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是观赏桃花的好时节,谈起桃花,我便想起那满山遍野的桃花,不禁令人心旷神怡,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乡下外公的桃园。
刚一走进桃园,顿时芳香扑鼻,外公说:“今年的桃花比去年、前年的开得更艳、更美。”阳光给鲜艳的桃花披上了一层金黄的服装,在蓝天的衬托下,桃叶显得格外绿,仿佛是仙女头上的翡翠。一朵朵美丽的桃花,犹如一个个小娃娃从翡翠中冒了出来。那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的`桃花压满枝头,好似一串串透人的冰糖葫芦,每一朵都开着那么红、那么艳,那一朵朵张开花瓣露出淡黄色花蕊,在风中颤动,喷吐着春的芳香,而那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宛如调皮的小猴依偎在妈妈的身边。
这么多的桃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着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桃花,一阵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粉红的衣裳随风飘动,一只小蜜蜂飞来告诉我采蜜的收获,一只小蝴蝶飞来告诉我昨夜跳舞的乐曲……
过了很久,我才记起自己不是桃花。夕阳偏西了,我一边走在回村的小路边,一边哼着我最爱唱的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正如歌词所说的,我们的欢声笑语永久地在桃园回荡。
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乱丢垃圾的人很多,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也很多,许多工厂还排放污水……我希望人们不要乱丢垃圾、尽量购买污染很小的汽车、工厂少排放污水。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
将来每个家庭都有垃圾处理装置,只要把垃圾放入装置内,垃圾就会变成新鲜的空气。汽车是太阳能的.,就算没有太阳也可以借助风力,下雨时,雨也可以帮助汽车行驶。工厂排放的污水经过机器的处理,变成了能喝的水。别的有害细菌被送入太空“处死”。树木变多了,地球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纸张不用造了,办公实现无纸化,世界是网络的世界。世界上没有战争,只有和平。抬头往上看,小鸟在轻飞,雄鹰在翱翔。走进动物园,动物们都很快乐,它们在动物园里奔跑,动物对人们很友好,许多肉食动物不会咬人。人们制造了机器人,由国家免费提供并进入千家万户,它们帮助我们打扫房间,洗衣做饭。如果有烟雾,它们会吸收烟雾,并转化为能量。
未来的环境将会变得很好,没有台风、海啸、地震、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相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
春天要来时,我想,桃花开了,得去看看。
桃花盛开时,我想,真得去看看了。
然而却一直没有空闲,我也一直只能在心里策划着:一定要去看看我家后院的桃花。
终于在一次回家的路上,眼前闪过一片桃林,我下车来,直奔那些梦寐的鲜艳而去。
那些桃花是鲜艳的:鲜如处子裙裾,艳若璀灿珠玉——这就是我孜孜以求的桃花啊,我想。可心中竟消却了初始的激情。这就是桃花吗,我抚枝倚桠,其实,也不过如此啊。
回到家里,妈妈告诉我:屋后的桃花开得正盛呢。我拔腿跑去观赏。而刹那,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原来,一直盼望的并非桃花的艳丽,而仅仅只是对桃花的期待,深厚的期待。期待着去看桃花的过程,期待着见到桃花前的若干欣喜。
于是,今年的桃花彻底败去时,我又期待着:什么时候,再见桃花呢!
