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故事随风翻过几页,带着馨香的余温,在那一片浅黄的落叶里,让炙热的世界慢慢走远。虽说入秋已久,但今年盛夏酷暑那一整天浸在汗臭中的滋味,那随手一摸,一手滚烫的感觉还铭心刻骨,似乎盛夏的余威还迟迟不肯退却。
金色的秋,或许是办喜事的最佳时节吧,因为小区里的大妈们总会聚在一块儿,说着谁家结婚啦,谁家娶儿媳了之类的话。连我那个被家人调侃是“齐天大剩”的表哥也在一天前步入婚姻的殿堂了。
昨日清晨,当太阳都还在云端旖旎的时候,我就被无情的妈妈从温柔的梦乡中拖了出来,扬言要去姑姑家帮忙之类的。到了快中午的时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迎来了礼车。这个时候,有人突然开始大把大把地扔糖和硬币,伴随着小孩们一拥而上和“铛铛”的硬币落地声,我看到了一个苍老的身影。
她是个拾荒者。许久未打理过的头发乱糟糟的,时光在那张黝黑的脸上勾勒出一个又一个深深的皱纹,早已不显清明的眼睛带着浑浊,嘴巴紧抿着,白中透黄的头发上顶着一块湿布。身上的衣服到处是补丁,泛黄的衬衫上沾满了尘土,左右高低不齐的裤腿漫过一片色彩鲜艳的土地。脚上穿着发灰的旧鞋,有的地方已炸开了线,她的手上还拿着两只鲜红的气球。她蹲下身子,在地上摸着。
当她想要再往前一些的时候,那些孩子又把她挤了出去。无奈的她,只好拿着仅拾到的一块糖和手中的气球,迈着蹒跚的步子往回走。那些一脸笑意、热热闹闹的人群中,没有一个注意到这个微弱的她。
忽然,一个蹦蹦跳跳的小身影从人群中钻出来,朝老人跑去,把手中所拾到的糖块、包着红纸的钱,一股脑儿地全部塞到老人手中。孩子也就四五岁儿,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有那刚刚与其他孩子“搏斗”的痕迹。老人捧着那满满的美好,笑了。
感谢遇见,使我发觉生活的明媚。
我每天都费心思给孩子做好吃的,为什么孩子还是瘦瘦小小的?我有空就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为什么孩子还是很胆小?为什么我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去名校,孩子的成绩却不理想可叹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真的是掏心掏肺,不辞劳苦。可有时候现实就爱开玩笑,辛辛苦苦付出了那么多,孩子的成长却不能如自己所愿。
书中把父母的这种心理状态称为“A-B压力陷阱”,有这种压力的父母普遍认为“只要我做到了A,孩子就能实现B”。带着这种压力去教育孩子,父母就会患得患失,容易走向极端。
要走出这个压力陷阱,父母就必须明白:尽管自己做得尽善尽美,也不能保证孩子就能成为自己心中的模样。没有什么是“尽在掌握之中”的,正确的行为并不能保证理想的结果。也许父母们会备受打击,但是,世上哪有平坦无阻的成长道路?说到底,父母应该看开点,随性点,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教育孩子。
这本书还有不少内容值得思考与探讨,也有一些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里面时不时就冒出来的问题,能让每一位父母随时反思自己,可以说,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父母心灵成长课。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像我等为生计日日奔波的人们占社会大多数。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一直不太有兴趣去看市面上林林总总的教养书。跟周边很多升级的朋友们也聊过,大多都有同感。倒不是因为我们这些家伙自信满满,自居“高竿”不想提升,其实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动不动就来句“你这当老爸(老妈)的也太不合格了”“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之类的话。孩子的话,往往最能说明问题。
之所以提不起兴趣,是因为不喜欢此类书的“格调”,不喜欢它们高高在上的“姿态”。在这类书中,父母大都是高高在上教育者、管理者、财产所有人,孩子们自然成了学生、员工甚至是私有财产。想想我们这一代的童年莫不如此,虽然不至于走极端自封“小白菜”,对这种方式有点反感也是在所难免有情可愿的。
我们心中的爱与怕很多年前读过纪伯伦的一首诗,至今仍念念不忘——“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其实,父母之于子女,本不应该是创造与被创造,教育与被教育的角色;父母之于子女,更多的是“高年级路人甲”有幸遇上了“低年级路人乙”,应该珍惜和善待这种缘分。
近日,一位朋友送了一本名叫《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给我,书中的观点甚合我心。序言中有句话”今天的父母正在经历一些改变,他们不再总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改变子女,他们开始认识到自身也需要改变,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我心中暗笑,是你们这些作者们经历了一些变化吧。
书中有个观点颇为惊人: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真是父母心中的爱与怕,让我们的家庭教育走入很多误区。
我去!我们心中对孩子满满的爱,怎么就变成怕了啊!?先忍忍,别着急反对,接着看他所谓的“误区”。
误区一:“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加倍‘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我有些不情愿地点点头,我们这些80后父母们是有这点倾向,谁让我们自己的童年物质贫乏遗憾多多呢。
误区二:“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这次我不由地点了点头。最近闺女刚上一年级,我俩都有点小焦虑,不敢像幼儿园那样撒欢放羊了。下班回家就盯着写作业,背课文,作业完了刚想看会电视,睡觉时间又到了(不好意思,因为正式上学了,上传时间提前至九点)。闺女一脸的不高兴,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她了,不陪她玩了。
接下来观点更让人吃惊,“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原来,我们心中的“爱与怕”源自我们的不成熟。
你,是一盏精美的台灯,给予了我亮光。
自从我遇见了你,你便成为了我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小伙伴”。你刚来到我家时,还披着一层“轻纱”,像一位公主似的。披着粉色的外衣,可美了!
