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正和顾顺意他们玩游戏。周广慈不知为什么,骂了我一句。我没生气,说:干吗骂我呀?”他没搭理我。我们继续玩游戏。他又骂了已我一句。我生气地说:“你要再骂我,哼哼,别怪我不手下留情啦!”“就你?”我抓起他的衣服来说:“就凭我!”他一指我,我接着就把他的手给弯过来了。我说:“别指我!”我没想到他还会又下三滥的招数,咬我。我用膝盖顶了他肚子一下。我生气地说:"再骂我,哼!”我回到座位时候,想了想。觉得自己不应该那么冲动。应该给他赔礼道歉。下了课,我正朝他的位置上走着的时候,他也来了。我说:“上个课间的事真是
对不起。”他说:“我不对,不应该骂你。”哈哈,我们两个又和好了。
其实,自己退一步,友情进一步。我们的身边就有一些事,我们需要自己去发现。
还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同学的铅笔盒就砸过来了。正好砸在我头上。我生气地说:“谁扔的?”吴优说:“我扔的。”“很疼的。”他说;“对不起。”我看他比较诚恳就接受了他的道歉。
与人互动有时难免会起冲突,难免都会意见不合,难免都会产生不满,这些不满只是没有表达出来而已。
故意攻击别人的痛处、意见不合、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常常是大战前的导火线,一些小事总会把大家吵得天翻地覆,吵得话都不经大脑地脱口而出吵得话无伦次,双方不愿退让、不愿妥协、不愿握手言和。当人在盛怒时,没有人会懊悔过自己讲了什么,懊悔做过了什么事,当下双方都炮火猛攻,心中都满腔怒火,非得吵得你死我活。争吵时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吵到最后也两败俱伤;不会因为那三寸不烂之舌辩赢别人就是赢家!当在吵得死去活来时,恶毒的话就彷彿一把利刃深深刺入别人的心房,深深伤害别人的自尊。
“在交谈中,判断比雄辩更重要。”这是一位十七世纪西班牙作家说的,不只在交谈中如此,在争吵也是如此。那天空阴暗,我和朋友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吵了起来,顿时,天空闪电交加,为我们凝重的气氛显得更紧张;过不久,我们果然吵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双方还是都不妥协,可是,回想起来,那种小事怎么也能吵起来?
在争执不一定要用拳头,不一定要暴力,不一定要用毒话,或许下次可以用更温和的方式,使双方都不遭受种种伤害。
今天晚上,我写作业的时候想:今天作业还挺少,等我写完做业后,我一定要看一看我最喜欢的频道----科教频道。
我写完作业后,伸了个懒腰,心想:现在才8点50分,正好演探索发现的盗墓节目,不如我看到9点30吧。于是我马上把电视打开,调到了中央10看了起来。这次讲的是,考古学家在山上的一个湖下发现了一个古墓,这墓之所以藏在湖里是因为这个山上面原来是凹着的,由于长时间的雨水积累,这里便形成了湖,考古后发现这墓里葬的是个地位很高的人。里面有许多的瓷器,玉器还有陪葬的人······正当看在兴头时妈妈在门外说:“赶紧出来刷牙,上床睡觉。我”听后说:“等一会儿,还有20躲分钟就演完了。”“不行!赶紧出来!”妈妈说。我有点烦了,就把门关上了。妈妈就走过来,把门打开,走到电视那,把按钮关上了。我喊着说:“好不容易今天作业写得快能看一看,你也不让我看!”“不行!明天还得呢!”妈妈说。我不服气还想继续说,可是这时爸爸走进来说:“别老跟***顶嘴。”听后我十分愤怒,跺着脚走了出去。刷完牙后,我上了床,心想:你看我以后再跟你说话的,我好不容易今天该写的都写完了,还挺早能看一回而电视,没想到看一会儿你都不让我看。想着想着,我睡着了······
第二天,妈妈走进来说:“起床了,6点半了。”我听后说:“啊,知道了。”我说后突然想:我不是不跟她说了吗,我怎么给忘了。这时我觉得我还挺精神,不太困,答应就答应了吧。
就在今天,我回忆起那时的事还在想:妈妈都是为了我好,让我早点睡觉也是为了能精神的迎接第2天。我应该听妈妈的话。
我读了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的代表作《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妮的文字温暖又充满力量,简洁生动,即使是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也能轻易的读懂她的著作。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一本不错的读物。
《我们内心的冲突》指出,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产生了很多内心冲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我们常常困惑于自己为什么如此自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人们常常虚构出自己的理想形象,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将责任推给他人。与此同时,不同性格的人还会发展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防御机制。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卡伦霍妮指出了三种不同的防御机制:顺从型的人亲近他人,对抗性的人抗拒他人,疏离型的人疏远他人。但问题是,这些防御机制并没有消除冲突,反而让我们感到恐惧、焦虑和绝望,让我们无法真诚的投入到任何关系或工作中,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看起来情况非常不乐观,但是作者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同样给出了解决之道。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详细描述了如何在根本上解决内心冲突,消除由冲突带来的恐惧、焦虑和绝望等。虽然作者是站在心理治疗师的视角教导治疗师们该如何处理,然而对于个人来说,仍然有很多启发。比如在解决方法的第一个步骤中,作者提到要了解冲突造成的影响。
