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在语言上要把握住以下几点共同的要求:
首先,规范准确。这是对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要求。要运用规范的文字,不能生造词语;注意语法的正确和句式的完整;运用修辞手法时,不要违背基本规则,例如比喻的本体和喻体要在某方面有相似性,排比句要由三句以上的句子构成等。
其次,通顺流畅。所谓通顺流畅,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说要用词恰当,意思清楚,没有语病或歧义。这是字面层次上的要求。第二层含义更重要,就是要符合逻辑,上下文联系紧密。
再次,恰当生动一篇记叙文,只干巴巴地交代一个人做了一些事,即使没有任何遣词造句上的语法错误,还是称不上语言优美。在记叙中适当地运用描写,采用修辞手法,挑选恰当而传神的修饰性语句,都会使文章增加吸引力,语言也更有文采。
最后,有特色的语言能使文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但经过训练,是可以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语言风格的。
1、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改:
2、这是光彩夺目的春天。
改:
3、小桂子的绝招是练出来的。
改:
4、这是小明的妈妈。
改:
5、这里的景色很好。
改:
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非常雄伟的。
我和爸妈站在八达岭长城的入口处,只见巍峨的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弯弯曲曲地盘在山上。望着远处的山顶长城上黑压压的蚂蚁搬的人们,心里不由得惊讶:真是人山人海!
这时,迎面吹来一阵寒风,我不禁被冻得哆嗦。虽然昨天预报说今天会降温,而我也是有备而来加厚了衣服,但没想到是这么冷!好像一下到了南极,风刮在脸上像刀似的,真疼啊!在这么恶劣的天气爬长城还真是一种挑战啊但愿我能活着回去,阿门。我这样想着,向长城迈开了脚步。
长城的楼梯很陡很陡,每上一个台阶都要用尽全力,腿好像灌是人们就抓住扶手一点一点往上挪。扶手只有两边有,所以就形成了两遍挤满人而中间空荡荡的奇特景象。因为人太多,实在挤不上去了,于是我只好后退几步,从中间冲了上去,不过撞到了不少人。
爬到中间的时候,我回过头向山下俯视。因为是冬天,所以山上的树叶都掉光了,只剩下张牙舞爪的光秃秃的树干了。偶尔有一两只鸟飞来飞去,叫几声。显得孤零零的。我想到了孤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白朴大概想描写得就是这番景象吧。
我还看到了我曾经爬过的那几段长城,现在它显得那么渺小。不过上面的人还是黑压压的挤来挤去的样子。这长城弯弯曲曲的,一直到山的最深处——不管我怎么踮脚,怎么蹦怎么跳到看不见了为止,只能看到藏在树林里的若隐若现的烽火台。我回过头来,看着那个最高点——终点,离我不远了信心更加十足了。
快到正午了,天气暖和了许多,游客也增加了。
历经千辛万苦,我最终终于气喘吁吁,爬到了终点。我站在高高的台子上,骄傲的举起了手,眺望着远方——欣赏着远处美丽的风光!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读完诗句感慨地说:我也是一条好汉了!
从“深”处立意。“深”是指深刻。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体验,从中找出我们感受最深刻的东西,去反映生活的真实本质。某些生活细节、平凡小事,在不经意间,会触动我们的心弦。在感动之余,我们何不揭开事件表面的面纱,去体会、咀嚼一下内在的、本质的东西呢?
