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一部皇皇巨着,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部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法国20世纪初的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这样称赞法布尔:“他观察之热情耐心、细致入微,令我钦佩,他的书堪称艺术杰作。”是啊!只因为他观察时的细心、他对昆虫那不灭的的热情,才会写出这么一部皇皇巨着。著名作家巴金则曾这样评价法布尔这部惊世之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世界上第一本《昆虫记》出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那是一本集自然科学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昆虫百科全书。当时的《昆虫记》全书共十卷,长达二三百万字。在《昆虫记》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特征和日常生活习性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这本书一出版就立即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着,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被人们冠以“昆虫的史诗”之美称,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界的荷马”、“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等桂冠,并因此书于19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我最欣赏的篇章是第二卷第五章的:绿色蝈蝈儿的故事。改篇章描述的是一种绿色的蝈蝈的特征与生活习性,写的细致生动,还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等的修辞手法。在七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上有一篇课文:《绿色蝈蝈》。它是《昆虫记》中第二卷第五章的部分内容。别人说:“课本上的内容精简易懂,让读者更能明白。与课本内容相比,则显得原文啰嗦复杂,内容较为枯燥。”可即使这样,我对原文的评价还是比对课文内容的评价更胜一筹。已做精简处理的改编文虽能更好地表现出绿色蝈蝈的“个性”可让读者从中体现出来的仍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文章。可原文不同,它虽然稍微啰嗦复杂,可它的形式像一样,读起来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当时那好奇的心……
《昆虫记》是一个奇迹,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读《兄弟》的感觉犹如观看一幕舞台剧,《上部》(关于文革)是悲剧,《下部》(改革开放到现在)是喜剧;《上部》是悲剧中有喜剧,《下部》是喜剧中有悲剧;极度夸张的表演,极度粗鲁滑稽的语言,使得悲喜剧看起来都更似闹剧;舞台上的喧哗与***动,让人对故事本身压根不想去信,而待沉静下来,对故事背后的现实却又不由不深信。
《兄弟》发表后,畅销的同时也遭遇了国内批评界无情的批评,国外的一些评论大概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兄弟》自始至终都非常有趣。中国的批评家们不满于余华故事的荒诞和形式的粗糙,他们更愤怒的是余华对当代中国生活坚持不懈的批评。《兄弟》……充满了对整个社会辛辣与深刻的嘲讽(美国《洛杉矶时报》20xx年2月1日);余华笔下的中国***动不安,沉重压抑,畸形发展(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对这个世界余华根本不存希望(法国《读书》杂志)。
《兄弟》中描述的两个时代,用余华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个是“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命运惨淡的时代(文革)”,另一个是“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现在)”,从《兄弟<后记>》不难看出,余华在写作中国的遭遇时品味着欧洲的历史,而我在这本书中读到文革时不由自主想到了不久前英国的暴*,想到了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之死。英国暴*中参与打砸*的不少是学生,最小的不过10岁;卡扎菲被年轻的士兵抓到,士兵残暴地用鞋底抽打他的脸,虐打羞辱之后用枪结束了他的生命。卡扎菲曾问士兵:以我的年龄可以做你们的父亲了,我对你们做了什么你们要这样对待我?余华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人灵魂深处的恶和浊,只是,这恶和浊不仅仅属于中国。
