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是如何的振聋发聩,充满着真知灼见,只是一直没有心思拜读。直到最近,在等考研成绩的百无聊赖之中,才硬着头皮啃起了这部竖排繁体的历史教科书。不过,钱先生的文笔显然比我们的那些苗正根红的史书要好读的多,再加之条分缕析的分析和多如浩海又恰到好处的史实,任何关心历史的人都会爱不试卷。
说起历史教科书是怎么样的,大家恐怕都不会陌生。以分阶段的社会进化史为纵线,阶级斗争为轴线,从政治辐射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条目虽然清晰,但文字干枯发涩,千篇一律。我们所做的是将一些冷冰冰的事件从历史长河中抽出来让你死记硬背,不许质疑书本,不许有独立思考,这根本不是学历史,这是把意识形态强行灌输到人们的潜意识中去。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对历史的反思,即使将整本课本都背的滚瓜烂熟,也不知道中国是怎样形成怎样兴盛起来的,又是怎样落后下去的。像义和团运动那部分,书上只说这场运动是如何爱国,如何轰轰烈烈,一点没提那些团民是如何愚昧,如何残忍。爱国主义教育固然重要,但不能理性对待就容易变成民粹主义,只知帝国主义罪恶,不知我们怎么给了帝国主义罪恶的口实。
钱穆先生想做的就是这一点。在全书的序言中,先生就说的很清楚,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全盘否定,以为整个中国封建史就是黑暗专制的代名词,没有任何光明可言;一种是全盘美化,以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两种泾渭分明的倾向到现在依然如此,前段时间关于中医关于新儒学的争论就是很好的例子。先生看来(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看的,只是有时候不是这么做的)两种态度都失之偏颇,前者以西方现代政治理念为标准进行生搬硬套,自然看来事事不顺;后者则是抱残守缺,这种观点本来没什么市场,但现在有些却因着民粹主义而复活,说什么儒家文明是人类未来的出路这样不着边际的话。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在没分清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的情况下,要形成理性的共识无疑是缘木求鱼。
不能理性对待国史不能算是懂得历史的人,不懂历史就不是一个有知识的公民。要对本国的历史有一种敬畏之心,知道本民族繁衍生息之不易,同时又要明白中国落后之根源。作为一本教科书,《国史大纲》达到了目的,它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先生理性、进步的历史观,那它和现在的教科书究竟不同在哪里呢?
《国史》反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样阶梯式进步的历史观,这是最大的不同,因为文明的延续不能用某种标准斩断,让前后之间截然不同。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明,这样的观点来源于历史不断进步这一乐观主义的信念,以为社会是从低到高慢慢演化的。这种划分历史阶段的思维是经济基础决定论的产物,划分的依据是劳动工具的不同,举个例子,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开的标志是铁器的使用,我们书上的标准说法是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的分野为标志,之前为奴隶社会,之后为封建社会。但是,铁器的使用是一个过程,什么时候占主导地位这不好判断,占了主导之后是否引起了上层的.变化这个也不清楚。先生举了《盐铁论》中的一段话,说明到了西汉仍有一部分农民用石器进行耕作,而在南方有些地区,春秋时期就广泛使用了铁器农具。
随后,钱穆先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从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梳理社会的变化。经济是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样的论述在宏观层面还可以,但到了微观层面就容易纠缠不清。仅就政治制度的演化来说,在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经济基础变动不大,但政治制度却有了不少的变化,书中把它归结为这样一条线索,秦之前家国不分,王室即是政权,大臣皆为天子私臣;秦至唐是王室政权逐渐分开的过程,王室高高在上,丞相作为朝廷领袖是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门下执行中书封驳,读后颇有点君主立宪的错觉;从宋开始君主集权加剧,但丞相仍然是公认的领袖,直到明太祖出私心废宰相直领六部,王室和政权又合二为一,所以先生才会借助顾炎武说出“我朝政事崩坏皆从太祖废宰相始”的话来。反过来,专制的政府为自己的利益又限制了民间经济的生长,否则在明一朝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出于同一原因。对此,先生持有的似乎是一种混合的观点,在某一具体时期,重点论述其中的某一部分,战国时期以思想流变为核心,两汉以制度变化为核心,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思想和经济变化为核心。在特定时期某一部分会占主要地位,影响其他两部分,形成那个时期的主要风貌。
