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六年了,我们的小学生涯已结束了,在这里我有很多很多话想对大家说。
在最后一学期绩大大下滑,因为这个,陈老师不知道生气过多少次,着急过多少次,老师的全力以赴让我们真正到要努力读书,在这次毕业中,我们终于取得了好的成绩。我们终于能让陈老师欣慰了,同时我们自己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除了陈老师,为我们默默奉献的还有孔老师。在复习期间,孔老师每天都会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为我们写复习资料,而且孔老师知道我们学校压力重,经常会逗我们开心,我们这些小孩就不希望死气沉沉的学习,而孔老师就颠倒了这一概念,因为他付出,所以我们应该回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谢谢你们。”
6年来,我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过。在一次次拔河比赛中,我们齐心协力。在一次次的野炊活动中,我们一起欢笑……这一切的`一起都将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不久后,同学们就要到新的学校读书了,我们再也见不到这24张熟悉的面孔了,在这里我祝大家:笑口常开,学校进步!同学们,挫折只会使我们更坚强,这次考试觉得不满意的同学们请不要灰心,我觉得我们不能从分数的角度来判断我们是否优秀,只要留住实力就好有爆发的那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我的母校悦来小学,再见了!
重庆渝北区悦来小学
“唉…我昨夜在告示上看见可汗真在大规模地征兵,军书有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已人到老年,身体哪能还打仗啊!唉!我没有成年的哥哥,看来只得自己出征了。”她一边想着一边无心地织着布。
于是,她在各地买好了出征所需的物品,便告别父母,奔赴战场了。
经过两天的路程,她终于到了战场上,心中甚是想念父母,但在战场上,她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就没有那么孤单了。
经过几次战争,她已疲惫不堪,但她极力忍受着,心中只想快快打完仗,赶快回家。
回家了!她见到了亲人们熟悉的脸庞,他们见了她都忙得不亦乐乎,父母出门迎接她,姐姐忙着打扮自己,弟弟忙着磨刀,准备***猪羊,这一切都令她太开心了。
“换岗了!快起床!”“怎么又是战友的声音?我不是回家了吗?”她睁开眼一看,刚才的一切居然只是一场梦!对于这场梦,她感到无可奈何,只得去站岗了。
一晃就是几十年,木兰终于凯旋而归,她见到了可汗,可汗问她想要什么,木兰说:“我不要官位,也不要钱财,只想要一匹跑得飞快的马,快快送我回家。”可汗很赏识木兰,想要留住她,但木兰很坚定,他只好赏赐了一匹千里马,送木兰回家了。
木兰回家后,就如同她梦中一样,亲人们都流下了热泪,纷纷忙着为她接风洗尘,木兰热泪盈眶,她想:“曾经替父出征是对的。”走进自己的房间,她脱下了打仗时的战袍,穿上了自己好久都没碰过的衣裳,对着镜子梳理着头发,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她想:“十多年的\'风霜让我已不是一个懵懂的女子了,而是一个能自己保护自己的女人了。”梳理好后,她打开门一看,许多战友已站在门外,他们都吃了一惊,一起打了十多年仗,他们还没发现她是个女人。
一位大将军见她竟然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便单膝跪地:“木兰,与你同行,从来没想过你是个女人,但你的优秀品质早已打动了我。嫁给我吧!”“可是……”木兰很害羞。“为什么?难道靠我们十多年的友谊,还不够吗?你如果不答应我,我就不起来!”大将军坚定地说。“嫁给他!嫁给他!嫁……”战友们和亲人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那……那好吧。”木兰虽然很害羞但还是同意了。父母都很开心,忙着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准备把木兰嫁给大将军。
选定的日子到了,木兰和父母刚团聚却又要分开了,木兰流下了热泪。“别哭,要笑。今天是个好日子啊!”母亲擦去了木兰眼角的泪水。迎亲的轿子来了,木兰热热闹闹、风风光光地嫁人了,这都是因为她勇敢、孝顺、不贪图名利才获得了幸福。