我想,对于我们自身存在的冲突,以及我们自己说做的无意识努力,我们常常是觉察不到的。然而这些冲突却真真实实的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通过观察这些影响,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觉察和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解决问题,我们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人往往比自己以为的更加迟钝。
通过阅读《我们内心的冲突》,我对自己更加了解了。我本身是顺从型人格,我也确实感觉到了因为自己的防御机制所带来的内心冲突,但是这些冲突是怎么产生的,要如何解决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这本书,帮助我了解我自己。
当然,学习心理学,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正如我们生活在人群的包围中一样,我们不可能没有对人的探究欲,不管这个***是向内探究自我,还是向外探究他人。但是读书的过程切忌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将书中的概念和现象当做壳子套在任何人头上。毕竟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是鲜活而复杂的人,书籍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人们性格的某一个片面。如果想了解人,我们需要不带任何预设,与真实的人去沟通和相处,如果带着书中的结论预设他人,无疑会让我们陷在一团迷雾中,永远看不清楚。
《我们内心的冲突》的作者是卡伦·霍尼,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童年时期父亲对霍尼的贬低与嘲讽、母亲偏爱哥哥与对她的冷落,让霍尼的童年生活颇不快乐,但也为她日后踏入心理学的领域埋下了种子。
霍尼认为我们内心的冲突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会不得不在各种背道而驰的愿望之间做出决定:比如,我们既想独处,又想有朋友相伴;既想学医,又想学音乐;既想自由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很多人选择忽略这些冲突的存在,随波逐流,任由事情摆布,享受着这种内心的“平静感”。而这本书让我认识和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打破虚假的平静。正如书中所说,若想认识冲突并做出选择,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时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是真心想要独处,还是只是为了逃避社交?第二、发展自己的整套价值观。从别人那里接受到的信念始终无法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也很难以这些信念为基础来作出选择。当出现新的占据主流的信念时,又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将旧的信念抛弃。往往复复之中,就会始终无法理解内心的冲突因何而起,也就无法认识冲突。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第三、有意愿和能力做出选择并且承担责任。
就如书中所言:虚假的平静其根源在于内心的迟钝,根本不值得羡慕,而且还必定会使我们虚弱无力,一遇到风吹草动就缴械投降,所以,有意地去体验冲突也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本书从文明的融合,分化和冲突入手,重点分析了冷战之后的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和趋势。而1996年至今20多年的一系列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基本应验了书中的理论和预测。看了这本书之后,读者可以对冷战至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南联盟战争、911事件、阿拉伯之春运动、乌克兰分裂、欧洲的'移民危机和保守化,以及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和伊斯兰国家等的关系和演变,有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分析工具。读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从较高的角度来看待不同宗教、语言、民族等之间的问题。
比较实用的地方,这本书对小朋友的教育方向,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小朋友是读本地学校还是国际学校?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英语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二外语要不要选和选哪一门?(我读后的结论是学好中文英文两门足矣以后留学路径应该如何规划?等等。
看过这本书,对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国际经济格局发展,也能多一些分析和理解,对做投资有帮助。书的数据详实,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公平客观,说服力和可读性很强。
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是作者作为西方人,立场还是主要从保护西方文明的角度出发,案例和史料也多是写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及东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中国涉及的内容不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