首次种植课上,我们学习了水栽水仙花。首先,我们各自领取了一个水仙花球。这个水仙花球白嫩嫩的,形状稍微有点歪,好似一个熟睡的胖娃娃。将它捧在手中,有点爱不释手呢!然后,我便在准备好的小鱼花盆中放入适量的水,随即将它小心翼翼地栽种下去。就这样,胖娃娃安静地躺在了它的新床上。在以后的几天内,我天天给它换水,没过多久,便看到少许小芽和根须悄悄地露出头来,这使得我信心大增,持续地精心呵护。又过了几天,叶子长大了,骄傲地迎着我欣喜的脸庞。现在的水仙可不像以前的那个胖娃娃了,而像一个英俊的剑客,挥舞着双刃,摆出了一个帅气的姿势,一片片剑叶又高又大,叶子下端是奶白色的,越往上越葱绿,到叶尖时,绿色浓得都快掉下来一样。我想:这才十几天,水仙就长得如此高了,那再过一阵子,它肯定会开花了。所以我非常高兴地帮它搬了一次家。将它移到了阳光充足的地方,让它好好地晒了一次日光浴,希望这样能让它长得更快些。
大约二十多天后,水仙那茂密的叶子丛中,悄悄地冒出了一个小花荚,又过了几天,花荚越来越多,其中有朵开放了;慢慢地,花开了许多。这时的水仙剑客又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位花姑娘,摆动着花衣柳裙。这些花瓣是白色的,是黄色的\',十分美丽,我凑近花一闻,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中间还有点甜点,这种奇妙的味道俘虏了我的鼻子。所谓是美丽与芳香并存,大人与小孩共争。
水仙花仅需一盆清水便可成活,却可以绽放出如此美丽的花朵,溢出幽雅的清香。它要求少,奉献多,望着这亭亭玉立的水仙花,我想到了很多。
中国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比较“乖巧”。通常给中国学生上课,只是授课教师在唱“独角戏”,而在给留学生上汉语口语和听力课的时候,尤其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学生们会比较踊跃,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能够作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
1.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英语教学的时间短,不够充分。英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课堂,至今也只有四十多年的教学历史。承担外语教学的教师多数都是在中国院校毕业,知识层次也不尽相同,又一直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因而教学手段略显呆板,教学氛围仍显凝滞,教师的权威仍显得至高无上。带着师生间的这种“等级”观念,学生不敢也不好意思与教师进行探讨。
(2)考试只要求分数,不需要讨论。参加高考上来的中国学生都知道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高考时只需要分数,所以不曾练过口语。陕西省为了城市与农村考生之间的起点平等,也取消了高考的英语听力。因此,大多学生都只是会考试不会用英语交流,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上了大学,继续为了考试,疯狂地记单词、背句子。教师也不得不为考试而教学,再加上班级较大很难进行纯英文的讨论活动,只好教师扮演演讲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听众的角色。
(3)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办教育。学校秉承政府的安排,没有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只能认真地遵守规定,难以创新。
2.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由各国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决定的。首先以美国的教育为例。第一,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权威性进行质疑的能力;第三,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理的精神。同样,大多数英国大学在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上更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送。此外,英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和调查实践,很多课程的导师都会在每堂课前给出相关的阅读书单,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和思考。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即讲座课环节和讨论课环节。学生们准备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启发式的讨论模式中,教师仅仅充当参与者的角色,更多的发言和表达机会都留给了学生。德国的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日本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子女凡事要先考虑别人,尽量不要麻烦别人,要独立,他们还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教育的内容。日本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很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创新教育。显而易见,中日两国的家长对子女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大相径庭的认识。
总之,美英德日国家在教育理念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看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创新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来说,主观能动性要强一些,所以在课堂中常常是中心。
(2)与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美英德日等国家无疑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上,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根本上得益于其师资队伍的精干和优良,源于其对职教师资的入职严格把关。为确保师资质量,德国对职教师资实行严格的“入门把关”和“过程控制”。[3]当然,对教育的重视与一国的经济实力也是息息相关的,经济搞上去了,国家有钱了,自然就有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
春天,最美的花要娄桃花了。
桃花有五个花瓣,有的是粉色的,有的是白色的。白色的,象白纸一样,那样纯洁;粉色的,只不过在白色花瓣的边梢上一点微微的淡粉,也有深一点的,深到花瓣根上。
它有二三十个雄蕊,细长的身子,圆圆的小头,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还有一个雌蕊,比雄蕊高,一身绿衣裳,头也较大。
当花开成了一片的时候,那可真是美不胜收,淡淡的,却越看越有味。好像白里有粉,粉中透白,有一种让人神往的感觉。
在这个柔和的季节,桃花那样鲜,那样艳……
茉莉的名字家喻户晓,不少人都喜欢它,我家也养了一株茉莉,它就住在一个白色陶制的花盆里。在这里,它长得非常茂盛,一片片叶子绿的像翡翠。我最喜欢茉莉花了,它不仅素雅高洁,而且香气袭人,还朴实无华。
过了一段日子,我发现叶片中间探出了一个个洁白的小脑袋,这就是茉莉花的花苞。一个闷热的傍晚,突然嗅到一股淡淡的幽香。低头一看,茉莉花已经露出了洁白的身躯——开花了。我细一看,茎细长而挺拔,那碧绿的叶子呈椭圆。远远望去,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这时的花朵很像荷花,只是很小,花冠比一分硬币还小,茉莉的花朵雪白雪白的,花蕊处放出淡淡的清香。一朵朵小花有的竖着,有的半垂着,就像腼腆的`少女。
茉莉花不像睡莲那样躺在水面上,也不像腊梅那样孤芳自赏,它总是默默无闻地暗香袭人,从而点缀人们的生活,这一点同其他的花朵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啊!茉莉花呀,我好喜欢你啊!你长得不仅素雅高洁,而且香气袭人,还朴实无华
引言
所谓学习能力,是指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综合驾驭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做到所学为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去适应未知的工作环境。[1]
以本人所在的学校为例,对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以及不同国籍的留学生之间的语言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借此帮助学习者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汉语的传播和发展以及英语的学习和交流。
中外学生在学习状态上的差别
不久前,我们对中外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外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学习驱动力方面的差别