有位诗人说: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余华坦言他与现实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说得严重一点,他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他写作的使命几乎就是发泄、控诉或揭露,他作品中充斥着暴力和死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愤怒逐渐平息,他对事物有了理解之后的超然,开始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他的长篇小说一改过去的写作风格,尤其在《活着》、《许三观卖*记》里,他贴近小人物的生活,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为他们的绝望悲悯叹息,又和他们一起在绝望中探寻活下去的希望,并为微渺的希望之光悲喜交集。
看过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了解了另一个世界。那就是昆虫的世界,它们的世界同样让人着迷。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喜欢、热爱,法布尔的《昆虫记》之所以名声响亮,那是因为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去描写的,他不仅是去记实,而是在歌颂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生命。这种爱也深深地打动了广大的读者。读后我感受到生命是平等的,要尊重和热爱一切生命,另外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要投入自己最大的热情,你会收获的很丰厚。
昆虫,很小,小到我们常常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但法布尔却因此获得了“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读了这本书,心中深受感动,原来它们的世界也很精彩。昆虫和我们一样,也在不断地觅食、说话、唱歌、跳舞。村庄、田野、河道都有它们的身影,在属于它们的乐园里快乐地生活着。
昆虫是弱小的,但它们的破坏力不可小视。在我们的养育下,举世无双柔顺的卷心菜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我们和家畜当作营养:它的叶、花、芽、茎、根都是有用的,可装饰,也可实用。我们喜欢卷心菜,毛虫也喜欢卷心菜。它们对卷心菜的叶子有很好的胃口,幼虫的身长迅速增加,在破除束缚的疲劳之后,饥饿开始发作,在几个星期之内,卷心菜将彻底毁于它们的食欲。它们觅食得到了满足,卷心菜就遭殃了。
而我们人类对它们的防控只能是很勤奋地观察和监视卷心菜的叶子,用拇指和食指捻碎卵床,用脚踩死毛虫。每种生物都有生存的***。卷心菜毛虫迫切地要求延长生命,对我们的农作物的危害是巨大的。那它就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消灭它,可当它以我们的敌人为生时,又是我们的朋友。看来我们对毛虫的感情是很复杂的,既不能完全消灭,又不能放任自流。
昆虫除了觅食,它们的业余生活也是很讲究艺术的。你听蟋蟀在弹琴,它用四个发音器把歌曲传到几百公尺远的地方,这声音多么大啊!蟋蟀喜欢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弹琴,圆浑、响亮、富有节奏感,而且无休止地延续下去。它的生活比阳光还阳光,整个春天它都这样自得其乐地歌唱着,它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它为幸福的生活歌唱。我们现在幸福吗?我们对现在的幸福感恩了吗?我们为幸福歌唱了吗?我们为幸福生活尽力工作、学习了吗?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我们颓废的时候,想到了光亮了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像蟋蟀看齐,时常弹响自己的琴声,感受身边的快乐,阳光的\'明媚。我们都喜欢蟋蟀吧,它带给你的不仅是歌唱,更是精神的愉悦,向上的风帆。
喜欢卷心菜的毛虫大家还记得吧。现在让我们再认识一位消灭毛虫的能手——金步甲。它是乡野卫士。有了它,卷心菜就安全了。但是金步甲是很残忍的,是残忍的吞噬者,吞噬同伴。战争是残忍的,这小小的昆虫界也充满了血腥。昆虫跟我们人类在劳动和掠夺上多么的惊人的相似。我叹服神秘的自然,更叹服法布尔的独具匠心的细微的观察,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昆虫世界。观察,精微的观察,全身心的投入,就像沈复写的《童趣》,明察秋毫,就能发现物外之趣。经常的延长自己的思维,你会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观察是需要光亮的,大自然的光亮除了天上的太阳,还有地上的萤火虫。那奇妙的小动物,为庆祝小小生命的欢愉,在尾巴上燃放烟火。从出生到生命的结束,萤火虫在不断地发光,生命不息,光亮不止。我们从中是不是也有所触动。
“萤火虫的光是白色的,非常柔和而且幽静,没有一点儿刺激,就像星星的光华被这只小小的昆虫给收集起来了一样。让我们怀疑天上的星星原本就是无数萤火虫在那里睡眠。”法布尔对萤火虫的热爱,让他用心去观察,去体验,用充满无比喜爱的语言描述了那点点亮光。他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非比寻常。因此,人们赞誉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书写”。