刚遇见你,我就喜欢上了你,迫不及待地将你摆在书桌上,接上电源,顿时,你便闪出了亮光。那次,是傍晚6点30分,我趴在桌子上伏案写作,突然,我上下眼皮开始打架了!这可不行。可是,我实在招架不住瞌睡虫的攻击,“砰!”的一下,便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迷糊中,我看到了你,似乎十分生气的看着我,说:“小懒猪,别再睡了!快起来学习!”我望了望作业,又醒了过来,洗了把脸,又开始专心致志地学习了。
啊!自从我遇到了你,你变成了我生活中的帮手!
那时是晚上7点左右,我刚吃完饭,便冲进书房,拿起课外书,津津有味地欣赏美文。突然,“啪”的一声,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房间的大灯忽然烧了!这时,你似乎在说:“快接上电源,让我来为你照明吧!”我连忙接上电源,顿时又亮了起来。我抚摸着你,心想:遇见了你,真好!
你,是一盏台灯,自从遇见了你,我人生学习的道路上,又多了一位‘好伙伴’……
“养育儿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会体验这两种情感,一举一动有时出于爱,更多则是出于害怕。”我们家中,我是姐姐,我还有个妹妹,所谓“长兄为父”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把妹妹上的生活,学习都交给我来管理,教育。对于这个妹妹我十分的疼爱,爱的同时充满了害怕。学习方面,即将进入中学的她,对学习没有积极,不上心,回到家里对于作业总是拖拖拖,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很无奈,虽说我已踏入工作岗位,可是学生时代的压力我都明白,她想要去逃避这个现实,我想去理解她,更加想要去帮助她完成。但是,我对自己这个无理的想法的后果充满了害怕,妹妹现在只是小学,到了初中,高中作业量那么多,我都要去帮她吗?踏入社会找工作我也要去帮她吗?理智下的我想了一遍又一遍,我可以做一个“有感情”的姐姐,绝不要做一个“感情用事”的姐姐,作为过来人我应该去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
9点17分。
黑茫茫的夜空上悬挂着一轮圆月,月亮发出淡淡的黄光,斜射在寂静的马路上,那月,那光,给黑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教室里的同学“沙沙”地奋笔疾书,埋头苦干。闲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遥远的天穹,也许明天会下起雨来吧。
今天,又一次与他相遇,眼睛又是不自禁地停留在他身上,心思又是不情愿地注意到他,心里还是会泛起涟漪。幸好,有人把我叫住了,不然,会被他发现我心里还是有他的存在,余光依然留意着他,也从余光中看到,他也在看着我。
走了,别回头,潇洒地转身离开吧,希望他没察觉到我还是那样地在意他。
为什么,为什么如今会变得这样呢?还记得曾经我们快乐地打闹,就为了那件事,使得我们开始相互疏远对方。现在,即使在路上遇见,却形如陌生人一般,就连点点头,挥挥手,眼神示意也变得如此吝啬。
决定了,把这份纯美的友谊埋藏在心底,也许将来它会在我的心中茁壮成长,开出一朵花,这样,再一次遇见他,心里就不会再泛起涟漪了。
夜空依然黑,月亮依然圆,只是更亮了,神秘的面纱也掀开它的真面目了。不对,我说,明天会是晴朗的一天,你说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