从“新”处立意。“新”是指具有时代精神。每个人的思想经验,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你能时时站在全新的角度,把握时代的主旋律,那么,你一定能从一些常见的事中翻出一些新的感受来。
从“小”处立意。“小”是指平凡的小事。你要善于借日常生活中细小的材料来反映生活中的典型意义。吃饭、走路是小事,但唐人李绅能在吃饭时慨叹“粒粒皆辛苦”,鲁迅能在回“故乡”时思考走什么样的人生、社会之路。其实,你也可以从读书交友、梳洗穿衣等琐屑小事中找出生活表层之下的典型意义,从而提炼出恰当的主题。
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时用。它要求准确无误地摘录原文的语句段落,还要注明出处,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摘抄原文
摘抄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作为日后引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按照原文的内容自己标上一个分类的题目,便于资料的'归类和日后采用,在引文后面要注明出处。
2,摘抄观点
将原文的主要观点、结论摘要或写出。
(二随笔评论(直接在书中写即可)
评论式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还可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论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批注,比如生字词、成语等,直接在书中写即可
2.评论
评注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在书中评论批注即可,最好是随笔评论。
(三)心得(写在本子上)
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就是写。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准备去桂林啦!妈妈和奶奶为我准备了许多物品。终于,我等到了去桂林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飞机,心里想着:“桂林究竟美不美呢?‘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真的吗?我可要一探究竟。”经过我感觉漫长得像一个世界一样的1小时飞行,我们终于到了桂林啦!下了飞机,一阵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
我们静静地休息了一天,我在夜里竞兴奋地睡不着觉了。一大早我们先去了漓江。漓江山色美,水也美。那清澈的水能看到江底的沙石,绿得犹如翡翠一样。漓江太美了,比我想象中美百倍,不,千倍!漓江的黄布倒影可谓一绝,黄布滩旁,有七座大小不一的山峰,亭亭玉立,人称“七仙下凡”。
然后,我们去了银子岩。银子岩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栽,四周群山怀抱,被法国地质学家誉为“世界溶洞奇观”。
接着,我们来到了兴坪佳境。它是一座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镇,兴坪周围群山环绕、碧水长流,有“三岩”、“五井”、“十二山”等名胜。七星景区位于漓江东岸,因有“七星山”、“七星岩”而得名,是桂林历史悠久的综合性景区。
最后,我们来到了九马画山。漓江右岸有一座九峰相连、耸峙江畔的大石山,山体峭壁屏立,高、阔各一百多米,仿佛画着一群骏马,它就是九马画山。
漓江,你那山,峰峦雄伟!水,清澈见底!桂林,你那景色神乎其神,令我留连忘返。以后有机会一定再睹你的风采!
早就听闻“上有天堂,卞有苏杭”,杭州西湖一直是我想去游玩的地方,小长假里,父母带我去游览风景如画的西湖。
黄昏的西湖真美啊!在夕阳的照耀下,碧波荡漾的西湖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把美丽的山峦和那通红的`太阳收藏起来。远远望去,秀丽的群山紧紧环抱着西湖,湖面上的游船如海市蜃楼坐落在中央,我不禁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诗句。我们顺着人群沿着湖边走去,那一排排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长长的枝条吐出鲜嫩的细叶,仿佛在告诉人们,这是春天的西湖。岸边的公园里,千姿百态的花朵争奇斗艳,白的、红的、黄的、紫的,把西湖打扮得分外妖娆。远处耸立着的保菽塔与雷峰塔交相辉映,如从天而降的天神,来守护这位“美丽的少女”——西湖。居畔湖独具匠心的古老建筑,闻名遐迩的白堤与苏堤,“断桥残雪”的神话传说……让我浮想联翩,我深深地陶醉在这美丽的画卷中。
天渐渐暗了下来,太阳不知不觉已躲进了山间。这时候,西湖边的路灯都亮了起来,灯光倒映在湖面上,像一根根光彩夺目的水柱把西湖的夜景装扮得分外艳丽。湖面上的船只也悄悄回了家,湖面顿时平静了许多,突然,一根根水柱从湖面破水而出,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柔和,时而激昴,水柱跟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然起舞,仿佛是那位“美丽的少女”——西湖为游客跳起的舞蹈,那曼妙的舞姿,激情的乐曲似乎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
黄昏的西湖美景让我陶醉,但夜晚的西湖美景更令我神往,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在记叙文中,一般有两三种人称,即“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前者用“我”“我们”来作为叙述的主体,后者用“他”“他们”来作为叙述的主体。第二人称使用一般较少,但在记叙文中抒情时可用到它。用第一人称可使叙述显得真切,而且便于表达细致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可直接倾诉感情,与未出场的“你”直接对话,自然亲切;用第三人称则便于超越时空限制,更便于叙述发生在不同时间与不同地点的事情。
对于作者来说,不管选用哪一种人称,都应把那一种人称使用到底。也就是说,不应在行文中间变换人称,如果变换了人称,文章的线索就会中断,叙述就会混乱,从而显得不近情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