《昆虫记》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而且阅读本身就是美的享受。文中运用了巧妙的拟人手法,还有法国式的幽默生动。让我们在探索昆虫王国神秘的同时,不断了解昆虫先生、女士的生活、习性。法布尔先生还用了许多生动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把昆虫的动作、神态描写的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好象自己也走进了昆虫的王国,和它们一起高兴、唱歌、忧郁。仔细观察吧,你也会发现许多的乐趣。
昆虫一样有着和人一般的生活。尽管它们的生命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那么微不足道。但它们的生活同样很精彩,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尊重每一个生命,自己就得到了尊重。
我是流着眼泪看完《信义兄弟》这场电影的,那“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的话语不断回响在耳边,难以忘记。
孙水林无论做什么事都遵守信义,他把信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快到春节,孙水林最牵挂的是工友们的工资,这是工友们的血汗钱,是工友们养家糊口的生活费,是工友们结婚盖房的救命钱。面对困难,孙水林想尽办法,筹措资金,为了一个25年来不变的信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孙水林一家四口失去了生命,却没有失去信义。
农民工挣钱不容易啊!及时领到工钱是他们的最大心愿。我的爸爸也带过一批工人在外地打工。工程竣工后,当事人总是找借口不发工钱,不是工程投资太大,就是钱快到账户,这样推来推去,迟迟没有效果。爸爸为此事烦躁不安,一边找建设单位要钱,一边是劝阻自己的工友不要闹事,于是,讨要工钱成了爸爸的家常饭。经过多方努力,工钱终于要到手了,爸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工友们终于得到了自己的血汗钱,高兴得手舞足蹈。
是啊!工作不容易,工钱更不容易啊!孙水林用他的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信义的内涵,证实了做人的价值。“做好人啊!走在路上腰直,晚上睡觉踏实”,多朴实的话语。做好人光明磊落,不会愧对天地,更不愧对自己的良心。相反,你失去做人的底线,每走一步都会心惊胆战,处处鬼鬼祟祟。俗话说,好人好报,恶人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应该做孙水林那样的人。
擦干眼泪,我要努力寻找我的人生目标……
“今生不欠来生债,新年不欠旧年薪。”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孙水林和孙东林付出的代价无与伦比啊!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孙水林为了能够在年前给务工的老乡们发工钱,带着一家人驱车回家,不幸遭遇车祸,一家四口全部遇难,工钱也丢了六七万。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东拼西凑凑齐了老乡们的工钱。年迈的.父母为了让孙水林一路走好,没有牵挂,在自己的家里给工友们发放工钱。这种场景,谁不伤心?谁不掉泪?孙水林毫无牵挂地走了,他坚守的信念却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孙水林是多好的一个人呀!敢于坚持正义,对工友热情帮助,想方设法讨要工钱,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宁愿自己忍受委屈,也要按时给工友发放工钱。他不顾道路积雪往家赶,不就是早一点给老乡们发工钱吗?可让我难以想象的是:几个工友不相信孙水林,还说出令人发指的话语。他们不但不理解,不同情,反而冷言冷语,这让我感受我们的生活里太需要理解了。
春天是疾病的多发期,这不,我外婆生病住院了,妈妈在医院里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又是安慰外婆放宽心,又是倒水洗水果,忙得不可开交。外婆没有食欲,妈妈想方设法给外婆做她最爱吃的饭菜,并时常改善着生活。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外婆的病情有了好转。可有一天,我看见妈妈站在医院的一个角落里咳嗽得厉害,我忙跑过劝妈妈歇一歇,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没事,只是小病,不碍事,你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免得外婆担心。”“妈妈,你都咳嗽得这么厉害,该看看病了。”我不忍心看着妈妈虚弱的身体,而且知道妈妈总是不把自己的病当做一回事。妈妈说得轻巧,可我心里总不是滋味。从那以后,我一有空,就帮助妈妈,妈妈高兴得笑了,不断夸赞我。我心知肚明,因为我理解了妈妈。
理解是一种很高的爱,愿我们用心去体会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