掉树木、兴建牧场的做法也很普遍。然而这种做法的效率极低。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人们都不会想到,雨林的土壤居然又薄又脆弱,几场大雨可冲走所有的表土。用不了几年时间牧场主就得放弃原来的牧场,去寻找新的牧场。
④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
……
⑤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和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气含量。其次,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11.选文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
1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3.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4.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警示人们增强环保意识。
一、考点解读
新课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因此,说明文的阅读考查往往突出下列考点:评价考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考查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的能力;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考点分析
年份题型分值比率考查知识点备注
2005年
2006年说明文阅读1510%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谈阅读后的启示
2007年说明文阅读149。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三、复习策略
近年来,选自课外的说明文,大都体现研究成果的先进性、联系生活的广泛性、说明语言的可读性,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因此,说明文的阅读复习要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文体特点。要熟悉说明文的特点和有关知识,明确说明的对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及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明确阅读目的,快速筛选信息,根据要求或摘引文中原句或自行组织语言回答。筛选信息就是扣题阅读文章,在相应的段落里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整合,概括要点。
3、重视“开放题”的答题训练。说明文中的开放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常见的有:感悟题,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补充题,即联系上下文,补充一句或几句话;仿写题,联想、想象题等。这种题型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
四、配套习题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归纳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事物或事理为主要内容,它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或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首先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其次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即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所以说关注文章标题,把握中心句、寻找关键句是我们迅捷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当然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的语句,甚至在显著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研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研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
(二)、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用等。运用了这些说明方法,能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性的内容形象化。
1、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能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有时为了醒目,引起读者注意,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但有时文中出现的一些带有这些字样的叙述性的文字,并不都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须加以鉴别。
2、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3、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般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的几倍(几分之一)”、“……大似……”等字样,但也不尽然。关键是仔细阅读,细心辨察,才能掌握其特征。
5、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说明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6、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多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7、作诠释:即对说明对象作出通俗地解释,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
8、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9、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谚、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生动。
体会文章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时,要注意其前后方具有领起作用的概括性语句。作者一般会在使用说明方法之前或之后,尤其是在连续使用多种说明方法之前,用一句概述性的话领起,表达出自己的一种见解,随后才使用说明方法来更好的阐释它。阅读时只要找出这句概述性的话,通常就可以知道运用的说明方法具体所起的作用了。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时,一般模式为:运用某说明方法,具体(根据说明方法选用加点字)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征。
(三)、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
一般讲,在介绍对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方法等的时候,常采用这种顺序。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运用时文中一般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空间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如介绍建筑物、名胜等,多以此为序。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到用途六类。
值得注意的是,说明顺序应局部理解,整体把握。一篇说明文往往不仅使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会根据说明的需要将几种顺序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把握局部的说明顺序,又要把握文章的整体说明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性文章一般都很讲究条理性,这种条理性,在书面表达上常常表现为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表示先后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总括性的词语“总之”、“总而言之”、“总的来说”;表示一些结论性的或结果性的语句,如“证明了”、“表明了”、“反映出了”、“标志着”,发现这些词语出现一定要有警觉,最好用笔圈点起来,对这些词语利用得好,就可以使自己看清文章的层次顺序和逻辑关系了。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五)、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特点首先是“准确”,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随着近年阅读文本的变化,一些带有文学性、文化性倾向的文本,则可能同时具有“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为,(1)合理使用修饰、限制的词语,使表意准确、严密、科学;(2)准确选用同义词,使表意立体而精确;(3)恰当运用模糊语言。除了用科学、准确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如“左右、上下”等;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事实,用表示推测的语言,如“可能、也许”等。这种看似模糊的语言,实则反映了事物的客观存在。
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重要的是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结合起来,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辨析理解,切忌“就事论事”。
解题的基本模式:某词不能去掉,因为某词的意思是……,这样运用的好处是……。
测试卷:
遵义市2007年初中学业统一考试试卷