钱穆先生是主张改良的,认为革命是一种极端,是矫枉过正,而真正的进步是在和平的环境中产生的,他用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对比证明这一点。革命是否正确,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有不同的结论,但社会的持续进步不能单靠革命的带动,则是确定无疑的。托克维尔说,自由是大革命的合法子女,但靠着百年的努力才赶走了专制暴政这一革命的私生子,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政治的首要原则。小布什有句名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将政治家关进了笼子,我现在是站在笼子里给你们说话。成熟政治的产生有赖于社会理性的共识,找到病根再抓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从这个角度来说,钱穆先生理性积极的态度是多么的可贵。
时光匆匆,人生如同一场未知的旅行,一路上你总会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但有时却因为走得太快,便会错过那“珍奇的风景”,正如那些小细节般,被遗漏。
人间真情,是这最好的象征。大约9岁时,父母总是带我去各种各样的地方去玩,可我却总是不领他们的情,嚷着好麻烦。记得有次去看夏霖·九天银瀑,景区内绿树成荫,美丽的瀑布在这里尽情展现它的`美。
父母拉着我这儿走走,那儿停停,在一道异常奇特的瀑布前我们停下脚步,我脱下鞋子走进水里,清凉的触感及这里凉爽的温度让我不再炎热。可我毕竟调皮,把父母连拖带拽拉进了水里,可这时的我却没有注意到妈妈受伤了,只顾玩,妈妈强忍着疼痛,陪我在水里开心玩耍,等到上岸时,妈妈也装作没事,微笑着让阿姨为我们拍张全家福,照片上的我们笑得很开心,很快乐。此时我突然发现妈受伤了,而她只是说没事。我才明白过来:父母的微笑,是我不该错过的风景。那一笑,令世间万物都自愧不如。
渐渐地我长大了,但在11岁那年,我却再次错过了一个风景。那天作业比较多,我一吃完饭就匆匆回到书房写作业。我奋笔疾书着,丝毫没有关注父母。这时,父亲给我送来一碗汤,让我喝完增加体力,我很快喝完便继续做作业,把父亲一切对我的好都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却没有发现,这碗汤父亲也可以不给我。待我作业做完,我静静思考回想时,突然想起来那碗汤。这哪是汤啊?这里装的是父亲的爱啊!我想,当时父亲的样子一定很好看,可我却没有看到,这真是我不该啊!
直到现在,我都已经是14岁的人了,我才发现人生中那些不该错过的“风景”,虽然有点晚,但是这会令我从此开始,去关注生活中的那些风景,让我不再粗心大意,错过那些不该错过的风景。我们应该放慢脚步,去观察人生中那些美丽的景色,而不是迅速地走。
风景,如一幅多彩的图画,让人陶醉;风景,如一本好看的书,使人入迷;风景,如一杯香甜的美酒,令人品味……风景,一生中我们会见到许多,然而却总在这么多风景中,忽略亲情这份最美的风景。就让我们认真观察,别再错过不该错过的风景了!
三月,你我初次相遇,春暖花开,一如你明媚的笑。春日的阳光总是暖暖的,花开满树,一朵一朵,簇拥出一座座繁华。无数人从花下走过,惊艳了春光。良辰美景,却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猝不及防,你的母亲被告知癌症晚期,你请假回家照看病重的母亲,一夜长大的忧伤,一夜长大的你,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匆忙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少年。我知晓你的忧伤,明白你的无奈,却不能为你分担,只好拾一片落叶,折一只纸鹤,跨过万水千山、携去淡淡慰藉。
七月,透蓝的天空,蝉声此起彼伏,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初夏的阳光从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光斑。长发及腰,我盼来所有人的归来,却始终不见你姗姗来迟的背影。我轻叹,笑着摇了摇头,初夏的日光折射在你的眸中泛出丝丝忧伤。那么苍凉,那么彷徨,该如何道一声,相安。
十月,天空淡淡的,不见一丝云,断墙下的野蔷薇也不再妖娆,梧桐叶黄了又黄,落了一地苍凉。你一个人玩球,在傍晚的球场,翻转运投,乐在其中。我路过球场边的梧桐,为你驻足,大声叫着你的名字,你停下手中的篮球,问我,有意思吗?我笑着解释道,好有意思,我和别人打赌猜打球的是不是你。你笑着投进一个三分球。
十二月,天空的第一枚雪花落在眉心。我立在你的身旁,你温厚的手掌第一次抚上我乌黑的发丝,你轻叹,我不语,这是你给我最后的温柔。道上一声再见,太平静。你像一首仓皇而至的老歌,唱响在剧终人散时。留给我的回忆,满满的都是酸涩,香醇……
流连四季,每一季都是不容错过的风景。
暑假里,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它。
这本书一共有五个故事:第一个是《惠安馆》,讲的是英子和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成了好朋友。秀贞经常向英子讲小桂子的故事,英子非常同情她。后来,英子发现秀贞口中的小桂子和她的好朋友妞儿非常相似,又发现妞儿的脖子后也有一块青记,确定了妞儿和小桂子是一个人。秀贞和小桂子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天津找他的爸爸。结果,两人惨死在了火车轮下。第二个是《我们看海去》,讲的是英子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男人,他为了供弟弟上学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后来,英子捡到了一个小铜佛,警察局的人根据小铜佛找到了年轻人,并把他抓走了。