木兰有这么多优秀的品质,那么谁说女子不如男呢?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旅行的终点,我们可能什么都无法拥有,可是我们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初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能感受到其身后的文化功底,是什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章能够吞吐千年,博通古今而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一种修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处不在见证着他那沧桑而深邃的足迹。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当你坐的船缓缓地行驶在流水间,左右两侧的房屋,依稀升起几处炊烟,依托在岸边的石踏延展到了门前,水中的杨柳,炊烟的倒影随着风儿摆动的弯弯曲曲,给人一种很宁静的视觉享受。眼帘的事物,一切都是那么静谧,似乎只能听到缓缓地流水声。江南的小镇没有雀桥、乌衣巷的沧桑感,仅有的是那一份淡泊。江南的小镇也不屑于荣华,所以没有磅礴的气势,有的只是幽幽的山林,悠悠的水流,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曾有过升沉荣辱,只默默滋养一方土地,养活一方百姓。在现代,这样的地方很少了,似乎这已经成为了每个人所追求的一抹宁静。
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中国文人艰难心路历程的“青云谱随想”。优美的文字在脑海中荡漾,仿佛眼前就是他笔下的山水之间。八大山人那高雅精美却不沉沦于世的笔墨趣味画作,那些燃烧着画家身心的画作,向人们展示着一个个坦诚的生命,才使得以传世,成为历史的永恒。一个和尚留下了一个最根本的身份:杰出的画家。他的名字叫朱耷,又叫八大山人,他是朱元璋的后代。随着王朝的腐败,其只能只身躲在冷僻的地方,来逃避改朝换代后的政治风雨,用画笔来营造一个孤独的精神。朽木,衰草,寒江,无一不成为其笔下的神作。这就是一个艺术的人生,用自我来绘画文化的人格和文化的良知。
一个个古老的物像,大漠荒荒黄河礼貌的盛衰,历史深邃苍老之感见于笔端的“阳关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时,“劝”的不再是“君”,是淡忘中华文化的人。中华文化,中华废墟,正如阳关。曾几何时,中国是何等的辉煌,圆明园,阿房宫,莫高窟,这些哪个不是我国的璀璨明珠,究竟是什么把这些都带走了?是贪婪,是人们无止境的贪婪,是封建思想的懦弱,是他们的畏惧。还好,中国从一断断苦难岁月中走了出来,可是谁记得我们曾有多少画,比蒙娜莉莎早不知多少年的绚烂;我们曾有多少书,流传千古却又毁于苦难的哲思;我们曾有多少楼,留下亘古墨客鸿篇巨制的史诗;我们曾有多少人,鞠躬尽瘁又挥墨洒血的美丽。
都说人生像一场旅行,文化何尝又不是呢?里头夹杂着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在它们的背后会有如此深层的涵义。一种从未有过的穿越历史感油然而生,许多历史的文化绽放开来,不免让人去接触,让人去感慨,在跋山涉水中寻求文化的足迹,去感受中华伟大而又急剧吸引力的文化,深成的脚步在文化大道上发出脚步声,远处传来扣响中华文化的大门。让我们一齐去感受文化,追寻文化,就如同旅行一样,一路上的风景就是文化的收获。
在广褒的中华大地上,漂泊流浪的余秋雨先生越过山盘水座,踏雪飞鸿,在文化的苦苦旅途中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一种苦涩后的回味,一种焦虑后的会心,一种冥思后的放松,一种苍老后的年轻,一种文字激昂的大气,一场细致精巧气可吞天下的深刻评述。这便是《文化苦旅》,便是文化的苦旅。
从滚滚黄沙的沙漠边塞,到秀丽清澈的江南小镇,作者把每一个地方描绘的惟妙惟肖,同样也让我感受到中国源远流长的人为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从《道士塔》,《阳关雪》中,让我看到了黄河礼貌的兴衰,写出了历史的深邃苍凉。《江南小镇》开始的那一段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那小桥流水的景象。凭借丰富的文化感悟力与艺术表现力,再现了匿藏于时间底端的深刻思考,开展了一场山水风物与历史精灵的远距对话。
余秋雨先生在书中说:“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联在一齐。”我想这或许是这本书叫做《文化苦旅》的原因吧。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我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功底,在他笔下,莫高窟,都江堰,藏书阁都是如此的与众不一样,在他笔下,那些过往的历史,就像是一幅凄美的画卷。“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每个人的一生对于自我来说也是一段历史,当我们走过一段路时,停下来回过头看看自我曾走过的足迹,总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而我们也在这遗憾中,坎坷中寻找这人生的真谛,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或许,我还未完全领悟作者的深意。或许,我还未真正读透这本书的内涵。然而,《文化苦旅》一齐苦苦的悲怆奏响了时代的绝响,警世亦憾人!
静静地合上这本书,仿佛也有了一种想要游历山水的冲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也想在山水之间寻觅着历史的足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