微波武器 冯永平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伤人员。其***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好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
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隐形武器能够隐形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隐形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3分)
答:
2、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伤对象。(4分)
构成:
***伤对象:
3、在文中找出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①说明方法:
②举例分析:
4、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答案:1、说明了微波武器的***伤力(答“作用”或“攻击作用”也给分)(3分)2、构成: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伤对象:①***伤人员②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③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答对“构成”给1分答对“对象”给3分。共4分)3、①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②示例:第四段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微波武器的攻击目标非常多。(答对两种说明方法给2分,举例分析正确给2分,共4分)4、不能删去。加上“可能”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就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语言表述不准确。(观点正确给1分,分析准确给2分,共3分)
山东省
滨州市二〇〇七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海底飞船
(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底。
(2)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当需要上浮时,它抛出第2个配重块,同时向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
(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5)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6)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
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 (2分)
2.选文条理清晰,第(3)段说明的内容是: 。(2分)
3.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方法,说明了
(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3分)
4.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5.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3分)
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
链接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答案1.(我国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
[评分标准]本题2分。答“载人潜水器”不给分,无括号内文字亦可。
2.“海底飞船”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评分标准]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3.举例子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评分标准]本题3分,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
4、“大体上”是限制性的词语,表示这是大致的分类,还有其他的类型;随着技术的不
断进步,可能还会产生新的类型。这个词语的运用增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本题3分,酌情给分。
5、示例:加快深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对我国发展至关重要。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我国海洋安全存在着危机;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加快深海科技研究,为中华民族的腾飞、祖国的富强提供强有力的资源和安全保障。
[评分标准]加快研究的重要性、海洋资源的丰富、我国海洋安全的危机各1分。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1)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说明文中的`关键词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能够辨别、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能够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能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
1、整体感知材料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一般来说,在答题前至少要通读两遍文章。第一遍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捉信息。这一次一般最好不带题目,在自由状态下获得基本信息,诸如作品的类型、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等。第二遍再依题读文答题,找出题目在文中涉及的段落内容,细加揣摩。有了第一步的归纳信息,解题时定向就更明确了。
整体感知阅读材料,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内容要点;
②、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
③、联系试题,突出目的性和针对性。
2、筛选整合信息
明确阅读目的,快速筛选信息。筛选信息就是扣题阅读文章,在相应的段落里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整合,概括要点。这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中考现代文每年都要涉及的考查内容。筛选和整合信息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
②归纳、整合筛选范围的内容,发掘其隐含信息。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要对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归纳、整合应从确定范围内的关键句入手,进而发掘其隐含信息。
概括要点主要有三种形式:①摘引文中原句,即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作为答案。②选取文中的重要词语,组成符合要求的答案。③根据要求自行组织语言,自行概括。
3、重视“开放题”的答题训练。说明文中的开放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常见的有:感悟题,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补充题,即联系上下文,补充一句或几句话;仿写题,联想、想象题等。这种题型注重题目的开放性和答案弹性,是平时学习的拓展和迁移,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创新空间。这正响应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即“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测试卷:
随州市2007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面对全球变暖 普通人的“节能帐”该怎么算
①2007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②自从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量二氧化碳。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令地球温度“节节上升”。
③科学家们预言,气温不断升高将在未来20年至90年间导致成千上万的人被洪水“逐出”家园,出现疾病流行、食物和饮用水缺乏等严重问题。
④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计划于4月初发布的有关全球变暖的报告草案说,如果在几十年中,人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让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停留在一定水平,那么多数坏的影响都能避免。
⑤全球变暖的直接诱因是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其实,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稍微加以注意,算上一笔“节能账”,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⑥比如,可以选择把空调室外机装在阴凉处或配以遮阳棚,运转效率就可以提升10%;冬天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摄氏度,夏天调高2摄氏度,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或者把家中的单层窗户换成双层从长远来看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冬天时双层窗户能避免家中一半的热量散失出去。
⑦家中使用的白炽灯泡别小看,也会浪费不少能源。有调查显示,全世界有20%的电力消耗在照明上,其中40%的电力是老式白炽灯泡消耗掉的。
⑧在发光量相同的情况下,节能荧光灯不仅比白炽灯省电75%至80%,而且使用寿命更长。假如全球都换掉老式白炽灯泡,就可以通过节能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7亿吨。
