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后,我觉得女主人公娜拉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她虽然没有任何地位,可是她在认清丈夫海尔茂的虚伪的面目后,选择了离开。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是玩具,一件外表美丽,能逗他开心的玩具。当得知娜拉的行为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立即变了脸色,说娜拉是伪君子········。娜拉所做的都是为了救他,都是因为爱他,可是他全然不领情,不感激就算了,还说娜拉没资格教育孩子······,这一切就像在娜拉心口***一刀,他居然是这样一个伪君子,自己当了他的玩偶这么久却不知道,对他来说,娜拉只是一个玩偶,别的她什么都不是了,海尔茂忽略了娜拉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照顾孩子等等。或许应该说在当时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来说,妇女在家的劳动是她们必须做的,只有付出没有得收获。没有资格谈报酬,谈回报。海尔茂也不会在意到她的这些付出,他的意识里也没有对此思考过,男人在外面辛苦工作,妻子就有义务在家劳动,照顾孩子甚至没有理由去要求什么,也没有理由对他的安排说不。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我很欣赏娜拉的勇气,妇女应该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完全依赖别人。妇女要想在家庭中取得自己的地位,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要有独立的思想,妇女也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女权”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被社会关注,而最近我国新颁布的《婚姻法》,使得“女权”一词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易卜生写的剧本《玩偶之家》中,女主角娜拉在发现自己的尊严与地位在家中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便勇敢的做出了“净身出户”的决定。这一做法在现在看来不免有些荒唐,却也在情理之中。一百多年前,在那个“女权”思想还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年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出现,无疑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作者将女主角描写的如此刚烈,为了自由和自尊可以什么都不要,“净身出户”十分坚决地表现出她为了维护“女权”而做出的牺牲。作者将故事情节描写的越极端,越能体现出其对维护“女权”的决心。可以设想,如果当时易卜生将女主人公写的不是那么刚烈、坚强,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丈夫在舞台上“打狗”似的抢房子、争财产,想必最终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与效果就不会那么强烈、深刻。正如易卜生自己所想: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而至于娜拉是不是吃亏了,他也就管不着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百年以后的如今,社会已经变了样。“女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女性早已学会用各种合理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合法权益。而《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的“伟大”行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显然不能适用,更何况戏剧就是戏剧,不可能完全与现实生活相接轨。
在如今这个社会,“女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似乎也有了一些新的定义,简单地说应该是更为现实化、具体化。一百年前的“女权”是一种意识,一种存在于精神层次上的思想意识;如今的.“女权”,则是建立在公平、平等以及由物质作为基础的实际维权方式。现今女性要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由与尊严,在此基础上,她们更注重的应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需求。由此看来,现今社会人们高呼的那句“娜拉,***喊你回家分房子”喊得不无道理。在新《婚姻法》中提出的种种分房问题倍受社会尤其是广大女性的关注,“分房”、“公平”、“女权”等词语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女权主义”能在社会上受到重视固然是好事,但“女权”到底能不能被落实到实处,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女性自己。女人,应先让自己强大起来,通过学习、工作来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总想着在其他人尤其是男性那里获得“利益”和尊严,那些是需要自己通过努力奋斗而争取的,别人永远也给予不了。
女人最幸福的一生是人生层次不断上升的一生。
有这样两个女人:一个在她20多岁时候,看见身边的朋友都相继结婚,过得还算幸福,自己便沉不住气,遇见了一位条件差不多的男生就嫁了。她原本有机会继续进修报考大学,然而结婚后她却在油盐酱醋中度过了她最美好的年华。和她一起的另一个女人则不同,26岁的她,面对街坊邻居的流言蜚语,她沉住气坚持学习,后来她去了上海,言谈举止,眼界视野远不是之前那个女人所能比及的,而这一切的开始都是那个大学的进修班。
二十岁出头的女生,无疑是最美好最美丽的年华。但这时候的女生大多对自己的人生毫不清晰。她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幸福。或许你会认为嫁个好男人就会让你的未来收获幸福。然而,你是否想过,你下这样的“赌注”胜算会有多大?你怎么可以将自己的幸福完全依附在一个男人身上?当然,退一步讲,就算你选择了一个好男人,在结婚之后他努力奋斗,让你们的生活富足、充实,但是若你不努力提升自己,假以时日你们之间的眼界层次就会慢慢分开,当他开始嫌弃你、不想要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女生,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因为你从来都是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男人在努力奋斗,你为什么就不能?想想无数女性曾经为了男女平等的社会奔走呼号,而我们当代的更多女性却成天天真的待在家中拼命减肥、整容、化妆、美白,然后期待嫁一个富二代坐在宝马里终成人生梦想。真是可笑,你要知道富二代没那么多,你要知道摆个花瓶在家里也会看腻的,你要知道新的年轻美貌的女孩儿跟葱般一截一截的。到那个时候,你又将怎么?
