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多种多样。如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几个字,这是一种爱;孟母为孟子学习三次搬家传下“孟母三迁”的佳话,这是一种爱;父亲为生命垂危的女儿摘下肾脏,这是一种爱;年轻的母亲领着五岁的女儿上了公共汽车,母亲谢绝了为女儿让座的人,“让她站着吧,她已经到了可以站的年龄了。”这也是一种爱……而我享受到的是那种亲情溢扬的最平凡又伟大的爱。
我喜欢一起床,就送给家人甜甜的问好和微笑;我喜欢一回家,就把一天里的喜怒哀乐与家人分享;我喜欢以小买老乘空闲的时候“考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还喜欢与家人挤在一台电视机前看电视。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每天,我都记录这个欢乐家庭的点点滴滴:
五月八日星期一下午大约4点钟,我们还在教室上课,突然听到“轰隆隆“的`雷声。我抬起头向窗外看,只见一道白色的闪电划过天空,然后大雨倾盆而下。我着急了,这么大的雨,一会儿爷爷怎么来接我呀?一阵铃声响过后,终于下课了,同学们把衣服顶在头上,往学校门口冲去,我也来到学校门口。在接送的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了爷爷。爷爷忙着招呼我坐上三轮车。我看到爷爷的裤脚湿了。
这只是爷爷接送我回家的普通一天,但是,我却铭记在心。
最近我感冒了,喉咙痛,感觉很难受,医生让我吃药,由于妈妈工作很忙,我的生活都是奶奶照顾的,于是每天的后勤任务也是理所当然交给了奶奶。奶奶除了做饭,就是打扫卫生。奶奶还想方设法减少我的痛苦,可从不说一个“累”字,让我好感动啊!
喝完奶奶熬的汤,我开始做作业。做着做着,突然有一道“拦路虎”让我怎么也做不出来了,只得去请教老爸。老爸认真、细致地跟我讲解,使我知道了解题的方法。老爸成了一个态度极好的“家庭教师”喽。
我的妈妈最宠我,每次出差回来,都会买许多礼物送给我,陪我娱乐玩耍。
该说我了,我是全家的“开心果”。我总会想出种种绝招把家庭气氛搞得十分活跃。街坊临居也都说我“可爱”!
我就在这么一个平等的、快乐的家庭里健康的成长。我爱长辈,正如他们爱我一样。同学们,这就是我体验到的爱,你们体会到了吗?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老家,爸爸妈妈在城里工作。村路上常常留下两个人的脚印,而有时却是一个人的。小小的村路总是在大雨后变得泥泞,这时外婆就会把我背在背上,蹚过那没过脚背的泥水。我记得外婆的背是瘦瘦的,趴在上面硌得慌,和所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人的背是一样的。
乡下的夏夜是诗意的,在没有路灯的晚上,黑夜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候从草丛中飞舞出的萤火虫便是最美丽的路灯了。乡下的夏夜也是难熬的,没有电风扇,更不用说空调了,睡觉成了一件头疼的事。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候忽然背后感觉凉风习习,我转过身一看,只见外婆左手拿着一把大蒲扇,右手撑着头,眼睛眯成一条线,像一只熟睡的猫,手却不停地缓缓地摇着……毕竟外婆老了,没过多久便呼噜声一片。外婆的呼噜声很响,雷鸣般的响声随着她手臂的.摇晃一起一伏,却将才有睡意的我吵醒了。那时我还小,不懂事地将外婆叫醒,“我真的打呼噜了吗?”她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地问道。“外婆再也不打呼噜了,快睡吧!”手摇的频率渐渐加快,外婆又渐渐地睡着了。
窗外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洒在外婆的身上,外婆的手臂仍在摇动,只是这一次频率渐渐慢了,最后停了下来。外婆实在太累了。我偷偷地看了外婆一眼,忽然发现那月光照在她那慈祥的脸上,透露出一种特别的美,还有她背后的淡淡月光,像极了翅膀。我不忍再叫醒她,虽然呼声响成一片。
这时我不小心碰了她一下,外婆的手忽然又动了起来,还是缓慢地摇着蒲扇。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观察到外婆的手,没有冰清玉洁,手上布满了皱纹,很粗糙甚至有点枯槁。听妈妈说,做家务的手都是这样的。我在想,外婆的手一定是为了照顾我才劳累成这样的。说真的,她的手真的不怎么好看,但在我的眼里,那却是天使的手。我忽然感到她背后的翅膀越来越大,渐渐包围了我,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在一个美丽的月夜,我捕捉到了外婆背后的双翅,在爱的包围下,我的眼睛渐渐有一点模糊……
当时我想,如果没有外婆,我的童年会是怎样的呢?外婆一定是上天派来陪伴我的天使。
后来爸爸接我到城里读书,离开外婆的那一天,外婆脸上有一丝淡淡的失落感,那背后的双翅落寞地掉下了几片羽毛。
去年暑假,我再次回到那熟悉的小屋看望外婆。又是一个美丽的月夜,我还在灯下写作业,外婆有些倦了,她却说:“外婆现在不打呼了,不会再打扰你了。”我有点心痛,忽然有种想哭的冲动。我再次瞥了一眼外婆,皎洁的月光又在她背后形成一双翅膀,我想画一幅画捕捉下这一切,却调不出颜色,画不出这难以形容的月光下的天使……
“外婆,我在城里一直很想你!”听了我的话,外婆皱巴巴的脸忽然被笑撑开,浑浊的双眼顿时被一层水雾薄薄地弥蒙住,将我的头拥进她的怀中……
阿拉伯诗人说:“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了一粒珍珠。”儿时皎洁月光下,外婆小扇轻摇的陪伴,成了珍贵的、值得我一生玩味的珍珠。
《甘蔗有多高》这本书,我是一气呵成的,越看越有味。看这本书的时候,不像平时看有些教育类的书那样乏味,倒像是看一本趣味性的小说,那么轻松,那么流畅。