⑨购买节能电器,同时尽量别让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多使用电器上的开关按钮,直接关闭电器,而不要只用遥控器一关了事。因为如果电器处于待机模式,就要白白耗费40%的电量。
⑩喜欢驾车出行的朋友只要略微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也可以节约不少能源。例如,缩减开车次数,或是给轮胎打足气,别让发动机转速过高(即尽可能提前一刻换挡变速),及时清理车中杂物减轻车子载重等小措施,从而减少油耗。
○11其实,只要有了算一笔“节能账”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比如重复使用购物袋,多选择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等。全球变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个人的小行动也能改变世界的大气候。
1.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答:
2.文章第⑥~⑩段列举了大量的生活实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文章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
4.据专家预测,当地球气温升高4℃时,北冰洋所有的冰盖消失,海平面随之上升12米……结合本文有关内容,发挥想象,谈谈人类那时将会面临哪些灾难。(3分)
答:
5.作者认为,“只要有了算一笔‘节能帐’的心思,人们还可以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找到更多节能的高招”。请联系日常生活,列举出2种文中没有提到的节能小点子。(4分)
答:① ②
答案:1。“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浪费制造了大量不必要的温室气体”。
评分标准:只要扣住“人类活动”即可,2分。
2.为了说明普通人只要在生活中稍加注意,算上一笔“节能帐”,就能节约不少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评分标准:意思接近即可。2分。
3.不能去掉,因为“大部分”表明不是全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温度上升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太绝对。意思接近即可,3分。
4.评分标准:只要扣住第③段相关内容,想象合理即可,3分。
5.示例: ①随手关灯;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尽量少用空调等。
评分标准:只要是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方法措施即可。写出一个2分,计4分
加入中考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
(2006年福建省厦门市)
海上花园里的生态***手
①厦门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上花园”,先贤曾诗赞其“一城如花半倚石,万点青山拥海来”。然而,这座林木茂密,花卉缤纷的“海上花园”,却时常有外来生态***手伺机侵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就是两个有着美丽面孔的外来生态***手。
②猫爪藤是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因其叶子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三枚小钩状卷须而得名。160多年前,猫爪藤作为观赏性植物从原产地美洲引入厦门。想当初,红砖楼房外,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确也是一道风景。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猫爪藤便渐渐暴露出其生态***手的真面目。繁殖能力极其旺盛的猫爪藤,借助强劲的海风将其种子四处传播。生根发芽之后,不仅其发达的根系会疯狂地与其它植物争夺养分,而且坚硬、锋利的“猫爪”还能紧紧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而后它再向四周扩散,攀援周围的其它树木并覆盖,最终导致成片的树林死亡。在我市受猫爪藤危害较重的鼓浪屿,许多古树名木被猫爪藤裹缠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③猫爪藤的胡作非为让人忍无可忍,但铲除猫爪藤却并非易事。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上个世纪90年代初鼓浪屿就开始清理猫爪藤,到2004年7月清理面积已达12万多平方米。尽管如此,形势仍不容乐观,要防止猫爪藤重新在鼓浪屿蔓延显然还需要旷日持久的艰苦斗争。
④“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容貌比“猫爪藤”更姣美。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这种花原产于北美,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平均每株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经风、鸟等途径向四周扩散,只需3年时间就能迅速成片。生长过程中和其它植物争光、争肥,肆意排挤其它植物,最后导致在它生长区域里的其它植物一律消亡。1935年引进后短短几十年间,这种花已在许多省市泛滥成灾。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现在这种花在上海的繁殖面积已占调查面积的54。3%,近20年来上海已有30多种土著植物因这种花的排挤而消亡。
⑤前一两年,“加拿大一枝黄花”也悄悄潜入厦门。2005年,我市有关部门组织过调查,发现东孚、集美等地有五、六个场(圃)种植这种花,种植历史有1年以上,面积约200亩;而我市的花店一般也都有销售这种花。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⑥“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当初都是作为观赏性植物被有意引进的。在引种地区,这些植物不再受原产地各种天敌的威胁,生长的环境阻力变小,繁殖速度极快,最终成了生态***手,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
1.通读全文,把握事物特征:
(1)从文中摘录表现“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美丽面孔的语句各一句。(2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为什么用“生态***手”一词来称呼“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2分)
2.有人认为,文章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划线处都以鼓浪屿为例,显得累赘,可删掉其中一处。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你的理由是什么?(3分)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然后结合语境分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所幸,在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27.文章结尾说“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带给本土植物的是生存的危机,带给厦门人的则是“深沉的思考”。下面链接的是几位市民颇有代表性的想法,你赞同哪一位市民的想法呢?请具体说说理由。(4分)
【市民甲】可采用“生物防治法”,引进天敌,治理“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市民乙】应保护和培植本土植物,不要盲目引进外来植物,以维持本土植物多样性。
【市民丙】应尽早建立外来生物入侵的预警机制,早防早控,确保生态系统安全。
【参考答案】1.(1)(2分)
例如:[猫爪藤]常绿的猫爪藤沿着庭园栅栏疏密有间地攀爬着,鹅黄色的花不时从青藤间探出。 [加拿大一枝黄花]它有着小向日葵般的花梗和鸡冠般的黄穗,与其他名花相配非常好看。
要点与评分:扣题摘录,句子意思要完整。每句各1分。
(2)(2分)
例如:(生态***手指的是毁灭别的生物的某一物种)。“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自从引进本土后,由于缺少了原产地的天敌,繁殖过快,与本土植物争地、争肥、争光、争水,挤占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土植物灭绝,而且“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旦泛滥成灾则极难清除,所以称它们为“生态***手”。
要点与评分:扣住“危及本土植物生存”这一要点2分。
2.(3分)
例如:不赞同。第②段举鼓浪屿为例,能具体说明猫爪藤对其他树木造成的严重危害;第③段举鼓浪屿为例,则能具体说明猫爪藤极难清除。两处虽都以鼓浪屿为例,但具体的说明作用却不相同。。
要点与评分:明白两处的不同作用3分
3.(3分)
例一:“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野生存活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符合实际情况。
例二:“野生”一词指野外生长的,排除了人工栽培的现象。
例三:“在调查中”强调事例的真实性,排除了胡编的可能性。
要点与评分:找出符合题意要求的词1分,结合语境分析2分。 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4.(4分)
例一:赞同市民甲的想法。“猫爪藤”和“加拿大一枝黄花” 成为生态***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天敌的威胁。若适当引进其天敌,它们生长的环境阻力会变大,繁殖速度会变慢。这样就不会对本土植物的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了。
例二:赞同市民乙的想法。这种方法简便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有效防御外来植物的入侵。而且市民对本土植物有一种亲切感,多培植本土植物可满足市民的情感需求。
例三:赞同市民丙的想法。早防早控,能防患于未然,。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因为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大量繁衍便很难控制了,消除它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要点与评分:一是观点鲜明、理由充分2分,二是适当联系文章内容1分,语言1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