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泱泱,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明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可见其深厚的底蕴,而我,做为一名中国人,每每想起那鲜艳而又精致的中国结或是生动有趣的皮影戏,还有那神奇的“变脸”……数不胜数的精华,都让我为之动容,为之骄傲!诗意中吐露芳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舞出了其别样而动人的舞步,奏响其魅力无穷的乐章!
在一个晴日的午后,品上一杯沁人心脾的茶,翻开一本书,你为优美的语句所倾倒。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你伤感的来源。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那“回首何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如痴如醉。从古代的四书五经,唐朝的唐诗,宋代的宋词,元代的元曲,还有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现代的散文,小说。细细品味,便悟出其中的奥妙,这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珍奇所在,细想想,多少文人墨客创造了辉煌的篇章,瑰丽的诗篇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朽的瑰宝。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连缀成句,顿挫顿扬。书不字体,各具特长,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魅力无限,源远流长!”汉字像一只只神奇的精灵,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映照下,各种书法相映成群。当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佳作跃然纸上。汉字,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
一年的365天中,节日来临时往往是最欢腾的时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春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热闹的元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祭奠亲人的清明。“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穷,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这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这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盼望家人团聚的中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与老人相伴的重阳。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是节日,是节日中家庭的温情,是亲人之间感情的联系,佳节是中华人民不变的守候!
在文化中不变的,还有那些支撑我们前行的道德品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是“孝”字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义”字体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一种坚强和正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一种勇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一个民族有多强大,可以从文化中体现,优良的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根基。
在历史的洪流中,或许有些文化已被冲刷尽了,但多数文化还是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先人们为我们创造了这样的瑰宝,作为继承者的我们,更应花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心血,将之完整的传承下去,这样,我们才不愧于祖先。中国人民有能力更有义务的让中国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中华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总那么使人着迷,吸引了无数的人:诗词读着儒雅,昆曲听得沉醉,对联用得巧妙……我们都有责任传承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我与传统文化的紧密接触,是一段在淡墨浓墨,点染河山中的难忘故事。
七岁那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国画。爷爷对国画情有独钟,每次都手把手教我国画。我那时不懂事,总觉得画画这种东西谁还不会?便总想挣脱爷爷的大手“任意妄为”。爷爷也不恼,依旧慈祥温和地告诉我:国画的精髓便是静和谦,每一笔都是静与动的中和。我那时当然不懂,只是之后安分了许多,在爷爷苍老与温暖的手中,体会着运笔的温和与缓急,静下心来。
后来,我长大了些,爷爷更苍老了,而他与我最难忘的联系,仍是国画。爷爷八十大寿时,我亲自画了一幅红海棠送他。看着那笔墨,我才发现国画的红是隆重而不轻浮的,绿是沉静而不黯淡的,恰如那红海棠静绽芳华。这幅画装裱后一直放在爷爷的卧室里,将庄重与沉静的魂带入我和每一位家人的心灵。
小学将毕业,我仍成长着,国画也算我的一技之长了。一次艺术节我报了国画,却因没有时间,直接将过去我的得意之作中的一幅交了上去,却并未得奖。爷爷听后教训我:国画虽古,也是有人格的,不准被人侵犯它的尊严。再好的画技,若没有认真的灵魂作支撑,便是黔驴技穷,也不尊重自己。我在这一次教训中领悟,国画也有作为高雅艺术的尊严,从此我不再轻慢,在任何事上都认真对待,尊人尊己。
而在去年暑假,爷爷过世的消息却突然传来,让我几近心碎。我独自坐在屋子里,看着墙上挂满的我成长的痕迹,它们都有爷爷爱的影子。我又想起了那静静绽放的海棠,此刻它定还将美留于笔纸,静静展现它的美吧?它随时都是孤独的侠客,人间的仙子,它的情怀挥之不去。我突然明白了爷爷的用意,国画的美是永恒的,它用爱感染我,于笔墨间教我谦和,教我沉静,教我庄重,教我正直。这些,都在将我培养成一个真正内外兼修的中国人!经历人生沧桑的爷爷,明白这笔墨丹青的真谛,而我,也通过这明白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不论何时,我都应将国画的魂,将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传承下去,因为这,也是每一个有爱有灵魂的中国人的心愿……
世事变迁,唯有一个民族最本真的文化之美能传承下去。也许丹青背后无关你我他,无关发生了什么,总能让我们受真善美的熏陶,自发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与国画,与传统文化的故事。
你好!
我是一个是生活在福建省被誉为世外桃源的桃源镇,我是一名汉族儿童,名叫陈婷。虽然我们远隔千万里,但是希望这封信能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听说你们那里生存环境恶劣,有许许多多茫茫的`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但是你们的草原却恰恰相反,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我真想去你们的大草原看看啊!我特此邀请你来我这里看看,接下来,我就为你介绍一下我们桃源吧。
我们这里的物产可丰富了。特别是山里的土特产了:一桔子、桃子、香橙、桔橙、芦柑、笋我们这里的桔子的品种繁多,味道甘甜。每当果农载着一大筐一大筐金灿灿的桔子下山时,果农们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如果你此时此刻来参观旅游,看看这些美味的水果,一定会垂涎三尺的。
希望不久的将来,你能来我的家乡玩,那时候,我们桃源的产业会越来越好的,到时候我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的。
亲爱的小朋友,那时候,我也想做着飞机去你们那里看看,去看看拉萨的面貌。瞻仰布达拉宫的宏伟建筑,登上喜马拉雅山去玩一玩,品尝一下你们那里的奶豆腐和酥油茶。我等待你的回信。
祝你:
学习进步
更上一层楼!