看完这本书让我为之震撼的是:书中提到的那两位老师是如此的明智,孩子们是如此的聪慧。书中提到了老师在学生探索中的角色,就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果没有那两位老师的支持,以及老师在活动中给学习提供的种种思考的机会,就不会有孩子们那种“不放弃”的精神,也就不会有孩子们对甘蔗、“爱弥儿”、木头等的测量的探索。
书中前面提到,刚开始,老师是带领孩子们去看稻米的,结果孩子们对甘蔗产生了兴趣。由于两位老师的有心、用心,将“甘蔗”生成了一个新的主题,一味的支持,而且还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测量的方法,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是“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我在平常的一些活动中,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可结果又怎样呢?想到这里,我非常的惭愧,深深地反思:当时,不能再用心一点呢?说不定就是一个不小的收获看完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只是一个教书匠,还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应该向科研型教师发展。
微凉清风吹过,阳光撩开云朵。那时正花开,树下有你我。
风轻轻,花悄悄。梧桐叶打旋地飘落,拥入泥土,清逸空气漫入鼻里。循着昨日微风,探寻过往。
昔日,在晨光熹微、薄雾迷蒙的清晨,沐着凉风,在您身旁。阳光透过梧桐叶,将树影映上您的脸庞,这时您就会抬头望向那棵未开花的梧桐好久好久。总是我调皮地来打断你的思绪,但你不嫌我太吵,总会笑着看我。和蔼,矍铄,您的笑容总是使我感到温暖。年岁尚小的我总是懵懂地问:“奶奶,您为什么总是坐在这梧桐树下,望着梧桐呢?”您总是用那慈爱而深邃的目光看着我,轻声告诉我:“这是在寻乐子呢!感受风的抚摸,光的照耀,聆听水的泠泠作响,吸收天地的灵气!”于是,每当我空闲时,也来到这梧桐树下,陪您寻乐子。
记得那日,您依旧是那样坐着,我在您身旁。不经意间,我抬头瞧见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布满云翳的天空徘徊着。我随口说道:“那只风筝真可怜,无助地在天上飘啊飘。”您笑而不语。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地从指缝间溜走。昔日陪伴奶奶的我,因为学业的繁重,再也无法常常与她一起寻乐子了。奶奶,也老了,不再那么矍铄,用布满皱纹的手,托着她那古铜色的下巴,在风里发呆,用那木讷的眼神望着梧桐。日子如风,当我再次回到奶奶身边时,我眼前的老人像一株芦苇,在风里白了头。许久,奶奶才回头发现我,用她那依旧和蔼的目光望着我,却迟迟未说活。一阵风拂过,带走了几片树叶。在窸窸窣窣的树叶声中,她终于开了口,对我说:“其实每个人就是一只风筝,年少时会有根细线栓住它,引领它前进。长大后,线就松开了对风筝的束缚,让风筝自由地翱翔。”我凝望着眼前的白发老人,在阳光下沐浴,在风中发呆,在椅上望着那棵迟迟未开花的梧桐……
我相信会有那一天,当我挣脱线绳,独自翱翔在天空时,总会有那么一个地方,有一位老人坐在椅上,凝望着天空,心里惦记着那只风筝。
那时,梧桐花开了。
我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甘蔗有多高》一书。这本书真实记录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实践,给予我很多的启示。
“甘蔗有多高?”这在成人看来,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然而,对于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他们整整化了五个月的时间,这可谓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里程。
该书详尽描述了幼儿学习测量概念的过程。孩子们在田地里研究稻米,看到了田边的甘蔗,引发了孩子想去量一量甘蔗是否长高的学习动机。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日常生活情景中幼儿所遇到的各种与数有关的问题,刺激了幼儿进行数思维的自然过程,有效促进了幼儿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建构数概念。这就是说,日常生活情景为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提供了机会,当幼儿处于自主和主动的状态,数概念的建构才有了可能。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也并非只是为幼儿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创设环境,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特别是把握在“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能让幼儿在“更具知识的成人的帮助下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掌握数概念的水平。
本书中,教师一直本着开放、尊重孩子的态度在进行课程教学。其中一个个的转折,教师虽有计划中的课程,却能随着孩子们的兴趣而进行弹性调整,支持孩子们勇于冒险地试一试。
该书让我们看到,原来孩子们的学习也可以如此精彩,原来课程也可以如此丰富而深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