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紫丁香的作文(紫丁香作文350字三年级满分作文)

一篇紫丁香的作文(紫丁香作文350字三年级满分作文)

首页状物更新时间:2024-01-05 07:45:09
一篇紫丁香的作文(紫丁香作文350字三年级满分作文)

一篇紫丁香的作文【一】

初春的微凉渐渐散去,阵阵温热的清风扑面而来,暖暖的。今天的北京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碧空万里清风涤荡,街头巷尾大路两旁的花树齐放,开的热烈开的大方,开的让人顿觉满目尽是繁花。

我的故乡在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县城里,一条古老的延河静静流淌过那个静谧的小山城,我小的时候延河的水还是很宽的,四月里正是春雨频至的时候,高原的春天总是来的踌躇迟疑,等盼春天的庄稼人也总是不急不慢的准备着春耕的一切。等有一场酣畅的春雨过后,太阳一出来,仿佛就是一天的光景高原就会迅速的披上新绿。

黄土高原的山坡上罕有自然的植被,但凡是能播种的地方,都会开垦出土地种上农作物,所以在春天这个播种的季节,山峦的绿是星星点点的,是那些沟沟壑壑里无法播种才长出的野生花草和灌木生发的绿色。而我的故乡那个小小的县城,却有一座漫山遍野被野生的灌木丁香树和不知名的野草藤蔓覆盖的大山。从我记事起,就知道它的名字叫“南山”。我不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也许是因为它坐落于我们县城延河之水的南侧吧。直到我上了小学,才从老师的嘴里得知,那座苍翠浓郁的南山原来还有一个很官方很优雅的名字,称为“翠屏山”。

翠屏山依着延河的南岸,延河的水在清澈的时候,可以清晰的倒映出翠屏山上那些另高原人着迷层叠起伏的绿色。那应该是故乡景色里最美最值得书写一笔的章节吧。我们都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没有在那个刀耕火种、广种而薄收的年代里,将美丽险峻的翠屏山开垦成可供耕种的荒凉土地。

四月里,美丽的翠屏山上已经郁郁葱葱了,山间偶尔点缀着几株野生的山桃花,若隐若现的如几朵天边淡淡的.云霞。然而,过不了多久就会渐渐的被一片又一片的淡紫色淹没。四月里,开的正艳的是野生的丁香花,几乎整个翠屏山都被那种如梦如烟的淡淡的紫丁香覆盖起来,稍有微风吹来,浓郁的花香一股股的萦绕不去,整个县城都弥漫着浓烈的丁香花的香气。

记忆的胶片上,有一个片段里是这样的,我还是个刚上初中的小女孩,有一天,我们学校来了两个实习的师范大学的学生,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可能也就是二十一二岁的样子,那位实习的女老师长发乌黑,个头娇小,圆盘盘小脸白里透红,眼睛经常笑眯眯的温柔又俏丽。男老师个子高高的,一笑会露出雪白的牙齿,喜欢在操场跑步,很青春很有活力。他好像在追求她 ,他们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是丁香花开的正浓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在城东延河北岸,在教学楼4层的窗户外就可以遥遥的看见翠屏山上的紫丁香。记得那个女老师对我们说:“我一进入县城,就被丁香花的香气给迷住了,咱们这个地方还挺美啊”她这一句话,让我们这群孩子好不为自己的家乡得意了一阵,一种朴素骄傲的感情油然而生。

那个时候好像南山还是野山,没有现在这样的山间走廊和路灯护栏等等,其实我还是喜欢叫它南山,这样很自然,就好像和你一起长大的玩伴,你总会喜欢叫她的小名,这样感觉很亲切,没有一点距离感。有一天,那位男老师独自一人,爬上了南山,采了一大捧的丁香花,当着很多学生的面送给了那位可爱的女老师。真的好浪漫啊,现在想来,那样的惊喜,岂不比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更来的让人惊喜和甜蜜啊。那个山是没有路的,我们当地的人,都很少去爬那座南山,是很难攀爬的,只能从茂密的灌木丛里艰难的开辟出一条小路。下山的时候更是艰难,坡度很大,何况下山时要抱着那么大一捧的花。我觉得那位年轻的老师肯定是爱情给了他无比强烈的勇气和胆魄吧。而那位他心仪的人儿,也应该会感受到了他对她无比热烈和真诚的情感吧。

那年的四月里,十三岁的我,在小小的山城里在情窦未开的年纪里,被他们纯真美好的感情触动和感染了,心里的愿望是盼望他们两个可以地久天长相好到老。至今都难忘那两个年轻的实习老师,我不知道以后的岁月里,他们是不是真的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在感情的道路上遭遇到不可预知的挫折。但是,那年的丁香盛开在爱情发芽的季节里,芬芳了那两颗年轻而萌动的心灵却是真的。

轻轻的闭上眼睛,我仿佛还可以闻到那年装点了青春和爱情的丁香花儿的醉人气息,只是,我离家真的好远,就算我思念成河忘穿天涯,我在这远离故乡的地方,在这雾霾为常态的城市里,还是闻不到梦中想念的花香,看不到我亲爱的紫丁香。

这几天,我故乡的南山上,成片的丁香花肯定又开的茂盛如常。不知道还有没有痴心的男孩儿,采一束送给他心爱的姑娘。

一篇紫丁香的作文【二】

曾在四月的一个傍晚闲游,和着闲云漫步,伴着清风吹拂。在花丛掩映中,我寻到了一株丁香,幽幽的泛着紫色朦胧的光。清甜的花香让我走近盛放正浓的花朵。从来与传说中美好神秘的预告没有交集的我,想要看看传说中予人幸运的五瓣丁香是否能被我遇到。我抱着一试的心态细细去看每一朵小花的花瓣,惊喜地发现,它正捧着满树的幸运站在我的面前。这一簇簇,那一丛丛,竟都是开到极致的五瓣丁香。我心内不住地暗喜,像儿时收集到了最漂亮的落叶。我留它在枝头极尽美丽,只把幸运的昭示藏在心底。从那时起,我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当它们让我欢欣喜悦,我都坚信是那满株丁香带给我的幸运。