英子难过极了。第三个是《兰姨娘》,讲的是兰姨娘被他的丈夫赶了出来,住进了英子的家。英子一开始很喜欢兰姨娘,可后来发现爸爸握了兰姨娘的手,就不喜欢她了。在英子的说合下,兰姨娘和德先叔相识并离开了北京。第四个是《驴打滚儿》,讲的是英子家的奶妈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了,女儿也被丈夫卖给了别人。这一切宋妈的丈夫都瞒着宋妈,宋妈知道后十分伤心。后来,英子的妈妈劝宋妈再生一个儿子,宋妈被他的丈夫接走了。第五个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讲的是英子小学毕业那天,他的爸爸永远离开了他。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非常沉重,这五个故事里的人到最后都离开了英子。秀贞和妞儿死了,为弟弟上学当小偷的哥哥被抓走了,兰姨娘也离开了北京,宋妈回老家了,爸爸也病死了。我觉得英子非常不幸,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可英子的童年充满了离别和死亡。这些生离死别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我也喜欢英子的智慧和天真,虽然,秀贞和妞儿的死和英子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样的结果是谁都想不到的。
世界是一片大森林,枝繁叶茂,杂草丛生。林中鸟雀轻鸣,流水微淌,竹枝悄拂,走兽嘶鸣……
在我眼前有两条路,一条美丽开阔,踏上它,走几步,可以遥遥听见路那端的喧嚣,看见一丛一丛的温暖光束。另一条幽静隐秘,没有人踏足,落叶铺满了道路。路那端,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静;什么光芒也没有,只有暗。这里是如此的凄凉。
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走向那条美丽开阔的道路。只有一个人,没有与任何人道别,扛着行装,慢慢走向那条幽静隐秘的道路……
这是叛逆吗?这是孤傲吗?都不是。这是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开阔的大道、平静的生活,还有少数人,向往的是忠于本心。忠于本心,忠于自己的选择,于是永远踏上了那不归的路,那寂静的路。而其他人并不理解,为什么那个人要舍弃繁华安于隐逸呢?为什么那个人要抛却大众选择独行呢?他们不能明白。
“道不同不相为谋”,思想不能相融,灵魂便永远不会统一。那些老是从众的人,只能看见钢筋水泥,豪歌笙月;而独行的人,却可以看见另一番天地,另一片风景。他不会错过这些奇山异水,险峰峻岭,正如他不会错过自己的心,不会错过自己的选择。
日本幻冬社社长曾说:在一个无边无垠的草原上,所有羊都默默地垂着头,井然有序地吃着草。还有一只羊却抬着头出神地望着比远方更远的远方。这只羊的名字叫作家。”这便是选择,这只羊不会像其他的同胞一亲逆来顺受,沉默着,愚钝着。他有思想,他会思考,它不与常人相同,它坚持着自己的选择。这便是忠于本心。一个人最不该错过的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心。
自己的选择是你独一无二的风景,这与叛逆无关,与孤傲无关,与伪装无关。它透露的是你的真性情。不要试图去违背本心,否则便是扼***了你心中最不该错过的风景。
那年,五一假期,我和几个伙伴兴致勃勃地相约去爬泰山。为了观赏第二天的日出,我们决定半夜出发。
九点左右,背上行囊,全副武装,向山顶出发。巍峨壮丽的泰山,在朦胧月光的衬托下,显出一片连绵起伏的黑影。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仰望山顶,遥不可及,我心中不免发怵:如此高峻的泰山,什么时候才能爬上山顶?但受好奇心的驱使,我鼓足勇气,与伙伴们一起向山顶“进军”。
耳畔,传来了“呼呼”的风声。我们几个人起初还是有说有笑,不久,就感觉体力不支,大家定好目的地——山顶,便开始分散前进。
一路上,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用手电筒照照这儿,照照哪儿,读读石碑上的刻字,听听山间的清泉的吟唱。本以为会一直这么舒适惬意的爬,却不料事与愿违。半夜里,山上的冷风瑟瑟地刮,月亮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饥寒,劳累,困乏,一起向我袭来,我开始抱怨这此痛苦的旅行,一步十停。我口渴若烧,挥汗如雨,甚至有那么一刻,我多么想坐在路边号啕大哭!身心疲惫的我,低垂着脑袋,机械麻木地挪着步子,也不知过了多久,爬到了山的五分之四处。其他伙伴也陆陆续续赶到,一个个都喘着粗气,谁也没提继续向上爬。我们的目的地就变成了山腰。
在山上,我们几个人像小鸡一样,冷得缩成一团,打盹的打盹,吃东西的吃东西,一次以山顶为目标的旅行,就这样在半山腰落下了帷幕。山顶的风光,壮丽的日出,奇谲的云海,就这样在众人的疲惫与抱怨中,错过了。
下山时,我们不语,一路沉默。听着路人有说有笑地谈着山顶日出的壮阔,我后悔不已:因为我们的懦弱退却,因为我们的半途而废,我们错过了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机会,我们错失了感受“五岳独尊”的机会,错过了去观赏喷薄而出的日出,变幻无穷的云海……“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一切本不该错过呀!
回想起那次的经历,我若有所悟。错过了自然的风景,还可以重新游过,那人生的风景呢?一路走过,让我们与坚强勇敢为伴,与积极进取为友,挥洒青春的激情,且行且珍惜,不让自己错过人生美丽的风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