碰撞,总会有新的生成物出现。即使是最微小的氢原子,碰撞聚变,带来了清洁的核能,可同样也成了危险的氢弹。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时亘古不变的议题。在家庭教育中,中国传统的棍棒教育与国际主流的鼓励式教育不可避免地碰撞交织,孕育了新的种类。正如《虎妈猫爸》中所演绎的那样,父母双方一方保留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另一方唱白脸,扮演“慈父”、“慈母”的角色。这种中和或许对于中国而言是一种平衡方式,童年不缺乐趣,长大亦无悔意,是碰撞才获得的精彩。
德国的所有大型超市在有一天几乎全场清空,只有少量货架上还残留着些瓶瓶罐罐,并在每个区都写上了带有情绪的标语。这便是德国的“国货节”。如在某连锁超市中,乳制品区清晰地写着“来自新西兰”,在生鲜区中赫然标明“孕育于北海渔场”,啤酒区商品便十分丰富了,注释是“不要忘了慕尼黑”。据负责人所述“国货节”举办的目的便是宣传经济全球化下,商品流通与碰撞,我们身边用习惯的了不一定是国货。以告知顾客,包容碰撞后的世界市场,货架因碰撞而丰满;世界因碰撞而精彩。
可碰撞却也不全然如此,化学反应因催化剂的干预而改变产物;碰撞交流因人的干涉而改变了结果,甚至,让人变得痛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命博士编撰的儒家注经,融合了道家中的“天道有常,道法自然”,也掺杂了墨家、法家思想,曲解了其中部分含义以达到愚民的目的,到了明代,又添加了“宋明理学”中朱子那些“忠”、“孝”观点。士人的文章越来越没了真情实感,士人感到痛苦,害怕妄议时弊不仅丢了性命,甚至祸及家人,只好寄情于对辞藻的追求或是写些称颂之言,中国的文学没落了,文坛寂寥,文学也感到痛苦。
马克·波罗的游记确实宣传了中国盛况,东学西渐,孔子进入了伏尔泰的书房,老子的文章为哲学家拜读,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确实带来了世界文化史的繁荣,却也使野心家的贪欲激增,他们渴望征服。这带来了战争,苦难,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是碰撞难免引起的副反应结果。
碰撞就像有机化学,你渴望得到主反应的生成物,譬如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譬如经济领域的碰撞融合,然不可避免带来了副反应,是你所害怕发生的,譬如战争,譬如征服,譬如苦难。唯有如此,世界才有了精彩,也正因如此,它使人痛苦。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成为推动它碰撞融合的催化剂。
《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突然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都在看《来自星星的你》时;突然发现自己偶像都是欧美或日韩的明星时;突然发现和朋友们的聊天都变成明星八卦时,我心里也莫名的百感交集。回想起往日的种种,似乎只是一个个空洞的躯体在行尸走肉般的话看。在这个极速的时代里,不容停歇,一旦如此,那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我们都似乎只能麻木地从众,寻找并沉浸在那所谓的娱乐里,僵硬的活着,丧失了自己的灵魂。直到——一个个红白相间的田字格,和一股名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清风拂进我的心底,我“清醒”了许多。它带来的警示和启发引我深思。
“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而红,甚至远超以往所谓的“大热”的娱乐节目。但我不希望人们只是因为随波逐流,或是三分热度地去关注汉字。像“癞蛤蟆”这样常见的字却只有30%的人写对,这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简单地提笔忘字这样的普遍现象,更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步缺失。而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绝不可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延续的,因此我认为,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方格内的横竖撇捺,也不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满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炎黄子孙的血液,沉淀着民族的精魂。作为国人,不会写中国汉字是理应去警醒的。或许你会说,这提笔忘字不就是现在科技化国际化的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一个弊端吗?但是请你谨记,汉字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分不开,斩不断。它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传统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的魂,这样一个承载着我们的根的灵魂,怎么可以被舍弃?试想一下,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怎么可能被人记住,被人敬佩?怎么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活动及时为我敲响了警钟,每个国人都应该关注传统文化。
其实,我觉得我是幸运的,练习过书法的我更能体会传统文化之美。墨的沁香环绕身旁,提笔印下或端正或潇洒的汉字。我爱那方正有致的楷体,飘扬舒展的行书,圆润协调的隶书,洒脱不羁的草书。我置身于那一撇那一横长中,心中独有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中华民族的结晶包裹下,我深陷其中,带给我不一样的欢愉。
关注传统文化不仅利于民族发展和传承,更是文化复兴,国家振兴不可丢失的存在。与其过多地崇洋媚外,看什么韩剧美剧,听什么外文歌曲,不如放下手中的iPhone,拿起身边的“孔孟老庄”,端起一杯青茗,细细品尝。
所以,不要让外文垃圾再侵蚀我们的灵魂了,让我们回归传统!书写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靠你我,让我们并肩前行,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评语:很好!文章取得了长足进步,开篇“排比列举”引材,而后打开思路,从汉字与文化,汉字与民族,汉字与爱国等角度谈生意,危害,有力论证,接着联系自身实际谈汉字之美,结尾发出倡议,点题,能将堂上所讲方法迅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很好地达到了训练目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