时光不曾止步的向前奔流,我遇到了你。你满心欢喜地拥抱走近你的孩子,包容着初生牛犊的棱角,也包容下我慌乱的脚步。你用你百年的历史向我介绍,用你现代的楼宇让我停靠;你用你传统的灵气使我倾倒,用你国际的教育为我熏陶。我倾心于绿影浓茂的校园,倾心于终日潺潺的喷泉声,倾心于书香满溢的藏书室。我像迷航的船在黑暗之中望到了灯塔,找到了停靠的地方。你让我宁静。

当我知道你的象征是丁香时,我想我是找到了答案,原来我的幸运是你。我开始转遍校园寻找将在夏初开放的丁香的影子,像盼望一年一度生日到来一样,我虔诚的盼望着校园里开满丁香的那天,盼望着满树盛开的幸运。

时至今日,我还没有迎来与你共度的第一个春天。可我已经发现了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我的幸运之花:它就在我们的左胸口,静悄悄地开放,安恬祥和,如永不灭的莲灯般明目清心,绽放着它的永生,你恰如这小小又灿烂的丁香,任凭历史百年流于掌心,你保持着你永生不灭的初心,坚守着你脚下才人辈出的一方沃土,远播着你沁人心脾的清芳,璀璨着你无与伦比的馥郁希望。我多想成为一朵小小丁香,像让你引以为傲的孩子们一样,点缀着你更多一分的灿烂辉煌。

走在校园中,清风吹拂过我少年的脸庞,有束丁香在我的左胸口迎风盛放。一抹叫做憧憬与希望的微笑扬起在嘴角,因为我坚信,你就是我的幸运。

一篇紫丁香的作文【三】

我常想起那时刻,丁香花开的时候。

每当丁香花开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她。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她的名字也叫丁香,那是我们还住在那个院子里,院子里种着一棵丁香,当丁香花谢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盼啊盼啊,期待着来年丁香能够重新开花,于是在我们的期盼中,院子里一次又一次的飘满了丁香的气息。

丁香花一旦开了,我们就团团的围在了丁香树下,商量着怎么才能摘下一小束丁香,于是我从家里搬来梯子。他比我胆子大,因此每次都是她去摘花,我来放哨。我一旦发现远处有可疑的情况,就马上让她下来,迅速跑到房后,那偷偷摸摸的样子还真可爱。

我们经常在丁香树下写作业,有时微风一吹,小片的花就落在了脑袋上,我趁她不注意就悄悄把它们收集起来。等到收集了一大把,把它们全都洒在了丁香的脑袋上,她拍拍脑袋之后便要来抓我,于是我俩变为在丁香树下跑啊跑,直到跑累了我们谁也不闹了,于是又乖乖的写起作业来。

记得有一次,老师过生日,我和她商量着送给老师什么东西好,她无奈的向窗外瞥了一眼,便忽然看见了正在盛放的丁香花,于是她提议说,咱们把丁香花装在一个透明的瓶子里,送给老师吧,没想到丁香花还派上了大用场。

冬天,丁香掉光了,我们便在树下抬起头仰望着那干枯的枝杈,于是就怀念起来,希望那丁香再度开花,我们便约好,以后每年我们都要看丁香花开。

可后来,她随父母搬到了大城市生活,过了两年之后,我也离开了老房子,搬到了新家,自此,我们便失去了联系,再也没有一起去看过丁香花,我于是经常的怀念起和他在一起的时刻,不知她也是否想起我。

我常想起那时刻,丁香花开的时刻……

一篇紫丁香的作文【四】

学校里的丁香花开啦,十分漂亮。半树银装星星点点,缀满枝头。下课后同学们都爱到那里去欣赏那漂亮的丁香花。

一天下午像往常一样,第二节是体育课。同学们一听到下课铃声便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开始尽情的玩耍。一些同学到花坛边观赏丁香花,直到体育委员召集全班,同学才依依不舍的归队,甚至有两个同学还在一直陶醉在丁香花的香气中,不肯归队。体育委员只好把他们揪到队里啦。

大家跑完步,体育老师便让同学们就地解散自由玩耍。有很多同学受到丁香花香气的吸引,走到花坛边欣赏丁香花。丁香花有白色的,还有一小部分是紫色的,十分漂亮。正当同学们正在欣赏的时候,突然一声:“让开、让开”惊醒了同学们,同学们纷纷回头一看,原来是调皮大王张明。他特别调皮,上课不听课,喜欢捉弄同学。同学们一看是张明,赶快躲开。张明见这阵势便更加放肆,拿了把小刀准备把丁香花全部摘下来。只听一声大吼:“住手”!吓得他立马把折断的花儿扔到地上,回头一看是班长王寒冰。班长一边揪住他一边带着证据把他押到教师办公室。进了办公室,班长就向老师列举张明的罪状。数落完,班长便出去了。李老师给张明搬来一把椅子让他坐下,和颜悦色地问他:你把花摘了,同学们还能欣赏花吗?还能闻到丁香花的香气吗?张明羞愧的回答道: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随意摘花影响大家欣赏,我一定会跟同学们道歉的。

张明说完。李老师带头鼓掌,同学们也跟着鼓起了掌,张明也露出了笑脸,这掌声似乎比什么都更响亮,这笑容似乎比什么都更灿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