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冬天终于过去了,春天踏着欢快的脚步来到人间。
寒风被赶走了,取而代之的是蒙蒙细雨。“沙沙沙”地飘向大地,仿佛在说:“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焕然一新。
岸边,成排的柳树刚刚吐出嫩芽,叶子小小的,绿绿的。真像是春姑娘的长发,悠悠地在风雨中飘荡。绵绵春风把小草染绿了,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各种花儿
争先恐后地开放了。红的、黄的、紫的、粉的……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会自己在风吹日晒的关照下竞相开放。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当然,如果没有那一片片青幽幽的小草的陪衬,花儿也不会显得多姿多彩。小草的叶尖上不时滚动着小水珠,像珍珠一般,要是太阳对着它一照,肯定会闪耀出珍珠的光彩。一棵棵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正在给自己穿上绿莹莹的衣服呢!
小河清清的,当绵绵的细雨落到水面上时,就会溅起一圈圈涟漪。
雨终于停了。公园好像被清洗过了一遍,很干净,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春天的公园真美丽!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杨梅树上一个个“淘气包”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像一个个“喝水”的小娃娃。可是,小杨梅每天喝,每月喝,都喝“醉”了!
成熟的杨梅是圆圆的,小小的,和荔枝差不多大小,可刚长出来的杨梅却像小弹球一样大小,差距很大。
杨梅先是绿色的,渐渐变为粉红,成熟时就变成“黑”色了,因为红的太过火,所以就像黑的。
刚结果得杨梅酸酸的,但成熟了就甜甜的了。有一次,奶奶摘了许多杨梅都被我一扫而光,事后我的牙连豆腐也咬不动了!奶奶告诉我,杨梅吃时再多也不觉得酸,但再吃别的东西,才知道牙已经被酸倒了。
春雨时节,故乡集市上的人们都在家门口摆着一大筐一大筐的杨梅,有的人坐在杨梅筐前,吆喝:“新鲜的杨梅,不酸不甜不要钱!”来江南水乡游玩的人都会买一些杨梅回去尝尝。
啊!我爱故乡的杨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时间流转到了20xx年,我,已是一名科学家了。
那天我突然很想回故乡漳州去看一看,说走就走,我与我的机器人助手上了私人小飞机,机器人助手利落地按了几个按钮,飞机就无声而平稳地起飞了,显示屏上显示“中国福建漳州,预计时间30分钟”。这是我研制的第十六代私人用小型清洁能源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
30分钟后飞机飞越漳州水仙花大桥上空,缓缓落地。我四处望了望,多年未归,故乡变化极大,原来散落的小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摩天大楼;九龙江江水清澈,一只只小鱼在水草间欢快地游动,仔细一看其中还有好几只是我发明的净化水质、清除垃圾的“清洁工”仿生机器小鱼;不远处的草坪上几个机器人正在种植花卉。
我信步走到当年的“城中村”,以前这里可是出名的“一差一多”,就是环境差、噪声多。可现在却截然不同了,宽敞的道路上行驶着新能源无污染静音车,道路两旁种植了高大笔直的玉兰树,人行道边的花坛生长着美丽的花儿,散发出阵阵的香气,是我记忆中的甜美芬芳,只是更清新,更新鲜。我低头细看,原来花坛中都夹杂着“间谍”——降音空气净化机械花,这种仿生花不仅美丽永不凋零,最重要的是还能净化空气,降低嗓音。突然空中飞下几只“小鸟”停驻在花坛上方,我走近了它们也不避不让,哟,原来是智能园艺养护机械鸟。“小鸟”们会根据花草的生长状况,从背包里伸出小剪刀对花卉进行修剪,而且它们还能“识别”真花和降音空气净化机械花,只对真花修剪。修剪完花草“小鸟”们飞高,扔下一个个小“炸药包”在半空中炸开,五彩的粉末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喷洒在花坛上,雨停后,小花就吸满了水,在微风中摇曳绽放。雨水全部洒在花坛里,一滴水也没洒露出来。我知道那些“炸药包”不仅有凝水功能,那些五彩粉末还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及病虫害防治药物以守护植物的健康。
天色渐晚,我在路边找了一间饭店,点了碗牛肉面,很开心地发现这家店经营的是我发明的“超级牛肉”。这种肉比传统牛肉口感更好,营养也更丰富。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食用需要,解决地球生态压力,这几年我发明了不少超级食品,像今年研发的“一口饱”牛奶,喝上一小口就能令人饱腹,而且营养相当丰富,一口牛奶就可以满足人类一天的营养需要。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我依依不舍,哦,再见,我迷人的故乡……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侯,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