在近五年的汉语教学中,当每个留学生被问到“你为什么来中国学汉语?”时,他们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兴趣”。毋庸置疑,国外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个人兴趣。而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也是两年时间,但都是大班教学(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超过一百人),由学校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带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安排教学,从而被动地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我国许多学生争取高成绩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将来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有的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或推免而本硕连读;有的也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有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也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总之,中外学生在学习上的驱动力差别较大。
2.学习目的的差别
中外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包括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然而,除此共同目的之外,有些中国学生的另一目的是为了父母甚至是教师而读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负某个教师的期望而日日苦读。这就是学习目的中的“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以及我国学生具有的“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2]。
3.学习条件的差别
国外高校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台电脑,无线网络覆盖面广,学习者均可免费使用。图书、电子文献等资源都可以随意使用。国内的高校配套设施相比较国外来说要落后一些,再加上学生众多,因而“僧多肉少”的局面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中外学生的居住环境方面,我国的大学一般都会让留学生单独居住,住宿环境安静舒适;而我国学生人数众多,通常都是统一安排住宿,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把宿舍当作书房来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宿舍自修习惯就变得很困难。
中外学生课堂表现的差别
中国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比较“乖巧”。通常给中国学生上课,只是授课教师在唱“独角戏”,而在给留学生上汉语口语和听力课的时候,尤其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学生们会比较踊跃,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能够作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
1.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英语教学的时间短,经验不够充分。英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课堂,至今也只有四十多年的教学历史。承担外语教学的教师多数都是在中国院校毕业,知识层次也不尽相同,又一直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因而教学手段略显呆板,教学氛围仍显凝滞,教师的权威仍显得至高无上。带着师生间的这种“等级”观念,学生不敢也不好意思与教师进行探讨。
(2)考试只要求分数,不需要讨论。参加高考上来的中国学生都知道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高考时只需要分数,所以不曾练过口语。陕西省为了城市与农村考生之间的起点平等,也取消了高考的英语听力。因此,大多学生都只是会考试不会用英语交流,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上了大学,继续为了考试,疯狂地记单词、背句子。教师也不得不为考试而教学,再加上班级较大很难进行纯英文的讨论活动,只好教师扮演演讲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听众的角色。
(3)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办教育。学校秉承政府的安排,没有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只能认真地遵守规定,难以创新。
2.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由各国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决定的。首先以美国的教育为例。第一,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权威性进行质疑的能力;第三,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理的精神。同样,大多数英国大学在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上更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送。此外,英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和调查实践,很多课程的导师都会在每堂课前给出相关的阅读书单,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和思考。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即讲座课环节和讨论课环节。学生们准备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启发式的讨论模式中,教师仅仅充当参与者的角色,更多的发言和表达机会都留给了学生。德国的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日本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子女凡事要先考虑别人,尽量不要麻烦别人,要独立,他们还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教育的内容。日本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很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创新教育。显而易见,中日两国的家长对子女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大相径庭的认识。
总之,美英德日国家在教育理念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看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创新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来说,主观能动性要强一些,所以在课堂中常常是中心。
(2)与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美英德日等国家无疑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上,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根本上得益于其师资队伍的精干和优良,源于其对职教师资的入职严格把关。为确保师资质量,德国对职教师资实行严格的“入门把关”和“过程控制”。[3]当然,对教育的重视与一国的经济实力也是息息相关的,经济搞上去了,国家有钱了,自然就有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
结论
中外学生在学习状况上有较大差别,这主要表现在学习驱动力、学习目的和学习条件的差异上。总之,国外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强于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看重的是现存的知识,而国外学生看重的是有没有想法和创意。因此,我国应该在教育理念上不断完善和更新,顺应时代潮流,在提高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结合市场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第2期,第46-47页。
[2]彭鹏:《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价值工程》20xx年第5期,第184-185页。
[3]王寿斌:《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美德澳的经验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xx年第12期,第106-107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