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我们来到老鹳窝观看大槐树移民情景剧。接着苗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大槐树的由来,我们才真正体会到,“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真正含义。
第二站,我们还来到大槐树移民村,了解到凡是小脚趾上有裂痕,或趾甲分瓣的都是山西移民。这个传说流传至今。
第三站,我们来到献殿看祭祀表演,有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还有一些祭祀仪式,祭祀用的瓜果还让我们品尝了呢,据说谁吃了这些东西会好运连连,福气多
多,我们都抢着吃呢。
第四站,观看完表演,我们就来到思乡阁写作,还有茶水让我们喝,真开心啊!
今天,我不但增长了见识,而且写了一篇好文章,东方作文的活动真好!
今天的天气格外晴朗,白云姐姐朝我微微笑,太阳公公向我招招手,无论什么都显得格外的和谐。在这个美好的日子中,我们去大槐树公园春游啦!
我们来到了大槐树公园,一从从的郁金香扑入了我的眼帘,它们真是千姿百态:有的正在“幼年期”,它象个害羞的小姑娘一样躲藏在花苞里不肯出来,但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将花苞拨开一点儿往外面看。有的正在“成长期”,它贪婪地吮吸着春日的阳光使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慢慢地长大。还有的正在“成年期”,它努力地将自己的身体张开,想让游客给它拍照,注意它……这些姿态不一,五彩缤纷的郁金香给大槐树公园增谈了几分美丽。
接着,我们走过了小桥,绕过了绿茵茵的草坪,来到了樱花林。瞧!樱花林多美啊!洁白如雪的花瓣包裹着金黄色的花蕊,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樱花随风舞动,洒在绿茵茵的草坪上,洒在大树下,洒在小河里。美丽的樱花点缀着大槐树公园,使这个花香四溢的公园更加美丽!
我们游览完了这些景点后,挑了个地方野餐,然后又恋恋不舍的逛了一圈,在夜的帷幕下,我们背着大槐树公园渐行渐远。我不禁看了看被我抛弃在身后的珍珠泉,心想:大槐树公园这块风水宝地我以后一定还来!
味道是奇妙的。它,是甜的,是美好的,不管童年有多远,它依然是美妙的。在我的世界里,童年已经时光穿梭般地流逝了,许多记忆都已经消失了。但有些回忆在我的脑海中永远抹不去,那,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些美好的记忆。
记得那时,我才三岁半,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那时候,我就已经可以看懂一些图画多的书了。我最喜欢看的是姐姐的美术书。我经常想:颜色那么多,像小精灵钻进了图画中,它们是怎么跑到里面去的呢?于是,我拿起了我“五彩缤纷”的“画笔”,开始了我“伟大”的“杰作”。
那时候正值酷暑天,我跑到大树下,照着书上的样子,在大树阴下的黄土地上画了起来。
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叶子沙沙作响,好像在给我唱歌伴奏,又好像在对我画的画发出赞叹声:“你画得真漂亮啊!”我抬头一看,那叶子是多么翠绿而又明亮啊,明亮得刺眼。 有时不想画画了,就埋下头来玩积木。树上的叶子依旧那么翠绿而又明亮得刺眼,我当时觉得那是很美,很美的。 小孩子吃过晚饭,便缠着大人给我们讲故事。大人们讲的故事对当时的我们来讲,是有趣的;对现在的我们来讲,是有深刻意义的。
落日的余晖洒在了树叶上,它们变成了金黄色。抬眼,能望见满树温柔的'金黄色已经悄无声息地沉睡了。
啊,童年时大槐树下的美好回忆,已经刻在了布满岁月沧桑的大槐树上,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刻在了我的心里。
我们的校园边上,有一棵很粗的槐树,算是我们校园里的一道风景。
我之所以对这棵树有好感,是因为在一年级,我和我的好朋友,总是在中午在这棵树下会和;我们的一切小游戏都是在这棵树下进行的——这又是一个可爱的游戏场所,遮天盖日的枝丫和茂密的树叶像一个大伞,遮在我们头上,一点也不觉得热。在夏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避暑场所。
我喜欢这棵槐树的绿,春天刚到,就抽出小芽芽,很是喜人。远远望去,原来黑条条的树枝出现了几点可爱的新绿,还有点发黄。近看,树枝上有一个个小团包,顶上冒出个小叶尖。
夏天,是最炎热的时节。而它,也是在这最炎热的时节,穿上厚厚的衣裳,为人们遮挡火辣辣的阳光,自己却默默地流着汗水,从没有一句怨言。
秋天,叶子纷纷落下,好似千万只飞舞的.蝴蝶,从树枝上慢悠悠,打着转儿飘荡下来,像是仙女撒下的小纸片,那么美丽。
这棵槐树,无论春、夏、秋、冬,总在为周围的人们服务着,我赞美这棵槐树,我赞美槐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全国的明代迁民遗址,有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年到明成祖朱棣永乐15年将近50年的时间里,共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 民,因移民多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所以被称为大槐树移民,当时移民主要迁至河南、山东、安徽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遍布整个中原地区,所以时至 今日,大槐树成为了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洪洞县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魂牵梦绕的老家。
洪洞大槐树下移民的故事,要从一首令所有炎黄子孙荡气回肠的歌谣谈起:“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是一段如泣如诉,传遍了大半个中国,凡有中华儿女的地方,都跳动着它那哀婉而又亲切的歌谣,它令诸多的黄河儿女梦牵魂绕。
