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几乎是所有人公认最悲伤的季节,好多诗词对于秋的`描写只有两个字:悲、愁。而我的家乡,却丝毫不见一丝悲,一点愁。
家乡隆德城,三面环山,其中就有著名的六盘山。现在已是深秋,山里已与初春时节大不相同:尽管没枫林,但山上仍是“霜叶红于2月花”。那一个个儿的杏树、桃树,没花也一样漂亮。红似火,黄如霞,当然,也还有倔强地挺着胸部的绿叶子。层层叠叠,万紫千红,虽无春季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比开了一山的花还美,还艳。
登上山顶,稍向远眺望,就有一阶一阶的梯田出目前视野中。那一阶阶的颜色也是大相径庭:霜冻之后,绿油油的玉米被涂上了一层层黄褐色的漆;梯田上的山林间,树木也像猛地被泼了漆似的,这儿一块红,那儿一块黄,一点也不均匀;而最绿的,当数新播种的冬小麦的苗儿。假如不是在深秋,假如不是有规律的分布着,你还真会以为它们是草地,要在上面打滚呢!
虽说秋凉了,风也凌冽了,大家的生活还是没一丝改变:清晨训练的人照样小跑着在路上运动、农民照样在地里砍着玉米杆。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照在天边、云头、山顶和暮归人的身上,映出了不一样的色彩:天边的云头映成了红黄交接的晚霞;在山顶上映遍了大大小小的树木;在人的身上映出了一天劳累而又开心的影子。夕阳也成了红的发紫的颜色。
哪个说夕阳凄凉?哪个说秋景悲伤?山间小城这样缤纷的秋色绝不亚于朱自清先生《春》里描写的春光!树叶在生命最后一刻绽放出了比花儿还美的颜色,夕阳在马上落山之际映出了比旭日更绚烂的景色。秋季正是一年中大地回报农民辛劳的时刻。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动物园春游。
一进动物园我们就直奔猴山。这里的猴子真多呀!它们有的坐在假山上大口大口地吃着苹果,有的.用尾巴挂在树枝上荡秋千,有的躲在假山后面互相抓痒痒呢,还有的用鼻子顶着香蕉……
我最喜欢的是顶香蕉的猴子。因为我觉得它的表演非常滑稽,你瞧,它站在山脚下,伸开双臂,抬着一只脚,好象金鸡独立的样子。它鼻子上顶着一根香蕉,为了不让香蕉掉下来,它左一扭,右一扭,好像在表演杂技一样,有趣极了。大家都被它逗得捧腹大笑。
这真是一群活泼可爱的猴子呀!!
《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
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
西湖十景世界闻名,当我来到杭州时,就渴望一睹为快。这次秋游,满足了我的***。
一大早,我一咕噜爬起来,整理好书包,到学校集合。7点30分,大家早早地发车了。一路畅通。一小时后,大家到了岳庙。
岳庙正殿里,我看见了岳飞的彩绘雕像:他威武雄伟,怒目圆睁。我仿佛看见了他正在派兵遣将,攻击金国;仿佛看见了他正骑在银鬃立刻,身先士卒,奋勇***敌;仿佛看见了岳飞正怒斥奸臣,进谏皇帝……拜完岳飞像后,大家慷慨激昂地背诵了《满江红》,以示大家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的缅怀。
参观完岳庙后,大家来到了苏堤。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今天阳光温和,秋风瑟瑟,正是个在苏堤散步的好日子。走在苏堤上,含着清爽湖水的微风爱抚着我的脸,杨柳在弯腰向我打招呼。虽然目前正值金秋时节,不是苏堤最为动人的春日,但是即便在这万物凋零的秋天,苏堤仍分外漂亮;周围的杨柳妹妹被调皮的秋季弟弟剪掉了头发,急得号啕大哭,在湖面上留下一阵阵涟漪;秋风婆婆正安慰着柳树,把金黄的树叶吹的满头飞扬,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我注视着这黄蝴蝶,不禁想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携带对落叶的赞美之情,我走过了这段惬意的旅程。
到达雷峰塔后,用了午餐,开始小队自由活动,大家沿楼梯爬上楼顶,整个西湖一目了然。通过高倍望远镜,我甚至看见了三潭映月,湖面上川流不息的游船,市中心拔地而起的高楼……被夕阳笼罩着的雷峰塔看上去分外沧桑,平添了几分悲壮色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直到夕阳恋恋不舍地离开天空时,大家才依依不舍地上了返程的车。西湖,下次再见!
这篇课文,对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课文主要讲了两封信的故事。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从而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不足之处: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没能教孩子书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