让三个男人难忘的林徽因,她有的绝不仅仅是漂亮的外表,她还有出众的文笔和过人的才智,她不到二十岁就和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学,和梁有着共同的志趣;让众多读者难以忘怀的奇女子三毛,她那直率的性格和对自由的热爱让她在沙漠中收获爱情,并让人们也迷恋在了那片热情的撒哈拉沙漠;倍受观众喜爱和支持的女记者柴静,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外表,主持风格也没有那么活跃和激情,然而她那淡定的神情和那睿智的眼神以及她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不得不给人深刻的印象。她们三个没有出众的外表,然而她们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女性的坚强与伟大,将新时代的女权思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因此,女人请不要空等男人来给你幸福,给你金钱给你关爱。你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幸福。在你有运气得到男人所给的幸福之前,请你先有能力给自己幸福。如此的幸福才最真切踏实,才是你离开任何人都能活下去的资本。
女人,离开幻想,看清楚这社会男尊女婢的现实。女人,离开依赖,人生而独立,嗟来之食尚不可吃,又岂能摇尾乞怜伸手向人。女人,请努力的奋斗,给自己离开的资本,活出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撑起社会的半边天。
翻看《玩偶之家》这本书后,突然觉得应该为娜拉说点什么。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决裂的过程。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
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剧本的第三幕写娜拉一条条阐述分手的理由,也是一点点揭露海尔茂的大男子主义的虚伪嘴脸。在丈夫要她像小鸟一样顺从他时。娜拉从来没有像一个人一样生活。抛开一切的束缚,她发出了心底最急切的呐喊:“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她为自己争取了自由;当他们接受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时,她绝望的看到了海尔茂的虚伪,“我满心以为你说了那句话之后,还一定会挺身而出把全部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对大家说;事情是我***——你以为我会让你替我担当罪名吗?不会当然不会——我已准备自***。”多么激愤的语言,她渴望得到海尔茂真正的庇护,可惜不是,得到的是虚伪和责骂。
太痛恨海尔茂像变色龙般的千变万化,他对娜拉的爱就会随心所欲,全然没有尊重与帮助。他把娜拉只是当做自己的玩偶,而不是一个人,其实他与娜拉相比他才是真正的“弱者”,他没有担当的勇气,他不敢为自己心爱的人而“耽误”前程,他是一个被栓了鼻环而全然不知的懦夫。
主人有时对我好,有时对我不好;主人的心情阴晴不定,生气时会摔我出气,也常常把我抛来抛去的,让我伤痕累累,我不太喜欢主人这样对我。有一次,主人不小心把我的嘴巴弄受伤了,连忙对我说对不起,并且把我的.嘴巴修好。那一次真的很痛,希望下一次主人能细心呵护我,不要在粗心大意了。
仔细想想,主人也有好的一面,主人时常帮我拍掉身上的灰尘,让我保持干净;我也很喜欢和主人一起玩,让我觉得自己是主人最重要的伙伴。虽然主人爱发脾气,但我还是喜欢和主人玩,因为当下能感受到主人童稚、快乐的赤子之心,自己也有被重视的感觉。
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主人能好好的照顾我。虽然日子久了,我的外表会老旧,主人也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玩具,但我相信自己喜欢主人的心仍和最初一样不会改变;往后的时间,希望能伴随主人成长,成为主人无话不说的好伙伴。
鲁迅先生说,娜拉出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娜拉是个可爱的女子。她不再按约定俗成的方式去生活,而是开始问: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这是说人反思生计、习俗和信仰,和男权不是故意相对,碰巧的是当时的经济现状是男人的经济地位高,女人几乎无经济独立性,习俗中“当时没有任何事物比婚姻的契约更神圣”反之的,如果一个中国的男人按照约定俗成的样子娶妻生子,突然有一天问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子生活?最后他发现了自己内心的梦想,决定离开家去追寻,也是同理,和女权主义是不是没有直接联系?突出强调男权和女权,矫枉过正,在实际的社会改革的操作中,更有号召力点,可能更好用点。虽然后果也会极端。
娜拉走出她的丈夫家门的那一刻,才是她成长的真正开始。娜拉之所以出走得那么坚决,以至于可以忍得舍弃她深爱的三个孩子的伤痛,是因为现实让她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她上了一课,她要做真正的自己,做独立的人而不是供别人消遣的“玩偶”,直到这时她才为自己所受到的委曲而感到伤心后诲,其中有他的父亲给她的,更多的是他的丈夫给她的。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她在经济上的不独立。
在经济依赖于她的父亲中能是作为孩子的她,而不是作为一个成人的她。然而现实却没有给她这个机会,出嫁后,她的丈夫海尔茂成了她的父亲在她的生活中位置的替代者,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她还是一个孩子,没有一丁点的社会经验,也就是说对社会没有一丁点的认识,还保持着孩子式的纯真和任性,不同的是她更懂事了。所以说她的出走才是她的成长的开始,从此她才真正地进入了成人世界,才走进了真正意义的社会上。我想她出走后首先面临便是经济上独立的问题。按照鲁迅的观点,她出走后结果只有两种,要么变坏,要么回到她的丈夫的身边。对于涉世未深的我来,还没有充分的经历和资本来反驳鲁迅的观点。
也许在经历生活中风风雨雨这后,她会领悟到人心的险恶,社会的种种不测。她的丈夫已经给她上了第一课。而能够很好保护自己并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来也是作为一个社会意义上人应拥有的本领,女人也不例外,从某种意义上,处于弱势的女人更应该拥有这种本领,因为只有获得经济上独立、靠自己生存,她们才能获得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和对话的资本。相反,依赖于男人就为将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所以说娜拉的出走是明智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