大槐树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南部的洪洞县,是尧王建都之地,这里山川秀美,物华天宝,历史久远,人文荟萃。洪洞,古称神圣之邦,西周时为杨侯国,是山西第一大县。演绎八卦太极图的伏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女娲,统领四方的黄帝,禅让天下的唐尧,体恤万民的虞舜,都曾在洪洞留下深深的印迹。可以说,华夏大半部 文明史在洪洞浓缩,在这里,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液汁,难怪发生在洪洞这个神圣之邦的故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十四世纪中叶,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元朝统治者的野蛮征服和残暴统治极度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反抗四起,朱元璋为平定天下,连年征战,天灾人祸致使中原地区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据史书记载:豫鲁皖苏之民十亡八九,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燹灾荒,涂炭了生灵,吞噬了中原。
当一幕幕战争的悲剧在燕赵鲁豫轮番上演时,三晋大地却是另一番景象,远离战祸的山西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山西人口稠密,首推晋南洪洞一带。
面对中原地区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累年岁租不入的局面,明初的当务之急便是恢复发展生产,明统治者把移民屯田的目光投向了人口最稠密的山西,空前绝后的大移民不可避免的在这里发生了。按文献通考记载:明洪武永乐间,屡移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传闻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 资,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为移民聚合之地,于是,汾河岸畔那棵并不超群出众的汉槐,便以无与伦比的身姿,走进了历史的风雨,走进了岁月的沧桑,走进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移民,离开了故乡和亲人,却割舍不了浓浓的乡情。当年,许多苦难的移民含着热泪告别古槐,告别家乡,离开了丰沃厚重的黄天厚土,离开了富足安康的中原大地,再也看不到汾水岸畔的渡船,再也听不到萦绕槐园的鹳鸣,背井离乡的他们把对故乡的追忆,编织成一代代人期盼的梦,永远镌刻在古槐后裔深深的记忆中。
自移民的第一天起,移民后裔对故乡的思念就一天都没有停止过,故乡的一草一木,均深深镌刻进他们的心田。当他们恋恋依依、一步一回首,三步一徘徊,渐远乡井的时候,他们的泪眼最后看到的是那棵高大的古槐,是那古槐枝丫间一簇簇令人惆怅的老鹳窝,于是,大槐树和老鹳窝便成了迁徙者们诀别故乡时最后的标志。当时的移民从大槐树动身时,不少人或者纷纷折槐枝带在身边,或者带一把槐树的种子。把对家乡的情感,对亲人的留恋,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槐枝槐种上。为了表示对故土的思念,他们到了新的居住地,安居之后,便把槐树栽植在新居的庭院里、大门口或大路的旁边,辛勤的浇灌,精心的`培育。每当逢年过节,有的人还献上供品,烧香、叩拜,祈求先祖保佑全家平安。有的槐树干枯了,人们都不愿伐掉。现在,在我国的许多地方,特别是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一些地方,都保留着这种传统习惯。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当第一代迁徙者归根无望之时,面对故乡明月,他们谱不出逐水曲,唱不出游牧歌,脱口而出的是这首“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数百年来,这首古朴的民谣,慰藉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创伤,激动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心房,唤起过多少古槐后裔的向往。
今天,在明代移民遗址上,一座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拔地而起,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汾水岸畔,已经发展成为占地300余亩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海内外移民后裔寻根访祖的圣地。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由移民文化区、祭祀区和游客体验区三部分组成。
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漫步在校园里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特别是那两棵古老的大槐树,更让人流连忘返。
近处的大槐树,树皮粗糙高低不平,在树头上已经长满了黄叶,正在掉落,这一切让大槐树变成了金发苍苍的“老爷爷”。
远处的大槐树就大不相同了,树干挺拔,神气活现,像是一名老师天天盯着我们上课似的。
秋天给大槐树披上一身金袍,来迎接秋姑娘。满天飞舞的落叶像这个“老爷爷”的“金色头发”,有的像小船,有的像小伞兵,还有的像金灿灿的蝴蝶。
大槐树就像是我们的“保护神”!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